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别让放大的舆论消解了师道尊严
日期:2019-12-10 08:16:25 作者:文明 来源:文明 阅读:

别让放大的舆论消解了师道尊严

  别让放大舆论消解了师道尊严

  发表时间:2015-12-10 来源:常德文明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前不久,网上一篇题为《胡乱处罚教师是一种极坏的“教育”》的文章在教师圈中反响强烈,不少教师纷纷跟帖共鸣

  事出有因。“老师”这个曾被人们誉为“阳光下最崇高职业”,在不少人眼中,已看不到她昔日的光彩。教师形象不佳的个案极易被舆论放大,让人误读为这是一种普遍时态。

  “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的形象一旦不堪,教育必将苍白无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注,更少不了社会的理性理解,任何毁损学校、教师形象的现象,最终影响的是教育。

  在片面放大的舆论环境下,很多教师无论怎么做都成了“偷斧头的人”,古之张良桥下拾鞋,得以“孺子可教”流传千年,今有学生为师撑伞,却以“为师不尊”广遭批评。今年上半年,某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实行人车分流,车走主校门人走旁校门,这原本是一种安全出行的管理模式结果被曲解为“培养学生走歪门邪道”,并在网络上引发议论,甚至还有很多网民盲目点赞跟帖、指责学校。所以现在不少学校处处小心翼翼,因噎废食。为了安全,室外活动基本取消,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了极少数学代表的走秀,很多体育设施沉睡在体育器材室里,教育一潭死水

  在“板子青竹,不打书不熟”的年代,教鞭惩戒曾是教育的至尊法宝,如今,它被定义为“体罚”退出了历史舞台,曾有的“罚站”“跑圈”等也被定义为“变相体罚”而被淘汰。二者的悄然退出,是教育手段的一次华丽蜕变,是无可非议的历史进步。新时代下,“批评教育”本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辅助手段,可在现实中,很多老师在实施“批评教育”的时候,也要谨慎为之,以免落得“软暴力”之嫌。“动手当然不行、动嘴也是不行、不动手不动嘴还是不行,我该拿什么来教育你?”成了教师最大的困惑

  无原则赏识生成个别老师无奈的选择。几年前,在某刊物介绍班主任每到期末,都会想出各种名目给每个学生一张奖状,我们纷纷效仿。直到一天有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家后如是说:“你看老师为了我不闹事又贿赂我了,给了我一张奖状”。是的,赏识教育如果失去了原则,那它就成了对学生的精神贿赂,是老师“被虚伪”的体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别让放大的舆论消解了师道尊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