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是一本由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0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反正觉得我有点那个那个那个的倾向
●标题党
●大多都是作者编的吧。
●你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极小的心理现象放大后就是精神病,人要控制自我心理或者“欲望”的表象,称之为正常人。社会及心理学现象观察。
●老实说看着都有着担心自己被洗脑……疯子们的逻辑都有些不可攻破的感觉……那些跟精神病人长久呆一起的医护人员真的不会被影响吗?
●因为内容太可怕了所以断断续续读了两三个月才敢读完。有种被洗脑的感觉=_=最糟糕的是我觉得真理搞不好在这些人的手中=口=
●这什么破翻译,不过真好记。
●误以为是高格的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两字之差没想到读了一本关于积极情绪的心理学书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读后感(一):我只问一句--里面的故事都是真的?!!!
我怎么看出好莱坞编剧的味道来了····是不是微型小说集啊·····
太电影惊悚片赶脚了···每个故事都那么短,看了一些资料,有些说是作者编的,有些说是真实案例·····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读后感(二):很久以前看的了
看的时候觉的吧,作者有点点啰嗦,回头看看当时的读书笔记,有些观点还是很不错的,就是说的太透彻了也就没意思了,导致看的时候动动,看完就没有影响了,就是因为看书的时候没动脑子,当然也是我自己懒。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读后感(三):很好的一本书吧——新颖 说服力很强
书中好多的想法,说实在的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经历过或者共鸣,只是貌似我们都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当时的感觉,而深入的去研究和挖掘那些奇怪的感觉的人都被当成了神经病。
就像有的书友说的,也许事实和真相真的就是被这些被当做是神经病的人发现的呢——好书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读后感(四):不知中文书名是如何取的
确实属于标题党。
这书以前翻过一两次,但仅看到第二章就放下了。这可以说明这书在开始并没有那么吸引我。这次直接翻到第四章看的,恰好这部分谈的是儿童文学中的几个著名人物如彼得潘,分析得很到位,自己这段时间又挺关注儿童文学,因此一下子就读下去了。于是顺着读,一气翻完了,翻得比较简略。
开始略过的第三章,谈到了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其观点及理由值得注意。
《天才向左 疯子向右》读后感(五):天才还是疯子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做过天才梦:成为领袖,做个科学家,或者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数十年后,我们依旧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对着那些天才们的熠熠光芒,仍然维持抬头仰望的姿势。我们缺乏炼就成天才的此般智慧彼般热情,所以我们只能是凡人。但如果你读了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这本书,也许会对自己原先的想法莞儿一笑。天才们原来都是站在悬崖边儿上,身后就是致命的万丈陷阱。他们多跨出一步,说出的就不是真理,而是疯言疯语了。
天才和疯狂的区别,如杰米森所说,就是热情洋溢与躁郁症的一线之隔。如果以颜色比喻,平凡人的生命是平和的蓝色,间或夹杂着一些绿或粉,那是人生中的起伏。而躁郁症患者的人生却是纯粹的红与黑。亢奋时如同烈火般闪耀刺眼,忧郁时却是无边的黑色死寂。反观天才的人生,保留了奔腾的红,淡化了死寂的黑。而两色之间的激烈冲突也被转化为柔和的过渡。就是这样一个不同,成就了大千世界中的无数新发现、新境界。而我们因此才有幸分享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新知识、新视野,从而获取生活的无限智慧。
很多人并不知道,杰米森本人也是一个躁郁症患者;而在她创作这本书时,正是她的丈夫弥留之际。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被抑郁和悲痛击倒的脆弱女人;相反,杰米森的文字中依旧有着对真善美遏制不了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探索生命奥秘不可压抑的渴望。她说,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但是,态度可以改变。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才是生命的终极确证。也许这才是天才和平凡、和疯狂的本质区别,才是我们仰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