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国讲稿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08 16: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国讲稿读后感1000字

  《美国讲稿》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4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讲稿》精选点评

  ●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或许比较多人知道,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人生短暂,转瞬已逝,如果能留下些文字,对后来者有所哪怕极其微小的启益,也不算活过了。

  ● 第一第二篇极好,后面不懂

  ●就是时间,是一步步变得具体的时间

  ●這次重讀時我給此書較差的評價,“差”的並不是卡爾維諾的思想,而是這個翻譯版本有很多問題。這也是我第一次將文藝理論性的作品進行兩個版本的互照對讀,深深感到譯本極可能將讀者引入另外一個方向。我參照的另一個版本是黃燦然先生譯的,也叫《新千年文学备录》,萧的译本在很多理论阐释上过于模糊,不确切,甚至可能误导读者,且读起来有些地方实在通畅然,不能一巴掌拍死,裏面有些地方翻译的很好,尤其是引用的文学作品资料。对于卡尔维诺的这部文学讲稿,我建议还是多找几个版本看看~

  ●玩儿文学的百科全书。。

  ●好像没有怎么看懂

  ●介绍了很多书,而且关于写作方面很有开拓

  ●我坦白囫囵吞枣的看完之后实际上并没有看明白。又没有做笔记,所以现在回忆根本不知讲了什么。罪过罪过。可见笔记之重要性

  ●超五星

  ●白璧微瑕的是:似乎出自两位以上译者之手?前后有少许不统一之处。

  《美国讲稿》读后感(一):庄子

  庄子的才干之一是绘画国王要他画一只螃蟹。庄子回答说,为此需要准备五年的时间,一幢房子十二仆人。五年过去了,他还未动笔。他又对国王说:“我还需要五年时间。”国王应允。十年过去了,庄子拿起笔一挥而就,画了一只完美无缺前所未见的螃蟹。

  《美国讲稿》读后感(二):庄子

  庄子的才干之一是绘画。国王要他画一只螃蟹。庄子回答说,为此他需要准备五年的时间,一幢房子和十二个仆人。五年过去了,他还未动笔。他又对国王说:“我还需要五年时间。”国王应允。十年过去了,庄子拿起笔一挥而就,画了一只完美无缺、前所未见的螃蟹。

  《美国讲稿》读后感(三):萧译版更接近原文

  这版的翻译与杨德友版相比,并没有所批评的那么差。

  杨德友的本子由于是从英文转译的,估计经过转译已经与原文有所偏离。而且杨版里的引文都是杨德友先生自己翻译的,和国内通行的翻译有差别,并且有的地方还译得很不容易理解

  比如德·昆西的一段话“眼睛扫描人脑思维天使翅膀,其中哪一项能够迅速得在这个问题答案之间穿过,能够把两者分开?光线赶上光线脚步的速度也许可以分开,但是我们车辆横扫一切地击败那辆小马车逃难努力的速度却是无法分割的。”

  看得人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相比之下,再读萧天佑的译本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人的一眨眼、一转念或者天使扇动一下翅膀,这些东西中什么能够在一问一答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迅速使两辆马车避免相撞呢?当我们那辆邮车风驰电掣般驶向那企图躲避的轻型马车时,那一瞬间就连光线也来不及按自己的轨迹行进。”

  对比起来萧译本语言简洁明了,更便于理解。

  《美国讲稿》读后感(四):连贯

  这是卡尔维诺对作家的第6点基本要求,也是最后一点。

  可是他还没有动笔写第六篇讲稿就死了,所以我只能猜了。

  我想说的是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咏三叹式的过程。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有那个频繁出现的鬼脸。

  她揭示了松子一直在努力讨好这个世界,却从来没有试着去讨好自己。

  还有就是契科夫的挂枪理论。第一章挂了枪,第二章第三章就一定要开枪,否则没必要把一把枪放在那里。

  也就是说一定要看到读者看不到的一直推动人物命运的那个元素,持续关注这个元素的变化发展,就是连贯的要求。

  还记得卡尔维诺在本书中提到的那个戒指的故事吗?那个故事中对戒指动向的不断关注很好地体现了连贯的基本原则。

  对戒指在某一地方所造成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着重描写就是迅捷。对戒指位置的不断变换从而引发的特定现象的持续关注就是连贯。

  我想说,在未来的文学作品中,轻逸迅捷确切繁复易见连贯是最最基本的文学要求,文学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它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它的实际门槛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低。

  上述6个条件是最最基本的,任何一件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只要有一点达不到甚至违背了要求,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文学作品。

  《美国讲稿》读后感(五):繁复

  卡尔维诺在写这6篇讲稿的时候生命也快走到了终点,他患的是脑疾,我们可以看到疾病对卡尔维诺思维的影响,他这篇讲稿明显写的没有前三篇好。

  怎么说呢,这篇的内容有很多和确切重复了。而且我也不赞成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我们还是看下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写的话吧,这一点雨果要比卡尔维诺讲的更清晰: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也就是说,所谓繁复,其实就是一种兼容的模式。

  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对单纯的教科书或者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因为它们虽然繁复却死气沉沉一团杂乱。

  依据明确的对比关系我们可以构造出一篇既有趣又繁复的小说。

  “执其一端而视,则觉世界之谬然”,不是对照而是兼容。如果我们爱美嫌丑,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面容,就会失望。可是有些人丑得性感。因为完美主义者是带着偏见去看世界的,他们认为没有偏见就没有看法。这真是荒谬的偏见。因为美的标准是无限的,是一种感觉而非判断。美和优秀不优秀无关,它和感觉真不真实有关。所以给美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是荒谬的,因为单纯地站在某些人的视角上去看这个世界终究只会得到一些狭隘的结论。

  所以繁复的要求就是远离偏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国讲稿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