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是一部由天海祐希 / 佐佐木藏之介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种相处模式不免让我想起了修一和英子,为了潔一心做学问妻子みち也是不顾一切奉陪到底。做学问不易,为学问人提供良好环境的家人更不易。アニキ和佐々木大叔真是活得一点儿都不老,很默契。然后アニキ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为海哥哥打call!
●第一弹收藏。还行,感情真挚。3.5/5.标记看过的4555部电影。有泉品子
●美知之于冈洁,就像武良布枝之于水木茂。这剧把女王和佐佐木桑凑一堆,顺应民心
●流水账
●海锅:结婚是不可能结婚的,这辈子不可能结婚的,又受不了有第二个人在家里,就是演戏这种东西,才能过过贤妻良母的瘾这样子。在剧组的感觉比在家里好多了,共演者都是人才,又都很会演,我超喜欢当演员的~~说正经的,超前的天才被理解与认可果然还是需要时间,海锅的法语蛮好听~~
●海哥哭我就哭
●菫は菫いうことや、菫は何の役に立つか考えてねい、ただ菫のように咲けばええんでやって、そのことが春の野にどんな影響あるかなんて、菫には与り知らんことや。天才的人生太痛苦了,这种痛苦往往来自庸人的阻挠和排挤。而天才成功的故事,往往也是一个无条件支持的爱的故事。跟霍金的老婆一个款式。
《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影评(一):记:天才数学家的妻子
继意大利语,汉语,英语,还能听到希希说法语,超满足的~对一件事情是有多大热爱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不停做下去尽管暂且看不到希望,做到极致的有意义的努力是从来不会被辜负的啊。 美知的那句“欧内盖伊”里面的心酸骄傲与不甘在京都帝国大学的一群所谓的数学大家面前显得那么动人而又无力。 坚持吧,只要是你喜欢的,你梦想的,坚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或许,它就是离你一米远的天堂。 Ps:希希真的老了,有一点难过
《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影评(二):冈洁:三年不刷牙的数学诗人
阳光与风极好的一个上午,又一次去往奥多摩,途经福生——东京驻日美军的横田基地所在处。
街对面是清岩院的墓地,顶着烈日,穿梭找了许久,站在刻着“幽兰”二字的墓碑前。
上世纪60-70年代,胡兰成和最后的夫人佘爱珍居于东京都西多摩郡福生野福生556,1980年搬至青梅,未住满一年去世,遂埋葬于此。
不过今天要说的,是胡先生在日本的至交,给过晚年胡先生经济上帮助的著名数学家和作家冈洁。胡先生称赞他为“开了悟识的人,天才之中的天才”。
冈洁是大阪人,从小看待世界的方法与众不同,初中时不喜欢去学校,每天上课前,走到有地藏尊的路口,用石头掷地藏,中了才去上课,不中便打道回府。高中更离谱,因为想看看不刷牙有什么后果,索性整个三年都没刷过牙。辩论的时候,认为对方说偏了,直接打断,“你说的方向不对!”众人好奇瞠目,他直接手指后方道“那才是正确的方向”。今天看来,这就是一位随性耿直的boy!
高中毕业只因贪恋离家近,念了京大,毕业后留校任教,获得文部省奖金后去法国留学,两年后思乡心切回京大任教,最有名的学生当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因上课太过专注,不受学生和同事喜欢,被贬去广岛大学,依然没日没夜专注自我的做着数学研究,几乎没有收入,全靠家人无条件支持,老爹为他卖房卖地,老婆为他任劳任怨,孩子为他挖红薯充饥,对于这样一个一根筋做研究的人,老天爷也不得不另眼相看,终于,他创建的数学不定域ideal理论(我并不知道是个啥),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现代数学飞跃的起点,获得天皇陛下授予的文化勋章。获奖感言四个字“堇就是堇”代表了他做研究的态度,堇只需繁花似锦即可,自己绽放以外的一切事情都无需关心,一心研究,日积月累,老天终会偶尔会眷顾一下。
生活中的冈洁,热爱思考,随时就地演算(终于知道日剧<神探伽利略>里汤川博士的就地演算桥段出处了。)终年穿一双雨靴,因为只有雨靴的底是橡胶的,这样才能保证走路不震脑袋,利于思考。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说要搞出不亚于他的数学。
闲暇时,喜欢文学,围棋,松尾芭蕉和弟子们的的俳句被他熟读背诵,也自己写作,<春草>被胡兰成评为“当代最高的文章”。他的理论是,研究数学,先要研究对象相关的问题,做知识的储备,调查别人已经解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所以知识涉猎面极广,但重要的是,他会找到这些知识之间的串联点。
冈洁有句名言“创造的三要素是想象力、联想力、构想力。”事实上,这句话适合任何有职业精神的人,广告人尤其。我一直认为,只有见多才能识广,看得多才能有本能的联想,把这些看过的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发散的联想想回出发点便成了构想,串联起联想和构想的珍珠,形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闪光点,便是想象力。
冈洁于1978年三月一日去世。遗言是“想活得更久, 但看来不行了。”
今年是冈洁去世40周年,读卖电视台邀请佐佐木藏之介和天海佑希拍摄制作了SP<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剧中天海佑希扮演的冈洁夫人美知女士用一句“把没有的东西想象成有,才有意思。”启发了冈洁用哲学的方法思考数学。剧的结尾,冈洁把勋章挂在了老婆脖子上。表示如果有来世,还要在一起。可以算是改变冈老师一生的最重要人物了,喜欢海哥的大家不要错过。
《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影评(三):不,我只是来吹海
利益相关:天海祐希大饭
图片:图片都来源于微博,侵删。 在天海这部戏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对这剧是极度无感的,因为年代的关系,因为主角明显应是佐佐木饰演的那个角色。但实际播出之后,这部sp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 第一,演员饰演的年龄跨度极大,从20代跨越到60代。说实话,哪怕吃了防腐剂的天海桑在演20代的那段我还是觉得有点变扭的,更别提佐佐木叔和生濑胜久还要穿制服演学生,真是,难为他们了。但是抛开这些许违和感,天海大人把不同阶段的美知演的相当传神了。20代初相遇时,美知有点孩子气,说话的时候会微微抬下巴,有点小傲娇,同时又充满好奇心,因此被冈洁的才气所吸引。
婚后的美知一开始就像只孔雀,有种明亮感,尤其是去巴黎那段,简直,优雅动人。这个时期新婚燕尔,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尚可,所以女士走路的时候背好直好挺,表情明媚似骄阳。
回国后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的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再加上丈夫的不成器(无心家庭),美知明显一下子垮了很多,说话,走路都有种“钝”感。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久,直到最后冈洁接受受勋仪式的时候,美知的眉眼又不一样,有种,慈眉善目,云淡风轻的感觉。(这个老妆我是服的,感觉自己还能再爱30年。)受勋仪式上的夫妻二人
第二,剧情新颖。这里的剧情新颖,我是针对天海女士说的,自从天海被定位为女王之后,戏路其实挺受限制的,但去年的《恋妻家宫本》和今年的这部sp,扮演的都是家庭主妇的角色,让更多人看到了她演员的可塑性。此外,按照常理,这样的传记类型的电视剧,关注点更多的是在冈洁这个角色,但这部剧却关注于冈洁的背后,默默支持冈洁的妻子美知这么一个角色,也算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视角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编辑为了天海强行改剧本,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影评(四):数学家冈洁:一个人的梦想,两个人成就
观影之后特意查了冈洁生平。电影基本真实还原了冈洁的人生和学术历程。冈洁在法留学期间找到了终身的研究目标:多变数解析函数论。此后几乎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下默默做了几十年研究,成为开拓多变数解析函数论发展困境的第一人。后经法国数学家Henri Cartan等人的推进,终于成为易被接受的数学理论。
1973年摄于京都除了记录冈洁的学术人生,影片主要记录了一直在冈洁身后默默付出的妻子——美知。这样历经磨难和挣扎的人生,如果夫人不是真的把丈夫的梦想也当作自己的梦想,而是认为自己的拼命付出才换来了丈夫安定的研究环境,那么一切终究不能圆满。
我们方言中有个词叫作“退”,如果他人失礼于你而你睚眦必报,他人的冒犯就“退”了;如果你施惠于他人而妄求回报甚至恶言相向,你的付出就“退”了。以我的猜测,美知是真的把丈夫的梦想也视作自己的梦想,认为这是在浩瀚的数学世界里前行的默契合作,她的努力和为冈洁的牺牲与付出,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我想影片在一开始塑造那样一个追求“不寻常”的少女美知形象,也正是为这一点做铺垫吧。
尽管在观影过程中,好几个情节都让我为美知感到委屈。
美知兴致勃勃地想要跟着冈洁去法国却被冷漠拒绝,自己在家一边自学法语一边打工赚取路费的时候。
美知的父亲临终前默默地掏出一笔存款交给她:既然下定决心不离婚的话那就去法国找他吧。
家里穷得几乎揭不开锅时,她咬咬牙带着长女去姐姐家里蹭饭,姐姐一脸严肃地劝她考虑离婚事宜。
她和另一位天才——棋手夫人进行了一次节制、包含共鸣和情意的对话。
带着冈洁的最新论文,鼓起勇气站到京都大学数学专家聚会的舞台上。
但她经历了这种种磨难,还能笑得那么爽朗,发自内心地为丈夫感到骄傲。她不图他挣钱,不图他养家。
我想,她应该并不认为这是“牺牲自己去实现冈洁的梦想”,而是两个人一起坚守年轻时候的约定。
好在冈洁可能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将自己的文化勋章挂在了妻子脖子上,请她“如果有来生,再做他的妻子”。好在两个人年轻时的约定和梦想终于实现了,盖棺定论,修成正果。
如果这是一个赌局,那美知总算是咬咬牙赌赢了。一个人梦想的实现,两个人人生的契合,就好像紧紧卡住又精密运转的齿轮,任何一刻出了问题,机器就不再运转了。
观影过程中我曾有过不少赌气的想法,但夫妻之间(虽然不是所有夫妻)有很多超出单纯男女关系的因素。无论是夫妻为实现各自人生价值而分别,还是两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奋斗,又或是其中一方自认为对方付出和牺牲了一切并且坚持到最后,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其中一定有外人无从知晓的理由,无法体会的情感,无法随口点评的奇妙羁绊。
这部片子的片名用到一个“育”字,被翻译为“培养”。回头去看冈洁的人生历程,这个表达倒确实有种淡淡的萌感。沉浸在自己研究之中的天才数学家,在其他方面真的像个孩子。而这个“育”,又更像是在指美知为冈洁的成果获得更高的曝光和专注度上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除了妻子美知,冈洁的父母也为了他的研究提供了长久的经济支持,友人、同行秋月康夫,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学生汤川芳树,美国、法国的诸位同行,都为冈洁的最终提供提供了诸多帮助。
最后附上一篇介绍冈洁学术人生的文章。
《培养天才的妻子:世界公认数学家与妻子的爱》影评(五):云的涌动,风的方向
活泼开朗,热爱新鲜事物的美知在对相亲男的挑选中,陷入了死胡同——这些男子看起来都太普通了。开医院的姐姐当时指了指在一旁的象棋冠军,告诉美知:“嫁给他也很辛苦啊。”
姐夫则对美知说:
姐夫的箴言美知念着缺少的两味药跑了出去,在倔强与懵懂中跌跌撞撞冲向未知的命运。
冈洁与美知的相遇开始于对雷电的观察。因为对于雷神的讨论,美知对年轻的冈洁说:“把没有的东西想象成有,才有意思。”
20几岁两人的讨论这句无心的妙语打动了冈洁的心,并使冈洁一直对美知耿耿于怀。后来冈洁将这件事讲给好友秋月康夫,对方一语道破玄机,告诉他是他喜欢上了那个说这句话的女孩。所以才有了冈洁在美知面前大展拳脚的挖宝事件了。通过帮助美知的好友找到遗产的埋葬处,两人也有了进一步的对话,应该是整部剧最浪漫的对话吧。
云的涌动热爱生活和新鲜事物的美知,被瞬间击中了,很快两人举行了婚礼。婚礼上美知的父亲,为了女儿今后的生活闹了半天场,但败在了冈洁父亲的无厘头没重点上。
婚后,因为冈洁与当时的大学主任木下则雅(也是曾经他的导师)在数学理念上的冲突,被派去德国学习,经过他的争取,最终去了能够研究“多变数函数论”的法国。两人的冲突在上学时就开始了,由于冈洁的个性与坚持,还收获了一枚小迷弟。
师生争论收获迷弟秋月康夫冈洁去法国时并没有带美知,美知自己到姐夫的医院里打工赚取到法国陪读的费用,还在打工间歇努力练习法语。后来因为美知父亲的去世,留下的遗产让美知最终到法国陪读。在法期间,美知有了身孕,最终两人回到日本,木下则雅认为冈洁在留学期间没有什么成就就回来了,讲课也与自己理念不合,于是将冈洁指派去广岛大学任教。
孩子出生后由于生活困难,美知开始瞒着丈夫变卖她的衣服来补贴家用。后来连衣服都典当完了,美知找到秋月康夫求助,秋月为冈洁找来写教科书的工作,但因为冈洁一心研究,不能分神写书故而拒绝。与木下关系不睦,导致后来冈洁精神出现问题,美知知道再让冈洁这样下去不行,便带着孩子和冈洁回到了在和歌山的婆婆家生活。直到后来第二个孩子出生。再后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败,全国生活困难。他们的生活也困难了起来,电影大量美化了他们生活困难的片段,留了一处房产给他们。实际上,美知跟着冈洁后来是住在租来的库房里。
最终电影上冈洁能够在木下等完全不理解他的数学家群体里扳回一城,靠的还是美知,美知亲自拿着他的论文成稿到京都的帝国大学找木下,木下等一众数学家正在宴会,将美知支去一旁等待,美知在无所适从的站立等待之后,勇敢的登上演讲台,为丈夫的论文请求各位数学家的阅读和理解。最终使得这篇论文能够远赴美国,辗转几手后获得法国著名数学家利昂·嘉当的青睐,利昂·嘉当来日本看望冈洁时,美知正在和孩子们在田中做着农活。
在生活和研究中间冈洁能够获得奖章显然是因为亏欠了生活,而没有亏欠生活的美知,只是默默无闻的存在着,日本开始拍摄这一题材的影片,果然是意识到妻子在丈夫成就中的作用。因为鱼和熊掌总是不能兼得的,能够在生活上理解并支持一位数学家到最后的,原来是这样一位不怎么懂数学的女性。
记得在《东京女子图鉴》中,凌的前任和那个与前任结婚的女子最后对伴侣的希望,都是支持自己的梦想,可见能够主动放弃自己的梦想,以丈夫的梦想作为梦想的妻子有多么难得。
最后在冈洁去世之前,还调侃着: “想干的事还多得很,不想死。不过,肯定不行了!明天早晨就没命喽!这回可是运算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