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回忆录》是一本由[美]亨利•克鲁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69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尔街回忆录》精选点评:
●华尔街回忆录
●读史使人明智 虽然看起来老了一点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什么玩意儿
●或许亨利克卢斯的确曾经在华尔街是号人物,但是他的写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作为一段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但作为一本书,还是差点劲。这个版本被阉割了一个章节。
●没什么亮点
●没有基础金融知识,读起来很费劲
●看得很粗糙啊我- -没文化真可怕
●这是主要记录19世纪末至今华尔街精英们起起落落的故事。多数人的经历无外乎从一无所有或是捉襟见肘,偶尔间发觉自己对金融对数字的热爱及天赋经过数次小试牛刀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可惜最后的一次致命打击,或者对市场的错误估计、或是刚愎自用、或者遭遇敌方的沉痛打击,结局总是一蹶不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船长的儿子威廉,财富增加的同时因为事事亲力亲为导致健康的每况愈下。相较于健康、家庭、快乐,金钱的多少早已无足轻重,这不过是一门生计罢了。
●其实我只读了前面6章,实在是枯燥乏味、非常难读,整个阅读过程毫无乐趣,不想读下去了。
●啊
《华尔街回忆录》读后感(一):多空的垄断博弈
这本书应该属于金融史一类
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 感觉文字内容杂乱无序 事件很难理解清楚来龙去脉
书中时不时的出现作者高调的对自己歌功颂德 这个比较汗。。
垄断的几个案例 本来应该是很精彩的 但大都点到为止
多空的垄断博弈 说到底 多头要确保资金充足 而空头要确保隐蔽的补仓来源--或是可转债或是权证或是发行新股的秘密条款
《华尔街回忆录》读后感(二):要是不熟悉美国史、金融史就看这本书,会觉得很无趣
由于作者不像本·格雷厄姆那些有良好的文学功底,这本书写的并不那么流畅,看起来有些思维跳跃的感觉,很多术语、典故足以使一个不熟悉美国史和金融知识的人坠入迷茫。好在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所以看起来不很吃力。
对于美国早期的一些金融家,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们是慈善家,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恶魔。比如范德比尔特、摩根之流。本书对他们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也难怪,作者自己也是圈内人嘛。
《华尔街回忆录》读后感(三):节选初步了解华尔街的赚钱方式和对市场的初步了解
《华尔街回忆录》被评价为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书之一,
笔者非专业人才,也想尝试了解金融经济知识,经推荐选择阅读此书,
作者本人非专业写手,文章情节会多有跳动,目前节选几章节阅读,选择出自认为有用的一些知识。
第二章 华尔街的赚钱之道
低买高卖
第三章 投资为何亏损
信息是投机者竞相追逐和非常珍视的资源。
投机失败最重要的2条原因:
1做出投机决定时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信息错误。
2投机者们没有预留足够的储备资金
新手初期建议半仓操作。
次要原因:市场均衡平稳状态频繁操作
第七章 “垄断”和它对价值的影响
投机是用来调节各方对产品和证券的预期价值产生分歧的一种方法。投机在商业行为中是预防金融恐慌的最佳手段。
看跌的投机都基于供过于求的推测,看涨则相反。通过投机调节价格和产量,直至价格平衡。
垄断是过度投机,主要影响投机者自身,而对市场的影响极为有限(仅指华尔街股市垄断,也可指股市)
第十章 恐慌为何发生,如何规避恐慌
经济呈现海洋波浪运动前进,经济有活力,导致价格上升,当价格上涨到临界点,会出现谨慎的停滞期,市场出现犹豫,出现波浪的下降,当有人意识到这种趋势时,就会抛售,导致价格加速下调。(股市调性)
在下调期,持有人无力偿还就会破产,这种过程呈现周期性发作,危害程度取决于每个特定地区的经济稳定性和保守程度。当自有资产突然缩水,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经济恐慌(金融危机)
银行能够减轻恐慌的危害,在发生恐慌时,利用银行不低于25%的存款准备金,尽力选择比较稳定安全的贷款人提供服务(信用良好的借贷者),可以依靠这些放贷人保护那些遭拒贷款的企业,把恐慌影响降低。(目前银行在25%临界点-恐慌线时会减少放贷,并有可能不计后果强行清算,反倒会采取加剧恐慌的做法)
《华尔街回忆录》读后感(四):书摘:华尔街的赚钱之道
在华尔街,大部分人在成为行将就木的老朽时才掌握充足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熬到了这样的时候,华尔街上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们大多时候都处于半退休状态,他们只在发生恐慌(有时候不到一年就会出现一次恐慌)的时期才现身。这些拄着拐杖,看上去颤颤巍巍的老头儿个个都经验丰富,这时候开始频繁出入他们经纪人的办公地点。
然后,他们为了自己看好的股票,不惜用尽手上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为这样的非常时期准备的。等他们攒够了现金购买股票时,通常都能“大赚一笔”。他们退出后,金融恐慌就会慢慢停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头儿拥有惊人的直觉判断力,他们可以预期这种必将出现、而且往往是定期出现的金融恐慌。他们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会用赚来的钱购买有升值趋势的不动产做永久性投资,剩余的利润都被存入银行,这些可以随时被取出的现金是下一个赚钱机会到来时的资金。但在风平浪静的这段期间内,他们躲在自己的豪宅中享受天伦之乐,度过一段平静的生活。
年轻投机者们只要耐心观察这些经验丰富且能未卜先知的老者何时从自己的安乐窝里走出来,周期性地走入华尔街,就能够把握投机的时机,利用老者提供的信号在特殊时期大赚一笔。和常年在证券交易所里透露“小道消息”的职业“消息人”相比,跟随老投机者们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华尔街上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骗子们每个都装作自己和操盘、庄家们的交情深得不得了,或者说他们在那些还未成立的联合坐庄组织中位居重要地位。但年轻投机者们发现,其实根本没必要亦步亦趋地讨好这些骗子就能赚到大把钞票。所以我会对这些年轻的投机者们提个建议:那些老投机者们在华尔街上的每次出现都是一种预兆。每当恐慌即将来临,他们肯定会蹑手蹑脚地现身,就像蜘蛛一定会在下雨前悄无声息地爬下蜘蛛网一样。你只需准备好相应的资金,跟着他们买进,然后就可以期待获得收益了。绝对不要去那种所谓的“投机商号”(19世纪与期货交易狼狈为奸的投机商号声名十分狼藉。它只不过是个赌场,可以使路边的一个普通人只要花几美元就可以投机股票或期货),也不要去“样品间”,交易的时候你只要到代尔莫尼克(Delmonico)吃一顿简单的午餐,就能轻松收获利润可观的投机收益。
年轻的投机者们如果跟在那些所谓的大操盘手们后面亦步亦趋,几乎大量亏损就是注定的结果,有时甚至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这样的投机者们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们都盲目地相信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以为别人会替他们设想周全,但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这个样子不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做任何生意都必需的。
普通人,尤其是华尔街以外的那些人常常会问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在华尔街赚到钱?”有一次,老迈耶•罗思柴尔德①(Meyer Rothschild)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非常简练而精辟的答案:“低买高卖。”
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操作的人,一般都可以取得成功。在我印象中,将近30年以来,华尔街每年都会经历两三次金融风暴,仅有一年是个例外。金融风暴期间,可以用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不过等几天,金融波动的影响就会消散,正值恐慌时买进低价股票的幸运投机者接下来就可以获得相当于投资额5%~10%的利润。
从这个角度看,赚钱仅仅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只要看准这一年里会出现几次金融波动就可以了。
如果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投机——也就是所谓的“恰逢其时的投机”——并且接下来的每次投机都很走运,就像那些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判断力的人一样,赚钱其实不是难事,而且这样的时机很常见,投机者年均可能满载50%的净收益而归。
从这种方法中可以看出,有钱人是怎样变得更有钱,而穷人是如何越来越穷的。
有时华尔街人在穷途末路之时,命运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的巨大转机,就像是上天注定的机缘一样一夜暴富。
1885年的夏天,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奇特机缘。
有一个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几千美元亏损到了几百美元。有一天,这个非常失落的人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
“我读了您7月3日来的信,”他说,“我本来是打算按照您的建议去做的,可是后来我又读到了城市报上由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作者写的一篇文章,就没有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这位作者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受到了熊市疯狂情绪的影响,最近我听说他和我一样濒临破产了。”
“我几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他接着说,“现在我的全部身家只剩几百美元,我想把它们交给您全权处理。今年夏天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去乡村里待着。尽管我不抱多大希望,但还是会把地址留给您,如果有什么好消息的话,希望您能告诉我。有些话不必说,如果最后真的血本无归,您也不用再向我要更多保证金,因为这是我全部的资产了。”他的语气几近绝望。
他走出去的时候垂头丧气,后来的几个月内我都没有再见过他。他全权交给我使用的那一小笔钱,我按照自己的判断力做了投资。结果相当好,他账户里的资金开始增加了。按照我们事先达成的协议,我把这些好消息及时通知了他,但是在那几个月里我都没有收到他本人的任何回复。
有一天,一位绅士走进我的办公室,跟我说了很多感谢的话。他的面色红润、仪表堂堂,我没有认出他是谁。
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对不起,我对您好像并没有什么印象,我们认识吗?”
“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他说,“几个月前的夏天我们曾在这里见过面,就是在我去乡下之前,我跟您诉苦我的投机经历多么悲惨。现在您想起来了吧?”
“您就是那位绝望地去乡下的先生?”和几个月前相比,他简直判若两人,我很惊讶。
“没错,就是我。”他回答道,“我今天是专程来感谢您的,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模样,多亏您当时的帮助。我的那一点钱放在您这里,经过您的管理,现在我已经赚了钱,可以舒舒服服地安定下来了。”
这个例子里的人因为听从了我的建议,轻轻松松就赚到了钱。
另外有些人也曾听到非常诚恳的忠告,但因为拒绝接受,最终还是赔了钱。
有钱人有时候会变得偏执、恐惧,任何劝告他们都听不进去,甚至刚愎自用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偏执地相信那些疯狂流传的小道消息。
再举一个例子,有个客户委托我不论价格,无论如何都要买进1 000股的伊利股票,我帮他买进的时候股票价格是94美元,但刚刚买进,股票价格就开始下跌。
我的客户很快就后悔了,他让我赶快抛售这些股票,卖出时的价格是92.5美元。
半个小时之后他第二次过来,又告诉我要买进同样的股票,也不用管价格。这次买进的价格是95美元。
后来,他和几个朋友商量了一会儿,又让我卖出伊利股票,卖出的价格是90美元。
如此反复了几次。不久,他第五次找到我,说:“开始时第一个人让我买进,后来另一个人让我卖出。我不懂他们说的那些名词,只知道一种情况被称为‘牛’,另一种被称为‘熊’。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一头‘驴’(傻瓜)。”
这个案例很好地描述了华尔街上的普通投机者很容易受到操纵和干扰。其实,只要投资者能够接受一点忠告,耐心等待时机,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损失。投机者千万不要轻率地相信那些大骗子们“一夜暴富”的谣言。只有学会理性和坚定,才能发现华尔街的赚钱之道。
我在其他章节中也指出过,投机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投资,而不是你只要有钱,就能够从投机中赚钱的赌博。但人们普遍相信有钱人都可以参与投机。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就尝试投机,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就像有些人因巨额债务被送上法庭时自辩道——盲目只能害人害己。
“投机不需要专业知识”这种普遍的错误认识,使华尔街上很多原本很聪明的人都落了个倾家荡产、声名扫地的下场,但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迷信这种错误认识,它的欺骗性仍然存在。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法律上的帮助,最好找一位声誉良好、并有可靠才能的律师,任何一个具有常识的人都不可能把法律事务交给一个门外汉,即便那个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和小艾伦•范德皮艾尔(Aaron J. Vanderpoel)、罗斯科•科克林(Roscoe Conkling)、威廉•M. 伊瓦尔斯(Win. M. Evarts)交情不浅;也没有人会相信那些声称可以获取案件“内幕”的人。真正的投机者都嘲笑那些相信旁门左道的人,认为他们应该送到神经病医院检查一下他是否神智健全。但是在华尔街上,每天都有人装腔作势冒充投机天才,还被一群头脑发昏的人追捧为聪明人。
如果有投机者因为听信那些人的建议而损失惨重,那么他们没有理由责怪证券交易所的职业经纪人。这和我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样,如果你相信了那些冒充律师界精英、其实不负责的骗子,那么败诉之后自然不能责怪律师。
华尔街的专业意见和法律诉讼是一样的,想要获得专业服务就要付钱。不要吝惜这些用在专业服务上的钱,从长远的收益来看,它的花销远远小于那些廉价的“小道消息”。这些小道消息在华尔街上泛滥,就像瓦伦布罗萨①秋天的落叶一样多,他们只能骗取那些单纯的投机者把自己的资金投到那些注定会失败的投机活动中。
所以,对那些希望在华尔街赚钱的投机者,我给出的建议是:不要理睬那些自称能够获得“内幕消息”的骗子,不要相信那些“投机商号”;如果你真的需要购买“意见”,就去找那些声名可靠的公司,那里的人在金融领域有足够的渠道获取正确的资讯,他们才是为客户赚钱的正确人选。
在华尔街找到这样可靠的人和公司并不困难,你只要经常看看报纸,或者找一个送信的孩子打听打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