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06-21 22: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摘抄

  《威尔格蕾丝 第九季》是一部由詹姆斯·伯罗斯执导,黛博拉·梅辛 / 艾瑞克·麦柯马克 / 西恩·海耶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一):Make America Gay Again

  再也没有哪个剧更适合说这句话了。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二):你们回来了真好

  其实在重启Will and Grace之前,两位制片人还出过一个山寨的Partners, 实在太差,半路被腰斩。果然美女需要对比的,了Partners, 才知道原版可贵

  对比山寨,才知道Jack和Karen的演技有多好,Jack夸而不聒噪,Karen喜感而不做做,喜剧大概是最讲究节奏的了。只可惜这四个人除了这部剧,职业生涯乏善可陈。Will和Grace都分别尝试罪案剧,收视口碑都一般,草草收场说实话,也是因为其他工作都很一般,四个人才能重聚。

  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记不住演员名字,太习惯剧里面的名字了,和老友记正相反,Jennifer, Lisa, Courteney, Matt, David, Matthew,都记得清楚楚。

  无论如何,你们回来了真好。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三):老泪纵横

  Thank god,第二集暂时回归正轨

  把重点转移到will和jack的中老年危机上是一种很聪明做法,确实,他们两个都老了,在gaybar已经不再吃香,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如此引出两代gay的隔阂代沟制造出的笑料真实有趣的多。这个也可以是之后几集展开方向,本来will&grace的魅力就不在于说教政治态度

  jack一事无成,对演艺事业满怀热情包袱可以继续;karen为富不仁刻薄可爱的形象可以加深;will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以上的gay与他身处的阶级可以有一些冲突笑点;但是grace。。。。。无处安放的graceBut where is my Rosario?

  虽然我知道第九季还不值五星,但是我实在是太他们。

  还有还有最重要的:感谢当年的风软字幕组。为什么总有种我跟will,grace,jack,karen一样老了许多的感觉

(讲点题外话:第二集will勾搭上的那个叫 Blake的男生跟Vince挺神似的,感觉像他儿子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四):致我的青春和最好的你们

  终于在人人找到了完整的…就好像一口气全看完了

  不知道为什么jack的孙子那集结局时候哭了,可能年那可爱帅气小男孩,成为了一个满脸胡渣的大人,甚至还为了自己孩子不成为像爷爷一样的人,送去camp…可能是心寒吧,也可能是觉得这个世界可笑,你真心呵护爱着的那个宝贝,最后走到了你的对立面

  然后rasorio死了,行吧名字只会念还是不会拼,那个天天和Karen 斗嘴,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也不在了…不是说他永远不会死吗

  Grace 的妈妈也死了…那个围巾夹在门上的女人,也死了,开始的时候grace 只是安慰Karen 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这么说了一句,啊,就突然觉得,一个人离去,原来也不过就是这么轻轻的一句话而已吧,人嘛,还不得向前看

  Will和那个他爱了好几季的男人分手了,就真的不能让我相信爱吗,我真的很不想接受好吗…想着他们有的孩子和最后那集的一个吻,就突然觉得恍若隔世,好像那都是假的,没有痕迹,没人记得,像我躲在被窝里看这剧的时候的高中一样,空落落的。在平行世界里好好生活呀!!

  Will的妈妈还在,我突然想起来当年他慈祥的爸爸,真是,美好。will的妈妈就让我好像抓住了过去的影子,好像除了四位主演,终于还有一些当年的美好还在。

  除了第一集让我觉得有点干以外,确实超棒的,真庆幸自己的过去,追的是真的棒,这么有里程碑的剧,想想当年,都是在b站看的呢…弹幕寥寥无几,倒是都是哈哈哈哈,23333,偶尔有几个骂grace 的

  不过你们我都好爱,好希望你们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就算我没机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看着你们过得快乐,我也很快乐

  好像我孤独都灰暗的青春和高中,也都变得更美好起来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五):杰克当上了爷爷

  1

  只有凯伦不老,其他的都成了老戏骨。

  好多少儿不宜的话。

  2

  老基跟鲜肉约会的尴尬。

  美国同志的幸福是前辈们争取来的。

  3

  你偷走了我的

  4

  杰克这么快就当爷爷了,额。当年捐精的后果。

  对小孩的掰直训练营,额。

  5

  好贵的修车费。

  权势基。

  已婚同志老了还得交公粮。

  6

  自取其乳长大的凯伦。

  7

  不要忘了美国是移民国

  8

  ——我想跟你共度美好时光。

  ——好的。

  ——别告诉任何其他人。

  ——我不认识任何其他人。

  威尔和格蕾丝遭遇双性恋,成了同鸡姐妹花。

  脑循歌曲。

  9

  有时候被好朋友爱上也是一种麻烦。

  10

  杰克成功把到已婚同志。

  11

  新同志的气味。

  5号爸爸。

  已婚同志出柜并跟杰克走在一起。

  12

  艳遇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格蕾丝跟一对父子恋上了。

  更妙的是,爷爷也跟她睡过。

  你的体格太适合打网球了,也适合做其他事。

  她走进教室时,照亮了全场。

  ——你感觉到了吗?——I do。

  13

  忘不了的前任。

  14

  When they go low,we get high!

  前任找你,或许是为了你的钱。

  亲吻蛋糕。

  为什么性感的男人要么是基佬,要么是纳粹?

  蛋糕店服务员丧失了原则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15

  格蕾丝刻薄的姐妹。

  刚入圈的同志想多玩乐多体验,不想找个伴侣稳定下来。

  16

  凯伦跟马尔科姆隔空挑逗的动作好淫荡。通过老头传递爱恋更是搞笑。

  美国副总统反同,可能是基。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六):喜剧奥义:拯救不开心

  WAG第八季的完结,标志着美剧喜剧黄金时代落幕(孔雀台从此虎落平阳,踏上了剧少还拼命砍的不归路)此后美剧中不乏优秀的喜剧,但风格上都出现了很奇妙的变化,除了反传统比较特殊的废柴联盟和正能量逆天的大公园这种珍惜品种(BTW大爱这两部!!),更多的是类似bojack这种比较丧的黑色喜剧,就连轻喜剧也都染上了“笑完之后就要讲点道理”的毛病(当然我并不讨厌讲道理,只要讲得有水平不让人反感就好)当然,做出一部好的黑色喜剧无疑是需要很深的创作功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的,同样的内容通过喜剧的方式来表达也往往会有比正剧更妙的效果。因此,说现在这个年代的喜剧整体的内涵深度比之过往的黄金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想应该是不错的。与此同时,喜剧这个门类可以表现的题材和表现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和丰富。

  但是吧,我觉得喜剧这个品种存在的最初意义,应该只是单纯地让人开怀大笑。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谁都需要扫一扫心中的雾霾,或者逃避一下苦逼的现实,喜剧无疑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假如手中有一部喜剧,可以随时随地拯救不开心,那我觉得这部剧应该就已经掌握了喜剧的原始奥义(甚至终极奥义)。

  WAG就是这样一部剧(此处应有雄壮的掌声和丧病的大笑)

  从形式来说,WAG无疑非常特殊。第一,按照美剧喜剧的惯例,一部sitcom的常驻人员一般都在至少六人以上,而WAG自始至终只有四个人。第二,按照惯例,常驻中的适龄男女一定会被凑成至少一对cp,即使没成官配,编剧一般都会特地留出一些细节和空间供观众YY来搞点话题(都是套路)但是WAG里的四个人两gay两直女的设置导致无论怎么组合都不可能有真恋人,所以主角中无cp可言,Will和Grace、Jack和Karen只是两对好闺蜜。正因为主演少没主角配对又是sitcom,所以WAG要成功基本就得全靠演员的演技、编剧台词的抖梗和导演喜剧动作的设计,而WAG不仅成功了,还创造了很多纪录,足见这部剧的演员导演编剧们有多棒(尤其在黄金年代创造纪录可比现在难多了)

  内容上,WAG的笑点都非常smart,也完全不靠角色之间的狗血关系来卖笑,编剧显然有非常出色的品位和不俗的幽默感(关于剧里的梗,虽然现在来看不少已经很有年代,但依然非常好笑并不过时,无奈过于American,中国人不了解的话容易get不到)加上喜剧大导James Burrow的各种动作设计和演员们A plus的表演,简直日常笑炸,无数场景都是偶尔回想起来也会笑喷,随时拿出来撸两集就能笑死,完全是拯救不开心的灵丹妙药。

  之所以WAG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显著的优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谈政治。政治当然很重要,但这个东西一点也不好笑,甚至让人头疼(除了被拿来当梗用的时候)尤其是政治正确这个鬼玩意儿。个人一点也不喜欢政治正确。并不是说政治正确的存在毫无意义,而是这个东西根本上只是粉饰太平却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问题其实没有解决,所以政治正确反而变成了大家干脆最好都不要说话的政治陷阱。然而靠“莫谈国事”来救国真是最可笑的事情(这种事也就只有在保守得要死的老美那里才会有)川普能成总统不是偶然,白左靠绑架舆论编织的和谐幻梦在现实面前轰然倒塌,于是川普成了世界上最惨的人肉靶子(当然老爷子也不是无辜的白莲花,所以随意啦)WAG不谈政治,不讲大道理,只是单纯展现四个好朋友真挚的友情和普普通通的日常,放到谈平权必撕逼的今天来看,个人觉得反而更有意义。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当然是那些能make a difference的东西,但不是说只有声嘶力竭的咆哮和血泪横飞的控诉才能改变世界,振聋发聩的要义也不是比谁喊得响哭得惨,而是要真正让有价值的观点深入人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即便对于年轻人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不用说大量的中老年人,因此以一定程度的共识作为观点推进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不少人诟病WAG前八季没有真正为LGBT发声云云,但说真的,WAG里的那个无论取向大家都能其乐融融地玩在一起的世界,难道不就是LGBT群体最向往的不再被当成妖魔鬼怪之异类的世界么?偏见往往来源于无知的恐惧,一旦有所真正的了解,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新的判断。没有共识的双方是不可能产生互信的,只有有了一定的共识作为基础,接下来的辩论抨击甚至互相炮轰才可能有所谓振聋发聩的意义和作用,否则说破天也是浪费时间。因此,对于某些单纯顶着政治正确的旗号拼命炮轰其他所谓偏见或恶意者、进行所谓捍卫人权的做法我是十分不认同的。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哪怕是正确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并无意义,也难有实际效用。有共识才可能有合意,共识越多,自然就越接近合意的达成。人权不是靠吵出来的,过去“吵”只是因为发声的渠道被封死了没办法,但现在这个年代早已有足够的渠道,再占着渠道进行没有共识的骂架就真的没意思了。如果对方对LGBT一无所知或者连普世价值都不认同,你跟他说一万遍LGBT应该被平等对待又有什么意义。基于此,我觉得WAG不专门谈政治的做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何况作为喜剧,并没有必须要做强力发声之类事情的规定和义务,只要能让人随时随地开怀大笑,让人不自觉地被剧中人物的感情所温暖,这就已经有足够的意义了。

  不过这次WAG有生之年的重启,估计还真得感谢川普老爷子掀起的保守狂潮(and白左高潮)当然还有近年美剧喜剧的低迷。于是顺着潮流,一向不谈政治的WAG这回也谈起了政治,不过编剧处理得挺好并不让人反感,新一集里还出现了我喜闻乐见的对政治正确的讽刺(鼓掌)但个别太过直白的立场陈述就显得不那么smart,只能说如今保守派的反弹正是靠谈政治挣钱的好时候。

  在这个幽默变得越来越危险以致幽默感正在逐渐丧失的年代,WAG的重启不仅是WAG粉丝的有生之年,我觉得更是一个提醒,即开心才是喜剧,甚至生命的奥义。人生百年,虚无孤独,享受真正单纯的开心,某种意义上正是菩提树下最超脱智慧的终极奥义。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七):妹子说,这样的gay蜜请给我来一打!

  文章已获得公众号:天天美剧吧(tiantianmeijuba)授权。

  今年年初的时候,NBC的娱乐部主席罗伯特·格林布拉特就发表声明说:

  某部10年前结束的NBC历史上最聪明,最有趣,并且最重要的喜剧之一正式决定重启。

  这部剧便是《威尔和格蕾丝》

  从1998年至2006年放送了8季共196集的《威尔和格蕾丝》

  时隔十一年后,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这可以说是今年最开心的一件事了,就好像消失了很久的朋友,你觉得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的朋友,拎着大包小包

  ——就像第一季里住进威尔家里的Jack一样,敲了敲门,蹦蹦跳跳出现在你面前,说了一声:“嗨,室友。”

  《威尔和格蕾丝》与《老友记》同期、同台甚至同题材,同样身为情景喜剧

  虽然和《老友记》相比,《威尔和格蕾丝》在国内的讨论量和播放量都远远不及前者,告别秀在豆瓣也仅有不到2000人标记看过,但打分却飙到了9.6。

  其他8季评分也是帅炸天,季季高分,今年回归的第九季豆瓣评分9.4分。

  牛逼之处还不止于此。

  《威尔和格蕾丝》在一时无两的《老友记》10年霸屏下,仍然抢得83次艾美奖提名,并16次获奖,4位主演每人手握至少一座艾美奖杯。

  就连美国前副总统拜登也是本剧剧迷,甚至在访谈中盛赞《威尔和格蕾丝》“在 LGBT 话题上的教育意义上无可匹敌”。

  是的,和《老友记》六个直男直女相反,《威尔和格蕾丝》四个主演中两个男性角色都是弯的。

  四个主角

  威尔,—个英俊、品味高雅,但有些过分正经的同性恋律师,关键时刻永远是其他三人的沉稳依靠。

  格蕾丝,犹太美女,一个迷糊又迷人的室内设计师,情绪化、冲动,遇事儿又爱逃避,鸵鸟性格。

  威尔和格蕾丝俩人相识于高中,曾经相恋,后因威尔出柜而结束恋情,转而做起了无话不说的gay蜜。

  他们一起住在曼哈顿一个宽敞舒适的公寓里,平时拥抱,调情,斗嘴,只是不做爱。

  威尔与格蕾丝还有两个神经兮兮的死党。

  杰克,一个风骚自恋的男同志,号称“GAY达”,方圆百里之内的男同志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他本人则GAY到“连狗和死人都知道你是GAY”。

  凯伦,格蕾丝的助理,一个豪门阔太,拜金、炫富、毒舌、冷血、酗酒、情商低、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像有人在掐一只老鹦鹉。

  “没有合适的男人在身边,我们都是蕾丝边。”这句话便出自凯伦之口。

  凯伦和杰克的共识是,钱、品位和外表,是世上唯一重要的三样东西。

  W&G 第一季播出时间在1998年,即使是美国,十几年前拿两个同性恋做男主角也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了

  当NBC的高层提心吊胆准备迎接各种抵制时,却没想到《威尔与格蕾丝》一炮走红,一播播了8年。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男同志为主角的肥皂剧,《威尔与格蕾丝》可以说GAY得厉害,其间穿梭往来性情各异的男同志令人大开眼界,不时还义务普及GAY文化。

  有一次,凯伦给威尔介绍她刚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表哥,一个看起来完全没有形状的“雏GAY”。

  威尔和杰克顿时觉得大有责任对他进行“同志训练”,他们带他去健身、修指甲、学跳舞、做头发,通晓同志术语……

  可怜的表哥同志一边做俯卧撑,一边忍不住抱怨,“你们GAY都这么肤浅吗?只知道脸蛋和身体?”

  杰克说,“不,我们只在乎身体。”

  在《威尔与格蕾丝》之前,美国人对于男同志的刻板印象是“他们只关心性”,但《威尔与格蕾丝》却对“性”保守得要命。

  ——196集肥皂剧,接吻都接得规规矩矩。

  其实,《威尔与格蕾丝》对同性恋的态度是暧昧而模糊的。

  这部肥皂剧里没有半点反映同志在现实中的疾苦,没有涉及任何政治敏感问题,比如艾滋病。

  对于在美国争议最大的同性恋结婚问题,也没有给予半点道义上的支持。

  《威尔与格蕾丝》的编剧麦克斯·穆奇尼克,本人虽也是同志出身,却一直强调《威尔与格蕾丝》是关于友情的,只不过恰巧四个主人公中有两个男同志而已。

  《威尔与格蕾丝》的魅力就不在于说教和政治态度。

  从某种角度而言,《威尔与格蕾丝》是浪漫喜剧的新时代变种,男女主人公之间隔着的,不是距离、金钱、门第,而是性取向。

  好友与好友之间,没有乱搞,没有暧昧,不排列组合,不拉郎配,看上去毫无冲突的人物关系设置,反而更贴近真实的友谊。

  在这里,友谊是依赖、信任,是陪伴、分享。

  它不分男女老少,也不讲求先来后到。它告诉你友谊是至上的,也是致命的,因为它既治愈又致郁。

  今年回归的第九季里,四位主角都在,但四位主角也都老了

  第九季第一集刚开始,威尔与格蕾丝又在玩“你说我猜”这个游戏,依旧充满了默契。

  一句“别让我再开口了”,格蕾丝都能准确猜中!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第一季第一集里威尔与格蕾丝玩这个游戏的样子,老粉丝们都看得老泪纵横

  总之,这是一部很神奇的剧,果汁已备好回复剧名,196集从头开始撸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文章已获得公众号:天天美剧吧(tiantianmeijuba)授权。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八):最好的圣诞夜,应该和你手牵手站在Barneys橱窗前

  Cat Power在《Manhattan》里唱到:“The hotel above and the street below,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All the friends that we used to know, Ain't coming back.”

  纽约城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人来人往,人人都想留下来,但真正留下来的也没几个。但哪个城市不是呢?我在上海的朋友也来了去去了来,住了五年的室友说搬走就搬走了,要嫁到瑞典去。昨晚我发微信逗她,说:“无聊吗?想我们吗?”以她平日里死要面子的个性,她肯定是会嘴硬的,但可能自己在哥德堡真的太寂寞,她回我:“特别想你来婚礼,妈的,想念一起蹦迪”。

  真感谢她在这句话里加了一句“妈的”,就好像我们还是能很豪爽去面对彼此的离别一样,好像这里面没有藕断丝连,妈的,我要走了,有种北方人的豪爽和干脆,不会让大家都难堪,也不至于婆婆妈妈掉下眼泪来。因此我也假装没事,回她:“嘻嘻,我周日去多伦多和纽约呀,有金角做代表嘛,宝宝要出嫁了,开开心心。”

  是啊,我的宝贝前室友要出嫁了,我们吵过架,也拥抱着彼此一起入睡,她今天要在别的地方生活了,我当然只能祝福她,当然只能跟她说“开开心心”呀!长大这件事,永远都是跟离别牵扯在一起的,然而年轻的时候我们不会在意,人老了才懂得舍不得。

  我最爱的美剧《威尔和格蕾丝》时隔十一年后,要回归了!这可以说是今年最开心的一件事了,就好像消失了很久的朋友,你觉得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的朋友,拎着大包小包就像第一季里住进威尔家里的Jack一样,敲了敲门,蹦蹦跳跳出现在你面前,说了一声:“我回来了。”

  《威尔和格蕾丝》讲的是在纽约一起生活的好朋友的故事。对一代人美国人的影响巨大,连前任副总统乔拜登都说这部电视剧为同志平权作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而且,W&G这次重启还没有播出就续订了第十季(重启后的第二季,暂定2019年播出),相比较播出之后就人心涣散各回各家的Friends,W&G无论在剧集中还是剧集外都更讨人喜欢

  《威尔和格蕾丝》之所以成为我最喜欢的美剧,是因为它很多的细节都特别打动人心,比很多喜剧都更要温情。 我记得第四季的圣诞集,是讲平安夜威尔和格蕾丝尽管原本有着这些那些的安排,但最终阴差阳错又是两个人一起过平安夜。

  在下雪的纽约街头,他们站在Barneys的橱窗前,威尔对格蕾丝说“看来这个圣诞节又是我和你两个人啦”。两人一起看着Barneys美的不像话的圣诞橱窗(还是格蕾丝布置的),就这么拥抱着自己的好友,幸福又孤单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很多人讲,你为什么会喜欢纽约,地铁臭烘烘,气候又不好,人也冷冰冰。

  但他们不明白,只有在纽约这样聒噪的城市,你的孤单才会被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若是你在一个小镇落单,那么你只能看着别的大家庭欢欢喜喜在迎接新的一年,而你甚至不知道该身处何处才合适,哪里都会放大你的孤独。只有在纽约,这些不知道为何在圣诞夜仍在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们,他们可以和这个城市一起隐藏好你的孤单,你可以大大方方在圣诞夜的时候牵着你最好朋友的手,驻足在Barneys的橱窗前,无需担忧今夜只有你孤身一人,到处都是万家灯火。

  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是我们这些人的堡垒,让无法融入到其他生活中的人有一处避风港。

  《威尔和格蕾丝》第八季的大结局,两个好友告别彼此,离开住了多年的纽约公寓,牵着彼此另一半的手开始了新的人生。反倒是Jack和Karen两人愉快生活在了一起。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今年NBC又宣布时隔十二年后,他们将要重启《威尔和格蕾丝》。纽约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gay- straight friendship又要再续前缘,这恐怕是今年我听到最好的消息。

  所以大概,人生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离别吧,重逢总有时。

  W&G这部戏之前在国内影响力比不上同期的friends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这部戏不符合国内很多人的价值观,Friends是直男直女的友谊(最后还有两对变成爱情),这种戏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更对胃口,所以连山寨版Friends的《爱情公寓》也照样受欢迎;大部分人没有跟公开同志一起生活和交流的机会,这是题材上的陌生。

  其次,别忘记,我们之前看美剧都是靠字幕组的,字幕组有引进做字幕我们才比较好找资源下载来看。Friends当时是很多字幕组在做的,但是W&G在那个时候本身推广的字幕组就少,意味着很多人根本没有平台看到这部作品。

  最后,我个人认为这部戏的笑点是比Friends更聪明的,也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抓到他的笑点。如果你身边有同志的朋友,或者你本身对同志群体有固式的思维才会觉得被讽刺或者被映射。我相信很多国内的直男癌观众可以理解Friends里的笑点(例如乔伊的把妹技巧),但不会理解W&G的梗。

  不过,说不定重启之后又名气大涨呢,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对于同志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往日。重启的第九季在9月28日回归,因此意味着大概还有三周不到的时间可以把这部戏的前八季补充完整。艾瑞克·麦柯马克、黛博拉·梅辛、西恩·海耶斯、梅根·莫拉莉四大主演都将回归重启剧。他们每人都曾因此剧至少收获一个艾美奖。此前一直担任《威尔与格蕾丝》导演的詹姆斯·伯罗斯也将回来执导重启季。

  拍《恋夏500日》和《天才少女》的Marc Webb拍了一部新电影,用Simon & Garfunkel唱过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命名 —— 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我今晚边写文章边循环听这首歌,越听越想念在纽约的日子。我也不是没有在纽约遇过糟糕的事情,但是总觉得还是很想念啊。我总觉得这一份想念里,大概也有W&G的一部分,毕竟总觉得如果走进Barneys,就会看到Jack在那里了无事事打发时间,而美美的橱窗就是来自于Grace的手艺。

  After all , New York City will always be New York City.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九):十一年后归来,依然是王者之姿

  对于我朝很多观众来说,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威尔和格蕾丝》这部经典喜剧。毕竟作为一部以Gay和腐女做招牌,并且在06年就已经完结的美剧,在原本就传播途径不多的我国美剧市场里更是很难走入大多数人的视野。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暂且不论现在同性题材影视作品的风靡,单且只以喜剧来谈论,《威尔和格蕾丝》都是一部千锤百炼值得所有人一看的经典喜剧作品。 事实上在美国播出的当年,《威尔和格蕾丝》与同台的《老友记》并驾齐驱,和《欢乐一家亲》一起撑起了NBC当时喜剧霸主的天下。开播8年拿下了16个艾美奖,更是历史性的拿下了艾美剧集和演员奖项大满贯。4位主演在当年竞争白热化的喜剧黄金年代里,依然不逞多让的拿下了5个艾美演员奖,创造的记录成功让《威尔和格蕾丝》晋升整个美剧史上第三,也是仅有的三部达成了此成就的美剧。

  要知道,拿下这些记录,他们凭借的可是一部以gay和腐女这样即使在今天的全世界都存在巨大争议和阻力的角色,但以此也可以一窥这部剧集的伟大与出色。2006年《威尔和格蕾丝》8季完结,NBC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喜剧霸业也轰然坍塌,之后NBC推出的喜剧再也没有像《威尔和格蕾丝》《欢乐一家亲》这般叫好又叫座。

  作为喜剧,其实《威尔和格蕾丝》的剧情架构跟当时的其他喜剧并无太大差别,都是围绕几个纽约男女的生活与感情展开。但《威尔和格蕾丝》独特在两位男主角均是gay,而两位女主角,一位跟男主角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另一位本身也半弯不直,这样的角色设置让《威尔和格蕾丝》立马从一众千篇一律的喜剧中跳脱了出来。

  will是一名律师,grace是一名室内装潢设计师,两人在大学时期曾经交往过,也正是这段交往让will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性取向,而两人也在分分合合后最终将这份感情升华成亲人般的存在;Will是个标准的纽约年轻精英人设,学历高工作好收入佳,但作为一个一直被男二Jack讥讽为颜值撑死只能打6分的Gay,will的性格有些敏感自卑;Grace设定为在犹太人,在她的身上把美国人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发挥到了极致——在小事上自私小气爱贪小便宜,但在大事上却公正严明一身刚正不阿的正气;Jack是will的朋友,也是will在探索真实自我路上的导师,但不要就以为jack是个严肃学究般的存在,正好相反,jack是个找不到工作的不入流演员,行为举止着装打扮肤浅夸张而华丽,整天勾三搭四,是个十足十的骚浪贱;Karen是grace的设计室招来的助手,但事实上作为一名腰缠万贯的社会名流,karen每天做的就是喝酒吃药迟到,以挖苦讽刺grace的衣着打扮感情生活和吃grace豆腐为主要工作内容。

  从这样的角色设置就能看出来,《威尔和格蕾丝》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喜剧。而看过后你就会发现,岂止是不走寻常路,根本就是无限放飞自我。《威尔和格蕾丝》最大的特点就是放的很开,玩的很欢。因为在本身定位上,《威尔和格蕾丝》没有走其他喜剧的传统合家欢路数,而是开创性的走上了一条犀利毒舌向的喜剧大道。美国历史、实事、文化、典故、名人,甚至是英语文化本身,都在编剧的生花妙笔之下转变成了爆笑的毒舌台词和情节。而植根于美国同性恋文化的剧情基础,使得性向、性别、种族,这些美国社会争论不休的问题,也同样被《威尔和格蕾丝》信手拈来给自己添砖加瓦。这使得《威尔和格蕾丝》在立意和深度上显得真而大胆,彻底超越了大多数只以逗乐为唯一目的的喜剧的层次。即使是美剧常见的荤段子,也在编剧的深厚功底下打造的艳而不俗,荤而不显,其深厚的艺术造诣是后来同样模仿这种风格的《破产姐妹》望尘莫及的。

  《威尔和格蕾丝》在当年仅仅播出两季后就横扫了当年的艾美奖,在同一届艾美奖上拿下了最佳喜剧和最佳喜剧男女配三个重量级大奖。最佳喜剧是对于剧集整体的肯定,而两个演员奖则是对其演技精湛的演员的重要肯定,而这也是让《威尔和格蕾丝》能名声大燥的重要因素之一。

  《威尔和格蕾丝》是一部不多见的肢体喜剧,在演绎上更强调演员的肢体喜剧表现。而剧中的Jack和karen两位的演员则是难得一遇的肢体喜剧天才,两人对角色的演绎,夸张而性感,神经而可笑,愚蠢而睿智,时而让人觉得肤浅如纸,时而又让人觉得深不可测。《威尔和格蕾丝》中的Jack和Karen可谓把喜剧中的“贱精”角色演绎到了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两位演员也凭借此二角色至今都保持着四次拿下演员工会奖的记录。

  除了艺术造诣深厚的剧本设计和演员的精湛演技外,《威尔和格蕾丝》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出其不意的豪华客串阵容。除了影视圈一众知名演技派戏骨喜欢来和四位主演彪戏外,更因为美国同性恋文化与流行文化和百老汇的渊源,使得剧集吸引到了很多流行音乐和百老汇明星加盟。比如,cher、麦当娜、Elton john、janet jackson、j lo、布兰妮等着这些流行音乐界的天王天后都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了《威尔和格蕾丝》的客串阵容里,吸引力和号召力可谓不强大。

  2006年,在陪伴了美国人民8年之后,《威尔和格蕾丝》选择了结束。至此这部美剧喜剧黄金时代最后一部招牌剧的落幕,也象征着美剧喜剧黄金时代的彻底结束。事实上即使是现在,如果你看过这部喜剧的话,很多人一定会讶异,《威尔和格蕾丝》这样题材前卫意识深远的喜剧作品,美国人居然早在1998年就做了出来。而且其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甚至在今天,也是大部分人不敢于尝试和深入的。

  2017年,在《威尔和格蕾丝》落幕整整11年后,NBC却忽然宣布重启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喜剧,这实在是一个无比振奋人心的消息。纵观2006年至今,虽然每年都有无数的喜剧被开发和播出,但这波新成长起来喜剧几乎都无一例外的失去了90年代喜剧的精神风骨,他们要么沦为单纯的为逗乐服务的纯笑点工具而让人越来越笑不出来,要么在深度上浅尝辄止越来越肤浅,90年代喜剧那种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已经彻底消失不见。

  9月28日《威尔和格蕾丝》第九季正式播出,看过后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再次勾起了我们对90年代的怀念。从第一集的第一个画面开始,依然还是那种熟悉的感觉和味道。虽然经历了十一年的断层,第九季的《威尔和格蕾丝》在整体表现上还无法和当年巅峰时期的自己比肩,但为了保证原汁原味连化妆师都没变得制作团队,仅仅在磨合期制作出前7集就已经表现出了远超当下所有喜剧的功底和素质。演员的演绎依然出色,让人怀念的毒舌向台词依然犀利,更何况每一集都有新的明星加盟客串,这样诚意满满的回归怎么不让人喝彩。

  当然,不可否认,十一年的时光,让四位主演青春不在,但流逝的时间可以拉扯走外表的灿烂,可内里的光彩是纵使再长的时光也冲刷不走的。

  《威尔和格蕾丝》就是这样一个实力强悍的招牌喜剧,不仅是观众对于其回归抱有巨大的热情,回归首播就拿下了过3的收视率,播出的7集全部登顶播出时段收视冠军;而广大的美国媒体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是今年难得的媒体评分上了80分的剧集,播出7集就拿下两个金球奖提名,之后更是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2017年美国娱乐界的年度大事件之一。

  对于当下的很多人来说,可能90年代的喜剧有点遥远,而且资源获取受限,使得大多数人很难一睹90年代经典喜剧的风采,也很难理解为何90年代会被称为美剧喜剧的黄金年代。但好在,今年有回归的《威尔和格蕾丝》第九季,看过后你一定会明白,与喜剧黄金年代的招牌剧集比起来,当下的喜剧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所以,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威尔和格蕾丝》前八季,那一定记得,不要再错过今年播出的《威尔和格蕾丝》第九季。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十):现在,几乎每个女人都想拥有自己的Gay蜜

  此文主要以回顾为主,期待新剧ing~~

  《老友记》让人们重新认识朋友,《欲望都市》让人们重新认识闺蜜,《威尔与格蕾丝》则开启了人们对Gay蜜的向往。

  2016年9月26日,《威尔与格蕾丝》的团队在网络平台推出了一个10分钟的特辑,鼓励美国民众去为2016美国大选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随后,NBC的团队声称正在讨论《威尔与格蕾丝》重启的可能性。

  2017年5月,外媒报道了《威尔与格蕾丝》正式重启的消息,新剧集将在2017年秋季播出。距离第八季结束,如今已经过去了11年的时间。在新季回归的宣传照上,四位主演背对观众,让人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威尔和格蕾丝》播放的八年中,曾提名过83次艾美奖并16次获奖。2001年到2005年间,《威尔和格蕾丝》在18岁-49岁年龄段收视率一直排在情景喜剧中的第二位,仅次于《老友记》。在2012年,《威尔与格蕾丝》被《华盛顿邮报》评为NBC史上最佳喜剧的第九名。

  真正可谓开创先河的情景喜剧

  现在很多剧都会自称“开创先河”。但真正当得起这四个字的剧集,却屈指可数;《威尔与格蕾丝》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绝对当得起这四个字。NBC1998年首播出的这部剧,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GAY为主角的剧集。这部剧的播出,为后来同性恋主题、角色的类型剧,树立了榜样,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人对LGBT群体的认知。

  在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前夕,副总统拜登在采访中高度赞扬了《威尔与格蕾丝》对美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他说“到目前为止,在LGBT文化的公众教育上,《威尔与格蕾丝》所达到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之前,人们总是畏惧与自己不同的东西,现在他们至少试着去了解了。”在同一个采访中,拜登还表示自己对同性婚姻完全没什么异议。

  在剧集最终敲定之前,NBC的高层对于同志题材多少还有些顾虑。因为就在《威尔与格蕾丝》播出的前一年,Ellen DeGeneres的情景喜剧《艾伦》,被ABC电视台停播了。停播的原因很明确,多方给予的评价大都是“同志气息太浓烈”。但《威尔与格蕾丝》的制片人大卫·科恩坦承,《艾伦》的停播对《威尔与格蕾丝》是有指导意义的;《艾伦》中收获好评的单集剧本对《威尔与格蕾丝》在尺度上的把控提供了借鉴。

  好莱坞编剧、剧评家吉尔波特·赛德斯曾在《公共艺术》(The Public Arts)中说,“喜剧是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轴心”。尽管目前情景喜剧的地位大不如前,但情景喜剧依然是电视台重要的收视来源,比如《生活大爆炸》、《破产女孩》、《摩登家庭》等都收获了大量的拥趸。

  相对于之前很多影视作品只是截取同志生活的片段展开讲述,或者同志角色只是大故事背景下的陪衬,《威尔与格蕾丝》将两名同志作为主要角色展开故事。以同志的生活、情感为核心,辐射出的社会景象、各路人群对少数族群的态度;这种呈现,不仅让普罗大众得以窥见同志人群的生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志平权运动的发展。

  就题材而言,《威尔与格蕾丝》理所当然地收获了大量的同志群体观众;但同时,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异性恋观众群体能听懂Gay humor 并且接受。四大主角之一的Jack以夸张的表情、动作以及反转的命运,承担起剧集大量的笑点。尽管有人觉得Jack“女性化”的一面,会引发普通大众对LGBT群体的误解;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一项针对大学生观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Jack“是(史上)最有趣的喜剧演员之一”。

  在问到观众为何对杰克有所偏爱时,许多用户的反应略令人费解——“他身上的同志气息很浓”、“他是我想象中的同志的类型,感觉很真实”、“典型的同志特质,敏感、神经质、戏剧化、情绪化、甜美”。实际上,饰演杰克的西恩·海耶斯在塑造杰克的多面化性格上费了很大努力,但令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女性化”的一面。也有很多观众,表现出对杰克这个角色的“不喜欢”,给出的评价多如“不负责任”、“天真”、“与现实脱节”、“愚蠢”、“聒噪”等。

  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杰克身上的这些不足,恰是对“完美”威尔的一种反射。威尔的负责与焦虑如影随形,杰克的“不负责”让他快乐;威尔的现实、成熟与杰克的不现实、天真,在性格的二元对立上,构建了同志群体的两个典型性的极端。

  很多情况下,针对外部的歧视和偏见,自嘲、自黑式的幽默,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历史学家乔治·乔塞恩曾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对抗暴力性恐同分子的时候,同志的机敏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恰恰是长期以来对非主流群体的喜剧化呈现,导致了很多观众对非主流群体的刻板印象。《威尔与格蕾丝》的开创性举措,对于“刻板印象”的消弭,提供了足够的佐证;剧集的长度与剧情的广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实世界中LGBT的生活。

  与同志文化的天然亲密感

  2000年,《威尔与格蕾丝》的联合制作人大卫·科恩接受采访时说,“实际上,我们并未刻意去做一部‘同志剧集’……我们只是想挖掘、呈现一些尚未被大肆表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我更愿意把《威尔与格蕾丝》看成一部新颖的关于友情、亲情和温情的浪漫喜剧。”也可能是恰恰因为这个初衷,这部剧在大众及评论界都获得了一致认可。将非主流生活形态、同志群体意识及同志角色融在一起,反倒在主流群体中获得了普遍性的成功。

  《威尔与格蕾丝》的制片人马克斯·穆奇利克和大卫·科恩早年相识,1995年曾在短命的情景喜剧《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中共事过一段时间。1997年,他们向NBC推荐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角色有三对夫妇,其中两对是普通的异性恋夫妻,另一对则是“精神恋爱”的男同志与直女的组合。 当时,NBC的老板是华伦·里特尔菲尔德。1980年代初期,华伦在一个“他是同志,她是直女”的项目上失手,这令他耿耿于怀。华伦建议马克斯和大卫,不如直接把项目中的两对异性恋夫妻去掉。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马克斯和大卫不断地调整故事大纲,最终打动了NBC的高管。然后1998年秋天,《威尔与格蕾丝》正式登陆电视台。

  威尔与格蕾丝在现实中的原型,就是这部剧的制作人之一、已经公开出柜的穆奇利克和他青梅竹马的好朋友珍妮特·艾森伯格。珍妮特在纽约从事画外音配音演员的选拔工作。13岁的时候,穆奇利克与珍妮特在加利福尼亚比利佛山的伊曼纽尔教堂相遇,当时他正在彩排校园戏剧。当时,穆奇利克已经是希伯来文学校乐团的明星级人物,而珍妮特则是学校戏剧社团的成员。大约三年之后,珍妮特将穆奇利克介绍给自己在戏剧社团的朋友大卫·科恩。

  科恩经常为他们两个的关系感到困扰,“有时候看起来他们像是亲密的情侣,这种亲密不仅困扰着我,也困扰着两个当事人。”几年后穆奇利克与珍妮特分别去不同的地方上大学,再然后穆奇利克出柜的消息传来,珍妮特感到十分震惊。科恩说,“有一段时间,我充当了他们的联络员。他们真的是爱着彼此,却在某段时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彼此。”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剧播出之后,没有引来广告主的联合抵制,也没有遭到右翼基督徒的谴责。更出乎意料的是,评论界给予剧集一致的好评,NBC随后将播放时间从周一调到周二。在1998-1999秋季剧的激烈竞争中,《威尔与格蕾丝》的评分进入了前二十。在第二季又进入秋季剧的前二十之后,NBC将这部剧放在了九点的最佳黄金档。这种调整,佐证了电视台对这部剧集的极大信心。

  《威尔与格蕾丝》围绕着四个主要角色展开,他们分别是威尔、格蕾丝、杰克和凯伦。同志威尔和直女格蕾丝从大学开始就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威尔·楚曼是一个英俊、有格调但略显焦虑的企业律师,住在曼哈顿一间有品味的公寓中。格蕾丝是一个室内装潢师。杰克是威尔的好朋友,一个典型的“小仙女”(格蕾丝曾说,“我的狗都知道你是弯的”。)凯伦是格蕾丝的助理,也是一个很富有的社会名流;她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喝酒、购物和其他的独特嗜好之中。很多时候,她会跟杰克混在一起。

  在《威尔与格蕾丝》的第一集,格蕾丝正准备嫁给自己交往了两年的男朋友丹尼。威尔并不看好格蕾丝做的这个决定,因为丹尼是那种做爱之后会跟女友击掌的“大男孩”。最终,格蕾丝逃婚,穿着婚纱出现在威尔的办公司,然后搬进了威尔的公寓。这种“同居”方式,框定了前四集故事的大体空间架构。

  第五季的时候,格蕾丝结婚,并搬去了布鲁克林。尽管剧集的名字是《威尔与格蕾丝》,但是第二季开始,凯伦与杰克搭档的情节越来越多,并在时长上与威尔与格蕾丝达到了均等的程度;后两者在角色的塑造上,也获得了观众和专业评选机构的一致认可。

  《威尔与格蕾丝》之前,也出现过许多有同志角色的情景喜剧,比如<Normal>、<Ohio>、<Ellen>等。这些剧集中的同志角色,普遍的共性在于:刚意识到自己性向的不同、与外界社会产生冲突,并在冲突中制造笑点。跟这些剧集相比,《威尔与格蕾丝》中,通过威尔与杰克所展现的同志世界,显然有些不同。剧集中很难找到大规模的恐同元素,也没有故意去强化同志群体的政治意图。

  在其他拥有同志角色的剧集中,异性恋群体总是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反对、不接受,到认可、鼓励同志群体去拥抱真我。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政治正确”。在《威尔与格蕾丝》中,格蕾丝与凯伦完全没有经历这类观念上的转变。凯伦以一种类似于“豢养”的姿态与杰克玩乐,而格蕾丝热衷于跟威尔一起去同志酒吧,甚至一起看同志色情电影。这种表现,令《威尔与格蕾丝》与同志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剧集中经常会出现“酷儿”“甜心”之类的词汇。杰克在跟威尔打招呼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嗨,姐妹儿”;凯伦有时候则会管威尔叫“威尔玛”,后者是一个女名。奇异的是,这种话术在这部剧中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反感。

  《威尔与格蕾丝》的大部分剧集是现场录制的,所以对演员的考验非常大。《威尔与格蕾丝》的拍摄舞台大概有1300平米,位于NBC的演播中心。当时作为道具的威尔的公寓,如今陈列在爱默生学院的图书馆。2004年-2007年间,剧集的原始制作人跟NBC电视台打了个漫长的产权官司。如今,《威尔与格蕾丝》全部八季的内容发型了DVD,并在超过六十个国家发行。

  在第八季中,威尔与格蕾丝有过一次惊天动地的争吵。然后,时间跳跃到十几年后,二人在大学新生入学的校园重逢并和解。即将到来的新的故事将在何处何时展开,四人又曾经历什么样的变故,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威尔和格蕾丝 第九季》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