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14 16:2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摘抄

  《大夏书系·周国平教育》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9-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精选点评

  ●集合了序与演讲稿。谈教育,先从生命说起吧。

  ●非常不实用,并且讨人厌的高调调。

  ●这样的相遇实在太棒了!!!读这本书总感觉是碰上了一个和自己在想着同样问题,有着同样观点知己。但是由于本书是周老师关于教育所写所讲的集合,所以有很多重复地方。和我所期待的就教育某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有点出入

  ●引发我第二次思考人生方向

  ●书中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这些我们知道,但却未能提出些较为可行解决前我们教育弊端方法。书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提倡,但是我们该如何才能把理念落实现实当中呢?最近教育类的书籍多了,接受的理念也多了,但理念越来越多,发现现实离理想却越来越遥远了,我们该如何才能去改变现状呢?

  ●老周对教育原则幸福观念总结很到位,将人的精神属性分为三层:智力理性,人用思考的能力追求真;情感感性,去感受美;意志,用来实践和追求善。因此幸福也是多层次的、可持续的快乐,既包括智力活动的快乐(求知的好奇心),还有情感体验的快乐和精神追求的快乐。当然还有吃喝玩乐这一层次的快乐。

  ●启蒙

  ●读经典的书,记日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幸福生长,对当今教育的批判

  ●大学时听说过一句话男生该去读王小波女生该去读周国平。但是身为女生的我 实在不看 周国平。书里多重复的观点甚至是原话……还是王小波读起来快活

  ●说得很好。 尤其是第一篇。 其实我们都得争自由!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一):说得很中肯

  如今教育形势,什么都明白,可无力改变................................................................................................................................................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二):周国平论教育

  教育不应该是知识的灌水,应该是人格塑造

  教育不应该靠棍棒奖学金。应该是激发求知欲好奇

  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靠相互影响熏陶,而绝不是说教就能够培养优秀人才,我相靠说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奴隶

  一所大学,没有独立精神,不能让学生的灵魂产生激荡。算不上一所合格的大学。

  再好的建筑再高的大楼也是没有作用的。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三):《周国平论教育》

  《周国平论教育》

  喜欢周国平的书有二十年了,喜欢他诗人语言,喜欢他哲学家睿智,从《人与永恒》到现在看过了他几乎所有的书。里还有一套他的文集。没想到他还出版了一本教育书,还是大夏教育系列。

  周国平说,关于教育,其实教育家的观点往往没有哲学家的观点更深刻。的确是这样的,其实读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书,真正能够影响我的教育观念的,都不是教育家和教师写的书,而是心理学哲学,或者别的书。一线教师的观点往往都是比较实用的,技术性的,很难上升到观念的角度。而现今的中国还真的找不出一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我感觉作为一个教育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但是真正的哲学家,却很少有关注教育的,这是一个遗憾吧。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四):摘抄

  1.原来过的不是生活,不是人的生活。 2.幸福是以优秀为前提的,认清自己要做的事,并且认真地在做着这些事情。 3.一是希望你们身体健康,二是希望你们心情愉快,多到大自然中去。 4.在你生活没有保障的时候,应该把金钱作为满足你的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就应该把金钱作为满足你的精神需要的手段。 5.我也跟大家一样,常有感情的波动,这个时候,自己跳出来,把自己当做认识者,把这种人当做认识的对象,来解剖他,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分析一番,就不那么难过了,甚至觉得快乐。 6.对任何说法,都要追问它的根据 7.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要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钻研,应该看些什么书。 8.现在大学的问题是急功近利,你要清醒,把弊端对你的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几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你要珍惜,自己好好想一想,这几年怎么学,自己有一个计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五):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

  周国平说:“凡大哲学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他们致力于人性和人类精神的提升,而唯有凭借正确的教育,这个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长期的哲学人文思想熏陶,让他的教育观点深刻而独到。《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的姊妹版,是他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随笔集,书中提倡教师(父母)应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把自己的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对学生(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人性中的高贵成分得到发展。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教育即生长,是周国平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是他关于教育目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这是周国平在浩瀚的哲学海洋里撷取的教育珍宝。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从中挑选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

  很多人认识周国平,是从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开始的,无数人被他的慈父情怀打动。妞妞虽已离去,但妞妞留给周国平最珍贵的东西,可能就是让他把对一个孩子的爱化为了对所有的孩子的爱。周国平热爱孩子,在《周国平论教育》的这两本书里,有很多文章,如《智慧和童心》、《拯救童年》、《怎样做父母》等,都表达了他对儿童的爱护。他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求知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太过功利,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因此他要疾呼“救救孩子”。

  类似的问题很多人都谈到过,但周国平的话不是官话、套话,最可贵的是在于有真情。他写《宝贝,宝贝》,记录女儿啾啾的各种趣事,呵护女儿无暇的童心,在女儿的成长期里,他就像一个“圣诞老人”,带给女儿惊喜和欢乐,以及健康的价值观。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有人说看童话会让孩子简单化,但是,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能简简单单,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极大悲哀?当心灵被硬邦邦的铜臭味包裹,唯美的、柔软的、“无用”的童话自然被拒之门外。

  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

  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周国平享受到了并且领会到了孩子心灵最珍贵的价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让更多的父母也能享受到、领会到。所以他谆谆言语:“我们要如何做父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与家长们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他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孩子的朋友”。

  这些文章发自内心,可以说是文采斐然真情流露,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并且去反思“小生命给父母的启示”。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何尝不是在教育我们?周国平在“对父母们说”中提了六点建议,的的确确,我们只能做孩子人生路上暂时的监护人,荣耀不是我们的功劳,黯淡也不是我们的过错,我们要学会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们。

  “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框架内,如何尽量减少其弊端之害,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周国平提供的方案主要是——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兴趣为王,要让孩子尽可能地自由发展。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孩子有了好的智力素质,应试也会变得相对容易,即使在升学上遭遇了一点挫折,但素质上的收获在将来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周国平的建议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他强调了“素质是熏陶出来的”,这个“熏陶”并不受限于职业和文化水平,更强调父母的价值观,也就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氛围。熏陶是不教之教,值得家长践行。

  教育是传承高贵的圣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生长,而生长的过程,就是让单纯的慧心发展为成熟的智慧。周国平说:“有两个传承高贵的圣殿,一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二是摆满大师作品的图书馆。”在这里,教育需要担负起“传承高贵”的使命,让孩子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周国平“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对于教育扩招、教育腐败等提出了看法。他以“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为题,从德、智、才、情等方面提出了好教师应该坚持什么。他近年来走访了很多学校,进行了很多讲座和讲演,书中有很多谈话实录和当时的现场互动,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一线反馈。周国平饱览群书,他曾经说过,他乐意“为好书作嫁”,他说他的文章很多都是读书感悟,将所思所想诉诸于口,很多读者看过以后,往往去找他谈到的书,如此看来,他也是很乐意“为教育作嫁”,他不仅自己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并且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为“教师行走”丛书作序,答《教师博览》,并为邰亚臣、林茶居、颜凤岭、杨东平等人的教育著作热心作序、写评。

  周国平掏心窝、讲真话,批评现行教育的弊端不遗余力,同时他也看到一线教师的两难处境,看到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奋力突围。优秀教师不仅是凭借自身的修养炼成的,整个教育机制和社会环境也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尤其是家长和教师之间更要多一些交流。他的文章让教育变得有担当、同时也有情感,这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教师同样需要温暖和理解。

  经典赐予生活的力量

  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徜徉,他喜欢和年轻人聊天,他认为青年的心灵最适宜撒播智慧的种子。周国平把这个年龄提前了,在他看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从小读经典作品,可以从经典的童话开始。周国平最推崇的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他把全书的中心思想归为一种人生信念,便是要像孩子们那样凭真性情直接生活在本质之中,不要像许多成人那样为权力、虚荣、占有、职守、学问等表面的东西无事空忙。周国平推荐的图书,部部都是精品,《世界百科全书》、《绿山墙的安妮》、《圣诞节清单》……他可爱的啾啾,就是在这些美丽的童书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地生长着。

  一个小人儿,躺在干净温暖的小枕头上,听爸爸妈妈讲童话,满脑子都是奇妙的想象,对将来的人生抱着无限的好感。这种感觉在她成长后会逐渐恍然,原来,小红帽战胜了大灰狼,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常常只能存在于童话。成年人的心,在童话面前,总是悻悻然,显示出疲惫和倦怠。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白度过自己一生的话,终将变得更加智慧和洞察世事。摒弃纷繁浮华的表层,还原生活的本质,我们会看到,那些简单的故事是如何深藏着预言式的人生哲理,童话所描述的世道公平的清明世界,让人即使经历重重磨难也无限向往。我想,这正是周国平热爱童书的缘故,他以哲学家的洞察力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生长的正能量。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时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像在重温的书。”读经典作品,就是和那些最高贵的灵魂相遇。汲取经典作品养分长大的孩子,他会自觉地进入人类精神追求的传统,保持天性,传承高贵。这样的孩子,多么美;这样的教育,多么美。

  http://szjy.sznews.com/html/2015-05/08/content_3218667.htm

  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