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3-21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摘抄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是一本由刘叶秋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能有帮助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精选点评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从背上书包那天,就要上“语文”课?学习语文究竟是在学什么呢?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的总代,但若上升到“修养”,则是与我们个人魅力和文化层次相关了。 本书原名编辑的语文修养》。从编辑的角度,讲到语文功底重要性,包含训诂、音韵学、修辞学、版本校勘、工具书使用等等重要知识。这些编辑所需要具备的语文修养,同时也具有相的普适性,也很适合语文爱好者阅读爱好进行学习参考。 本书由《辞源》作者之一的刘叶秋老先生所作,权威简约丰富考究。非常推荐给进阶学习语文的读者、乃至语文老师们。

  ●20171107 主要是文化常识之类,有点像是以前史学本科生上的文献课。感觉适合以前慢慢做书的老编辑,以及做古籍的编辑。

  ●任何想提高中文语言能力的入门者(即没受过专业高等中文教育的)都强烈建议看这本书

  ●语文教师,需要这样的书,提高自己的修养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一):如何提高个人语文修养

  “语文”是我国国民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的简称。不过严格意义来说,代表的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那么简单。其存在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比较好的语言和文化熏陶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独特人格魅力。若是学不好语文,恐怕连与人沟通都是个问题,更不用书写了。

  因此,当看到《语文修养》一书时,我才会如此感兴趣。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此书乃是“大家小书”系列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书系列中的一册,为《辞源》三位主编之一的刘叶秋老先生所作。作为中国著名学者,他的作品看似简约,实则内容丰富,论述有理有据,相当不简单。

  据说本书原名叫做《编辑的语文修养》,不过从内容来看,无论是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人都能读有所得。因为书中不仅有方向性的理论指引,更有切实可行方法步骤,对于每一个喜欢写作和阅读的人都会有益处。众所周知,当编辑可不是个容易事情,它既要求其有学问见识,又要求其能够拥有用语文字的能力,唯有两方面都达到了才能工作得心应手。这样看来,其实所有与语文相关的事情都需要这两种能力。

  想要形成良好的语文修养,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语言和文章结合,力求说话简洁流畅行文扼要清通,即“说”与“写”兼精;二、要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具备应有的知识、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多读文学作品,不能偏废;三、要文学与史学相结合,自古文史不分家,既要熟悉真实的历史,也要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做到了这些,相信你在未来必有收获。

  无论是教师教书,作家写书,还是编辑编书,虽然职务不同,但责任相同,那就是都应该成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模范。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影视作品,广告语,甚至是书籍中都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正如刘叶秋老先生在书中所举的例子,古人在称呼上,严格遵守着尊卑上下之分,长辈对晚辈只呼名不称字,字只用于同辈间的互称,而在电视剧《洛神赋》中,曹操称呼其子曹丕、曹植为“子恒、子建”如何如何就是不对的。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语文的基础运用”、“各种工具书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读书求知的重要性”、“古汉语词典编撰简说”、“怎样理解和查找成语典故”等诸多内容,资料详实,通俗易懂,充分讲述了语文修养的重要性,也系统的指明了提高语文修养的正确途径,值得细细品读。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二):简洁不简单,得语文者得天下

  “得语文者得天下”,日渐的高考改革越来越突显了语文的重要性。可是何谓“语文修养”,修养一词在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里都会提及,对于学科同样有“修养”一词,每每见到这个词,我就觉得那是很有内涵很有深度的意思,到达修养的境界,看的是这个人在某个领域所具备的能力,这必然需要储备足够的知识量以及自身的修炼才会拥有的。

  与语文、语言相关的行业,可能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修养”,如果一个学生语文修养充足,那他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一定是得应手的,如果一个老师的语文修养高尚,那他作为语文老师在专业方面肯定是能称职的。《语文修养》这本书里讲的是“编辑”这个职业的语文修养,曾经在校报从事过业余编辑的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的,但是做的时候还是深有体会的。编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书里说的,当编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眼力,就是学问见,二是笔力,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说来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做起来可是厚厚的一撂书也讲不完的。毕竟这些都是见不着底的修养。

  这是对编辑专业的要求,既解释了编辑与语文的关系,对编辑需要具备的语文修养要素和如何达到或者说是提高语文修养所要做的努力,甚至还写了当编辑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书中内容条理很清晰。如果朋友有心想当一名合格的编辑,这本小书可以说是值得一读的编辑入门书。

  “编辑的语文基础”,这块的内容不仅对编辑有帮助,我觉得对学生以及对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也十分有用。这里涉及到语文语言学科里专业知识。文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做了仔细的讲解。其中第二节,语法修辞学的运用里,举了不少例子,分析了语句中的语法关系和修辞手法。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学语法的内容,读读这一章节的内容,对语文阅读理解是有利而无弊的。语文修养,表达在纸上是文笔,表达在嘴上就是口才,如果你能把文笔和口才都结合好,恰到好处地运用出来,正说明了你的语文理解力是绝对OK的,不仅是能让别人看得懂听得懂,而且还会喜欢听你说的话看你写的文字。在这些过程中,语言的语法、修辞用得恰当、合适、并且优美,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编辑,是一个难差事,但是事在人为,干一行专一行,做好这些知识储备,把自己装备打造得扎扎实实的,工具书的帮忙少不了。各经典工具书的作用书中也逐一分析,还有使用它们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一并告知。

  除此,其他与编辑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性话题也给予了解答,可供从事编辑工作和对此职业有兴趣的朋友从中汲取信息,它们也都是储备读者语文修养的组成部分。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三):做为一名编辑如何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

  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有家长教育孩子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后每个同学都埋头苦学数理化,而语文往往被轻视,觉得我的母语就是语文,我会读会写就行了,学那么多语文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就傻眼了,纵使你是一个编程高手,你是一个技术标兵,但是你不需要跟人沟通吗,你不需要写工作总结计划述职报告吗?重视理科无可厚非但是语文的修养不仅仅是对语文老师岗位,文史哲编辑岗位,对任何岗位都很重要,不说你下笔如吟诗但是最基本的语文常识你要懂,不管你是跟人聊天还是写一些工作材料都躲不过使用语文。

  语文修养对于一个理科生对于一个工作与语文无关的岗位都很重要,那么对于一个编辑一个语文老师一位作家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啦。语文也就是语言和文字,对于一个编辑来说不仅仅要会说还要会写,要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应该正确使用国家的语言文字。如何正确使用国家的语言文字,如何掌握更加系统的语文知识?

  刘叶秋的大家小书系列之《语文修养》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开本有关语文修养的小书,这套书是32开本,适合拿在手里随时来翻开,本书分为七章囊括了“编辑与语文”、“编辑语文修养的三结合”“编辑的语文基础”“编辑语文水平的提高”,知识很全面简洁但不简单,这本书意在让读者在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更多的知识。作者刘叶秋是我国的辞书学与笔记小说研究者,曾任商务印书馆编审,《辞源》的编纂者之一,可谓是文学中的大家,也正是这套“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大家。刘叶秋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深远的研究与很高的修养,所以这本书可读性强,知识性强。

  语文修养是指在平时表现出来的语文知识,语文运用能力,以及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本书中作者刘叶秋指出编辑的“语文修养要与文章、文学、史学相结合”即要求编辑不仅能言还要善写;不仅要顺应时代变化掌握现代知识还要了解历史,通达古今;做为编辑还要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语文文学可以编纂,但是历史文学重在事实,所以编辑在遇到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识。在本书中作者举出一些影视作品中误用滥用的一些成语、称呼对作品的影响及闹出的笑话,证明编辑对于以上知识掌握的重要性。

  学语文离不开使用工具书,在本书里作者还给出了字典、词典、韵书、类书、表谱、索引等工具书的详尽的介绍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语文修养离不开读书与练笔,本书里介绍的读书与练笔的方法很适合想要学习写作的写作好者,知识系统且详细易于理解容易掌握。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一共有261册,多是一些大家的经典著作,学术性可理解性都很强,开本较小知识体系庞大是一套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Td��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四):语文修养,这样提高

  对于“语文”这个名字,也许我们很多人都理解为这只是一门课程,教人识字、读文,能够阅读好、理解好一篇文章的课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很多家长也只是停留在学好语文能获得高分的想法,并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语文”的深层含义以及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语文”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你想销售产品,那你得会简明扼要地宣传;你想做全年总结,那你得会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工作;你想做分析报告,那你除了会分析之外,还要学会表达清晰。语文,不仅仅是阅读,还有书写。刘叶秋先生所著的《语文修养》能够让你进一步了解语文,走近语文,进入语文的奇妙世界,知晓如何学习语文、如果运用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一是明确编辑与语文的关系。不论何种行业,完成何种文体的文章,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编辑能力,也就得不断加强语文的学习、了解和应用能力,要通过阅读、练习不断地提升写文能力,且需要认真推敲个中词语或句子是否符合逻辑思维,是否适合文章内容,注重“语言”和“文章”的结合,注重“语言”和“文学”的结合,注重“文学”和“史学”的结合。也就是说,写文要符合实际,不能“为所欲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是要不断地夯实语文基础。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巩固基础,尤其是书籍、杂志、报纸等传媒编辑,更要有着深厚的文字底蕴和文学基础,因为这些图书、杂志起的是引导作用,若文章出错,很容易把读者“带偏”。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很多平台也有一些编辑,发布各种区域的文章和消息,但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文章内容前后矛盾,错字频出,文章写完后甚至都不进行检查,这都是基础不扎实,责任心不够的表现。

  三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工具书一般指字典、词典、韵书、类书、年表、图谱、索引等等,我们要学会通过查找工具书来获取自己想了解、想学习的内容。本书中相关内容以查找史书方向进行,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工具书,万变不离其宗,要学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会事半功倍。

  四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不断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还要不断地加强练习,加强思考,提升写作水平,将读和写进行有效糅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另外还要求真务实,就拿现在网络上的文章来说,很多编辑为了博眼球,乱说一气,有的没的,一通胡编,尤其是一些娱乐编辑,为了吸引读者,在标题上“做手脚”,题不对文,很多文章点击进去之后根本就不是题目所要展示的内容;或者乱编事实,就为了阅读量。

  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来正视语文,注重自身语文修养,才能写好文章,学好语文。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五):严谨 学术 实用

严谨 学术 实用

  近来真的是俞平伯较上劲了,从俞平伯祖父到俞平伯自己,再到今天要读的刘叶秋,刘叶秋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编辑。这本《语文修养》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写给编辑同行的一本书。不过,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其一在于语言的严谨性。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句话 “冰雪中盛开的梅花,格外引入注目。”你会怎么想,这句话有没有语病,这句话在你的面前有没有一种视觉美?

  起码,这句话在一名语文老师看来,没有任何毛病,红与白相间的天地间,是何等美丽。

  本书《语文修养》的作者是刘叶秋,序言是由作者的儿子刘闻所写的,他谈到了读夜大的时候,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联想到的句子“冰雪中盛开的梅花,格外引入注目。”然而却被编辑爸爸批评了,理由是梅花有不同颜色,如果是白的梅花,在冰雪中,并不格外引人注目。他要求儿子写文章要有认真与求精的态度,要有“眼力”---学问见识;要注重锻炼笔力---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于是我想起了我,年前投了两篇稿件,一篇是朱光潜先生的读书感悟,一篇记不得了。编辑很快回复,一篇文采不错,与教学无关,可以修改采用。一篇只有文采,不被录用。我对自己的写作也产生一定的迷茫,共性之处在于追求辞藻,应该趋向于家常语言,注重逻辑的严谨。

  新的一年,一定要多读书,多写作,用本文语言的严谨性对待自己的文字。

其二在于语言的学术性。

  没看此《语文修养》书之前,想象应该是一本语文教师的修养书,不曾与学术挂钩,没想到这本书在学术上给我很大的震撼。

  这本《语文修养》谈到了释名,一者解释语文的概念,指的是语言与文字,语言用声,适应当时的需要,文字用形,以符号记录,行之久远。二者解释编辑的含义,指的是从文字学来解释:

  编,次简也,把写好文字的竹木简,按一定的次第顺序排列贯穿起来,前后衔接,顺序阅读。辑,本指车箱,有聚集的意思,编辑合在一起,就是编集。

  这本《语文修养》还谈到了编辑与书,编辑与语文的关系 ,编辑与语文修养的三结合 在谈及编辑语文修养的三结合的时候,作者的写作层次很是明了:语言与文章的结合,语言和文学的结合,文学与史学的结合。在这里的文学与史学结合之时,是指学文学的要懂历史,学历史的也得有相应的文学水平,作者侃侃而谈,从韩愈《答张籍书》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再到苏轼《赤壁赋》,还有司马迁的《史记》,评论了现行的电影、电视剧和剧本,他认为编者多富于文采,而疏于考史,时有常识性的错误,并且以《一代文杰》剧本为例子,论其细节有失考证,真是旁征博引,印证了一名学者的学术性。

其三在于语言的实用性

  读完这本《语文修养》,感觉最有用的,应该就是在书中所谈到的对读书修养的理解。无论作家还是画家,都要注意学与艺的统一,这本来是个共识。我也一直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就是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一直比较困扰。

  书中说读书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阅指的是“目治”,也就是看。读指的是“口宣”,也就是念出来。略读以涉猎浏览为主,精读以深入钻研为主,提到方法与进度,提到“读书不仅要有恒持久,还得有明确的目的,分清主次,区别缓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句话真是让我醍醐灌顶。我的读书能持久,没有明确目的,没有主与次,这样不好。所以说,此书带给我的还有一种实用操作方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家小书·语文修养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