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顶替的人生
36岁的她,干过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因为学历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尝尽心酸。
十六年的命运,被另外一个有关系有背景的女生偷走了,人家冒了她的名字读完了大学,并且早就参加了工作。
陈春秀说,至今顶替者还没有道歉。
她很想问对方一句:你难道就那么自私吗?为什么随意践踏别人的人生。
更让我难过的是,记者采访陈春秀的父亲时,老汉说,为什么人家欺负我们家孩子?就是打听到了我是个怂人。
陈春秀是04年的考生,我是08年上大学的,无法想象,如果有人偷走了我的人生,我会如何应对。
考一个大学有多不容易?
作为孩子,没有辅导班,没有钢琴舞蹈课,没有任何加分项,没有出国旅行见世面,我们靠着对外面世界的贫瘠想象和生活的重压,挺到高考。
高考是留给穷人上升的几乎唯一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随随便便就被拿走了。
过去的科举舞弊
学习过三年的法律,我跟大家细数一下,科举舞弊在过去都怎么判的。
所以九品,就是把一个人的品分为九等,有一个“中正”根据家世、道德、才能来评判,你是属于那一等。
而科举制度,纵然有许多不公,但却成为了寒门学子的一个出口,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
科举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了起来,打破了世家垄断,冲击了豪门把持朝政的局面,官员素质也提高了。
历代对科举舞弊都是严查重罚。
唐代,直接剥夺考生录取资格,而且还要处罚受贿、渎职的主考官;
宋代更狠,让同一个考区的考生相互监督,如果一个考生作弊而其他人没有举报,那这个区所有考生都会挨罚,直接取消当年的考试资格;
最恐怖的就是明清,轻一点取消资格、罚款、杖刑,重一点就直接充军、流放,甚至是斩首、腰斩。
科举制度越完善,对科举舞弊的惩罚就越重。
我们都知道的唐伯虎,因为考卷答的太好被人怀疑考官给他泄题了。
结果唐伯虎就因为这个怀疑被定为了疑似作弊,当初的考官被开除公职,唐伯虎也被打入监牢,终身取消科考资格。
还有顺治十四年,考官们贪财受贿,公然在考场里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
放榜后考生们不服,集体上书弹劾。结果顺治帝看到奏折后大怒,查出所有受贿官员和考后直接问斩,而且还没收了他们的全部家产,父母、兄弟、妻子也被全部流放。
功名利禄付之东流,还丢了性命,累及家室。
被触犯的底线
从科举到高考,它们都承载着很多学子和家庭的希冀。
现代的高考,是把读书-考试-出仕和工作,结合在了一起。
考试一旦不公平,这个链条就断掉了,读书改变命运就成为了笑话。
冒名顶替下的受害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被顶替。
他们可能都像陈春秀一样,活在遗憾和悔恨当中,他们的家庭也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
而我们之所以对这件事如此愤怒,是因为它触犯了人心里最低的那个底线,叫做公平。
连公平都没有了,民主文明和谐繁荣还有什么意义?
这200多例的顶替案,让我们重新打量误以为很公平的高考制度。
不禁发出一声叹息,连这架独木桥,以后都走不成了么?
这种顶替事件,让你看到了一个社会里最大的恶:
穷人的命不值钱,他们的命运也不值钱。
穷人的努力,更不值钱。
所以,我忍不住呼吁一声,高考舞弊,能不能重判?
配乐/歌名:Piano Serenade 歌手:Piano Peace
直播了一个月,我实在是忍不了了
我最近最感到羞辱的一次经历:只有小孩子,才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