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06 20: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100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是一本由马未都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16开本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精选点评

  ●总觉得收藏界对高古瓷有种误区物以稀为贵不错,但也没必要偏执地去追求某一类藏品。毕竟古董还是要缘的,有机缘并加上慧眼识宝,也碰上一个懂的人,收藏才会成为一种境界。觉得马未都作为人民收藏家,一点也不为过。就他措辞本身来讲,直白简练,不见任何卖弄于垂古。其实文化本身就应该用如此坦然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明了。汝、官、哥、定、钧,其实各有千秋。不能因为汝窑的稀有,而磨灭掉其他众窑的价值。于我来讲似乎更喜欢这种纯然、质朴表现手法也许上面的刻花铭文不如明清那么风雅,但所展现的制瓷技艺与文化追求,却更显收放自如淡然

  ●十年前的百家讲坛文集,最近翻出来又看了一遍。比起陶瓷知识,我更喜欢马老关于收藏的那些社会小故事

  ●喜欢瓷器的一定要看!

  ●学知识一定要扎实 一定要弄清前因后果大部分人就会唱一句半句 上不了台

  ●南;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八大民窑,北——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饶州(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元青花;明青花——永宣、成弘、嘉万,依次风格由强到弱又到强。

  ●说得算很清楚了,不错。

  ●汝定官哥钧 前头再加一个柴

  ●作為普及讀本還不錯,看得我想去龍泉和景德鎮的更加迫切了,繼續讀陶瓷(下)。@眯细小眼 @樱桃柿子 @吴钩千里 @小夕的路口

  ●过眼

  ●对一个门外汉来说,很通俗易懂,而且脉络清晰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一):还需要加工

  关于演讲有一种评价是“如果在演讲中读出油墨味,就不是好演讲”。反之亦然,如果一本书看起来就是一本解说词的话也很没劲

  去博物馆看了瓷器馆藏,回来读这个书就觉得如果内容能再丰富一点就好。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二):道不远人

  《陶瓷篇》的写法不同于《家具篇》,除了将陶和瓷分开总说之外,都分别按历史进程写,这样就很清楚地看到陶瓷背后所体现的历史与人文情况特别是讲到我个比较熟悉的历史时期的陶瓷它体现的历史特点时,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喜欢深邃东西平易表达,让像我这样的老百姓感觉亲近所谓“道不远人”。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三):很好

  五月风筝2008-06-29 19:45:11

  刚好写到瓷器的文章,这本书就很及时的到了.对比一下,很庆幸自己没有写错定窑的内容.

  马先生的书,最吸引人的就是图文并茂,内容轻松易读.无论有没有收藏知识,都可以看得懂.看起来没有压力,在愉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期待下一本.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四):非常适合入门级读者

  马未都在百讲坛说收藏的那一阵儿我没有赶上,直到去年才后知后觉的开始看这套丛书。已经看完了家具篇和陶瓷篇,正在看玉器篇。

  我挑书看的一个最要紧的标准就是容易理解,看得进去,尤其是对于某一个陌生领域的入门书。这套书非常完美地满足了这个标准,印刷精美,语言通俗,生动细腻。读完以后也很有收获,起码以后去博物馆,看到那些专业名词,什么粉彩斗彩釉里红的,总不至于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 瞎猜了。不过真要深入学进去,还是要多去实践,比如书里经常提到的一些形容词,什么细腻、鲜艳、生动,如果没有实物做参考,真假作对比,只怕满肚子理论,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五):了解瓷器入门之作

  本书为一套深入浅出的陶瓷入门书籍,对陶瓷整个发展史及各类派系做了一个梳理。清晰明了,内容翔实,图片印刷质量也很好,同时搭配上马老的收藏故事,妙趣横生。适合对陶瓷有兴趣,又不得门入的读者,没有教科书式生硬的说法和名词,一切都娓娓道来。即使记不住各种窑、各种青花的区别,穿插于始末的收藏小故事读起来也别有意思。

  我想除了瓷器的基本知识,马老更想传达的是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收藏心态,尤其在现世这个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收藏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敛财手段,更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对美的追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