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段特殊的亲密关系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在日常生活里罕见的“自我”。
这个被压抑已久的“自我”瞬间被这段关系激活,我们好像突然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曾触碰到的自己,既陌生又惊喜,既期待又惶恐。
于是有人说:亲密关系其实是一面镜子,在这块镜子里,我们得以检视灵魂最深处的自己。
最近看了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成的电影《誓约》,就探讨了人的真实自我与爱情婚姻之间的关系。
在电影里,Paige 和 Leo 是一对新婚夫妇,两个人都是艺术家,并且疯狂地爱着对方。在一个雪夜,一场“碰撞”改变了这一切:
他们停在路口的车被一辆货车撞击,Leo 死里逃生,但是Paige 却陷入了昏迷之中,当她苏醒之后,Leo 对于她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她在这场车祸中失去了五年的记忆。
Leo 顿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非常痛苦的位置上:曾经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不记得曾经结婚,也想不起自己为何会爱上他,他们之间的爱情荡然无存。而他却要想办法把这一切找回来,但过程困难重重。
Leo在电影开头的自述中说:“这一瞬间的碰撞,最后却发展成了寻找自我”,而这个找回爱情的过程,其实是帮助paige 找回真实自我的过程。电影最后,失忆的 paige 终于找到了曾经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也才因此又找回了她和 Leo 之间的爱情。
虽然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几率很小,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却更像是一个深刻的隐喻:没有找到真实自我的人,永远无法拥有稳定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一个人实际拥有的个性特质,在这种特质的影响下,我们会有特定的言行举止。这些特质有的来自先天遗传,有的来源于后天经历的塑造:
先天遗传不用赘述,我们可能遗传了父母的一些人格特质,有时候还跟我们的性别特征有关;
后天的经历包括了文化的影响、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表达情感和建立关系的模式,以及我们与人互动的各种经历等等。正是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塑造了我们的个性特征。
电影里的 Paige 因为车祸失去了五年的记忆,但在这五年里,她其实曾经经历了一次人生选择的剧变:
一直在中产阶级家庭成长起来的 paige ,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家庭背景殷实富裕,强势而有控制欲的父母也一直企图干预女儿的选择,让女儿读了她并不喜欢的法学院。
在这个时期里,paige 表现出来的是她的“社会化自我”,这种自我更像是一种保护壳,一种虚假的面具,是一种在与外界环境互动下采取的保护性策略,目的是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或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并非她的真实自我。
但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彻底颠覆了她原来的生活:paige 发现她的闺蜜与她的父亲出轨,继而被母亲发现,但母亲最终却选择隐忍原谅了父亲。
在这种双重背叛下,paige 看到了中产家庭的虚伪和懦弱,于是愤而离家出走不再与父母联系,并且终止了法学院的学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艺术专业,成为了一名雕塑家。
很多时候,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原生家庭的固有观念,会压抑我们的真实需求,让我们渐渐遗忘真实的自我,忽略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循规蹈矩地重复没有任何激情的生活,心有不甘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突围,总是坠入无法选择的境地。
但在一些极端事件的冲击之下,一直被掩盖的真实自我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将原来的生活彻底颠覆:比如 paige 在遭到背叛的打击之下,激发了她真实自我的出现。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变故,让 paige 决定追寻真实的自我,也因此遇到了秉持相同价值观的 Leo ,建立起了深刻的亲密关系。
“自我”是如何影响亲密关系的?
在电影中,Leo 无条件地包容和支持 paige的事业和爱好,paige 也从来不因为 Leo 无法成为自己父母眼中所谓的“精英”而嫌弃他,所以这对夫妻之间有一种深度的联结:因为双方都暴露出了最真实的自己,并且无条件接纳对方原本的样子。
但车祸夺走了Paige那五年的特殊记忆之后,她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离家出走,也因此忘记了自己爱上Leo的原因:因为她的“自我”瞬间回到了迎合父母的“社会化自我”阶段。
她甚至惊讶于自己后背的纹身,因为这在中产阶级家庭的精英教养中,是绝不允许存在的。Paige的父母企图利用她的失忆,让她重回原生家庭的控制,继续她的法学院学习,甚至连未来结婚的对象都已经替她选好。
所以失忆后的Paige不但改变了价值观,甚至连着妆打扮都开始发生变化,当她穿着妈妈给她买的光鲜亮丽的衣服带着Leo回到她的原生家庭时,Leo感觉到了那种尴尬的格格不入,这是来自阶层的隔阂。
这时的Paige,也不再是他熟悉的伴侣,他们的关系岌岌可危。
当我们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时,我们的“自我”会最大程度地暴露出来,这个“自我”的性质会决定一段关系的走向。
如果我们表现出来的“自我"是为了迎合外部环境而非真实的,那么我们吸引到的对象就同样是不真实的,我们表现出来的“自我”,决定了我们与另一个人的互动和交往模式,以及我们在亲密关系的行为和看法。
亲密关系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样子:你寻找什么,什么就会奔你而来;我们做出一个行为,世界就会给你一个相应的反馈。
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
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受到主流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事。
即使我们长大成人,甚至结了婚生了孩子,也依旧无法完全摆脱社会和主流文化加诸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但一个只懂得迎合他人的人,永远都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
外界环境给我们施加的压力,常常是通过我们身边的“重要他人”传递出来的:比如你的父母觉得你应该拥有一份什么样的事业、你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你的婆婆希望你生几个孩子、你的丈夫希望你不要出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
这些来自他人的期待和控制,常常会让我们混淆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的自我是混乱的,那么我们的亲密关系必定也是混乱的。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真实的需求,而这些真实的需求,恰好就隐藏在真实自我的背后。
我们应该学会洞察自己的真实需求,弄清楚我们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在亲密关系中寻找它,然后满足它。
最后
在《誓约》这部电影里,Leo和Paige 因为勇于拥抱彼此的真实自我,所以他们的关系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即便突如其来的车祸,也无法拆散他们。
Leo最后帮助Paige再次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从而挽救了这段关系。Leo和Paige 的婚姻注定是幸福而健康的,正是因为如此,契约才能成誓约,而不是束缚。
那些没有找到真实自我的人,无法拥有这样深刻的亲密关系。
作者简介:肖璐,医学专业毕业,三级心理咨询师,媒体行业从业者,现为自由撰稿人,作者公众号:鹿见不评()。
或许你还想看: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百位婚姻律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长按关注我
夫妻沟通|出轨|冷暴力修复
恋爱挽回|离婚适应|自我成长
预 约 付 费 咨 询
请 联 系 微 信 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