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是一本由白岩松;阮义忠;廖信忠;马世芳;等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精选点评:
●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始终找不到一本详实讲述台湾乐坛的书籍,哪怕是关于文夏、紫薇、洪一峰那一代人的也好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月天那篇就不想评价了,但最后一篇还蛮喜欢的,那些拿着磁带跟CD听着对岸音乐的日子,大家都一样呐~不过现在好像又变成我们来帮对岸的朋友买东西了,哈哈有点好笑。
●带你走过台湾音乐的发展,用音乐记录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歌以咏志,亦可传情。音乐有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冥想盆吧。就像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总是听到21世纪初的流行歌曲,然后初中的回忆浮现。
●在这个“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这个世界”的时代而言,这是一本不及格的书籍,文风古朴、乏味。不过倒让人想到互联网冲击下的音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重回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辉煌,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只能听口水歌,真的太没营养,要不就只能听老歌新唱。
●其实很多故事从各个渠道已经有所知晓,但还是觉得挺好的,感恩那个台湾音乐光芒万丈的时代,对华语英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稍微熟悉一点台湾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这些陈词滥调吧。。。。哎。。。略坑。
●真的很不错,系统地了解了下台湾音乐发展史~~
●这书里也有人和我一样自己亲手抄的歌词,每周三听的中文歌曲龙虎榜,那时的选择少,人也沉淀
●完全无法理解这本书的校对是怎么回事。好多词根本不通顺,乱用杂糅看的很想骂人。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读后感(一):一个来小时读完
昨天逛西西弗偶见,今天得空又去,干脆就在那把它给读完了,内容读的没那么细,读它的主要目的在怀旧在记歌手歌名,这本书有童年的味道,有怀旧的味道,更有好听的歌曲,书没买就拍了很多图,得空把这些歌手唱的歌翻出来听听,台湾民谣闽南味道听着就是舒服。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读后感(二):治愈系的音乐之旅~
肤浅如我,曾经只会听旋律、歌词、编曲。看完这本书,原来在海的对岸,曾经发生那么多故事,全在几代音乐人的一词一曲里。
曾经青春期还是听五月天度过的,现在越来越喜欢胡德夫、李宗盛等“大叔”系。
遇见台湾
遇见音乐
遇见你的另一面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读后感(三):继续流水之我曾听过你的歌
莫名其妙买。因为白岩松胡德夫廖信忠马世芳吧。最后做出决定觉得 就是完美。简单评价:纸质还不错,有股某种书还是纸有的味道。简单感受:惊喜不少,湿润有时
只要我的笔在书上留下丝毫痕迹,便一发不可收拾。什么ahahaha...不批上去都觉得对不起开始留下的笔迹。看到胡德夫 山丘 王芷蕾 台北的天空 邓丽君 甜蜜蜜 苏芮 陈达 世界上最美的手 等等,还有一些图片 文字。会觉得开心。(多年以后看见二维码估计也会开心哈哈)
理由是:我曾听过你的歌。拍的真好看。我也是这么觉得。
看见类似做音乐(产业文化)的人写的文章会稍有不适,但也不是全部。就好比可以接受有人在里面提到《甜蜜蜜》那是一部好电影。。。
有时候觉得自己吊儿郎当,有时觉得变得包容也是件感人的事。。。哈哈哈哈哈哈
今早终结了它。买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估摸着自己要看到明年哈哈哈
今早从陈达前面,民歌四十年附近的篇幅开始。提起的笔不是铅笔是碳素笔,迫于不想动,没有更换笔。划书之前翻了下,最近一处划的还停留在写山丘那里。。。远古的记忆啊。就像最后两次的日记我发现竟然间隔了5 5 25 天。管不了了。。。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读后感(四):谢谢伴我成长的台湾流行乐
如果要谈到近几年来出版界的一个新鲜热门的动态,“杂志书”无疑是可供讨论的一大话题。这一名词由“Mook”翻译过来,最初是一个英日混血的组合单词,即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的 “杂志书”(Mook)。它是日本人所创造推广的一种新文化商品,图片多文字少,编辑方针的取向是情报多理论少,其性质介于Magazine和Book之间,故而简称为Mook。而且它没有杂志的出版时间限制,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专题。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杂志书品牌有《知日》《读库》等。
《我曾听过你的歌》是《遇见台湾》MOOK系列的第一辑。这本书可谓是一部台湾流行音乐发展史的缩影,主要详细阐述了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校园民歌的起源与淡出,然后进入邓丽君、罗大佑、苏芮、李忠盛、蔡琴、小虎队,以到近期的周杰伦、五月天等,同时介绍了台湾两大唱片公司滚石和飞碟的成立、相互竞争及最后被国际大唱片公司替代……
1975年,台湾的民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起了《乡愁四韵》,从此拉开台湾音乐繁盛的序幕。四十年过去,台湾的民歌与流行音乐影响着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无数两岸同胞在另一种层面上站在了一起。这些伴随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音乐人的故事,早已被人们奉为经典,口耳相传。《我曾听过你的歌》里聚集了白岩松、胡德夫、马世芳、廖信忠等诸多两岸音乐、文化界的名家,共同讲述这四十年来台湾音乐、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经典故事,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读后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名比较肤浅的音乐爱好者,曾经只会听旋律、歌词、编曲。看完这本杂志书里面介绍的那么多东西,才知道原来在海的对岸,那个华语乐坛的中心地带,曾经发生过的那么多故事,全在几代不懈努力着的音乐人的一词一曲里。在我成长历程中,主要听到过的音乐,原来是由那么多人的辛勤耕耘才得此诞生。对台湾流行音乐的喜爱,除了童年中那份记忆与情怀,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里所蕴含的种种真实情感,是不矫揉造作的,一直陪伴着我前行。
此杂志书的策划者也是独具匠心地将每篇独立却又有着一定关联的稿件组合起来,几乎每篇文章都以一个人物为主。那么多已成文化符号般的名字就像珍珠项链一般,串联起了台湾四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史,甚至是文化发展史。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当年穿透两岸屏障的不是别的,而正是我们所共同喜爱过、追寻过的那些歌手与歌曲;原来音乐不仅是跨越国界、种族的语言,更是联结民族血脉与情感的纽带。这种力量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做不到的,或许只有文学、体育与音乐才能够去实现吧!
(此篇为个人大学本科时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