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过的人》是一本由蔡登山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还行吧~
●一般
●历史总是如此吊诡。此书告诉你高长虹及其行为是怎么一回事;周氏兄弟如何决裂(人格与文品在某人身上确是不成正比);许先生之高尚磊落;内山完造永不消失的书店。历史长夜,凭谁叩晓钟?但还她一个真实。
●许寿裳:他在我的印象中,最初的而且至今历历在目前的,乃是四十余年前,他剪掉辫子后的喜悦表情;最后的而且永远引起我悲痛的,乃是十年前,他去世两个月前,依依惜别之情。
●持平之论,似乎少了许钦文许羡苏兄妹的一章
●确实标题换一换会好一点……
●蔡登山先生文风随和,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鲁迅的另一面,感觉不错....
很少看到这样的作者,文笔优美而平实,视角独特而细腻,把大家习见的事儿写得如此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写这样的题目,绝不捕风捉影,以窥探别人隐私为乐,而是以平常的心,告诉一个真实的鲁迅,且无一事无出处,难能可贵!
《鲁迅爱过的人》读后感(二):书名有点俗,内容不俗
很少看到这样的作者,文笔优美而平实,视角独特而细腻,把大家习见的事儿写得如此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写这样的题目,绝不捕风捉影,以窥探别人隐私为乐,而是以平常的心,告诉一个真实的鲁迅,且无一事无出处,难能可贵!
刚看完《鲁迅爱过的人》第一章,鼻子就纠结着酸楚,竟然流下眼泪来……
很多年前在书摊上找到一本定价为2元的泛黄《两地书》,收录鲁迅与许广平交往始末的书信,就感动于他们迟来的爱,而后为有情人的相聚感到欣慰。虽然幸福只有十年,但也慰藉了那颗孤苦的心。
而鲁迅先生那之前的十年的无爱婚姻又是怎样呢?看这本书第一章即感辛酸。一段婚姻牵连了几个人的幸福。
《鲁迅爱过的人》读后感(四):《鲁迅爱过的人》展示了鲁迅“憎的丰碑”的另一面
书中两个系列,一个是鲁迅与朱安、与许广平、与萧红、与北大校花马珏,这都由鲁迅所接触的女性构成。另一系列,鲁迅与高长虹、与许寿裳、与台静农、与自己的兄弟、与内山等,构成的都是鲁迅交往密切或一度密切的男性。两个系列的“小叙事”颇能勾勒出鲁迅敢恨敢爱的特点。该书在叙写上,材料翔实,视点持平,既抱同情之理解,亦不为名人讳,读来有益,且唤人寻思。
《鲁迅爱过的人》读后感(五):无情未必真豪杰
因着近些年来矫枉过正的“走下神坛”的鲁迅“研究”,蔡登山所著《鲁迅爱过的人》一书名字大约也可供有窥探之嗜者遐想一番,从“柏拉图”直至“脐下三寸”。但只要展卷扫过目录,势必有人要被“榨出皮袍下的小”来。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的爱给予了他的家人、友人、学生,此书仅言个体而略去了一个以群体为单位的对象——中国人,支配他那“哀其不幸,怨其不争”的,何尝不是一份沉郁之爱?
无论是对朱安的周而不全、与许广平的志同道合、对周海婴的舔犊情深,还是与周作人的兄弟失和、得许寿裳的士为知己、与台静农的文人不相轻、对曹聚仁的亦师亦友,又或者予萧红的关护、对马珏的喜爱,以及与内山完造的长年情谊、对须藤五百三医术的一味信赖、……,鲁迅的爱里不乏盲点与“悬案”,却也因种种执著、细致乃至拘谨而愈显生气。
忍不住将此书与朱正那本《一个人的呐喊》对照来读,却原来,于“涓生的手记”那段“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的寂静和空虚。……”的景物描写中,于《〈坟〉的题记》那句“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中,无不藏了鲁迅“爱”的莫尔斯电码,前者,是对与周作人陌路的“伤逝”,后者,是望向许广平的脉脉。
不夸饰不媚俗,求平正求理解,是《鲁迅爱过的人》一书值得称道处。或爱或恨,一旦自彼情彼境中孤立而出,都只是平面化、变形乃至篡改,林语堂、陈西滢、杨荫榆等一干我们自中学语文课本里熟知的“鲁迅恨过的人”即是如此。蔡登山就史料而作文章,在“藤野先生”之外再排出一串“鲁迅爱过的人”,教我们遇见一位体温37º的鲁迅先生。而此名单其实还大可开列下去,譬如那位让鲁迅哀叹“故人云散尽,我亦然等轻尘”的范爱农,譬如那群让鲁迅悲挽“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