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感觉,一天“忽”地就过去了。感觉好多事儿都没做呢,这时间和钱一样,太不禁用了。
方法很简单,先点开手机中的“设置”,在菜单里查找“电池”,查看“电池用量”就可以看到过去24小时和过去7天里,你的手机电量主要花在跑哪些程序上面。
第一步:在“设置”里,找到“电池”。
第二步:点开“电池”,查看“电池用量”。
三大耗能“程序”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有一个“电量”。这个电量,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或说“能量”。
如果能查看的话,查看一下你每天的“能量”都花在哪些“程序”上?这些“程序”的运行,是帮助你成长的?还是一直在悄悄地消耗你?
我们人生的人生不能换电池,但可以通过保养或卸载那些无益的消耗,来提高人生满意度。
最消耗能量的其实是以下三大暗黑“程序”:
1、 抱怨
真得很幸运,我成长的第一大步就是停止抱怨。
在我脑子还没那么明白时,就意识到了这个“程序”的巨大危害。所以,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卸载了这个“抱怨”程序。
抱怨不但会消耗自己的能量,还会消耗他人的能量。
不但自己要不抱怨而且也要坚决远离那些抱怨的人。远离那些让你消耗的人和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哲学家带了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草地,他问学生们,“如何除掉这些草?”
有的说:“用火烧。”
还有的说:“斩草除根,要把这些草的根也挖掉。”
…
一年后,学生们又来到这片草地。发现,哲学家已经把这片草地种上了一片丰收的稻田。
要想除掉草,只需要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停止抱怨,其实只需思考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这是停止抱怨的最佳方案。
2、 纠结。
我发现,纠结的本质是贪婪,也就两者的好处都想要。既想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又不想放弃对自我成就感的追求。
如果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意味着稍不留神就会被工作这个巨大的机器碾压我的生活。患得患失中就成为一种纠结。
后来发现,这个纠结的问题在于我的“单维思考”。
首先陪孩子并不必然和工作相排斥;而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也不必然能满足成就感,抑或和陪孩子冲突。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眼下这个阶段,对我来说和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只要优先满足这个最重要的选项即可。而且优先不代表一定要放弃另一个。
人生不同阶段有同样一个准则,就是“少即是多”。
而一旦我们要的越多时,得到的恰恰是最少。
3、 负面情绪。
前几天儿子的爷爷奶奶要出门几天,未提前告知我。头天晚上爷爷才告诉我他们要出门几天,不能接孩子。
我说:“知道了,你们去吧,我会安排好的。”
而事实是,我手头一堆工作要处理,还有一个重要的邀约和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冲突了。孩子的爸爸也没法接,所以必须我接孩子。
以往我会因这样的突发不可控事情而感到焦虑,或者有些不愉快的情绪。
现在,我已经训练了一种新能力,就是淡定接受。同时,我会想各种方案来解决当下的难题。
接孩子时,因为安排仓促,让我多花了半个多小时。安排好孩子后,又赶去另一个邀约,最终迟到了1个小时。
虽然结果不完美,但两边都没耽搁,我认可自己尽力了,也从内心里赞赏了我自己。
因为我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了当下最合适的安排。没有什么比及时化解各种突然的危机,让我更有成就感了。
而且一旦我解决了一次,那么意味着,我又掌握了一个预案,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心中就更踏实了。
外界环境的人和物不可控,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让自己任意生出负面情绪来。
这倒不是压抑了我的负面情绪,而是真的不再需要它了。
任何情绪的产生,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但现在我会用马上解决来处理,不再需要这样的情绪来保护了。
那没有训练获得这种能力之前怎么办?
我的方法是在负面情绪出现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从这件事中,我能得到怎样的经验?
第二,假如重新来过,我如何做才能将这件事处理得更好?
所以,无论用不用情绪来表达,是问题总归要解决。那么就去动手解决吧。容忍不完美,也是一种真实有益的认知。
总结:
1、要想停止抱怨,只需思考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并立刻行动去做。
2、解决纠结的四步法:
1)分析每个选项背后自己最想要什么?利益点分别是什么?
2)分析各个选项利益点之间的有什么关系?有无先后顺序?或者包含关系?
3)然后根据当下的阶段来分步解决,并在某个阶段里着重优先满足某一个利益点,通常这个利益点也是这个阶段最容易得到的。
4)最后再来考虑有什么办法可以兼顾或同时实现这些利益点?
3、远离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人和事,以及经常检测并想办法卸载消耗你能量的那些无用“程序”。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家人朋友。
对啦,因为微信公众号改版了,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这样你才能及时看到我的文章呢。
ps
为了感谢大家平时对我文章的支持和转发,特开设了“语姐读信”栏目,回答大家个性化问题。
文章采用匿名形式发布。(由于问题比较多,会分期陆续回答。可以关注每期的语姐读信哦。)
【语姐读信】留言问题的方式:
1、后台回复“写信”,会收到一个填写问题的链接。填写提交即可。
2、直接“阅读原文”填写问题。
如果你有些隐私不方便被写成文章,或希望获得更详细指导,也可以选择收费咨询方式。
语姐姐已开放个案咨询名额(远程微信语音通话)。
咨询范围:婚姻情感、个人发展、原生创伤。
添加助理,预约咨询时间。
语姐姐是谁:
上海外国语大学MBA,10+企业品牌定位咨询经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身心疗愈、个人发展咨询
专注于个体成长发展,尤其思维、认知、视野的提升
还著有系列幽默、温和、富有深意的育儿实践文章
最新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读):
《三十而已》戳中了谁的痛?女人哪里有什么“归宿”,不过是“战争与和平”
毕业三年,还一事无成,想提升自己,却总半途而废,还有救吗?
杭州失踪女子遇害:千万别嫁瞧不起你的男人,也别嫁你瞧不起的男人
北漂女生,想考北京公务员,可没能力买房,考回老家,工资又太低,该怎么选?
老公变好后,我却想离婚了......
▼▼▼
→看完记得点“在看”,让我知道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