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有“黑粉”在娱乐圈中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人喜欢,自然有人讨厌。
前不久,一位大V在微博提到:“我国成名漂亮女性所处的舆论环境”,配图是网络上一些辱骂杨超越等一众女明星的截图,言辞污秽不堪,恶毒程度让人胆寒。
其中的逻辑就是,因为她有黑料,骂她也是正常,被羞辱成“荡妇”也没什么好委屈。
就像每次出现女性被性侵的新闻,总有许多人说:肯定是她自己穿得太少,活该。
用“生殖器、强X、死”等字眼来对一个女生施加语言暴力被视为正常的行为,性侵案受害者要承受别人的指指点点。
1
随着《创造101》的热播,围绕选手们的话题越来越多,而其中争议最大的非杨超越莫属。
最初,网友们的议论都偏向于“杨超越这种实力的人都能排第二,对其他练习生公平吗?”这种表述。
渐渐地,评论中开始出现了说杨超越“装傻”“绿茶X”这样的言论: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言论不足为奇,毕竟现在“绿茶X、白莲花”之类已经太过常见。
“强X”“骨灰”“生殖器官”等等羞辱性的字眼,全都被用在一个女孩子的身上。
而这个女孩,除了在节目中实力不佳,并没有做任何丧尽天良的事情。
同样在节目人气攀升的高秋梓,也因为一些没有弄清楚实情的照片、动图被人称作“心机X”,表演也变了味。
隐晦的段子、猥琐的字眼和形容,都已经不足为奇,还有一些人,甚至用角色,去影射明星本人。
影视作品里所构建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他们眼中却只是被解读成“荡妇”。
杨幂也是常常被黑的女明星之一,尽管许多事情至今仍未有定论,在一些网友眼中,却已经坐实了她的罪名。
而很多人的评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此事件,大肆辱骂,各种污秽字眼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直接用上了“死了吗”这种恶毒诅咒。
“文章出轨姚笛事件”已经过去四年多,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姚笛的微博下面不断辱骂,跟风的人不在少数。
一条辱骂姚笛的评论,被三千多人点赞。
随手搜索一位女明星,后面配以“婊”“荡妇”等字眼,显示的结果都不在少数。
Angelababy被人称作“气质像荡妇”。郑爽前不久也因为在《这就是铁甲》较真的表现,而被骂成“心机婊”。
如果说这些女明星做错了事,触犯到了公众情绪而被批评,尚可理解。
但事实却是,许多人抛开了事件、真相本身,把肆意辱骂当做发泄的手段,用这些恶毒至极的“诅咒”来对待一位女性,理由只是“她以前有黑料”。
就像有人评论的那样,“只要对女性,就充满恶意”。
2
如果说女明星被侮辱,是因为她们是公众人物,常常站在舆论中心。
但事实上,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法逃过或直白或暗示的有关“性”字眼的侮辱,即使她们本身是受害者。
2017年5月,女孩李某在微博叙述了自己乘坐地铁时被身边一位老人蹭到胸部,还被殴打的过程。
随后警方调查和双方回应中,对事实真相还存在争议,一切未有定论时,微博上许多人就已经在冷言嘲讽、羞辱。
“碰你一下多大的事情?斤斤计较,活该!”
这些评论的逻辑让人无语,背后反映出的是对女性满满的恶意和亵渎。
更让人心寒的是,即使证实了女性是受害者,“荡妇羞辱”仍然广泛存在。
2016年4月,澳大利亚新州警方证实,来自成都的25岁女生冷某在悉尼遇害,遇害时颈部被多次刺伤。
本是一起令人惋惜心痛的刑事案件,然而让人震惊的是,国内有网友对受害者展开了不堪入目的谩骂与攻击。
与之相似的是:女教师夜跑被害,大批网友谴责其衣着暴露自己作死;
在“键盘侠”的眼中,作为女性本身便是原罪,但他们敲下那些肮脏、下流的侮辱文字时,从未想过这些辱骂将对当事人造成多么严重的心理伤害。
28岁的长春市民张小姐本科毕业,工作稳定,面容姣好,却至今没有过男朋友,急坏了家人和好友。
好友觉得她对男性的抗拒由来奇怪,于是带她去了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分析发现,导致她心理伤害的原因,是幼时的一次语言暴力。
十几岁时,她和一位男性同桌课间打闹,老师走进来,瞪着她说了一句:“不要脸。”
这三个字的影响,一直埋藏到张小姐成年后,只要一和男性接触,她就下意识地恐惧。
这些语言上的“施暴者”不会知道,他们随口一句辱骂毁掉的,很可能是一个女孩的一生。
3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受到大家的关注。但相比较而言,就算都是批评辱骂,男性明显很少受到基于性别的羞辱。
没人会骂一个男人“婊”“骚”“荡”,妓、奸、娼等字眼更是从一开始就与女性密不可分。
这些侮辱性词汇,像是为女性“量身定制”。
有人在评论中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骂女性就直接对女性进行荡妇羞辱,骂男性就对他们的女性亲属进行羞辱。
这种行为归根到底,是社会整体对女性的轻视,甚至歧视,一旦提到女性,总是充满恶意。
前不久一部法国电影在网上走红,电影名为《男人要自爱》,又名《我可不是随便的男人》。
许多人听到这个电影名就觉得很奇怪,因为“自爱”“随便”这种词语一般的固定搭配都是女性。
电影的男主角在不小心撞到柱子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回到了母系氏族社会,女人可以裸露上身在户外跑步。
女性劳动力比例大大增加,男性走在路上会被女人调戏,穿清凉单薄的衣服去上班可能会被女上司“潜规则”。
在酒吧要小心被女流氓性骚扰,就连发生性关系时都是以女性为主导。
对待出轨的态度上,女人会说她只是一时没把持住自己,偶尔出轨很正常,男性则只能选择忍耐和原谅。
男性权利小到需要他们上街去进行“男权主义”的游行,这种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却还被大家耻笑。
评论中有人说,男权意识深深地被内化了。
有的男性,经历丑闻之后,避过风头还能大红大紫。可是放在女性身上,却只有“永世不得翻身”。
女性所承受的恶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过分。
身陷最恶毒的语言暴力中是什么感受,大概只有受害者才会懂得。
发泄式的恶意辱骂带来的伤害,也只有当事人自己默默承受。
最恶毒的舆论圈还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不得而知,但是这些却已经足够让我们稍稍警醒。
2011年,法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强暴杀人案,受害者是一名18岁的女孩蕾蒂西娅。
法国作家Ivan Jablonka用了两年时间,还原了蕾蒂西娅的整个人生和这起案件的全过程,并且将其出版。
在书中,他提到,蕾蒂西娅的身上,体现了两种比她自己更重要的现象:儿童的脆弱和女性承受的暴力。
“这些惨剧提醒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女性正遭受着辱骂、骚扰、殴打、强暴和谋杀。
在闭门庭审上,缺席的总是这些死去的人。”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