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杰
前情提要:
上期节目,两位老师讨论了24节气随着气候变化产生了伸缩和漂移。本期节目宋英杰老师将为我们讲述时间的美学,敬请收看。
本文共1600字
01
古人对大自然的感知力很敏感,因为他们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去生活,如果一旦违逆规律,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天人合一”乍看起来是智慧,但从起源来讲,可能是不得不如此的智慧。
但现在依赖于自然的人越来越少了,就像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古人只能说“心静自然凉”,但是现代人就算心不静,只要把空调打开,就能抵抗炎热的天气。
这似乎让我们多了一份底气,少了一份必须如此的选项。所以,我们那种遵守自然规律的意识也就慢慢淡化了。
我们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过“天人合一”的生活,好像不敬天、不法地就会受到“天谴”,这反而让我们形成了某种心理压力。
我们可以把顺时生活视为一种生活美学,如果需要,如果喜欢,可以有这样的选择,但它不应该成为一群人鄙视另外一群人的理由。
02
比如说小满节气。在北方,小满这天日照几乎是一年当中最充足的,经常是艳阳高照,所以大家都觉得阳气即将充盈到了极致,所以叫小满。
不过它还有第二种解释,尤其在某些以麦子作为主食的区域里,大家觉得麦子的籽粒将满未满,小得盈满,所以把它作为小满节气的标志。
但是到了不种麦子只种水稻的南方,大家不觉得小满和麦子有关,那小满应该是什么?小满——江河满。就像在广东地区,小满、芒种的时候,其实是它一年当中雨水最多的时候,江河水满,就是小满。
所以,节气文化的内涵其实是动态的,没有什么是金科玉律亘古不变的,我们不一定要被绑架在这些事情上面,完全刻板的按照节气生活,这会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的套路。
当你把视角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格局里,当你更了解这件事情的源流,你会看见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一直在禁锢着你。
但你并不需要完全的打破它们,你只需要知道它就是那样的,你可以遵循它,那是一种美学态度,但不一定是一种科学态度,完全刻度的按照冬至、夏至那样生活,对于不同地区的人说,它就不科学了,对不对?
03
时间的通货膨胀很严重,很多人都感觉现在的24小时,没有以前的24小时够用了,就像过去10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现在感觉100块都买不到什么了。
当你的需求越多,你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古人过得那种很缓慢的生活,可以“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我们现在能有那样的心态吗?我们要挤地铁,要赶着开会,要完成KPI......
工作内容的繁杂,让我们无法像古人那样把时间当成时间。而且工作之余,你还要呼朋唤友做各种事情,所以你的时间变得很饱和,变得很臃肿。
拿钱做个比喻,所谓有钱,其实是可自由支配的钱多。
很多北京人号称“千万富翁”,其实他就是有一套房子,而且还要还房贷,所以他其实很穷,生活压力很大。
但还有些一人,他没有房贷,一个月可能也就几千块的工资,但是吃穿不用愁,他可能觉得几千块钱都挺多的了。
所以你觉得时间不够用,是你的闲暇时间不够用。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够,所以你就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这是其中一个可能性。
-全文完-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 本文文字整理自喜马拉雅《梁品》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
▼
你每天有多少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睡 力 铺 精 选 · 好 产 品
签熹调味茶棒
将斯里兰卡的锡兰原叶,
经精捻工艺磨成茶粉棒,
高达30%的损耗率,
只为还原茶饮本真风味,
可直接调和气泡水、
矿泉水、牛奶、刨冰,
让口感更丰富。
点击下图购买
去睡力铺,获取更多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