《灵魂居住的地方》是一本由盖明生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287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居住的地方》精选点评:
●貌似现在对游记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感觉
●揭示中国少数民族命运
●因为上述种种理由,我及整个纳西族人民、纳西学界都不能不祝贺《灵魂居住的地方》的正式出版,不能不感谢盖明生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我们衷心期待着盖明生先生写出更多揭示中国少数民族命运的好作品。
●以有病之身看西藏。
●我们曾奋力逃离乡土,我们现厌倦纷扰的城市。我们想回家。可是,我们能找回回家的路吗?
●就是因為追求那種感動,就是因為這些書,心裡才被種下種子吧。 讀這些,會讓自己有勇氣。
●深度的旅行~~
●灵魂居住的地方
●2009年看的这本书,一字一句的看得仔细的,因为这本书,我有了一个特别想去的地方---泸沽湖。。我不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紧凑匆忙的旅行,也许我会辞掉工作,也许约一个知心的人,也许一个人,做一个背包客,学习摄影,花掉大部分积蓄买一个单反,去记录原始的美,也是寻找最原始的人性美,纯洁的人性美,去踏访另一个世界。
●了解了一个自己不曾踏足过的地方 对那里的文化感到陌生 不过距离作者去那里都10几年过去了 怕是风光已变 人情已逝了吧 不过作者的个人主观想法有点重 对于一些事多少有点个人主义在 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是他的书嘛
《灵魂居住的地方》读后感(一):安置灵魂的旅行
作者携着带病之身,走过泸沽湖,爬上嘎贡山,走进纳西文化的传承者,探寻生命的真谛。面临着可能瘫痪的厄运,他毅然决然地放弃手术,卸下工作的担子,摘去高尚的头衔,来到纳西,寻找落后的少数民族幸福的因素。
《灵魂居住的地方》读后感(二):主观了些吧
这本书与我想象中差别有点大。
开始看还觉得不错。可往后看,发现作者好像主观了些。
还有感觉有些民族方面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去拍照呢。
我们总是会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我们在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文明么。
还有就是觉得他有些。。。算任性吧。因为身体的愿意,可以把生命置之度外,而不在乎一些比较危险的做法。但跟随他的向导之类,虽然收了钱,但不用拼命的吧。然后最后还是照他希望的那样做了。然后他们就成为了生死的朋友。
我觉得人还是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一下。你不在乎的东西,别人可能很在乎。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灵魂居住的地方》读后感(三):灵魂居住的地方-summary
这本书算是突然跳入了我的视野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连着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其实是写的一位摄影师兼学者的纳西族考察游记。可能是因为和我当年的云南之旅有这共同的路线所以看后真是不得不佩服,人家这一路真是深度旅游啊。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同样的纳西族,同样的地方,自己当时同样被那里迷住了。还有我和老爹共同的愿想--泸沽湖,一定要去的。现在回想起来脑海里还忘不了攀上玉龙后邂逅主峰的真面目时的激动,突然就觉得人真的好渺小好渺小,对自然的敬畏在那一瞬间油然而生。记得穿越树林看到蓝月谷时的兴奋,那种纯粹的蓝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记得云南的白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抬着头看云卷云舒,好近好净好静。
总是在自问,为什么自己喜欢旅游?也许是在旅途中偶遇的各种人各种故事,这种经历就像人生,这种不定性对于我而言有着某种莫名的吸引力。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周遭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自然环境,这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惊喜。但和作者相比,我的旅游明显浅显了许多,虽然之前有做各种工作,但各种知识的积淀还是不够,所以难以达到那种层度的认识,但在我的内心一直都是很向往这种旅行的。
和作者很相似的不仅是旅途路线,还有一点--都倾向于一个人的旅行。不是说不喜欢和朋友一起,和朋友一起的旅行当然也很开心,一群一起2的人现在回忆起来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在我心里,有些地方是很神圣的,也许对于任何心灵的交流而言语言的交流显得那么的累赘那么分神。唯有独行才能进行这种交流。作者的经历让我对以前的疑惑有了一点点认识,为什么有的人能放弃家庭的温馨独自去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虽然我还没有这种经历,也不敢说自己就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但至少我现在是确信这种行为是存在的,而且完全是在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些,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