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5-13 23:0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锦集

  《荷花丹顶鹤》是一本由[美] 蒋吉丽 /著 / [美] 朱莉·唐宁 /绘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一):何其幸运遇到她;何其幸运,她也遇到了它!

  人必须生活着才会有所附丽。可是,总有些时候现实给予个人突如其来打击,让其失去继续活着的勇气,变得沉默恐慌萎靡……然而,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吗?不,也不是。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总会有那么一道光,纵使微小也足以照亮人生,带来最温暖的慰藉治愈我们受伤的灵魂

  孩子单纯的,也是脆弱的。美国童书作家蒋吉丽和插画师朱莉.唐宁联合创作图画书《荷花和丹顶鹤》中,就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治愈系故事同时,它也是一本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绘本

  封面上这个梳着长长的辫子穿着传统中国服装、怀里抱着丹顶鹤的小姑娘就是本书的主角——荷花了。那么,在她身上究竟发什么了什么事情呢?她为什么会抱着丹顶鹤呢?她与丹顶鹤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答案就在这本充满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图画书里

  我们都知道,孩子总是喜欢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可是,自从因为冬天的那场大病失去自己声音以后,荷花就不得不变得沉默了,并且成为别的孩子眼中“怪物”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愿意和她玩,放学后总是自己零零一个人

  或许,你会问荷花的家人呢?而我想说的是,对于孩子来说,同龄的朋友必不可少的,孩子们更喜欢小伙伴在一起,这点是即使有亲人陪伴也不能替代的。因此,尽管和荷花生活在一起的爷爷非常爱她,总是带着她去湖里划船散,可荷花的身边还是被忧伤环绕着。

  直到一天早晨,荷花去帮爷爷割芦苇突然,她沼泽地里站着一只的大鸟,它翅膀边缘有着一些黑色羽毛脖子长长的、弯弯的,头上还有一块红顶,姿态优雅美丽极了。而正在荷花敬畏地看着这只曾从爷爷口中听到的濒危鸟类——丹顶鹤的时候,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

  没错,一个偷猎者的“杰作”,丹顶鹤的羽毛很快被染红了。这位叫做荷花的小姑娘是勇敢机智的,她故意制造出了巨大的声音吓走了偷猎者,并把丹顶鹤带回来了,希望可以挽救它的生命。丹顶鹤是幸运的,遇到了荷花,也遇到了爱护动物的荷花爷爷。

  在祖孙俩的精心照顾下,丹顶鹤的伤很快好了起来。而荷花也在与丹顶鹤的陪伴和相处中,产生深厚感情,久违的笑容开始频繁出现在她的脸上,连笛声都充满了快乐。后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动物也毫不例外。就这样,大家纷纷和荷花爷爷一起加入了保护动物的行列。

  其实,治愈本是相互的。幸运的丹顶鹤遇到了荷花,而荷花也在最孤单的时候幸运的遇到了那只后来被她称作“羽毛”的丹顶鹤,她们彼此陪伴,即使日后会分开,也始终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且永远不会遗忘。

  爱让我们变得更幸福,正如《荷花和丹顶鹤》中荷花和丹顶鹤;爱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正如《荷花和丹顶鹤》中劫后重生的众人;爱也让我们明白待动物与人之间奇妙的生存关系,正如《荷花和丹顶鹤》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喜欢它,就和孩子一起来阅读吧!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二):爱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

  拿到这个绘本,看到封面上的小姑娘搂着丹顶鹤,我立刻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大概在1987年,一个23岁的女孩徐秀娟,她是一名工作负责任的驯鹤员。为了寻找一只失踪的丹顶鹤,她陷入了江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有一位音乐人非常感动,创作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曾一度广为传唱。

  《荷花和丹顶鹤》讲的也是一个小姑娘救丹顶鹤的故事,只是并不悲凉,很温暖很有爱。

  荷花是个孤单的女孩子,因为得病失去了声音,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一起玩。她总是孤零的,连笛声吹出来都是悲哀的。

  有一天荷花救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并把它抱回家。爷爷为它包扎伤口,荷花则日夜守候。好几天丹顶鹤才醒来,伸长脖子温柔地蹭荷花的脸。荷花终于等到它醒了,竟然喜极而泣。她们成了好朋友,丹顶鹤也有了新名字叫羽毛。

  羽毛慢慢地可以走了,可以跑了,还可以送荷花上学了,而且会一直在外面等到她放学。荷花再也不孤单了,笛声也充满了欢乐。羽毛还会随着笛声翩翩起舞呢!

  天暖和了,北归的鸟儿都回来了,羽毛经常仰着头,望着鸟群想念亲人。荷花决定放羽毛回家,羽毛恋恋不舍,荷花也强忍着眼泪与它挥别。

  有一天羽毛回来看荷花了,带着它的一家三口,还带来很多朋友。成百上千的丹顶鹤围着荷花和爷爷跳舞。荷花高兴极了,她的笛声伴着丹顶鹤的歌声,在广阔的天空中回荡。

  这个绘本《荷花和丹顶鹤》的写作者是蒋吉丽,她是美籍华裔,发表过很多绘本,曾经多次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绘画者是朱莉·唐宁,也是美国人,不知道是不是华裔。不过从她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想必也是对中国非常了解的。

  这是一个讲爱的故事。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和一只懂得感恩的丹顶鹤。虽然她们没有共同语言,却能心心相通,因为她们都懂得爱。这本书适合6-9岁的孩子,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读,还是蛮有意义的。

  爱是付出不是占有

  荷花虽然被人冷落,心中却仍然有爱。当她看到羽毛危在旦息,就想方设法去营救它。羽毛伤好一点她就特别高兴。当羽毛想离开的时候,尽管荷花不舍得,可她知道鸟儿只有飞上蓝天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所以还是含泪与它挥别。爱是付出不是占有,心中有爱的人,内心才会柔和。

  保护丹顶鹤

  丹顶鹤是一种稀有的大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不能伤害它。在故事中机智勇敢的荷花用镰刀敲打铁皮桶吓跑偷猎者,还努力把沉重的大鸟抱回家日夜照看。跟本文前面提到的徐秀娟一样,她们都是爱护丹顶鹤的标兵。文中爷爷也呼吁不要再猎捕丹顶鹤了。

  了解没有经历过的从前

  图画中的背景,大概属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吧,类似白洋淀那种地方,有着浓浓的年代气息。看那长长的麻花辫子,看那昏暗的油灯,看那个老爷爷戴的草帽和挑着的扁担,看那矮小的瓦房还有多格的窗户。现在的孩子们从来没见过。还有,为什么街上、院子里到处都挂满了小彩旗?应该是过年的装饰吧。

  丹顶鹤画得真好,不管是展翅欲飞,还是在空中翱翔,真是栩栩如生。不过明明是下着白茫茫的雪,荷花却穿着短裙,这应该算是个bug吧。

  生活在湖边的荷花和爷爷,好像《边城》里的翠翠和爷爷呀。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三):被丹顶鹤治愈的童年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亲近动物,尽管它们无言,但是却和孩童有着神奇的默契与心灵相通。

  进入动物世界,那儿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与冰冷钢筋水泥、炫目的霓虹灯光截然不容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鲜活、自然、野性,充满了自由的生命力!

  看到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心中充满了激昂;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心中又满是惬意;望见虎虎生威的狮子,不免心生畏惧;看到憨态可掬的熊猫,又充满了柔情。

  更不用说天上的飞鸟,海里的鱼,和地上一切行动的活物。

  大大小小,千姿百态, 物种之奇特性让人望而生畏,实在是远超人类所能想象的。人类更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的智慧,从飞鸟的滑翔中学习技术,从精致的蜂巢结构中学习建筑,从舐犊情深中感知爱之本能,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感知真意。

  而有一个名叫荷花的小女孩,遇见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们成为了朋友,更治愈了彼此。

  一、初见——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在源自真实事件改编的动人绘本《荷花与丹顶鹤》里,荷花是一个孤独的女孩子,她梳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子,穿着红衣绿裙,却低着头一脸沮丧地走着,因为自从冬天那场大病之后,她的嗓子就哑了,不能说话的荷花失去了朋友,陪伴他的只有爷爷。

  爷爷是个手艺人,会用芦苇编漂亮的篮子,会带荷花去附近的湖里划船。有一个温厚的老人度过童年是幸福的事情,想起儿时住在外婆家,外公会在后院给我做一个木质的秋千,会陪伴我去田野里采集桑叶,会教我在田野里放飞风筝。

  老人的爱和理解会让孩子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美好信念和善意。

  有一天早晨,荷花去帮爷爷割芦苇。突然,看到在沼泽地里站着一只雪白的大鸟,宽大的翅膀边缘有一些黑色的羽毛,像裙子的花边。它有着长长的、弯弯的脖子,头上有一块红顶,像一块耀眼的宝石。

  这是荷花与丹顶鹤的初见。

  在这一次美丽的相遇中,荷花的心沉浸在敬畏与赞叹之中,她呆呆地凝视着。突然,砰!巨大的枪声响起,大鸟倒在了地上,奄奄一息……

  荷花慌忙地蹚过沼泽地,怔怔地抱起被鲜血染红的大鸟,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找爷爷。爷爷以前救过很多动物。

  爷爷和荷花细心地替丹顶鹤包扎好伤口,细心地喂她米汤,又给它做了一个无比柔软的窝。轻轻地抚摸着它,废寝忘食地照看着,心中充满了柔情和爱意。

  爱就是不求自己的利益,单单为着对方的好处深思熟虑啊!

  二、相伴——你是我最珍贵的角落

  终于,爱有了回应。第三天,空气中微微一动,荷花在丹顶鹤的窝边醒来,丹顶鹤第一次抬起了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伸长脖子,温柔的蹭着她的脸颊。

  我想,荷花的心都快被融化了。过去的疲惫一扫而空,曾经担忧如今也化为欣喜。荷花拥有了她生命中最特别的朋友——取名为羽毛。

  有一句词叫作“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就会怀念初见时感情的美好与纯净。但是荷花与丹顶鹤的情谊却一直如初见般真诚,又增加了一份细水长流的亲密。

  没有言语交流,心灵的交流却无处不在,而且更加顺畅。羽毛在悉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它会随着荷花的芦笛声翩翩起舞,时上时下,或昂首挺胸,或低下脖子,或展开翅膀,真是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快乐呢!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等曾提出,儿童在“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的世界。他们认为,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荷花在与丹顶鹤的互相陪伴中建立了健康亲密的同伴关系,在这份独特的友谊中,她感到了被接纳,被爱,有了归属感和被尊重的满足。可以说,荷花治愈了丹顶鹤外在的枪伤,而丹顶鹤治愈了荷花内心孤独的伤口!

  更难能可贵的是,丹顶鹤还帮助荷花重新回到了群体之中,与同学们建立起友好的同伴关系!

  荷花太爱她的新朋友了,都舍不得离开它去上学。丹顶鹤就用它的长脖子把它推出了门,然后一路跟着它来到了学校。

  暖心又安静地等她放学。

  丹顶鹤的出现让大家又惊又喜,大家看到荷花的笛声如一根魔杖,让这只雪白美丽的大鸟随之舞蹈,又是拍手,又是欢呼。荷花的心中充满可自豪,笛声吹得嘹亮悠扬,不再有一点忧伤。

  她们就这样,相互陪伴着,依偎着,度过一天又一天的日子。

  三、离别——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

  三月到了,天上开始飞过北归的鸟儿。荷花知道离别的钟声总会响起,丹顶鹤是天空的孩子。终有一天,它会回归到飞翔的鸟群之中,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荷花永远都不会阻止羽毛与它的家和家人团聚。只是晚上抚摸它的时间更长!把它搂得更紧!

  羽毛的伤痊愈了,分别的时刻也来临了。爷爷和荷花抱着羽毛来到湖边,他将羽毛高高举起,轻轻抛入高空,但羽毛总是在盘旋几圈后重新回到荷花的脚边,接连几次都是如此。

  爷爷说,它在等你。

  突然觉得“等”这个词里面饱含着无限的柔情。

  它在等荷花把头埋进它柔软温暖的身上,它在等荷花平复心中的极其不舍的情绪,她在等一个小女孩学会离别,学会勇敢。

  在强忍着泪水的挥手和长长的鸣叫声中,荷花告别了羽毛。每当有月亮的夜晚,荷花就会和同学们坐在小山坡上,用芦笛吹着充满爱和思念的曲调,随风飘向远方。

  真正的爱有时不需要言语,用的是心灵。

  有一句话叫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秋日的一个清晨,荷花竟然再次听到了一声鸣叫!她欣喜万分地推开门,是羽毛!而且还有一只漂亮的红嘴雌丹顶鹤和一只小鹤,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

  荷花听见一阵骚动,拉着爷爷向湖边跑去。一抬头,此时的景象令她终生难忘:原本被朝霞染红的天空变成了雪白色,因为成百上千只丹顶鹤布满了天空。

  它们围着荷花和爷爷盘旋、俯冲,伴着笛声又是鸣叫又是舞蹈,在金色天空的背景下,共同定格成为一幅最美丽的永恒画卷。

  结语: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治愈一生的力量

  这本《荷花与丹顶鹤》由美籍华裔童书作家蒋吉丽著作,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获得过美国父母选择蒋金奖、朱迪·洛佩兹纪念奖等荣誉。在上海出生的她将中国小女孩的心情把握得恰到好处,文字清新动人,细腻柔情,富有诗意气息。

  里面的绘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朱莉·唐宁的插画仿佛和文字融为一体,互为映照。浓郁的中国风味,淡雅写意的笔法,让我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丹顶鹤是那样栩栩如生。尤其是最后辉煌的“天空盛舞”,实在蔚为壮观!

  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有都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拥有丹顶鹤这样温暖的朋友,每一个人,都会为她们的重逢,她们的友谊感动不已,这纯净的、超越言语的爱,就像一个小小的种子,种植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成为他们善意的源泉。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但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像荷花一般,学会爱和温暖,学会成长,懂得告别,拥有一个无与伦比的童年时光,成为治愈一生的力量来源。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四):《荷花和丹顶鹤》:孩子和动物之间意想不到的交流

  你碰到过孤独的孩子吗?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突然转来了一个高瘦的女孩。她比我们所有人都要高,坐在教室的最角落里,从不和我们说话,也不和我们玩耍。体育课的时候,她也从不出现,更不会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疯闹。

  我偶然听老师们闲聊,才知道,原来她有“先天性心脏病”。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病,只模糊觉得,心脏有问题,好像很可怕的样子。

  突然有一天,她又不来上学了。

  我们从未有过交集,话都不曾说过几回。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高高瘦瘦的样子。

  现在想来,有这样一个不宜剧烈运动,需要经常就医的病,她的童年可能一直都是孤独的,没有朋友和伙伴,甚至都没有欢笑。而那时年幼的我们,又怎会想到要去给她慰藉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同样是讲孤独孩子的童书——《荷花和丹顶鹤》。

  书中一个叫做荷花的女孩,因为一场大病嗓子哑了,再也不能说话,同学们都把她当作了怪物。

  荷花孤独地上学、放学。

  有一次,荷花去帮爷爷割芦苇,看到了一只漂亮的丹顶鹤,“它长着长长的、弯弯的脖子,头上有一块红顶,像一块耀眼的宝石”。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偷猎者开枪打伤了丹顶鹤。荷花机智地用镰刀敲打铁皮桶,吓跑了偷猎者,然后抱着丹顶鹤跑回家,想让爷爷救治它。

  丹顶鹤当然被救活了,荷花和丹顶鹤成为了好朋友,丹顶鹤陪着荷花上学、放学,给荷花带来了欢乐,也带回了朋友。

  后来的一天晚上,丹顶鹤的叫声惊醒了荷花和爷爷,原来是地震引发了洪灾,爷爷赶忙叫醒全村的人,大家躲过一场灭顶之灾。

  这件事之后,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来围观丹顶鹤,爷爷趁机呼吁大家帮忙阻止偷猎者;再比如春天来了,丹顶鹤回到了族群中,和荷花告别;以及最后,丹顶鹤带着整个族群回来看荷花。

  这本小小的童书,不过20页,却起承转合,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有孤独、歧视、生态污染、偷猎、好人有好报、离别和回归,等等等等。

  在反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的小主角要设定成一个不会说话的、被朋友们孤立的“哑巴”荷花。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就不会有这番际遇吗?

  也许真的不会。

  在《孩子与宇宙》中,河合隼雄说到,在心理或身体有病的时候,人的感受性有着不可思议的敏锐,从而可以体验到与动物之间意想不到的交流。

  生病有时甚至是一种特权。

  正是因为荷花生病了,她被迫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当看到同样受伤的丹顶鹤时,她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其他人都要敏锐。

  敏感的她才会在丹顶鹤受伤时担心、焦急;在丹顶鹤生死未卜时彻夜不眠;在丹顶鹤获救之后“心砰砰地跳着,泪水涌上了眼眶”。

  对于荷花来说,这不是简单地救一只动物,这个故事也不仅仅是歌颂善良,歌颂好人有好报这么简单。荷花的行为可以说是因为她将自己代入到了丹顶鹤之中,也许荷花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于她来说,救丹顶鹤,正是在救那个被同学排挤、孤立的自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失去朋友、孤立无援,是一件和动物濒临死亡同样严重的事情。

  她急切地希望丹顶鹤获得救助,其实她心中也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救助。

  荷花救了丹顶鹤的命,同时,丹顶鹤也救赎了荷花,让荷花的生活回到了正常。

  下面这幅三联图表现了荷花的转变。她从耷拉着肩膀,低垂着头的不自信的样子,逐渐开始挺直腰背,最后自信地举着笛子,开心地吹着。

  虽然不能讲话,但她还能演奏出美妙的笛声。

  翻开下一页,荷花一脸陶醉地吹着笛子,她姿态昂扬,头发、红领巾都向上翻飞。“荷花的笛声不再忧伤,而是充满了快乐。”

  转过页来,是其他孩子们钦羡的表情和鼓掌的双手。

  荷花又重获了友谊。

  或许,让孩子失去友谊的,并不是她的病,而是她因为生病自卑的心理;而让孩子重获友谊的,也并不是她的笛声多么美妙,而是她从封闭中走出来之后,天宽海阔的心态。

  我想,正是因为作者有这种对孩子和动物之间关系的洞察,才会有这样细腻的情感描写。

  尽管这本书的后续还讲了丹顶鹤如何预警村庄里的人们,让人们躲过了洪水。但我的感受就停留在这幅图上。

  猎奇的故事当然能够吸引眼球,让人有一波三折的惊叹之感,但我觉得孩子和动物的关系,孩子和动物的相互治愈,才是本书的内核,也是最动人的部分。

  最后,我想聊聊这本书的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

  《荷花和丹顶鹤》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这种中国味是对于“善良”的讴歌,对于“好人有好报”的讴歌。我查找作者蒋吉丽的资料,了解到她出生于1954年,因此就很容易理解时代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幸运的是,这样朴素的价值观,还能够被我们的孩子读到。

  蒋吉丽的作品还有不少,像《红风筝,蓝风筝》《神奇的美猴王——大闹天宫》等绘本,多次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本书的图画作者。如果说这个故事是中国味的内核,那么这本书的插画,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了。孩子们的红领巾、黑布鞋、麻花辫、印花衫,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仙鹤,都让人觉得:就是这个味儿!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朱莉·唐宁出生于美国丹佛市,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可见图画作者确实下了苦功夫。

  和孩子读读这本书吧,去感受一下孩子和动物之间奇妙的关系。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与其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糟糕,亲近动物、植物及风景,似乎是一个更值得依靠的方法。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五):爱是所有生灵共同的语言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过这样一首歌: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为救丹顶鹤而死的真实故事。

徐秀娟

  故事的主人公叫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个养鹤世家,父母皆是扎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扎龙保护区就是丹顶鹤的故乡。

  徐秀娟从小和弟弟一起帮父母给小鹤配食,耳濡目染之下,深深地爱上了丹顶鹤。后来,由于当地学校停办,徐秀娟进入保护区做临时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养鹤、训鹤。

  为了学习更多的饲养知识,徐秀娟后来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86年5月,刚从大学毕业的徐秀娟接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可以到射阳滩涂工作。

  江苏盐城是丹顶鹤的另一个主要栖息地,但当地缺少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他们希望有一个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当地配合工作。于是,为了热爱的工作,徐秀娟不远万里从北到南来到了江苏盐城。

  1987年9月的一天夜里,为寻找保护区走失的天鹅,徐秀娟滑入了沼泽,溺水牺牲,年仅23岁。

  而她的故事则被谱写成了那首广为人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时候,第一次听这首歌,就被歌曲中所弥漫的哀伤情绪所感染,了解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后,就更加难以忘怀。

  今天,一看到这本《荷花和丹顶鹤》,我就立即想起了这首歌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本极具中国风的绘本,讲述的是小女孩荷花和丹顶鹤之间的故事。

  小女孩荷花和爷爷居住在一个水滨村庄上,村庄紧邻一个大湖,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湖面不断缩小,湿地逐渐消失,原本有很多鱼儿和鸟类生活的大湖逐渐变得冷清寂寥。

  这年冬天,荷花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的嗓子就哑了,再也说不出话,别的孩子都不再跟她玩,孤独的荷花只能每天陪爷爷去湖上划船。

  有一天早上,荷花在芦苇丛里遇见了一只消失已久的丹顶鹤,丹顶鹤被盗猎人所伤,再也飞不起来。荷花将受伤的丹顶鹤带回家,和爷爷一起,为它包扎伤口,细心照料它,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羽毛”。

  在荷花的照顾下,羽毛逐渐恢复了健康,开始跟着荷花到处跑,还会随着荷花的芦笛翩翩起舞。

  在羽毛的陪伴下,荷花再一次走进了学校。孩子们都惊呆了,大家都加入进来一起随着笛声跳舞。渐渐地,荷花的笛声也不再忧伤,而是充满了快乐。

  作为一只有灵性的鸟儿,羽毛还救了荷花一家和村庄里的人。它的故事被登上了当地的报纸,人们慕名前来看这只稀有的大鸟,羽毛还会伴着芦笛为客人们跳舞。

  春天来临,羽毛的伤逐渐痊愈,也要踏上北归的旅途。荷花虽然不舍,却也不忍心阻止羽毛和家人团聚。

  羽毛走后,荷花非常思念它,她的同学们也非常想念它。

  没想到,秋天再次来临时,羽毛一家三口再次回到了荷花家门前,它们还带回了自己的整个族群,冷寂许久的大湖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和徐秀娟的凄婉故事不同,荷花和羽毛的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一人一鸟,虽然她们无法用语言交流,但却能心意相通。因为,爱是所有生灵共同的语言。

  初读这个故事,我们往往会关注到,是荷花和爷爷救助了受伤的羽毛,并将它治愈。重读时,我才发现,羽毛才是真正的治愈者。

  荷花失去了嗓音,也就失去了朋友,是羽毛的出现治愈了她的孤独,并修复了她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爷爷和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湖边,眼看大湖曾经的热闹消失,变得孤清冷寂。羽毛的出现,不仅拯救了村庄的人们免于洪灾,更让大湖重新焕发出生机。

  而对更多的人而言,羽毛让他们意识到,人与动物应当是平等的关系,善待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的责任。

  你一定以为,这样一个带有浓郁中国味儿的故事,它的插画一定是出自华人之手吧?

  事实上,书里所有的水彩插画均由美国知名插画家朱莉·唐宁所绘。这些水彩插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无论是对人物的描摹还是对丹顶鹤的刻画,都非常细腻动人。最初的荷花是孤独、失落的,救助丹顶鹤时的荷花是勇敢、细心的,丹顶鹤痊愈后的荷花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这些情绪和心理的变化都通过荷花的衣着、服饰和表情生动地表现出来。

  还有那大幅大幅的水彩丹顶鹤,每一副都各不相同,或傲然独立,或引颈高歌,或翩翩起舞,或振翅翱翔,每一种姿态都栩栩如生,优雅而美丽。

  更不用说那无处不在的生活细节,荷花的麻花辫和红花袄、爷爷的格子衫和煤油灯,还有村人们的挑担、提篓和自行车,无一不带有浓浓的八九十年代的气息,仿佛回到了从前。

  阅读这样优美治愈的绘本故事,能够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爱与善良的种子,将他们塑造成勇敢、善良、尊重生命的人。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六):万物皆有灵,感受生命的力量和奇迹

  图、文/文小妖

  翻开绘本《荷花和丹顶鹤》的时候,我心里紧了一下。不由想到了那个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陷入泥沼身亡的23岁女孩徐秀娟。

  庆幸的是,《荷花和丹顶鹤》的灵感虽然来源于徐秀娟的故事,但美籍华裔童书作家蒋吉丽和插画家朱莉·唐宁却戛戛独造出另一个温暖治愈的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

  女孩荷花因一场大病,嗓子哑了,无法说话的她失去了朋友,成为被嘲笑的对象。从此,由内而外的孤独感始终笼罩着荷花。

  直到一天,她在非法偷猎者的枪下救下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后,她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救助,治疗和照顾丹顶鹤的过程中,荷花与这只她取名为羽毛的丹顶鹤相偎相依,温暖的治愈了彼此。

  与羽毛在一起的日子里,自卑的荷花开始尝试着向世界打开自己的内心,而羽毛也尝试着对人类重新产生信任。

  荷花与羽毛相互成就了彼此,也成为彼此心里的那一道光……

  1 万物皆有灵,爱是灵的连接

  绘本《荷花和丹顶鹤》生动地向读者呈现了荷花与丹顶鹤之间的精神联系以及精神价值。

  从绘本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家蒋吉丽对丹顶鹤的喜爱,她将自己的这份喜爱注入到荷花的灵魂里,以孩童的视角来展现出:儿童与动物相互感应的生活,以及儿童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妙温情。

  “万物皆有灵。”这句话在绘本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丹顶鹤羽毛是一只有灵性的鸟,它的出现,给心灵受到了伤害的荷花带了安慰。

  绘本里,它不仅仅是一只鸟 ,在作家和画家的细腻的刻画下,它变成了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很容易让孩子对它产生一种认同感,并在某个时候,认为羽毛就是“人”,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有义。

  正是因为这样的羽毛,才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共同体”的共鸣,他们会站在羽毛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得同情与爱。

  绘本《荷花和丹顶鹤》的故事背后,其实也藏着一个“道德品质起源”的问题。人类的道德品质意识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在我看来,任何的道德品质的起源和形成应该是从童年时期的每一寸微小开始的。

  诚如,我们在小女孩荷花身上,看到了勇敢、细心、有爱心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品质,但这些品质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在她与丹顶鹤之间发生连接的时候,一点点萌芽和形成的。

  在遇到偷猎者的那一瞬,荷花的内心是充满了恐惧的,但是她看到了受伤的丹顶鹤时,勇敢战胜了恐惧,她借着镰刀敲打铁皮桶的声响,吓走了偷猎者。

  在照顾丹顶鹤的过程中,荷花的细心、爱心和责任感也被逐一激发,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这只受伤的鸟儿,亲力亲为照顾它,不求回报地付出,只希望丹顶鹤能健康痊愈……

  勇敢,细心、有爱心以及有责任感等道德品质并不是孩子天然天成,与生俱来就有的,这些不就是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吗?

  一如荷花治愈了丹顶鹤的身体,而丹顶鹤则治愈了荷花的心灵,并促进了她的成长。

  2 爱护动物,人人有责

  蒋吉丽撰文和朱莉·唐宁作画的《荷花和丹顶鹤》是一本紧紧抓住了儿童心灵脉搏和成长需求的绘本。同时,也是一本牢牢把握住人类时代发展趋势走向的绘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与自然,动物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透明的屏障,带着疏离感。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疏离感,导致我们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到大面积的破坏,不少动物濒临灭绝,流离失所。

  更有不少利益熏心的人,不择手段,虐待或杀害动物以换取金钱……

  只要点开“动物灭绝”几字,网页上出现的灭绝动物数目,让人触目惊心。

  2003年,美国野生动物学家宣布夏威夷蜜旋木雀灭绝。

  2007年,葡萄牙动物学研究专家宣布马德拉大白凤蝶已经灭绝。

  201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告西非黑犀牛灭绝。

  2015年,中国环保部门向外公布中国境内的脊椎动物共有17种被列为“灭绝”,包括较著名的中国犀牛、高鼻羚羊、白鹳、镰翅鸡、滇螈等动物。

  2020年1月初,中国长江所专家正式向外界宣布‘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

  从此以后,这些动物,我们只能在图片或照片上看到它们了,这不仅是孩子们的遗憾,更是整个人类的遗憾。

  然而,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因此,保护地球,保护动物,刻不容缓。

  要知道,人类与自然,动物是同根相生,彼此的命运紧紧相连。

  在绘本《荷花和丹顶鹤》里折射出的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核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荷花无微不至照顾羽毛,而羽毛在村里三百多口人面临水灾的同时,用尽全力嘶鸣喊醒熟睡的人们逃难的场景让人为之动容。

  水火无情,但生命有情,但凡有生命的一切,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一朵花,怒放的时候,就是它最美的情感表达。

  在羽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动物最原始,最质朴的情感,更感受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

  是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否则,动物毁灭的那一天,离人类的自我毁灭也终将不远!

  3 中国味的插画,让旧时光重现

  绘本《荷花和丹顶鹤》里,最打动我的还有美国插画家朱莉·唐宁的插画。

  指尖慢慢划过每幅插画的时候,我心里暗自吃惊,很难想象这些具有中国年代感的插画竟然出自一位美国插画家之手。

  写实是《荷花和丹顶鹤》里插画的总体风格。插画家不仅对荷花和丹顶鹤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摹的同时,还如实地还原了七八十年代最平凡、最现实的生活图景。

  可以这么说,作品从人物的发型、服饰、五官、表情、行为性格以及心理进行了全方位的塑造,每一页荷花的形象可谓是神形兼备,非常具有那个时代的中国女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对丹顶鹤的刻画与塑造中,插画家也是不遗余力,尽情地从各个方面将不会说话的丹顶鹤塑造得非常动人,它的一举一动传递出情感的起伏,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情。

  荷花和丹顶鹤之间的互动,是为插画里的一大亮点。有它陪伴在侧的日子里,荷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全都跃然于纸上,其内在表达在插画家的画笔下变得更加具象,细腻而生动。

  在插画的色调运用上,朱莉·唐宁可谓是匠心独具。她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素净和柔和,又从中融入了活泼、鲜亮的色调,浓淡相宜,淡雅中不失明媚。尤其是对夜晚的几个场景勾画,如梦如幻,令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与此同时,绘本的插画里还运用了大量的毛笔笔触,色彩晕染,工笔线条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画风元素,不仅让画面的表达变得丰富多彩,更让孩子能从中领略到中国之美。

  在翻看绘本的时候,我常常有种游走在旧时光里的微妙感觉,这得归功于朱莉·唐宁对不同人物身上的服饰、挂在船头上的油灯以及晾晒在外面的各色随风飘扬的衣服等细节的精心勾勒,使当时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被如实还原,让旧时光重现。

  蒋吉丽在故事打造和朱莉·唐宁绘画表现方面的才华,让绘本《荷花和丹顶鹤》不仅是一部令人感动和深思的作品,更是一部优美而又隽永的生命寓言。

  我相信,这样的好作品里所蕴藏着的感人力量将会长久地刻在孩子的心里,并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影响至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荷花和丹顶鹤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