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跑啊!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8-25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跑啊!经典读后感有感

  《跑啊!》是一本由〔韩〕李惠利/著•绘; / 〔韩〕郑丙圭/装帧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跑啊!》读后感(一):跑啊!像一阵风一样

  

几乎可以说是一本无字也无色的绘本,但却是那样让人喜爱

想起了自己中学每天晚自习之后从教学楼狂奔到校门短暂大概也就2-3分钟的狂奔时光特别畅快轻松;在楼梯开始整理系紧鞋带和扣紧书包(但偶尔也不管们),然后到达教学阶梯下起跑,在因为路灯距离不等造成的视线忽明忽暗中,飞速穿过教学楼前的国旗广场实验室楼,再跑上林荫道,最后到达校门口,在那和陆陆续续到达的朋友们汇合,一起大笑的喘着气慢慢走回

在那几分钟里,什么事情掉了,眼里只有奔跑这件事。听到身旁呼啸而过的风,还有因为不同季节天气造成的不同环境味道,有时是花的香气,有时是雨水混合泥土气息,更常有的是一墙之隔小吃街的烧烤摊炸串味,哈哈哈。真是每天最无忧无虑欢畅快活的几分钟。

现在的你也正在无聊吗?是那只无精打采孔雀还是垂头丧气狮子?不管现在你是谁,跑吧!跑啊!跑着跑着就变成了一阵风,一道光。

也许马上就能明白,只要跑起来,就够了。摔倒了,也不怕。

  《跑啊!》读后感(二):跑啊!跑啊!跑进了孩子们里也跑进了成人的心!

  

刚拿到这本书!总是第一时间会从绘画专业构图,色彩线条角度分析揣度学习作者创作!总是感叹真是大师啊!李惠利的这本书真是让我喜我喜欢书里留白!留总之给人无尽的想象感受全书的留白大概是两种表达,第一种是无聊时的留白,人之所以会产生无聊,大概就是对周围的一切没有任何感受,大脑一片空白!另一种留白是动物们跑起来的留白,这种留白是动物们奔跑时的投入,真正的投入大概就是不会受任何事物干扰,心里只有在做的那件事!这些感受真的跟平时的自己一模一样啊!我也喜欢线条,而李惠利这本书里的铅笔线条,干净利落动感十足!让我重新感受了一下一支铅笔产生的魅力!并且那些表示速度变化的线条给故事添加了更多幽默欢乐气氛

我是一个绘本馆的从业人员!一本书的好坏除了自己喜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检验这本书的好坏!我给不同的孩子读!发现,孩子们都好爱!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个有趣的故事,还是可以数动物、发现秘密游戏书!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插队跑进来的动物!还有恐龙那颗被磕断的大牙齿!这些让他们兴奋

本身跑这个动作就是孩子们永远不会厌倦的游戏和活动!只要有两三个孩子在!他们不需要任何组织与安排!立马就能跑起来!这样的场景在们书馆每天不知道要上演多少遍!所以孩子们喜欢这本书!他们好像都在书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了自己渴望的那个影子!当然!他们最开心的还是看到那些让动物跑到变形的线条页!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真的是惊掉了下巴式的开心!开心到合不拢嘴!

我还试着用这本书给孩子们上了堂美育课!通过讲解,孩子们感受到了作者线条的魅力!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可发现太难了!一个个发出感叹:真是看着简单!画起来太难了!作者太厉害了!真不愧是大师啊!我都爱上她的线条了!我也想画出这么棒的书!

一本好书大概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和作用!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和感受力!同时也有可能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一颗梦想的小种子!

付上几张孩子们读完这本书后的创作!

  《跑啊!》读后感(三):一本无色无字的书,带你感受一起奔跑的魔力

  

古希腊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努力奔跑,像风一样自由,是一项神奇的运动。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风一样的孩子,一个奔跑的少年。

01 一起奔跑,感受速度与激情

从2001年至今,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已经上演8部,每次上映都引发尖叫无数。魔力何在?除了帅哥靓女刺激的剧情,生死时速是一大卖点,在这里,只要你拥有速度,你就拥有一切。

速度会带来激情,没有赛车的时候,奔跑拥有同样的力量。

可还记得童年时代,无需理由,三两个孩子在一起,就能嘻嘻哈哈追逐起来。一旦我们跑在路上,听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打闹声似乎已经远去,心中涌动的只有莫名的喜悦,激情似火焰燃烧。

可你还不知道吧?动物王国里,奔跑的魔力也在发光。

老虎懒懒地趴着,感觉好无聊;猎豹四肢展开仰卧着,感觉好无趣;孔雀伸长了脖子坐在地上,感觉好没意思……这时,霸王龙走了过来……他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开始跑了起来。

一幕哑剧上演了。沿途的动物们纷纷加入了奔跑的队伍,大家一起跑了起来,跑到毛发飞舞,体格变形,时空只剩下跃动的线条……咣,它们撞到了一起!下一幕,仍是一起奔跑,继续奔跑!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穿透纸背在向我们呼喊:“来吧,一起跑啊!”

一个幼儿绘本,却吸引我无数次去翻阅它,感受其中澎湃的力量和快乐,这本书叫《跑啊》。

02 大道至简,一本无色无字的书

《跑啊!》,没有色彩,几乎也没有语言,只有一些朴素简单的线条,一群原本无聊的动物,在一起奔跑。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动物们你追我赶,负面的情绪、无聊的感觉都在奔跑中烟消云散。

本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是韩国极具影响力的童书作家李惠利的最新力作。李惠利擅长用轻松的画面表现深刻的主题,其作品能让人在幽默风趣的故事中学会思考,因而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跑啊!》是继《下天》之后李惠利与书籍设计大师郑丙圭的第二次合作。郑丙圭多次担任“中国最美的书”特邀评委,被誉为“韩国书籍设计的开拓者”。设计的书辨识度很高,特别是封面字体的设计,散发着东方书法的美感,又能呼应图书的内容。

绘本中,从头到尾只有寥寥数语。“无聊”“无聊?”“跑啊!”……对色彩的应用更是“吝啬”至极,只有黑白两种色调。但正是这种直白的语言,碰撞鲜明的色彩,更突出了动物奔跑时的酣畅淋漓,让我们更容易锁定注意力,去体会和小动物们一同感受奔跑的兴奋和快乐。而大面积大胆洒脱的留白,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填入自己的人生片段。

结语: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他的事迹和文字,让很多人爱上了跑步。

奔跑,和呼吸同在,体验心跳的感觉,累却快乐着……

有人说,同样的路,有人漫步,有人奔跑,有人驾车……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像阿甘那样的人,让生命奔跑在路上,无拘无束。

  《跑啊!》读后感(四):跑起来吧,小盆友们

  

我在网络搜索李惠利作品《跑啊》,页面跳出来首先《跑啊,高桥》,后者是个人非常“粉儿”的一位作家村上隆的作品。记得几年前读这本书也是在一个“下雨天”。《跑啊,高桥》是以一个平凡人做主角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想来“跑起来”的故事都是暗合的。

一翻开《跑啊》,作者就开门见山——无聊?

无聊就,跑起来呗。

它让我想起另一本关于跑的书籍——《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显然,成年人的“跑”都复杂起来了,又是谈起感悟又是为了什么,小孩子们可不一样,跑——跑就得了,不为什么,不想什么,就是跑,跑起来这事儿本身就有趣,大家一起跑就更有趣!

有趣的世界,就是如果你体会到快乐就是快乐,根本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这大概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与五岁宝宝子一起阅读李惠利老师的《跑啊》与《下雨天》,她会更喜欢后者,第一眼看下来,故事的主题是“跑”,跑起来的伙伴越来越多,跑的速度越来越快,她作为读者,发出灵魂质问:他们为什么要跑?

(嗯嗯,这看起来是个很难回答的哲学命题呢,什么打哪来去要去哪的问题,难道要瞎编吗?)

——为什么要跑呢?

——无聊呗。

——无聊可以做很多事情啊,为什么要跑?(是啊,现在的孩子打发无聊有多少种方式,什么抖音动画片的,也难怪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嗯嗯……

……

——因为他们在玩啊!

这是一个完美的回答,或者说是自问自答,通过这件事,我猛然意识到,千万别用自己成年人的经验去试图解释绘本世界,因为一旦问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你的答案多半是笨拙和僵硬的,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发掘答案。

在这本书里她的发现不仅仅是“玩儿”,还有其他发现,比如,她告诉我,下雨天的线条是竖的,几个下雨场景都是不同的,竖线的粗、细、扭曲、变形可以表现不同的雨天,而在《跑啊》中的线条是横的,通过粗、细、点线面的变化就可以表现不同的速度,然后她得出了孩童式的总结:好有趣啊。

在二维的空间里怎么玩出三维的速度,《跑啊》是很好的诠释。

在《跑啊》和《下雨天》中,孩子对绘画的方式还有了新的发现。从前宝宝子画画,总是会用彩笔、水彩、马克笔或者油画棒之类色彩鲜明的画笔,铅笔只用来打底,但是几乎没有直接用铅笔作画过。可能在小孩子看来,黑白的色彩世界是有点单调了,但是自从她发现铅笔可以画出速度画出雨幕和闪电画出乌云与奔跑,另一个关于绘画新世界的大门就已经打开,在此过程中,孩子自己找到了乐趣,通过自己的绘画,理解到,无聊时候去跑步的乐趣,这些,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是家长的解读无法探测到的。

当然,孩子自己就是最好的探索家。

图画中的每个小细节,被她开发成“找一找”,孔雀在哪里?老虎在哪里?小朋友在哪里?新加入的朋友在哪里?谁比谁跑得快?谁成为了这一页的第一名?在孩子的眼睛里,简单的线条里蕴藏着无数的故事和情节,“他们为什么跑”“他们无聊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跑”这样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跑,就是跑啊,高兴就可以了啊。

愿每个孩子,都有个奔跑的童年。

没有iPad,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机,光是跑起来,童年就是自带铜铃般笑声BGM的,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也会诠释和享受这样的乐趣。

所以,孩子们,无聊的时候跑起来啊,哦,不,可能一直在奔跑的孩子从来也没有感觉到无聊过。

  《跑啊!》读后感(五):孩子看到玩具不愿走,很崩溃?其实孩子不用玩具也能玩得很开心

  

儿子学走路是以跑开始的,小小的人刚开始跑的颤颤巍巍,却乐此不疲。等到再大一点,更是爱上了在小区广场上追逐。我在前面跑,保持他快跑一步就能追上的距离,而他在后面使劲追,左右追逐间,我一回头就能看到他笑得咯咯作响。

这种追逐游戏,跑多久他都不嫌累,每次都是喊“再玩!再玩!”。只要我们的游戏超过3分钟,就能吸引到好几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哪怕是30度高温的晚上,每个小朋友都还是热情的投入其中,让汗和笑一般多。

对孩子们来说,跑拥有让他们开心的魔力,这也是他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魔法。现在李惠利女士就将孩子这种不可说的魔法搬到了绘本《跑啊!》里,《跑啊!》全篇算上标点符号只有22个字,却生动再现了让孩子乐此不疲的奔跑游戏的整个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绘本《跑啊!》究竟是如何来诠释孩子非常喜欢的奔跑游戏的。

把对奔跑游戏的丰富细节融入故事中,用感同身受来抓住孩子的目光

奔跑游戏很简单,只要跑就可以了,但把它搬到书本中,还能抓住孩子的目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考虑文图比列,又要方便孩子理解,在《跑啊!》中李惠利在插图细节、文字、故事结构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

1、好的插图细节,能让孩子感受到呼吸的节奏

珍杜南在《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中介绍说:“要能充分地解读图画,就必须要留意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

在《跑啊!》中,李惠利女士通过重点刻画小动物的眼睛,来表现它们从无聊到疑问再到兴奋的情绪变化。从最开始猎豹、孔雀、狮子的双眼无神来表现小动物的无聊;再通过霸王龙狡黠的眼神来表达疑问的无聊,说明它想到了一个办法来破解小伙伴的无聊;接着用一个个兴奋的眼神来表明游戏开始。

对眼神的刻画,能让小朋友对情绪变化的认识更深刻,也很利于故事节奏的展开。当然除了对眼神的重点刻画外,绘本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细节刻画:速度。小动物们从刚开始的你追我赶到变成一条条横线,里面经过了一系列的速度刻画,从最开始小动物们的身形还很明显、到逐渐模糊,再到变成一条条横线,速度感扑面而来。

其实不管是眼神的变化、还是对速度感的刻画,都让画面开始形象活泼的动了起来,让孩子产生亲切感和温暖感的同时,具有叙述功能的画面也使得故事绘本所具有的连续性和变化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2、短短15个字就叙述了整个故事,并且充斥着画面感

“无聊……无聊?跑吧!咣!跑啊!哈哈,真会玩儿!”这就是绘本《跑啊!》中所有的文字故事,算上标点符号,满打满算也仅有22个字。

短短一段话中包含的两个无聊、两个跑,却又有不同的含义。前一个无聊描述的是小动物的状态,后一个无聊则是对前一个无聊的疑问;前一个跑是对疑问无聊的回答,而后一个跑带有的感情色彩则更强烈,情绪上更兴奋。

短短15个字就完整的叙述了小动物从无聊到跑再到跑后的整个状态,文字简练却完整叙述了整个故事,准确却又细致入微,不仅有画面感,还有故事冲突和转折。

3、故事结构完整、节奏紧凑

虽然绘本文字简练但是故事结构很完整,起承转合都有。无聊是起;跑吧是承;咣!是转;哈哈,真会玩儿!是合。

文字和图片配合的很协调,文字讲述了整个故事,在文字的基础上,图片把节奏把握的很紧凑,又丰富了很多文字没有表现出来的细节。从无聊到跑,到撞到一起,再到接着狂奔,到达终点后的哈哈大笑,每个点都有它自己的节奏,像呼吸一般自然。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工作,是探索世界的方式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玩,而是他们的工作,是儿童探索世界和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活动。他们在游戏中训练自己的感官,学习如何使用肌肉,协调眼睛和身体的配合,学习新的生活技能。

奔跑是最简单的功能性游戏,这也是3岁儿童的典型游戏。

奔跑游戏可以强健肌肉和筋骨,阳光晒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不仅能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还能帮助孩子通过运动释放更多多巴胺,让孩子快乐。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体会奔跑游戏的快乐,这里有2个小建议:

1、游戏前检查场地安全,游戏时遵循快-慢-快原则

2、3岁的孩子愿跑也爱跑,但是他们的安全意识还很薄弱,这时父母在孩子奔跑前一定要先确认场地的安全,是否有障碍物、尖锐物等东西,并且随时留意孩子跑时的状态,让游戏遵循快-慢-快原则,既让孩子有休息的时间,又不会打扰孩子的兴致。

2、给奔跑游戏加上故事情节

在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奔跑游戏,有很多故事情节,例如:猫抓老鼠、官兵抓强盗等,孩子很容易就能玩的开心,但是如果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当时又不想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也加入故事情节就可以了。

比如一匹飞奔的马,有时跑累了、有时迷路了、有时慢慢走、有时中速跑、有时快跑等等,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背景演变出不同的故事情节,这样既能让孩子玩的开心,也能让他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有父母的陪伴,即便没有玩具,只是《跑啊!》也能玩的很开心。

  《跑啊!》读后感(六):书评《跑啊》——放心,孩子懂艺术

  精神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嗜好,人类的核心正源于此,而儿童尤为敏感,有着本能的嗅觉,如同植物和动物的本性。

一、无聊怎么办?

一个燥热的午后,俩女儿百无聊赖地趴在地板上,滚过来翻过去,翻过来滚过去,看起来极其无聊呀!

我试探着问“要不要出去逛逛?”

“好啊!”两个小家伙一跃而起。

一到楼下,姐妹俩犹如脱缰之马,刚才的无聊早不翼而飞了,边跑边笑还边喊“看谁跑得快”、“我更快”、“我更快”……

所以,要是你问我,无聊时怎么办,我会说“跑跑就好了!”

跑一跑,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我不知道,或许《跑啊!》这本图画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跑啊!

就是这本书,创作于2009年。

作者是韩国的李惠利,在韩国有很大的影响力。

她生于1961年,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系,擅长用轻松的画面表现深刻的主题,笔下的角色表情夸张、个性鲜明,其作品《下雨天》,大家很喜欢。

我们一起打开书,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页,两大面空白扑面而来,什么都没有,除了左上角一只小老虎懒懒地趴着。第二页,还是铺天盖地的空白,除了右上角那只“小豹子”?(看身上那些圆点图案,判断是小豹子)第三页,一只孔雀,不是开屏的那种漂亮孔雀,是一只全身软趴趴、坐那发呆的孔雀,当然,除此之外还是一片空白。第四页,左侧一只小狮子,蓬头垢面,撅着屁股趴那游神。右侧大面积空白中,出现两个字“无聊……”

受好奇心驱使,快速翻完四页,可算找到答案了,原来是无聊,难怪它们一个个没精打采、生无可恋的样子。

仔细看小动物的无聊模样,简直就是家里小孩无聊时的翻版呀,女儿说她无聊时就喜欢像小老虎那样趴着,还说小狮子撅屁屁那张,跟妹妹一模一样。

我对于小豹子的动作没太看懂,一度怀疑它是挂在那的,女儿表示反对,很肯定地说是躺着,怕我不明白,还亲自躺地上演示了一下。

无聊?怎么办呢?

小恐龙狡黠的眼神显示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跑吧!

一声令下,这些无聊的小家伙们,立马精神为之一振,跑起来……

你看,跑起来的孔雀多好看,像一朵怒放的花。

哎呀,不好,咣,撞到一起了。

是不是撞到什么了?

女儿解释说,肯定是一个动物摔倒了,其他动物没来得及停下,也一起摔了。

看这一个个痛苦的小表情,似乎撞得很痛呢,你看,孔雀头上的小毛毛都给撞弯了,小恐龙的牙都断了一颗。

还继续跑吗?

答案是:跑啊!

不仅继续跑,而且跑得越来越快了,不仅跑得越来越快,还有越来越多的小动物加入进来。

呼啦啦!

一大群小家伙,跑得如此快,快到分不清谁是谁了,快到只看见一团黑压压的“黑旋风”。

啊,跑累了,不行不行了,就地躺下吧,横七竖八,躺成一团。

看它们一个个跑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的,可真是累坏了。

再看它们一个个笑眯眯、乐呵呵,满足惬意的神态,可真享受,真会玩啊!

故事到此结束。

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是要告诉孩子们什么呢?蕴含什么道理吗?文字内容相当少啊!图有点抽象,不够可爱啊!

三、这是件艺术品!

对的,对的,这不是一本教知识、讲道理的书,也不是色彩鲜艳的可爱卡通绘本。

它,是一件,艺术品!

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展现,都透着十足的美感。

你看,这本书的主页只有黑白两色,但封面标题和环衬却是鲜明的红色,红黑白配色加上封面上这只狂奔的动物,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力量感,迸发出勃勃生机。

再看书的外形设计。

横向大开本,视觉上有无尽的延伸感,非常契合奔跑这个主题,尤其配合动物们统一向右的姿势,在翻看书的过程中,有种身临现场观看的紧张感。

封面设计也是大师之作,出自“韩国书籍装帧设计第一人”——郑丙圭之手。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前面几张大面积的留白。

不仅放大了动物们的无聊,也放大了读者的疑惑,让人忍不住加快翻书的动作,想快快解开这个谜团。

作者用一片粗黑浓重的线条,来表现狂奔,特别形象,真正快得像阵风。

此外,细看每只小动物的表情,也是相当精彩。

无聊时的空洞、想到好主意时的狡黠、被撞时的痛苦、狂奔时的开怀大笑以及跑完后的惬意满足……都非常传神。

整本书翻看下来,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好像酷暑闷热后的一场雷阵雨,雨停后,满世界都透着清新之气。

据说李惠利创作此书的灵感来自至上主义画家埃尔.利西茨基的这幅《以红击白》,画上鲜明的几何图形对比,给了她很强的视觉冲击,耳边仿佛听到“快跑啊”的呐喊声。

四、孩子懂艺术

说到这,我们大人可能会好奇,小孩子看得懂这本书吗?

爱和自由教育者孙瑞雪说过一句话:

“精神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嗜好,人类的核心正源于此,而儿童尤为敏感,有着本能的嗅觉,如同植物和动物的本性。”

所以,放心吧,孩子不仅懂得欣赏,而且很擅长欣赏,艺术不是我们成人的专利,因为优秀艺术品的内核是一样的。

下面这张“骏马奔驰”是徐悲鸿的作品,属于一般意义下,成人版的艺术作品。

但当我们抛开所有的限制和标签,静静凝视这两幅画时,会发现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彰显力量美和速度美。

最后,借用纪伯伦《论美》来给我这篇书评画个优美的句号:

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

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

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感谢李惠利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炽热的心和陶醉的灵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跑啊!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