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逝水年华》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过有种推心置腹的契合同时又好像多了超我一步的精妙,这期间差的一步是岁月堆积才能经验的部分,而困惑如我却给了很多难得的启发,让我明白我不是一个人。生活没有内外的缺陷,全因我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别太快,慢慢来”,为了成为更好,更有自知之明,更有趣的人,而努力读书吧!!
●p185,对作者而言,书也许可说是“结论”,对读者而言,书则是“激发”
●没看过“追忆逝水年华”,所以看这本书觉得好没有头绪。徳波顿的拜读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
●读完才感觉将书名<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翻译为与Proust的长篇大作<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相同的“拥抱逝水年华”并无不妥。
●阿兰 德波顿 我已经成了你的脑残粉。虽然其他几本书我还没读完
●第一次感觉这个译文读起来奇怪 没有读过追忆似水年华的话 还是不要去读了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一):爱,等是等不来的
我们每每说得到了就会珍惜,最后却总是失去才知原来未曾珍惜到拥有。
天气变凉,广州的气候一下子由初夏转至深秋,我已把自己裹得像冬天里的小刺猬,全副武装。
这本书是给东和我借的,在图书馆找了半个小时的书,找了好几本,看到它之后便把其他书冷落在了书架。东看完一半就不想读了,觉得奇葩。打算把它遣送回图书馆时,却耐着性子看完了。本着开卷有益的想法。
书中确实有很多好的句子,没来得及一一抄录,要在这秋风瑟瑟的下午去把这本书还回去了。
阿兰德波顿的随笔文风丧失殆尽。此书的翻译可作为大学翻译专业反面案例。难以想象,此书与《旅行的艺术》乃同一作者。
语言干枯无味,翻译生涩。这大致就是文学翻译里最低级的内容直译了。《旅行的艺术》里,南治国等三人的翻译,可谓再创作,语言再次修润,使得整本书行文极其流畅,语言机警幽默,富有内涵。毕竟翻译只能在文字上面下功夫,这样戴着脚铐舞蹈,将注意力集中于文笔表达上面,方能看出同样的内容下,语言所创造出的云泥之别。
一块美味的提拉米苏,化作糖精巧克力粉黄油,黏在一起生吞下去,这大致就是我阅读此书的感觉。
译者的文风,(或者说文学造诣)直接影响了文学作品的水平。毕竟,这是文学翻译,不是英语六级的英译汉。
上学时乏味无聊的文学赏析课,噩梦再次重现。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三):1997,拥抱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父亲——
与儿子不同,普鲁斯特医生的书很实用,这是一望而知的。他前后出了三十四本书,对探究提高大众健康水准的种种途径可谓不遗余力。他的著述内容广泛,既有《欧洲的鼠疫预防》这样的专著,也有《电池制造工人铅中毒问题研究》这样专门讨论新问题的小册子。谁都想学得养身之道,普鲁斯特医生的众多著述均出之以简洁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因此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说他是养生手册一类书籍的鼻祖和大师,想来他不会觉得是辱没了他。他最成功的养生手册名为《卫生诸要素》,1888年出版,配有丰富的插图。该书专为少女而写。当时的法国方经一个世纪的战乱,人丁稀少,大家都认为,少女担负着为法兰西制造新一代强壮公民的重任,亟需健康方面的指导。健康生活方式之日渐受到关注,正始于普鲁斯特医生的那个年代。这位名医的诸多建议颇有洞见,找几条看看,也许大有好处。
痛苦使人成长——
事实上,依普鲁斯特之见,惟有当我们遇到烦难,惟有感受到痛苦,惟有当事难如愿之时,我们才真正学到了点什么:
病痛让我们有机会凝神结想,学到不少东西,它使我们得以细细体察所经之事,若非患病我们对之也许根本不会留心。一到天黑倒头便睡,整夜酣眠如死猪的人,定然不知梦为何物,不惟不会有何了不得的发现,即对睡眠本身也无体察。他对他正在酣睡并不了然。轻微的失眠倒让我们领悟到睡眠之妙,如同于黑暗中投下一道光束。深究记忆现象,其意义并不仅在于求得准确无误的记忆。
当然,并非惟有在痛苦中,我们才会运用心智,普鲁斯特之意乃在于,身当痛苦,我们才会去寻根究底。我们痛苦,所以我们思考,盖因思考能帮助我们恰如其分地了解痛苦。思考令我们知晓痛苦自何而来,探测痛苦之程度,且终能让我们平静地面对痛苦。由此引申出一个观点:那些并非从痛苦中升华而来的思想,均缺少某种内在的重大动机。在普鲁斯特看来,精神活动似乎可分为两类:一种可称之为无痛苦的思考,此种思考并非由特定的惶惑不安引发,起于纯知性的求知要求,所想了解者无非睡眠是怎么回事,人为何会遗忘之类;另一种则是痛苦的思考,乃是从痛苦不安中脱颖而出,比如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生,或由追忆一个名字终不可得而起——普鲁斯特看重的,当然是后一种思考。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四):掩卷沉思,不再习焉不察,熟而相忘
读完一本书,接着要做的就是掩卷沉思并输出思考的内容。
普鲁斯特说过:“掩卷的时刻,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离我们而去之际,正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萌发之时。作者所能做的一切是激发出我们的欲望,我们却期盼他提供答案……这是阅读的价值,也是它的局限。”当我们读完一本好书,向已经逐渐熟悉的作者暂时告别时,我们开始沉思许多关键词。我们内心深处有某些我们不得其门而入的角落,阅读则提供了打开心扉的钥匙。
掩卷沉思令书虫们有了大量的内容输出。 美国牧师陶恕每周一和周四都会抱着一大堆书去图书馆还书,再借回大量的书。陶恕喜欢独立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他认为书虫花在思考的时间应该大大超过我们阅读的时间,在书上遇到有兴趣的内容,他就掩卷沉思。这些书本的知识,化为了他布道时的精彩言辞。
阅读让我们思考,学会仔细观察我们眼前的世界,不再习焉不察、熟而相忘,而是像作家和画家一样,关注微妙的细节,这样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会充满喜悦和感动。 这些感动不断累积,我们就有与别人分享或者发表的愿望。许多写字的人都是因为太多感动要和别人分享,而不由自主地写,甚至不管会不会有人读。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五):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1、关于书名
嗯,还是德波顿作品。
篇名在此借用了这本书英文原名,直译为《普鲁斯特怎样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全书一切都围绕普鲁斯特及他那比砖头还厚很多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下笔。至于笔法嘛,依旧随性,无可分类。
其实还是更喜欢中文译名些,原书名总觉得有股子鸡汤味儿,这委实有点冤枉。
文风依然有趣,不知不觉就读完了,从意识上说:没用多长时间。
2、为什么想读这本书
对本书感兴趣的源动机是因为《追忆似水年华》,自己仅读了前两卷,而且读得不明不白,因而当然会希望有这样一本书来更多地了解《追》,或者说起一种引导的灯塔作用。
说起来,很多书自己都读得不甚了了,固然有个人兴趣偏好因素,但文化差异、语言隔阂才是更大的原因。
3、一点笔记
既然这本书如此随性,我也试着随性一些,仅从标注的三段笔记聊聊:
①“在私人生活的领域内,语言的个人印记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我们对某人知之越深,便越觉其通用名似不敷用,总想给他另立新名,这才可见出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同一般。”
我想,不单单只有我一人是这段话的坚实执行者,所有人都是。
②“这里恰让我们看到了谈话的限制:谈话不可能表达出我们最深层的自我。”
谈话除了诸多心理、地理及对象限制之外,还在于谈话有着紧密的节奏性,而人的思维不可能每次都能跟得上这个节奏。
③“挫折延宕虽显然令人不快,却有一个无法估量的好处,那就是让人们懂得并且深深爱上某个对象,不管这个对象是……”
对于这段话,我一直有着切身体会,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所以需要仔细说说:
9月19日,看新闻得知“中亚”低调发布了New Kindle的消息,开放预售,10月2日正式配货。
这个消息精准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等不及的我逛Kindle吧的频率大幅增加,即便如此,最后还是没忍住,29日,从X宝上淘了部“旧品”——95新的Kindle PaperWhite一代。
“慢递”送了四天才送到,其间同样着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蚱。签收后兴冲冲拆箱试用,因是95新也不指望如何美,只求不出问题。
第一印象:小毛病与描述相符,确实没觉出问题,唯独有一点在于屏幕右上角边缘处给人往下凹的错觉。问客服,随口敷衍,毫无帮助,但也没太在意。
随后,将其拍照上传Kindle吧请吧友看看,好嘛,一下就将毛病给看出来了:屏幕略歪!我急忙再次查看,果然!因为歪斜导致右上角屏幕出现错位,因而呈现出下凹错觉。
强迫症这下可不能忍了!立马联系客服,客服让我换货,可我不想再为此折腾,直接填了退货申请。
等了一天,对方没动静。我以为是故意拒绝退货(错怪),开始催,这一催对方才确认了,迅速寄回不表。五天后,成功退货退款(外加运费险)。
在填写退货申请的同时,为免时间延误,顺手在“中亚”重下NK订单。
原以为这回靠谱,怎么说也是官网,可等了4天后,没影儿了,查包裹跟踪:失联了!
再一次证明我又错了。
在此,必须要强烈批评“星程宅配”慢递,究竟是干什么的!官网找不着、物流信息查不着、客服电话打不通!可笑的是我还打了一个物流配送的电话,是位妹子,人很热情,说把单号给她,一会儿,她打回来了:
“‘中亚’的快递单中通没接手。”
“(愣)中通?你不是星程宅么?”
“呃,我几个月之前是在那儿……”
“%&#”
就是这样,一怒之下又把“中亚”订单给退了。
接下来转战苏宁,秒下订单、门店自提,系统提示:后天送达。
但我还是急不可耐,坐不住,又作死,找客服咨询:
“请问有没有可能在系统预估时间之前到货?”
“尊敬的客户您好。一般是按照系统预定时间送达的,请耐心等待。”
不过,这回是客服错了。仅仅过了一晚,12小时以内,系统就提示说已到货并提供了收货校验码。
接下来就是再一次火急火燎地冲向自提点,而这一次,再无任何状况。
10月7日,国庆尾巴,顺利拿到了NewKindle。
めでたしめでたし
上面就是我买NK的不曲折经历。由于急切,所以整个过程时不时会有坐立不安、抽风等情况发生。
类似情境其实以前也有过一次,就是“邮局事件”,只是,如今已不会再像当时那样狂怒了,至多是时不时有点急躁罢了,不知这算不算是一个进步。
由于十分注意,我的设备基本不会出问题,而且,不光对Kindle,我的笔电、手机也一样,自觉对它们非常了解。
我的行为对引用的那段话是个绝好的例证。
只是,我也得补充一点:若是过度期待而不得,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毛姆(叔叔的)短篇小说精选集》中就有这样一个短篇,叫做《插曲》,文中心理颇值分析。内容就不剧透了,反正看到最后,因太过惊讶,把书都给我吓掉了。
所以,要懂得控制,咳咳。
:后面打算认真读下《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因为感觉自己总不得旅行之味,看看他人是如何看待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