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11 14:53: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锦集

  《一九八四(纪念版)》是一本由(英国)乔治·奥威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九八四(纪念版)》精选点评:

  ●结局是我没能想到的,可能是由于第一次读反乌托邦式的小说吧。

  ●全书精华在“戈斯坦因”的《寡头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奥布兰为温斯顿“布道”的言语中。故事其实有些乏味,但是理论却让人愿意多读几遍。不过谁是茱莉亚呢?也许大家以为自己是看到各类证据的温斯顿,其实都是漠不关心但是却要告诉大家她的顺从是为了反抗她的倔强是独一无二的茱莉亚吧。

  ●思想罪的恐怖之处在于有一天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就个人而言全书可读性不算特别流畅,行文结构是没问题的,可能是国外小说看的较少导致的。中间温与朱的爱情发展,最后温与奥的对话给我的印象深刻。自由与幸福就可以看做双重思想,都是在相对情况下去找平衡。

  ●要买一本珍藏本收藏,在他成为禁书之前。2018-9-29.在候车厅读完的。如果有一天此书在国内被禁,那样的话,我真的是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2018-10-03.多一个人读奥维尔,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自由是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可怕的时代

  ●读完之后的夜晚做了噩梦

  ●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重读。《一九八四》应该能算是我的启蒙书,以前活在不用深度思考的小世界里,但这本书却给我当头棒喝,让我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这次重读后还看了电影,对于某些情节更有画面感,印象也更深刻了。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一):笔调压抑

  奥威尔的书大部分都跟政治有关,而这本书也不例外,全书给我的感觉很压抑,让人喘不过气。这本书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相爱的男女主在酷刑的压迫下,互相出卖对方,或许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下,是迫不得已的吧。看完全书觉得有点没太看懂,可能是没太接触政治方面的东西,希望过几年再读一遍,能够看懂,能够有新的收获吧。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二):…

  作者在书中完美的设计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 书描述了一个极权主义横行的社会,“大洋国””用思想基础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以及行动,通过不断篡改历史来确保政府能拥无可争议的统治权,并让人民产生生活的越来越美好的错觉。

  “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 - 奥威尔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三):极权主义的实现

  初读这本书,我以为是在写文革。查了作者的生卒年月,方知不然。

  党控制着一切。是极权主义的体现,靠着保持不平等,将生产的“过剩”用于战争,并用战争转移人民对执政党及其制造的不平等的不满。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四):读1984

  看完整本小说后,没有看任何资料,我想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浅显的见解,读之前有人给我说,这是一本黑社会主义的书,刚开始读时,让我联想到了文革时期,人们相互监督,互相举报,压抑思想,读完以后,感觉很深沉的压抑感,看了奥维尔的《我为什么写作》,我认为这并不是黑社会主义,或者空想社会主义。我想他更多抨击的是极权思想,书中所描写的极权思想极为压抑,他控制的不是你的言行,而是你的思想,改造你的思想,不得不说,奥维尔的讽刺艺术一流,字字见血。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五):知己

  十年后,一位23岁红空女生发信问:作为文学爱好者和喜欢写作的年轻人,我们到底可以怎样去动摇高墙?村上回信:很多事情未能尽如人意,让我感到可惜。但我认为你们为Demo-cracy 而走的路,最终绝不会白费。现在咋看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在看不到的地方,确实起了丝毫变化。你们走过的路,已化作事实留下来,没有人可以无视这些事实。世界亦会根据这些事实而改变。今后,请你们继续努力,一点一滴改变这个世界。我仍会为你们加油。

  我在想,如果奥威尔还活着,他会不会把村上君引为知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九八四(纪念版)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