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概念》是一本由彼得·德鲁克(Drucker.P.F.)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5天时间
●德鲁克老爷爷的写作能力真的很粗糙,如果不是书中的概念成为今后管理的重要问题的话,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经典
●great book!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几个方面:领导者,政策,客观判断标准。
●第三次读了,常读常新的书。
●有些东西蛮深奥的,还理解不了,这本书的翻译看的也是头大,看来只能看弱智小说了
●工作读?没读完吧。
《公司的概念》读后感(一):感悟
自己底子太薄,看第一遍的时候没看懂个2.3!现在读第二遍希望有所收获。
脑洞大开是因为碰到了前所未碰的领域后的惊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公司的概念》读后感(二):巨作
工业社会
首先,要思考其本质,工业生产的效率,不能盲目的、简单理解为,生产工具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效率。生产工具的出现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人力的结果。
其次,对于工业社会的思考,不能单纯的从商业思维角度来进行思考。社会哲学,也是社会每一个人的思考因素。只有清楚的理解社会哲学,才能帮助我们更多的理解商业世界。在商业世界里,我们每一个都即作为社会的一分钟,也是商业社会里的一分钟。兼顾二者,于企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其意义就更加深刻。
对于,一本巨作,之前也受到了很多人、机构的不认同,但是时间、事实往往可以证明其实质的内容。
思
虑
深
想
《公司的概念》读后感(三):行云流水一般
文中,从通用汽车的案例阐明了分权原则,并将分权原则在一个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具体的应用,其他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进行了详细的整理。
对于,经销商与企业的关系,这个部分的内容,我非常的感兴趣。通用汽车的方案近乎完美的解决了,二者的利益冲突问题。
其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是利益关联体的关系。保障了双方的利益的前提下,各方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恰恰在此处,通用汽车不仅是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更是站在了经销商的角度,为经销商考虑和设计了诸多有利的政策,而经销商又足够的理解这点对他们自身的益处,真正实现了双发的利益共同目标,解决了二者的冲突问题。
妙!
《公司的概念》读后感(四):再来说说《公司的概念》
1:在政治和经济的历史的背景下,在以人为本、公民权利的诉求为基石,以工业社会的民主与和谐为主线,展开了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论述;
2:通用的成功,取决于它的分权组织;通用的困境,在于二战后没有及时恢复其分权的组织架构;
3:对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评述:包括垄断、市场、战争、公民权、社会需求、个人需求、就业、商业周期、企业领导人的挑战等等。。这些庞大的主旨,德鲁克皆一一涉及,但个人真的觉得好罗嗦。。其实完全可以用数学家的方法,说明条件,说明他自己的总结、计算模型、各种博弈和趋势等等,但倘若如此的话,德鲁克就是个经济学家了。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简洁,避免了用文字描述的罗嗦;这样做的坏处是比较抽象,没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他偏不是经济学家,呵呵。
所以,从以上总结看,这本书,其实是一本经济学范畴的书。。
所以,再进一步说,数学涵养、数学思维、数学建模能力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是成为成为经济学家的充要条件之一。没有必要的数学能力,是绝对成不了经济学家的。若某人用劣质的数学修养高调宣扬自己是个经济学家,必定是骗子。。。个人的看法。。。
这也是德鲁克谦恭之所在:他不承认自己是经济学家。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聪明人同时也是个诚实的人。
不诚实的人,我们能相信他的学说吗?
《公司的概念》读后感(五):原来世界不是一开始就这样
1946年的世界,刚刚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一战、二战,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公司,德鲁克已经开始思考更深层更前瞻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仍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德鲁克1946年的著作,原来早年他是搞政治社会学的,只是他心系社会,而且看到了在工业社会下,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后来才开始研究组织管理学,并开创了这门学科。本书涉及了很多社会和组织上层建筑问题,包括工业社会下的政府制度、市场经济、公司的社会责任、个人的自由,通过组织管理学构建了个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他指出经济增长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盈利动机作为社会工具的意义。不管一个国家是何种制度,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需要引导群体的欲望这一人类的天性,而经济增长是能找到的最合适的社会工具,如果像一些人提倡的,取消了这个工具,社会也不会出现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人类的权力欲天性只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太深刻了。相比于苏联这种集权国家使用党政机关提拔干部来实现激励,纳粹德国使用战争来引导民众欲望,经济增长或者盈利动机这个社会工具算是最有效最积极的一种方式。有些狂热分子反对物质时代的经济增长,但却提不出更好的方式。基本的文明社会必须发明一些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出来。
市场有效,但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因为消费者的非理性。 包括通用公司、政府定位的一些问题,不是很有体会。
还有一些体会不能表达出来,还是读的太少,经历太少,而且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现阶段的自己没有切身体会,随着时间变化,以后应该会更明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