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鬼才君
前几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热搜,#学生班级群发敲打表情被老师批#。
情况大概就是,一个学生在班级群里向老师询问问题时,发了两个的表情,老师误解成学生有“殴打”自己的念头,公开指责那位同学没家教,并要求那位同学写检讨。
其实,学生只是如上的提问,在年轻人的理解里,那两个敲打的表情应该是指“脑壳痛”、“想不出来”、“没有什么好办法”之类的意思。
而老师就误解了,当即指出“在家父母有没有教”,指责学生没教养。随后,那位老师在群里发表了一番略带愤慨的言论,直指学生的教养问题。
事后,经过学校的调解,老师已经解除误会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代沟问题。
不可否认,不同年代的人,对于表情包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例如:
老一辈的人会认为这个表情是微笑的意思,但在年轻人眼里,这个表情一般都表示“呵呵”、“傻X”、“哦”之类的意思。
老一辈的人会认为这个表情是再见的意思,但在年轻人眼里,这个表情一般都表示“你滚吧”、“不想见到你”、“你惹到我了”之类的意思。
不难发现,老一辈的人更容易理解表情的动作含义,而年轻人对于传统表情包,更多是注重到表情的眼神、不失尴尬的笑容结合肢体动作表达的内涵含义。
所以,年轻人看到老一辈发微笑之类的表情都会觉得怪怪的。相反,老一辈的人也会理解不了年轻人的表情包用法,以及各种夸张手法应用的表情包。
可是,作为师长,面对这样的问题,是否应该直接公开批评指责学生,甚至直接上升到对方父母教养问题,这个恐怕就是激起网友们讨论的点了。
别拿代沟来掩盖背后的上纲上线。
其实,类似的事情,也有发生过,网上也有流传这么一个正面例子。学生发了一个年轻人群体里非常流行的OJBK的表情包,老师感觉到不适后,有及时提出,后面才是讲道理和提醒。
说实话,这个表情包虽然戏谑,但确实是有一些不太礼貌的字眼,但老师也是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同学们。对于老师这个身份而言,在表达自己的不适感时,也应注意到自己身份特殊性,是晓之以理,还是直接斥责,高低立判。
师生关系,其实一直都是盘学问。我认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
很感激,我从小大所遇到的老师,有不少都成为了自己不同阶段的朋友,课堂上传道受业解惑,课堂后相互交流倾诉指点迷津。
但现实里,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非常敏感,很容易对于一些小事上纲上线。
首先,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不应该过于带有主观色彩,公开指责一个并无实际严重过失的学生。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学校的学生会里任职,负责学校的一些学生活动,我的干事都是比我低一个年级的,所以我会偶然去到其他年级里找人。
某一天,高二的某位班主任,在班会上批评学生的时候,说出了一番类似“你们别学XXX(我)那样,整天不务学业,你们是要高考的,像他那样子总整别的事,迟早后悔”的话。
他们班有好几个学生都跟我反馈了这个事情。然而,暂且不讨论其他学科吧,就那位班主任任教的学科而言,我一般都是年级里前十的,我不知道所谓的不务学业是怎么得来的诬蔑。因为这件事,有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后来那位班主任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关乎师德的讨论,我实在忍不住,就评论了一句“老师,请问随意公开指责非自己班上的学生,是否恰当。”
她的回复是:“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来找我当面沟通”。
于是,我真的在次日,她管自习的时候,去到找她。而这位班主任,一脸茫然,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当我完整地提出我的质疑之后,那位班主任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不好意思,我一直没有等到一个道歉。
只是,我的老师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没有指责我,也一直在安慰我。
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忽略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时候,一句无端的指责,真的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遇到似乎是学生不太尊重自己的事情,请先尝试沟通,以教育为主,请勿把解决私恨放在首位。
然后,就是第n次提及我们的高数老师了。相信老粉丝都对这位神奇的老师不陌生了。
大一的时候,某位高数老师的讲课方式确实不太讨喜,于是有部分同学觉得课堂上听不懂,还不如在宿舍自己搜网课来听,于是就有部分同学直接翘了课。
其中有一位同学,在翘课在宿舍自学的时候,发了一段微博,里面配上了高数老师在课间在讲台旁边的木凳上葛优躺玩手机的照片,配文:还是看网课效率高。
而这条微博,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被高数老师发现了。(可能是有人截图给到了他吧)
于是,当时还是班长的我,就收到了高数老师的电话:你们班的同学在网上发的东西我看到了,这是在侮辱我,你把那个同学给我供出来,不然你们就等着瞧。
我们,当然不会供出来是谁发的啦。结合后面教学评价有其他专业的同学给了他差评(教师端查不到具体哪个专业哪个学生评的),他就怀疑是我们班的同学评的,也同样打电话来“警告”了我,让我去“警告同学们”。后面,就是我在无数推文里都写过的:我被恶意挂科了。
多年来,我左思右想,没有缺勤过高数课的我,是哪里得罪他了,或许就是:我作为班长,没有配合老师,把得罪他的学生给揪出来?
想想也是因缺思厅。
虽说,学生拍了老师不太雅观的照片,发到了社交媒体,是有些不太尊重,以及会让人反感,但遇到这种情况,站在老师这个身份上,是否可以通过更加硬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以及对学生作出一定的教育,而不是,用一些不太光明磊落的方式来解决私恨问题。
那几位没听课,在宿舍自学的同学,其实高数成绩都不差。大学了,在尊重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学习的方式。
再加上,他们发那个微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高数老师那样子的照片很有意思,就像后面的葛优躺那种感觉,上纲上线其实没什么必要。
如果只是普通的交往,你遇到一些不适的事情,爆炸一点怼回去,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这个是个人感受的事情。
但对于职业岗位上的事情,尤其是教学上的事情,是否应该过于把个人的恩怨感受摆到其中,这恐怕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是老师,我也会很喜欢乖、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因为省力省心。但传道受业解惑,有教无类,是不是那些可能我们觉得棘手的,或者“没教养”的,才是最应该关注的一部分学生?
“真的很感激,当时老师没有放弃过像垃圾一样的我。”
这是一位初中同学,在得知我们初中班主任不幸离世后的感言。很多当年的“差生”,长大之后都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以前班主任的感恩。
我,也是当时没有被放弃的一员,一个初中数学都可以不合格的学生。
在叛逆的岁数里,打架、闹事、逃课的问题学生,在那个年代里,多的是。但那个时候,没有哪个老师曾经公开指责过他们“没教养”,而是都想尽办法去将大家引回正道。
恐怕,这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的层次。
“过年不往老师家送点礼,关系搞不好,平时都不会太放心思在我们孩子身上。”
在小区群里面,见过一些家长在讨论,如何讨好老师,渴望老师能够对自己孩子更好。我不知道现实里,有多少老师是敢收家长礼的,又有多少老师,根本没有搞懂这个职业的使命感,只是当做一门糊口的手艺。
如果觉得学生有问题,请好好地指出,好好地教导。而不是极具人身攻击性的,作出类似“没有教养”之类的指责。
如果觉得学生不尊重自己,请好好地表达,别搞针对。尊重这种东西,是相互的,当你自己也不能光明磊落的时候,没有办法要求别人不背里搞小动作。
上纲上线,真没什么必要。
过往常说,教师厚德树人,桃李芬芳遍天下。要树人,先立德,德不立,无法服众,没有多少冥顽不灵的学生,只有不愿意花真心花时间的老师。
不是学生毕业拿着一张好看的成绩单就叫完事,而是哪怕普普通通的学生,也会在多年后记起,你没有放弃过他,还感恩你的教诲,这才叫真正的桃李芬芳。
- END -
作 者 介 绍
鬼才君师兄
时而霸气时而萌。
“长按识别,让我们开始一段有趣的邂逅”
曾经渴望一夜成长追星揽月
才觉温婉世界都在学生时光
陪伴你度过漫长大学时光
@鬼才君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