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一本由[美]沃尔特·李普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4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一第二学期看。第六部分,因为不是很熟悉一些词所以理解有点困难,其他的还好。建议想看的人先熟悉一些美国史和政治比较好。
●这本书被誉为“现代新闻业的奠基之作”“美国媒介研究的奠基之作”。
●也是一本被严重误解的书。各章的开头: 1.2.3.5.战争 4.读报纸 6.战争 7.奴隶制 8.敌人 9.成功 10.战争 11.图像 12.故事 13.战争 14.象征符号 15.领袖 16.民主 17.内战 18.强制 19.内斗 20.特权阶层 21.真理 22.报纸 23.记者 24.真相 25.冷酷事实 26.民主和情报 27.诉诸公众 28.诉诸理性。确实是经典之作。
●一切陌生的事实都将被我们的认知所排斥,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异都会被心不在焉的眼睛所忽视,我们总是倾向于那些符合自己哲学观的事实产生深刻印象,这一过程有时是刻意的,但大多数时候完全是无意识的。
●经典重译,值得再读一次。
●媒介研究为数不多的真正经典。
●几乎是100年前的书了,依然不觉得过时。(男神翻译的很棒!想跟常江老师说被微博禁言了那来豆瓣吧,“I'll Be Your Voice ”
●正如柏拉图所隐喻的,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而只是真实的影子。
《舆论》读后感(一):舆论
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舆论》读后感(三):《舆论》梳理
由于没有一个社会小到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并且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对每一件事了如指掌,故而人们一定会用“观念”来理解事实真相,这种观念即“拟态环境”,它并不等于真实世界,但会指导人们对真实世界作出反应。
本章通过举例说明了公众和事件真相之间存在屏障,公众接受的信息往往要经过审查,而军事机密与个人隐私等将会被要求保密。由此启发我们,当我们形成一个观点时,我们可能对事件真相甚至谈不上了解。
《舆论》读后感(四):原来说的还是政治
2019年1月读完
以为是一本传播学的书,原来是一本关乎民主政治的书,传播学的理论在里面较少提及,但是有是创造性的提出了:刻板印象、报业发展、舆论等等概念,这个是在100年前提出的,也影响至今。舆论只是上层或者统治阶级,通过制造影响情绪判断的话题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放在当今看,也的确如此。谁能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谁能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恐惧固然令人心惊胆寒,但恐惧绝非无所不在。这个世界上,有腐败也有清廉,有混沌也有奇迹,有弥天大谎也有不惜一切去戳穿流言的人。当人们否定某些人曾经的某种做法,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乃至足够多的人偏要那样去做——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清醒的判断,而是受到了情绪的指引。你完全可以对子虚乌有之事感到绝望,比如绝望于自己会长出三个脑袋;但是你绝不能对未来的愿景感到绝望,因为这种愿景存在于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美德中。此外,如果你目睹了过去十年间人类社会的一切罪孽,却始终未曾真正看清世界上那些活生生的人,未曾体验过心醉神迷,憧憬未来的时刻,那么,就连上帝也帮不了你。”
《舆论》读后感(五):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在台面上的样子Stupid me and Stupid you.
由于舆论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扭曲及加工,包括每个人地方性及经验性成见的影响,舆论非是非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并不总是有迹可循及假设明了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忽略上述一系列重要的脉络,本书深刻地揭示了象征(没有人会对正确而模糊的象征有异议, 这种技巧也常被用于说服的艺术),成见(避免成见的方法是首先意识到它),以及事实不只一面的真相(不只是问题不只一面,事实也不只一面)。
从历史上的事件中总结不同的选择和原因,不得不说所有的现象都是悖论中的统一,被迫下的求全,没有什么预见性的卓越是可以被某个共同体所独占,尤其是各自独立的共同体。这一点在认为经济平等必然会带来地位平等的错误假设中是如此,而且在当今在讲求实际的人们眼里,民主主义者总是显得有点傻气,民主的谬误在于它只关心统治的来源,却忽视了过程和结果,它也信奉政治权力如果源自正道,则必然会带来仁政。
未来是个幻想,唯一并非幻觉的前景,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空间尽量描绘出无形世界的真实画面,以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保持这种画面的现实性的行家手里。
Moreover, 忠诚不一定就会带来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