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哲学起步》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3-21 23:4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哲学起步》读后感精选

  《哲学起步》是一本由邓晓芒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起步》精选点评

  ●看一本好的哲学书有一种纯粹愉悦感,回味无穷,是一种精神享受不同于一般哲学入门书介绍各个时代哲学家和主要理论作者通过对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的回答将我们引领进哲学的广阔天地,为我们打开理解哲学的大门,哲学起步名副其实。围绕人类起源、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自由的多层含义……作者给出了详尽解读概念解释精准到位,逻辑演绎丝丝入扣中西古今融会贯通。书中的很多结论给人一种震撼感觉,好似在对一个人心灵深处进行拷问实在启迪智慧,也是在唤醒良知思辨性很强的一本书,用心读就会有很多收获

  ●平心而论我觉得一般。但冲这个名字,依旧这么有号召力

  ●窃以为纯上课录音未加精整理直接输出成书的方式值得商榷,如果按照正常写作方式,1/4的篇幅估计会比这清晰且会节省读者大量的时间

  ●断断续续读完,下的哲学教授,愿意建立这么一个体系,就挺让人佩服了。读下来,能很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资源主要来自康德黑格尔,对于伯林批评,则能见出作者不曾真正在20世纪以降的脉络上下功夫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这书需要有一定的哲学背景。或者说敢想,认真想。

  ●在错误前提下进行的精彩论述。凡对生命科学有一些了解,都不至于如此在错误的立题上循环论证。近几十年有许多确立共识发生更新,哲学理论家们请不要闭门造车;尤其在关于人类的元问题,请保持跨领域宽容

  ●http://www.ximalaya.com/7545862/sound/59704894/

  ●53#不适合起步

  ●强烈推荐!!!

  ●这本书是为了看纯粹理性批判句读打个基础。邓晓芒是我国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的大神之一。尽管我已经看过西方哲学史系列哲学入门,我依然觉得这本起步一点都不起步啊…… 全书架简单,从高更三个问题入手,依次论述了人类定义,人类本体定义,自由意识定义和自由定义,其中以自由定义部分最为形而上学,此部分需要重读和结合德国哲学通读。海德格尔说过自由意志是为永不可达到的未来,尤其深邃。此书给我的启发原来接受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一直给我自然哲学主导思维模式也很东方,此书客观评判东西方哲学的区别,第二部分关于忏悔的论述尤其精彩。

  《哲学起步》读后感(一):刚起步就跌倒了

  说实话 哲学对我来说还是难懂了点

  全书印象最深的就是

我们经常会以为,如果欲望不加可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就是子有了,其实这是不对的,那只是欲望而已。自由其实一开始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欲望的控制,当然这个控制不等于取消,它还是有欲望,但是要控制它,制约它

  KEEP的启动画面是 自律使我自由

  只有自律了,对欲望的控制,才能实现自由

  自由分为三个层次 自在的自由 自为的自由 自在自为的自由

  《哲学起步》读后感(二):人即自由

  本书分是邓晓芒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给非哲学系本科生讲“哲学导论”课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相对于其他哲学书籍,本书要好懂一些,所举的生活和文学中的例子也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本书分为“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的本质”三个部分,探讨“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邓晓芒认为,人是能够制造、保存并携带工具的动物;人的自我意识建立在超越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反思就是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镜子,超越就是能够超越个体、肉体,能够从群体、历史的角度来反观自己。

  不能单独存在,人存在于语言中,而语言是公共的、历史传承下来的。

  中国人人格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我反思,轻易放弃自我的选择,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形成了自欺的惯性。

  自由需要由原始的自在的自由(既可以为所欲为),到自为的自由(自己给自己立法,由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到达自在自为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理想,在这个自由里,每个人为自己立法,每个意志都是一个立法的意志,每个人都是目的。

  延伸阅读

  邓晓芒:《批判与启蒙》 《文学与人生三书》(即《人之镜》《灵魂之旅》《灵之舞》)

  《哲学起步》读后感(三):人就是哲学

  我想但凡学哲学的人都知道邓晓芒,他可以说是国内研究康德哲学的权威学者,之前知道他译著康德的三大批判,但不敢轻易读,因为肯定读不懂。《哲学起步》是他的哲学通俗著作,书中扉页引用了法国大画高更的名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人类历史上,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太阳神的德尔菲神庙上有个神谕,叫“认识你自己”。换成我们自己的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我自己”,这就是最早的哲学素养。怎么认识自己呢?那就要从上面所谈到的这三个问题入手。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学过马克思哲学的都知道,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美国哲学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制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

  “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使我们意识到自我了。你可以问:“人是什么?”却不能问:“我是什么?”换言之,“我是什么?”这个问题把“我”等同于一个“东西”了。先分享个段子:

  父亲:儿子,拿计算器来。

  儿子:你算什么东西。

  然后就挨揍了。

  自我意识的本质就是超越与反思,如曾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或者孟子讲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或者说是基督教的忏悔精神。

  最后作者从自由的历史、中国人的自由观、西方人的自由观、自由的谱系以及自由与理性等角度论述,此时我想起亚氏说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没有理性就没有自由。同时我想有机会要请教康德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D�����f2'

  《哲学起步》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就像作者所说,此书可以带领我们在哲学的学习上起步。 全书根据哲学三大问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人的本质,回答我从哪里来。 作者提出人是制造、使用、携带工具的动物,并重点突出携带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的重要特性。而人所使用的需要也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重要工具。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的本质,回答我是谁。 自欺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消极面是无意识自欺,逃避自由;积极面是有意识自欺,重塑自我和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真诚来对自我的真实进行把握,通过忏悔来建立独立人格。 第三部分:自由的本质,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 黑格尔《历史哲学》提出了自由的三个阶段:一个人的自由/欲望的自由,一部分人的自由/政治自由,一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 儒家:无自由的意志——灭人欲; 道家:无意志的自由——清心寡欲、回归自然。 西方人的自由观:人生来自由。自律,意志自己给自己立法,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中初涉了自由和必然这个哲学难题(另一个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从哲学的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关系。

  1、本体论方面,自由和自然

  既然自然万物都是按照上帝的自由意志来运转,那么人的自由意志也能够建立起自然的必然性。自由只有通过自身的理性原则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然必然性,使它成为真正的必然规律。

  2、认识论方面,自由和理性

  理性分为:

  规定性理性:工具理性,Logos

  超越性理性:超越感性,价值理性,目的理性。Nous

  只有真正的理性,才具有真正的普世性,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性,每个人的理性都是同样的,可以相通的。

  3、方法论方面,自由和逻辑

  形式逻辑是规定性理性,辩证逻辑是超越性理性,是真正的自由逻辑。

  《哲学起步》读后感(五):胡乱的随想

  一、

  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也就是智慧之果,然后能分善恶,感到羞耻,被上帝赶出伊甸园。

  可是很奇怪,上帝让亚当和夏娃管理伊甸园中的万物,要统帅鸟兽鱼虫,怎么会没有智慧?上帝告诉他们不可以吃树上的果子,他们就不敢吃,也就是知道吃果子就是恶,不吃果子就是善,明明能分善恶,又何必吃果子?吃了果子的好处,貌似只有羞耻,上帝又何必生气?

  看了书我就明白,果子带来的不是智慧,而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我识”,亚当诞生于尘土,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夏娃是亚当的骨中骨,肉种肉,相当于也是亚当的一部分,所以刚开始,亚当、夏娃、伊甸园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由于没有主体和客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无善无恶,一片混沌单纯(就像EVA最后的所有人化成一滩果汁)。

  当他们吃下果子,就各自躲到树后面,但他们感到的不是羞耻,而是恐惧,一个个体对不同个体的恐惧,所以他们遮起来的,不过是跟对方不一样的地方。

  上帝为何生气?因为在那之前,只有上帝有自我意识,当初摩西问上帝的名字,上帝回答:

  I AM THAT I AM.

  我就是“我是”。

  上帝的名是耶和华,耶和华的意思就是“我是”,上帝就是我是,我是就是上帝,上帝就在我识中,我识之中就有上帝,谁拥有真正的自我,谁即拥有自己的神。

  二、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好奇外在世界的因果和自然,看了书就明白,人是能够创造和携带工具的动物,人能够利用工具,利用自然,自然就成了人的一部分,就好像电脑成了人的外脑,手机成了人的附肢,因此,探索世界的人,其实也就是在探寻自我,解构世界的人,其实也是解构自己,谁还没有失去好奇心,谁就还没有失去独立的自我,这个世界就是我,我就是这个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哲学起步》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