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11 16: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锦集

  《无可摧毁的纯真》是一本由阿玛著作,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可摧毁的纯真》精选点评

  ●辛苦的二月落幕了。辛苦的三月马上就来。Why?

  ●写得再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但实修这件事,终究不是有教材可依的。

  ●你的身体需要透过进食来生长,你的灵魂也需要摄取一些经验获得成长,从这个角度,就没有所谓的坏经验了,因为任何一种经验你都能消化吸收,但前提是你必须安住于下。某些经验会带来痛苦,某些则会带来快乐,但们都能促进成长。

  ●第一次看这种直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书,很多与自己已有的思想架构冲突,看着并不舒服,但却偏执的一定要看完,而且想拿起老子的说来看共同和不同点,自己有受虐倾向

  ●世界和我是一體的。超脫於概念之外。

  ●读了不知道多少遍,读到书皮已经烂了…字字珠玑 20200422:在第二章《存在追寻》消化经验的部分,看到了和极限荷欧波诺波诺一样论述清楚过往记忆,消化潜意识

  ●现代人寻找慰藉地方。读的时候很有感觉,其中有很多观点都是值得人思考的。不过感觉书中某些观点有点唯心了。不过我觉得这种修炼方法有用的是,它不会让你跟现实生活脱离。阿玛斯的观点中,还是觉得现实生活是存在的前提,只是我们不要被现实所牵制而已。跟那句俗话一样: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哈~肤浅认识。因为只略读一次而已。)

  ●对我而言真是...一本神书...........

  ●这个导师体贴,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倡灵修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喜欢

  ●把钻石途径的最后一本放到此时读完,时间正好,阿马斯确实在超人心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越发觉得客体关系理学是与东方禅修有着深层内在一致联系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一):模糊的真明白

  修行者作者本人细致与深心,绝对无多,我难以忘怀的,肯定了我大量不功利境界努力,赞肯了我取得的成就真实具体指导实力强且无微不至

  真明,修道的必要及修道的艰辛,确实需要真眼导师的正确指导且用心

  这是本真殿堂执行指导书!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二):了解自己的心理真的很重要

  这本书真的很好,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自我。

  心安静了,就有机会看见当下。我们的许多模式、冲突和无明其实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已经卡在这些为了防止太多的痛苦或遭到灭绝而发展出来的模式和机制作用之中。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放掉它们,于是它们偏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内涵。。。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三):无心的纯真

  阿玛斯:如果动机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某种自然的动力,那就不是一种追求了。你的本体可以朝着特定方向流动而不涉及自我的活动。自我的活动就是在脱离本体,而本体不会根据你头脑里的话语“你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这是好的,那是坏的”来运作。论断事情应该怎么样,往往会导向追求和追寻。反之,你的能量或本体自然会朝某个管道毫不费力地流动。这种流畅的能量之中是没有追求动机的。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四):感恩

  感恩有这么珍贵的书出现,感恩有这些寻找生命真相的老师还有和我一样的人们。

  当你直视真相时,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把自己的幻象剥掉。

  最后发现只剩下慈悲的本体。在这个世间,你的心与每个人是细密连接的。

  不可否认,佛陀教导我们事事无常,我们不该抗拒。要一点一滴敞开,再敞开。

  生活中,当烦躁的“自我”不知何去何从时,追逐多年,辗转反侧,无休无止。

  这次的我,选择沉默接纳,沉默面对。

  少了以往的抗拒,只是静静的面对。

  当你发现自己的灵魂无法停息寻找答案时,修行,是一条纵然有百般疑问和困顿仍需坚持的

  实践之道。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五):为了获得而获得。

  这本书,读到三分之一处,放弃。

  钻石途径一共四部书,拿到第四部的时候,其实自己的进程可能远远没有达到第四部的程度——一直以来的观摩都更像是一种寻求逃避的借口。从初中等待期末成绩的前拿起道德经开始,一直都只是为了可能糟糕的结果寻找一个借口。如果一个人超越了人们普通的认知,超越了整个社会评判体系,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在乎的呢。于是便觉得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都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于是便理所当然的将所有感觉都加以钝化——装作莫测高深的样子,其实下一次再遇到依然疼痛并不知所措。

  没有了去年的紧张与压力,生活陡然放松,甚至都不再产生阅读这本书的愿望。越来越多的是对自己的质疑。冥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快速的抽离,将自己把痛苦中拉出来,旁观它,分析它,最后其实并不是解决,而是一种适应。

  适应了某种的痛苦,只是因为回放了太多遍。

  就像曾经看到的那个小故事一样。一个富翁一夜之间破产了,他成了乞丐,于是便祈求上帝,上帝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乞丐兴奋的说,真的吗,我还会再成为富翁吗。上帝说,不,你会习惯这一切的。

  有一天,你习惯了这样的痛苦,那么痛苦便不会再痛了。可是遇到了新的痛苦,还是会走一遍这样的流程:拿起任何一本这类型的书,处理痛苦,习惯痛苦。

  看似放下了。但是从未改变。

  或许,拥有痛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

  太过安逸的生活,因为无菌,反而脆弱。

  所以,宁可痛并清醒地向前迈步,也不要因为太过安逸而了本来想走的路。钻石途径让人所感受的是如同流水般的柔软与坚韧,似乎在任何容器中都游刃有余,但同样引起了在任何环境下都“泰然处之”的懒惰,没有上进心,进取心,因为觉得没有必要,找到内心的圆满才是最重要的,找到本体才是最核心的,好像轻巧的上路,没有负重。

  这本不应该是初衷。

  趁着年轻,应该学会疼痛。

  没有疼通过,又怎么体会得到钻石途径真正的凤凰涅槃的奥义。

  摘抄:

  当我们在追求时,我们就脱离了快乐与平安的源头。因此当我说不再有任何造作时,我指的的是心中没有任何追求---内心不追求快乐、平安、爱、安全感或任何一样东西,因为追求意味着有某个东西是可以被达到、被发现的,就好像有个目标可以达成似的。

  无论你认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生的每一刻都只能靠自己去圆满。如果你追求快乐,制造会制造出痛苦。

  若是能安静下来,忘掉并放下所有想要追寻的东西,世界自然会变得美好而圆满。

  在所有的追求之中都埋藏着一种假设:“你是有缺憾的。”借由追求,你强化了自己的匮乏感。

  若想了解什么是自我探索与修行,就必须停止追寻,试着去观察纯然的存在和心的本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可摧毁的纯真》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