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鞋与玫瑰花》是一部由布莱恩·福布斯执导,Gemma Craven / 理查德·查伯兰 / 安妮特·克罗斯比主演的一部冒险 / 家庭 / 奇幻 / 歌舞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了Richard Chamberlain就值得打五星好不好- -
●【挑刺时间】:王子太丑了,柔光镜用的太多了。在墓地里鬼哭狼嚎你不怕逝者无法安息啊!?还有贵族们你们肿么了,喜欢在教堂里跳舞唱歌,不怕打扰上帝么!
●faded memory from childhood
●比起今年上映的灰姑娘,虽然囿于特效的落后和布景简陋妨碍了奇幻场景的呈现,可是无论台词、音乐、表演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王子充满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却又开朗迷人,辛德瑞拉更像朵苹果花一样清新可爱。上译的配音和翻译真是绝了!
●42岁的张伯伦,,,,
●2012.05.24 22:20 童自荣配音版 http://www.ctdisk.com/file/6507952
●上译版的配音就是有味道
●20100825 jtl
《水晶鞋与玫瑰花》影评(一):为什么不选个年轻的演员扮演王子?
从格林童话以来,《灰姑娘》的故事就是无数少女的梦,搬上银幕也有多个版本。这个76年的版本,算是改编得较好的一个,歌舞和服装在当时也算吸人眼球。只是理查德.张伯伦演王子的时候都42岁了,感觉未免太老了,感觉和《水晶鞋》中迈克尔.怀尔丁演的王子有得一拼。女演员倒还可以,有灰姑娘的气质和青春。
《水晶鞋与玫瑰花》影评(二):灰姑娘
事实证明,任何东西你越想完美你就越不能完美。你看看,如果安徒生考虑太多,他就不能写出灰姑娘。你看看如果把灰姑娘放在现在该有多少的考虑。你得考虑这个,考虑那个。但是不考虑就恋爱的还是有的,但是各大新闻绝对报道人。所以啊,还是当个平民好啊。
每次看名著,我都不是过去看他们的恋爱的。天啊,谁会对他们的恋爱感兴趣的。千篇一律~~我们都为了看怎么的城堡,怎样的国外,怎样的小镇,怎样的灰姑娘。所以说这样的电影只为了两个目的,一是听歌,二是观赏,
《水晶鞋与玫瑰花》影评(三):插曲
仙度瑞拉在陵园中唱的那支歌
我已经渡(堕)入了爱河
我知道我已经渡(堕)入了爱河
我度过了
要是能永远这样该多好
没有结果的爱情
对我来说
爱情已经被我幻想的鸽子带走了
她含着眼泪,她再也飞不起来了
我已经渡(堕)入了爱河
我会把他留在我的记忆中
直到永远
——————————————————
仙度瑞拉在影片结尾处秋千架上唱的那支歌
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梦想
只是一个幻想不能变为现实
我努力的让自己不要去想
可直到我死
我也不能忘记
长存在我记忆的
那首歌
只有你和我
尽管我们的故事已经过去了
但我还是无法不爱你
因为我无法忘记你的悦耳的音调
《水晶鞋与玫瑰花》影评(四):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家国不负卿
爱德华跪坐在神像前,哀痛道:只有童话故事里,王子才能和心爱的人结婚。但现实不这样,现实里只有义务,没有爱情。我看着王子绝望的脸,突然想起中国的一个人——仓央嘉措。那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写尽了这个少年的无奈,他身后有整个西藏,但却无力守住眼前之人。
皇室的墓地睡着许多死去的国王,他们或是昏庸无能,或是胆小怯弱,或是雄才伟略,但无论是昏君还是贤君都在这静静的沉睡着,墓碑上刻着敷衍的好话,身前的作为也渐渐被人淡忘了。平凡人跪着仰望皇室,只看到皇冠上硕大的钻石和衣角上精心的刺绣,盛大的舞会,贵族们觥筹交错。殊不知推杯换盏间,交换的都是失落的人生。王子也正如墓地中死去的所有国王一样,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找一位合适的公主联姻,继承王位,
然后让下一代继续这个使命。就像是莫比乌斯带一样,永远循环着。
倘若是软弱无能之辈,这样的日子也不算难过。但若心中装满了年少意气,看到过生命一片沉寂外美好的景色,又怎么能容忍自己堕落呢。王子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独立自由,但王子的身份又如同镣铐般锁住了他的翅膀。
爱德华实在是讨厌极了虚伪的王子生活,他揶揄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为准时报点的钟,他把为他挑选未来妻子的舞会称为下等美女竞选。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少年未被命运打压之前分明的棱角,迎着太阳发出冷冽的光芒,高傲得不可一世。虽然无力拒绝父亲的要求,但他也可以毫无在乎地在舞会上敷衍众人。此刻的他,更像是游戏人间的天使。
直到穿着水晶鞋的少女眨着天真的眼睛出现在他面前,只此一眼,便已沦陷。水晶鞋踢踢踏踏走进了梦幻的城堡,也跨进了王子的心。爱情总是来得这样奇妙,否则也就不叫爱情了是吧。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在无聊的舞会上被不知名的姑娘俘获。一支舞过后,那个心高气傲的少年不见了,他像是获得心爱玩具的小男孩一样,如获至宝,将玩具紧紧的握在手心,眼里是藏不住的欣喜和紧张,想要跟众人分享自己的珍宝,又想要独自欣赏。
遇见爱情之后的王子是这样的可爱,在心爱的人面前拘谨而小心的模样,结结巴巴的话语,甚至连失去爱情后的伤心都透着一份情窦初开的美好。
也许是本就不在意,也许是陷得太深,聪明的王子似乎忘了自己的枷锁。是啊,他又怎么会想起来呢。他要跟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过去,要和她畅想未来,枷锁拉得再紧,只要身侧之人一笑,那些伤痛根本就不算什么。直到她突然的离开,他疯了一般骑着马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冷静下来,他站在河边,怅然若失,枷锁的勒痕隐隐作痛,他才幡然醒悟,自戴上这顶王冠起,他就早已失去了爱人的权利。只可叹,我拥有的再多,也无法护住一个你。
他真的累了,于是向国王妥协了。既然我无法护你一世周全,那么让你自由自在也好。。世间又何来双全法呢,家国与你从来两难全。
其实影片到这里结束是最好的,可这毕竟是童话,于是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童话总是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尾,但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然后呢,王子和公主真的结婚了吗,王子会出轨吗,两人能相看两不厌吗。童话是梦幻的,电影更偏向于现实,我反而觉得电影显示了体贴现实的温暖。正如王子唱的那句,现实里只有义务,没有爱情一样,现实里从来都没有为了你们的爱情四处奔走的仙女,只有冰冷而冗长的沉闷。
《水晶鞋与玫瑰花》影评(五):蓝花
少年烦躁不安的躺在床上,思念着异国他乡和他的故事。他自言自语的说,我如此心向往之的,并非财富宝藏,我毫无贪心欲念。但我渴望一见那朵蓝花。它不断的在我脑海里闪现,使我别无所思别无所想。这样的心情我还从未有过,我仿佛先前做了一场梦,或者象是神游另一个世界,因为在我平素生活的世界里,谁曾关心过花朵,这样一种罕见的迷恋一朵蓝花的痴情,我当时更是闻所未闻。
诺瓦利斯《亨利希冯奥夫特丁根》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爱好者,我从不认为童话只是写给孩子们的,至少我是喜欢童话的,因为正如果戈里说的,诸位,这世界多么沉闷啊!
是啊,太沉闷了,所以我需要童话来慰籍我的灵魂,以此来治疗那郁闷而残酷的现实世界带来的伤痛。
虽然这是一个疯狂的追逐利益和刺激的时代,人们总是试图迅速而直接的达到所谓的目的,所有的指针都指向人们那无休止的欲望和贪婪,人们忘记了神灵,丢弃了灵魂,狂妄自大的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主宰。就象德国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思想的反思,中世纪是属于神,属于灵魂,也属于爱情的。历史上那些最美丽的爱情传奇都来自那个精神的时代,在北欧幽暗的森林和大海的边上,有无数的精灵和巫师,有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那正是我们人类永恒的梦想所在,直到今天。
首先,我要谈的是本片的男主角理查德张伯伦。
有些人生来就是贵族,带着那种无法模仿的王室气派,那不是在礼仪学校学来的,也不是在上流社会的晚会中熏陶出来的,一个天生的贵族是无法造就的,他的血液里有一种王者的气度,究竟是什么呢,不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也不是让人厌恶的发号施令,那是一种优雅和自信,高贵与洒脱,蔑视世俗的勇气。
张伯伦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他善于扮演王子,贵族,诗人,艺术家,那种高雅与潇洒浑然天成,就溶在他的血液与气质之中,无须做作。
另外一个我认为极具贵族气质的演员就是苏联的斯特里仁诺夫--牛虻,第四十一。
在这部童话剧中,张伯伦的一举一动是那么的潇洒高贵,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且还具有英式的幽默,我相信一个真正的王子就是他那样的。特别是他穿着一袭中世纪的王袍,头戴银色的假发,站在那里是如此的威严高贵,以至于恍如一个从古堡走来的神灵。
在另一个镜头中,他身着白衣,明净的额头上覆盖着栗色的卷发,在微风吹拂下,那就是所有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我相信这种高贵的气质是他扮演拜伦,柴可夫斯基和铁面人的优势所在。
片中的其他演员,也可圈可点。国王的昏庸,太后的跋扈,尤其是扮演大臣的演员,在不多的戏份中居然非常出色,这足以证明英国演员卓越的表演才能即使在小角色的塑造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倒是灰姑娘比较平庸,也许这正是影片有意要体现的一个普通少女的无色彩。
电影基本上可以算作歌舞片,几处华彩的歌舞场面拍摄的梦幻色彩,突出了童话本质,但是这种梦幻仍旧夹杂了英国人特有的讽刺和诙谐,而不是美国式的纯打趣,所以另人兴致盎然外又领略了老英格兰对于等级制度与王室的善意的挖苦。
值得一提还有配音。
那个配音时代造就的王子--童自荣。他声音中那种无法模仿的诙谐与潇洒,还有点忧郁,是地道的西洋风格,是只有黄浦江才可以熏陶出来的,所以他也是独一无二的配音王子。
那个时代啊!
过去了,都过去了。
只留下一朵玫瑰。
我心中的玫瑰,我的蓝花,开在我灵魂的深处,
无人知晓,它呼唤着过去,呼唤着奇迹,呼唤着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