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公式》是一本由威廉·庞德斯通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241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财富公式》精选点评:
●战胜情绪,做好仓位管理,相信复利的力量。
●那一年读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认可它呢?
●讲几个数学家的赌博轶事,挺有意思的。数学家花在拉斯维加斯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多的,赌博是人类的天性
●翻译确实很烂, 我看的电子版没有图, 前后也感觉不连贯, 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一样. 不过书里这种将数学信息学金融学物理学旁征博引的内容很是有趣
●一看到vegas就high了
●资料丰富宝贵
●||第四章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保留原始记录(即使不完整),陈述且只陈述事实和公式。
●作为背景介绍式的传记阅读是很好的。如果当作操作手册的话还是算了吧。
●用描述代替分析使凯利标准被太多的轶事掩盖,整本书无论从时间、人物、事件都找不出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唉╮(╯_╰)╭
《财富公式》读后感(一):几何平均 PK 算术平均
本书的核心:凯利方程式
凯利方程式的核心:预期收益应以几何平均计算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现代资本市场定价理论的基石(均值方差分析)却是以算术平均为基础假设的。
怪不得!一群学术大佬要坚决抵制和抨击凯利方程式,抵制几何平均。
因为,如果接受了几何平均的思想,那么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将重新改写,这是那些靠算术平均起家并以之为饭碗的教授门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
注:后来又想了一下,其实也不矛盾,凯利的假设是连续多期投资,经典投资理论是假设单期投资的,均指方差分析也没错。也许二者之间还有许多值得深思、明辨的地方,回头再看一遍
好好看看,会很有收获的的,具体的内容就部透露了,总之这是本好书。
《财富公式》读后感(二):见景不如听景
这是众多名家推崇的一本书,我没法不说好。但是最起码从现在讲,它对我没用。也许人物和故事是最大的收获了,他们应该是现代QUANT们的先驱。
所谓凯利的原则,让我的理解就是:控制好自己的头寸,在大概率优势的情况下下大注,在不利的情况下下小注。它可以让你在500轮以后赚到74.46倍,前提是保证你不赔光。
我目前有适合自己的三重安全网资金管理系统,而且不准备再进一步优化。我希望在高确定性的条件下投资,而不大在乎收益的多寡。所以象他的原则讲的那样赔掉50%也是我不能接受的。
Larry Williams,《短线交易秘诀》的作者,曾经在投资中实践过凯利公式,大赚过也大赔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与目前很多投资者满仓进出,大赚大赔似乎又无不同。
另外,我真的希望国内的翻译家们能够很敬业地对待他们译的每一句话,这也是你们的年轮。如果把我的名字放在这本书译者的位置,我会深觉耻辱。如果我能力不够,我宁可不去接受这份工作。
《财富公式》读后感(三):数量交易始祖的历史书
看到之前有评论说这个书没有用,再看看那个人的阅读,就知道是基本面分析的行家,这门讲数量交易的历史书,当然对基本面行家没用。但是如果你是有意进入数量交易,绝对不能错过。
先说说我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吧,也算是对最近我对数量交易的一个总结吧。跟所有人一样,我开头在一直追求胜利率,最后看了基本名书后,知道还有赔率这说法,再看下去,原来还有投注额这说法,也就是资金管理,看了一些论坛,资金管理必然会说到凯利公式的,看着看着,就会有人说到这本书了,后来发现,居然索普也在这里,因为我之前也看过很多赌博方面的书,索普也提到在有优势的时候下注,原来这一切都来源于这个《财富公式》。
我觉得前面的半本很精彩,起码让我了解到了香农、凯利、索普这几位牛人的背景,后面主要围绕了索普的发家、还有几何平均数跟算数平均数2大阵容的对峙,但也没太多实质性的内容。
这本书是一个很庞大的背景索引,任何一个牛人都可以再讨论很多,所以真对凯利公式有兴趣,或者几何平均数有兴趣,可以继续其他书的阅读。但这本书已经起了个很好的作用了,所谓万事开头难啊,有了这个巨大的索引,算是可以开始入门了。
《财富公式》读后感(四):故事集,然而却经常可以拾得金子
我能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吗?
很早就知道kelly公式了,而且自己也找过thorp的文章来钻研过。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kelly公式的书籍屈指可数,此书便是其一。
买来后,发现其实是传记故事类的。
然而很多地方都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有木有!
确实如书中所说,kelly派一直受到学院派的排挤,所以如今在投资界名气没有那么大,也是可以解释的。然而,这不正好说明kelly公式有可能成为你的一个edge吗?
书里面讲了很多人,主要围绕的事shanon和thorp。当然咯,也写过kelly这个人,毕竟公式的名字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嘛。
hanon居然在投资上颇有一番造诣,这事你造吗?而且,他对于如何利用几何随机游走的观点和格雷厄姆的资产非配法则英雄所见略同。看到那一则故事时,我惊呆了。
恩,为什么我开头要那样问呢? 因为翻译实在是烂,译者是来骗稿费的吗?
虽然我有时候觉得,翻译的评价不能放入对书的评鉴,因为内容比翻译远远重要,但再三斟酌后,我觉得此书可以评到起码3.8分以上。考虑到光环效应,恩,我应该是被恶心的翻译恶心到了。
《财富公式》读后感(五):他们赌来赌去,组成了一个团体---华尔街
曾经看到五四运动时期的文青往事,有人精辟的概括为:“他们睡来睡去,组成了一个团体----文艺圈。”
这本书的台湾版叫《天才数学家的秘密赌局》,相比之下大陆版的书名颇有传销味,让人不小心就会错过这么精彩的数学金融史。除了性,所有的流行因素全齐活了,天才精英、金钱、黑社会、诺贝尔奖、各种赌局,可以直接改编成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最喜欢申农,因为平时离传奇太远,我喜欢看人暴殄天物。这些天才们再次印证了六度空间理论,不用六次,他们就可以把华尔街或者说金融史上的偶像们像食物链一样,一环接一环的连接起来。我很想学天涯上的八卦同志画张亚东王菲李亚鹏周迅瞿颖的关系示意图一样,画一下申农、凯利、索普、巴菲特、萨缪尔森、布莱克斯克尔思的示意图,或者照ourchart那样整成theirchart。上一回激起画图欲望是看Bloomsbury小圈子轶事的时候,人名太多,关系太密切,难免读着读着就冒出NND,你们原来都是一伙的感慨。
说回凯利公式,P=w-(1-w)/R(其中W是概率,R是赔率)。针对萨缪尔森的批评,它的漏洞无疑比那些复杂的模型更少,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资金管理思路和原则。想通过某个公式就可以赚取绝对利润的,无疑还是在投机寻找某种投资圣杯,这对于以探寻绝对真理为乐趣的学者们来说恐怕是种折磨,所以才会出现一方面金融数学成为热门的伪科学,全世界都在按华尔街天才的公式在做定价做组合,另一方面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很快搞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尴尬。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在实际投资中非常有用,它大约也符合了巴菲特所说的永远不要亏损的这个含义。
作为金融史的八卦读物,唯一的遗憾就是翻译太烂,google或者baidu一下都不肯,看得我们心神不宁的,时不时地要猜原文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