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11 00:59: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摘抄

  《妙法莲华经》是一本由[后秦]鸠摩罗什 译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妙法莲华经》精选点评:

  ●闻名踊跃,读之欢喜。如见遗珠,爱恋不舍。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读一遍肯定会对自己有益的。尤其是里面羊车鹿车大宝车的理论,印象极为深刻。

  ●众生皆苦,自得其乐。

  ●

  ●整本书一直说法华经很重要,在不断重复法华经很重要、很牛,背诵传播他的重奖,攻击他的重罚之后,它结束了。我等小民敬畏不已。此书倒是描述了一个宏大的佛教世界。

  ●得未曾有 心静踊跃

  ●大乘经典

  ●排在前几的短评很有意思。。。经中反复称颂法华经,但哪一段才是法华经?其实本无所谓法华经之为法华经者。佛说法华经,即非法华经,是名法华经。

  ●我还是愿意相信佛陀是好的,是后来的人添油加醋让其变成传销一样的宗教的,重男轻女各种阶级各种画大饼催眠orz我还是做我的不可知论者~

  ●几部大经都是如此生动精彩美轮美奂啊!真是让人读得满心欢喜。不过以佛在经中所说义,此经应是除三毒、出三界、破诸烦恼后才能真正信解受持的,因此虽然文字看似浅显易懂,但我知道我其实并未能解其意,更无资格读诵演说。只能恭敬赞叹,先结个法缘吧。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一):说一说版面之类的

  内容啊版本啊具体的校对啊俺不知道好不好,不过有注释有翻译,版面也还挺素净,很清晰,比其他的一般的白话翻译好一点的就是佛偈也有翻译和注释,以前买过其他的版本,偈子都只是原文抄录,有时候看起来还挺头疼的。。。。说起来古籍出版社的应该比一般的要严谨一些。。。。。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二):经中之王

  实证佛教研究中心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解,法义解释很到位,且容易读,可帮助阅读此经。 讲解已整理成《法华探微》,在《实证佛教通讯》陆续刊出。

  公开阅读下载请通过:

  真观skydrive,open,newsletter,正体或简体,实证佛教通讯。

  此经的讲解大概是从通讯第二或第三期开始登载。

  https://skydrive.live.com/?cid=f095a47257580ae2&id=F095A47257580AE2%21149#cid=F095A47257580AE2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三):从法华经想起三教生死观

  其实我不建议太吹佛教的生死观,诚然“有形相,有为法皆空”看起来高级的一批,但本质上这只能导向直入涅槃,脱离六道寂灭去了。 所以佛教史上也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佛陀树下觉悟,按理说就该无余涅槃了,加上法甚深,搞起也累,那还传个屁道宏个卵法? 所以原始佛教的无神论底子这里出现了一个大bug,必须说梵天跑出来劝佛救人,佛才能去宏法。 因此《妙法莲华经》打的补丁就是说自悟自灭的叫辟支佛,果位上是佛,但是归根结底智慧上不如菩萨乘,也就是说不如大乘,这才有的大乘叫小乘是小乘自了汉。 后来我们知道这里是因为法华经错误理解了缘绝和独绝的无分别,刻意弄出了分别来区分高下,这里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基督教呢?基督教没那么高级,《圣经》把永生许在天堂里,许在末日决战后,不许在地上神国里,但是基督教很稳,不出纰漏,给你一个确定性的东西,没有因为追求在世解脱生死而留bug,这样就能老老实实讲基督教伦理,最后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算是比较中规中矩了。 在这里反而是道教有些意思,道教看起来有各种神仙很萨满很low,但是道教的特点有两点。 1、神于人无碍 《太上感应篇》讲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你在城隍庙的对联里经常能看到经典通联是这样的: 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 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 或者 好,我不需磕头,你且后退三步; 是,你若再饶舌,我就上前一鞭。 这里的趣味点在于,神和人的关系不是祈求—赠予的关系,佛教和基督教在后世变成“祈祷的宗教”的情况,道教是归根结底的拒绝的,自然也就没有还愿和应许之说。 2、神从人 那么道教里神人关系是怎样的? 人为善,则阳神来助。人为恶,则阴神来助。道教中的神是从属于人的,所以“神道兴,与君子同行。鬼物道者,与小人同行。故君子理以公正,神亦理公正。小人理邪伪,鬼物亦理邪伪,明于同气类也”。 因此神归根结底还是内化于人的,所以要修炼涵养自己的精气神——这才是修真的基础。 要说唯物主义精神,道教在此处反而其实碾压佛教,和我以前介绍过的赫密斯派趋同了。 所以道教追求长生久视的背后也就有些大禹治水的精神: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行,但是我努力去做去争取,也行有一天我成功了,那是我个人的努力,也许有一天我失败了,那也是我个人的失败。 显然这是比基督教更浪漫一些,比佛教更更温柔一些的。 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二甲双胍和nad+,义体化和意识上传这些当代追求长生久视的人们,都是道教精神的继承者,也许道教终归衰败,但是它的方法论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可能对我们来说,是更完美的结局。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四):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ṇḍ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妙法莲华经》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能量非常好,令人非常享受。

  佛教中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法华经》)。

  印度的圣雄甘地认为《法华经》是一种内在生命里像宇宙般大力量的究极体现,是高奏宇宙最美音律的生命本身。

  《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妙法莲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在每一宗派里,人们总是执着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执着于某种形式,因而被误解之蛇所咬伤。每逢这种时候,就需要努力去革新这个宗派,纠正错误,宣传更贴近于真实教义的修行方法。第一批大乘经典想做的就是这个。为了帮助人们更贴近佛陀的原始教义,无常、无我、涅磐的观点以一种新的方式被提出来了,以帮助人们贴近原始佛教。但是,由于他们在原有的修行团体处难以获得听众,所以这些经典的作者常常使用过激的语言。比如,他们说声闻众修行,只为了脱离这个苦痛的世界,而不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他们不是真正的佛子。

  在《维摩诘经》中,对声闻众的抨击就像炮火一样无情。作为佛陀弟子中最有智慧的人、所有僧众的大师兄 舍利弗遭到了嘲笑,而后果是,整个僧团都丢了脸。这部经的主旨在于抨击这种传统,即佛教只是给出家人和那些弃世者所走的道路。《维摩诘经》面世时,大乘佛教还只是一种思想流派,还没有建立起修行团体。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大乘佛教徒们采取了一种好战的态度。直到公元二世纪时,《法华经》才为大乘佛教徒提供了一种建立真正修行团体的基础。

  在《法华经》里,舍利弗恢复了佛陀最钟爱的弟子的地位。他紧挨着佛陀坐着,得到了佛陀极大的关怀。佛陀告诉他,以前之所以未讲《法华经》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现在弟子们已修行得相当成熟了,可以准备接受最深的教法了。

  《法华经》的两个主要教义是:(1)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2)佛遍一切时、一切处。在此以前,修行者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阿罗汉,实现涅磐,熄灭欲望和烦恼之火,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佛。他们以为当个阿罗汉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只想结束自己的痛苦。《法华经》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见解,教导人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

  《法华经》的第二个主要教义是佛陀的生命不只限于八十岁寿命或者限于印度。你不能说佛陀诞生了或者圆寂了,他永远在这里。在《华严经》中,我们已经看到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他还是毗卢遮那。释迦牟尼是道的一种,而毗卢遮那则是道本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妙法莲华经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