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战》是一本由钱卫清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之战》精选点评:
●国贸课查资料,查到这个事件这本书。看完了,不喜欢,不像一个律师写出来的,觉得太感性,没有给我觉得这是个法律读物的感觉,对于自己的立场连一点掩饰都没有。
●和老毛有什么关系,提老毛干啥?第一代下海人的法律契约意思的空白造成的恶果。
●要去看下达能那边的报道,不过,还是很震撼
●我要做钱律师的粉丝!
●挺精彩的,特别是工会之诉那招
●合资企业30年的缩影
●一场有硝烟的全球大战~刀刀见血~法律、商业、人生、哲理都可见一斑~膜拜~
●后两张基本是广告宣传了
《生死之战》读后感(一):外企的中国经理可以看看
湖南卫视的企业财经节目风云对话正在录中西管理方面的节目
引用了这则实例,请作者出场
如果说学习知识需要一些理论层面的东西,那么培养素质还是需要感性一些去琢磨.
《生死之战》读后感(二):中国企业的奋起
非常不错,一看就吸引了我,一口气看完。商战的惊心动魄,民族企业的奋起反抗。中国的企业与世界的大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能受制于他们,要敢于与他们抗争。娃哈哈的胜利不是民族的胜利,而是是非的胜利,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中国的企业要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强大!!
《生死之战》读后感(三):心得
这本书对于详细了解达娃之争还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原来地方政府外资引进风光的外表下,其实却又着说不尽的心酸。外资在中国的横行不但没有带来所谓的先进管理制度和技术,反而在一步步的吞噬中国的本土企业;不但没有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反而存在巨大偷漏税阴谋。达娃之争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一个大大的教训,也给了中国政府敲了一记警钟:资本是无情的。
《生死之战》读后感(四):一部让20万合资企业警醒的著作
《生死之争》全面解析了达能娃哈哈国际商战内幕,它的意义显然不只在达能娃哈哈本身,因为达能娃娃问题基本尘埃落定,《生死之争》所揭示的是中国20万合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在不同企业的激烈和尖锐程度有差异,本质上却是惊人的相似。《生死之争》为20万合资企业敲响了警钟,揭示了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和斗争策略。
如今,中国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中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成熟;法制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对落后。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界中后期,国资委曾专门出了一个文件,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在这之后,跨国公司竞相进入中国,并购各行业排头兵企业,廉价收购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控制企业经营权,最后逐步迫使中方退出。
《生死之争》揭示了资本远涉重洋,来到第三世界为代表的中国,目的是为了“超额利润”。事实上,跨国企业逐利的本质是一致的,采取的手段是相似的,合资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大同小异。
资本来到中国,不但没有把先进的东西输送给中国本土企业,反而一心想着长期生长在这种法治缺乏,能够不断满足其贪婪需求的环境之中。以达能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中国以后搞“本土化”,第一个目标是研究中国“软肋”,摸索如何控制中国企业;第二个目标是研究中国法律,钻法律漏洞,设置契约陷阱。
从《生死之争》的分析可以看到,某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所获得“超额利润不是靠工匠精益求精的限量生产得来的,也不是靠奢侈品的市场定位与完美广告得来的,而是靠垄断、不公平交易、非法交易赚来的。这跟我们司空见惯的民营企业并无区别。资本的本质一样,手段也相同,当然,技巧有高有低,工具有高有低,境界也有高有低。”
在《生死之争》中,代表民族资本出场的是娃哈哈掌门宗庆后,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企业家,他们勤劳、聪慧、坚韧、执着,他习惯于做决定,强势,对自己心中的原则问题,寸步不让。他“在‘熟人圈’里有威望,在‘生人社会’里则不怎么受欢迎”。在和达能的漫长斗争中,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而这,正事中国民族资本、国内合资企业普遍需要经历的斗争。《生死之争》全面展示了这一斗争过程,以及斗争双方各自的策略,阵局的得失。
作者钱卫清先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洞察入微的眼光,入木三分的笔力,将这场斗争迷局解析得通俗明了,20万中国合资企业和相关的研究人员,都将从中受惠。《生死之争》也将因此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