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2-23 23:2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1000字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是一本由李笑来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贯通书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精选点评

  ●冲着大名而来。书中一部分作者自己吐槽,怎么说呢?酸酸的,可以不看。对区块链的解说还是挺不错的。

  ●多学习就完事了!

  ●很短的小册子作为一个韭菜,记录知识点:“在场外拼命赚钱等待下一个正确时机控制仓位,盯着别人冒险,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痛苦+反思=进步,自己做决定。”道理简单,做到不容易

  ●交易原则和交易态确实值得新手学习。

  ●别说,过新东方老师的,忽悠人的口才和写书的文采,都是有水平

  ●幸亏是微信读书限卡读的书,要是真用人民币买来看,也是韭菜了。全书附录部分太专业,不玩比特币的人看不懂,正文部分逻辑不清,翻来覆去的话其实能总结到一页幻灯片里。

  ●全是废话

  ●现在看多年前的自己不是一个傻逼的话,那就证明没有成长

  ●不可篡改的数据库,自我修养就是学习能力

  ●感觉自己绿油油。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一):别人在骂傻*的时候为什么要对号入座

  作者因为一句大实话“傻*的共识也是共识”,从而陷入风口浪尖。但我的建议是,别因为一些不一定准确的结论,而拉黑这本书,拉黑李笑来,否则你就真成了傻*。“李笑来割完韭菜还骂一句”这个还真成了“傻*的共识”。

  这本书一定要买增订版,然后你就可以从三篇附录中看价值、以及李笑来部分真正水平。虽然我对区块链了解也不深,但那篇“我理解的区块链”,真不是普通人写的出来。他的阅读量一定惊人,且这一领域中文作品不多,所以他必须得读英文文献。更重要的是,我之前的一些书评也提过,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内心所想,这才是宝贵的部分。

  2019.8.30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二):降低交易频率,降低降低再降低

  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1. 减小分母,可行手段有这么几个:

  ·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三):简单总结

  1.不要在博弈项目赚钱

  :一些看似零和博弈的项目开展可能出于其他目的,比如家族麻将,主要是联系感情

  2.归因

  人都有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趋势,但这种做法会造成后续的错误。

  反思:痛苦+进步=反思

  如果你没有觉得以前的自己是傻子说明你没有成长。

  3.控制风险

  抛掷硬币游戏的输赢:与可投入的成本有关(一直输30次是否可以继续)

  尽量让别人去冒险自己观察经验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设置止盈线和止损线(与波动指数有关,而波动指数与交易频次有关)

  交易频次越高,更接近零和博弈;交易频次低,规律性更明显

  控制仓位

  保持场外赚钱或募集能力

  等待正确的时机

  :早起投资风险极大(做早期投资,必须有能力投100个50万的项目,即,如果一个项目投50万,那么得准备好5000万才行)

  4.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的人,其实就是善于辨别技能的这方面属性,他们会判断什么东西要慢慢磨炼,什么东西要迅速上手,迅速实践。

  相他人的智慧,锻炼自己的智慧(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5.要有生活

  有生活,有支撑,才能保持稳定,不易陷入极端。

  (如果你不善于自娱自乐,如果你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认真生活,那么你就没办法降低你的交易频率,那么你就会变得跟韭菜一样整天盯着屏幕,跟女朋友做爱都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就慢慢等着变成一根更不可能有性生活的老韭菜吧。)

  6.孤独

  “共识”可能会产生价格,绝大多数“共识”是事实上没有价值的。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自己做决定

  (你会衍生出你的生活工作方法论。比如,在交易上,你就是独来独往的;在生活里,你绝不独来独往,你广交各路善缘,且不断想办法让生活更多姿多彩。于是,你会明白,只在生命中的某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孤独,不仅不可怕,还很享受。)

  (事实上,在任何领域里,想要把手中的事情做到极致,都要学会独处。)

  7.把握周期

  (如何把握周期呢?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四):“理财”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今年贺岁档电影《飞驰人生》里有一句台词:“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一句话戳中了多少人的痛点。

  成年人的崩溃,的确与钱有关,除了借钱,还有眼睁睁看着钱贬值,甚至被骗光。

  去年,一篇名为《P2P崩盘紧急提醒!677跑路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列举了详细的跑路公司名单,提醒着投资者其中的风险。

  这677家跑路的公司,卷走了多少人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背后有多少人崩溃。

  可是,央行一再降息,楼市上涨,股市下跌,老百姓手里这点钱,放在哪里都一样,只能越来越少了。

  01.你缺钱吗?

  同事小李与老公最近一直忙着为明年即要入学的宝宝物色学区房。

  本来,小李两口子每年单位各项收入加在一起有30万,出去各项日常开销,每年能剩下10万。可以因为两口子完全不懂投资,只是将钱全部放定期,没有进行房地产或金融投资产品,导致钱不能生钱,抵御不了通货膨胀。

  现在手里这点钱,根本买不起学区房。面对未来孩子教育、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小两口发起愁来。

  小李两口子的情况,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果没有科学的资产配置作为引导,很容易眼睁睁看着钱越来越少,而使生活陷入困境。

  02.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以往一提到理财,大多数人都会想“这是有钱人的事儿,和我没关系。”现在不一样了,越是钱少且收入低的人群,越重视理财。

  大家都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不知道的是,如果你闭着眼睛理财,财只会跑得更远。

  一款月息45%的理财产品,曾经吸引国内2万多人投资,而最终他们日进斗金的梦想化为乌有。某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诈骗最大案件——“金玉恒通”理财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

  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无独有偶,当年风靡一时的e租宝,也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高收益吸引了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最疯狂的时候,投资者们提着现金直接冲向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推销理财产品时,惯用的做法是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往往成为投资菜鸟们难以识别的陷阱。

  对于此,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中说: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03.是金子,迟早都会“花”光

  香港有个人叫张子强,曾策划绑架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和香港富豪郭炳湘,获得巨额赎金,他犯罪所得金额之高,曾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电视剧《插翅难逃》就是以他的犯罪团伙为原型的。

  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泽钜,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

  但是张子强并没有听李嘉诚的建议,他觉得只有攥在手里的真金白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

  结果,很快地,他就把钱挥霍一空,“世纪贼王”两手空空地踏上不归路。

  不懂理财,无论你是好人坏人,也无论你有多少积蓄,迟早都会花光。

  04.不懂理财知识,只能当韭菜

  投资市场上,很多人都是看到别人投资赚钱,自己也盲目跟风。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句忠告放在理财中同样适用。

  理财的前提,是认清自身的实际能力。

  选择投资不能好高骛远,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作为老百姓,由于对投资市场的不熟悉,很难能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规避风险,找到赢利点。

  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中,以A股市场为例,展现了俗称“韭菜”的新手们无一例外陷入的一个最根本的误区:把交易当作零和游戏(即“我亏的钱一定是被某人赚走了”)。

  就是因为有这个错误观念,韭菜才总是在错误的时机进场、在错误的时机卖出、喜欢冒险、热衷于小道消息、24小时盯着K线图、频繁交易以至于被手续费吞噬掉所有本金和利润。

  李笑来指出:韭菜之所以是韭菜,

  ● 先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做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

  ● 而后依然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出售决定;

  ● 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但是全然不自知,认为是别人欺骗了他们,自己“被割了韭菜”。

  而“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是:能不冒险绝不冒险;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在明确自己的投资属性和偏好之后,先确定自己的目标,再适配相应的投资方式和产品,最后完成合理的资产搭配。

  《韭菜的自我修养》想要教给你的,就是这个本领。

  你未来的收入如何使用?是否考虑孩子出国留学?养老金准备充足了吗?假若家庭成员患重病,是否有充足风险保障?家庭短期消费支出是否充足?

  所以,要投资,更要防骗。只有识别真伪,理性投资理财,才能真正获取收益。

  在金融业,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选择理财产品最重要的不是收益最高,而是要最适合自己,是要能够看到的,听得到,体会得到。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教育过的建议(要是当年有人这么教导我就好了!):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还有个比“一进场就买买买”更可怕的错误!是什么呢?是: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就是“一进场就连借来的钱都花光了!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很难有哪一个地方比交易市场一样更需要学习能力了。几乎一切交易的成功,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学习能力上来。几乎所有的牛屄交易者,都是学习和研究的高手。

交易者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我个人是这样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交易之前,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交易过后,无论输赢,都要总结归纳,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的决策 —— 这么做的人,在我眼里都是投资者,哪怕他们是“快进快出”。

  “韭菜”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学习,他们不研究,他们鼠目寸光,他们怨天尤人…… 这样的人,在我眼里无论有钱与否,无论智商高低,都是“失败的投机者”,是千真万确的傻屄。

  “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没啥可抱怨的,又因为是“既定事实”,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然而,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 ——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做一个强者。 是所有优秀交易者的信仰。也应该是一个“新手”,或者“新韭菜”必须树立的观念,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依然是一根韭菜”……

  熊市里除了在场外赚钱补仓之外,还能干什么?学习啊!起码要开始锻炼学习的能力。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据我观察,所有的韭菜都认同一个实际上错误的观点:

  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在牛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赚到钱了,少量人赔掉的金额,全然不配那么多人赚到的总数;到底哪一根韭菜被割了?在熊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赔钱了,大量的人赔掉总金额,是少数人赚到的的无数倍,谁在割韭菜?

  正确的解释很简单: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暗,有时好的资产反倒跌得更狠……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几乎是同样的道理,“韭菜”最终的下场,并不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是因为缺乏实力。如果进场时“那必然被套的部分”,事实上仅占他所有资产的一小部分,他会“失去耐心”吗?他会因此失去冷静吗?他会因此焦灼不堪吗?他会因此羞愤难当吗?都不会。更可能的是,他会很冷静,他会无焦虑,他会羞愧自己判断错了,但完全不可能因为羞愧而做出更不合理的行为。

  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自己的实力。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

  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

  控制仓位

  永远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 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至于比例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没有定理,完全靠你自己琢磨。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是:

能不冒险绝不冒险……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获得经验的最直接方法是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然而,在风险这件事儿上,一定要尽早学会观察他人的冒险实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换一个场景,在交易市场里。

  你看到某个标的,X,从之前的一个价格高点 26 元回落到 20 元,然后你猜它很有可能回涨到 22 元,到时候你就可以“套现”了。于是,你动用 500 元购入,总计买到了 25 个单位。那,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算一下呗?

  分子是可能的回报。当价格真的回到了 22 元的时候,你总计可能的收益是 50 元,而你拿出来“冒险”的总金额是 500 元,所以,你的回报风险比,是 50 : 500 = 10% —— 这个比率看着如何呢?实际上不咋样罢?

  然而这个计算还需要改进。因为新手是不设止损线的,或者,准确地讲,“韭菜”是没有“止损”这个概念的。你不一样,你学会了,你知道应该设个止损线。所以,你给自己定了个止损线,如果价格跌倒 18 元,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得卖出!

  这个时候,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分子还是 50 元,风险呢?风险是 500 - ( 25 * 18 ) = 50,于是,50 : 50,相当于 1 : 1 …… 这跟抛硬币有啥区别呢?你为什么要跑去交易市场玩抛硬币呢?!

  而且,这跟抛硬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交易是有手续费的,无论你买还是你卖,于是,若是把手续费因素考虑进来,你这次的交易无论如何都比直接抛硬币赌正反面都差!

止损线如何制定才合理

  有些标的的价格波动天然就比其他标的更猛烈。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就比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波动猛烈无数倍。早期的时候,比特币甚至出现过一小时里跌掉 80%,或者同样一小时里涨了 500% 的情况……

  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X 的日常波动幅度是 25%,那么,你的止损线,或者换个说法,你的“最大可忍受亏损” 应该比 25% 更高,比如,40%…… 因为你在考虑的是风险,尤其是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市场里的风险,所以,“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措辞不同,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 格雷厄姆

  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 降低降低再降低。

  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 —— 虽然在一个波动(风险)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好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碳。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 —— 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 —— 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回报)的预期。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所有的韭菜都有幻觉。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盯着 K 线图。时不时,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念头:

  唉!我要是在那里卖出(眼瞅着某个价格高点)然后在这里再买入(目光挪到某个价格低点)…… 就好了!

  不知道你怎样,单说我自己,我最初的时候就有过这种幻觉—— 后来,经过观察,我猜每个新手都有过这样的幻觉罢。

  它之所以是幻觉,看那句型就知道了:

  …… 就好了。

  这是最典型的人们想要摆脱尴尬的时候所使用的句型。现实是,过去不能更改;韭菜却仍然忍不住去幻想一下,要是过去这样那样更改就好了。这明显是小孩子才有的不切实际的念头,然而,冲进交易市场之后,在外面那么“成熟”的人,突然之间又开始极度幼稚起来……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一个价格,在交易市场上,伴随着那个价格,有一个“盘口交易量” —— 这很重要!

  冷静一下,仔细看看 K 线图就知道了,在当时 32 元的价格上,成交量事实上很少 —— 事实上,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在最高点的价格上,只能卖掉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卖,就要以更低的价格成交了…… 反过来,在最低点的价格上,只能买到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买,就要以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等你一点一点进步,离开注定成为韭菜的那条路之后,你自然会明白的:

  作为交易市场中的一份子,你不大可能在最高点卖出,也很难在最低点买入……

  为什么呢?理由很清楚也很简单: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

  你注定要成为一个不冲动的人,所以,那一部分冲动的交易注定不属于不冲动的你!

人是如何变坏的,那人就是如何变傻的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

  如果让我在“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之间选择,现在的我只能选择前者。所以,没有“纯粹的坏人”,可能只有“部分的坏人”,比如,百分之十坏人,百分之二十坏人…… 我猜,“百分之五十的坏人”都很难存在,因为连百分之五十都过了,那么他内心会有很大的煎熬。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可是,一旦这个人做了一个坏的决策,那么他将面临一个选择:

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错误……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准确地讲,连“我想做个好人”都高抬我自己了,我真正想做到的,不过是:

  我一点都不想变坏。

  如何不变坏?很简单啊,已经说清楚了啊!

  若是不小心做错了事,一定要改正,绝对不尝试去做任何形式的“合理化”。

  痛苦 + 反思 = 进步

  经过这番思考,从那之后,我对人的评价措辞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坏”,是对人品最高的评价;同样,“不傻”是对智商最高的评价 —— 应了那个句式:好人千篇一律,坏人千奇百怪;聪明人千篇一律,傻瓜五彩缤纷……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如何才能正确地提高回报风险比”呢?

  回报风险比 = 可能的回报 ÷ 可能的风险

  看着公式,就知道,提高回报风险比的方法,无非有两个: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还有吗?想想罢。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值得你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最初的时候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相信市场

  本来最重要的一条是:“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因为这样的话,你已经“更聪明了”…… 不过,这一条你没机会享用了,因为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已然“被割了一茬”。

  那…… 还好有我!让我来告诉你第二条,这一条你能马上用到,并且你还来得及学,来得及用。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这是一种智慧。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去相信整个市场的智商。市场都帮你选好了,为啥不服呢?

  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还有另外一个定律作为支撑:

  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 于是,

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的最猛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抗跌……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从今天开始,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生活!

  你喜欢读书,就去买更多的书,安心读完;你喜欢弹琴,就找来更多的曲子去练;你喜欢看电影,就去买更好的影音设备,搜集更多的影音资源……一定要学会自娱自乐,善于自娱自乐,这是牛屄交易员必需的最重要技能 —— 它甚至比交易判断都要重要一百倍。对我来说,连写书、写文章都成了“自娱自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如果你不善于自娱自乐,如果你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认真生活,那么你就没办法降低你的交易频率,那么你就会变得跟韭菜一样整天盯着屏幕,跟女朋友做爱都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就慢慢等着变成一根更不可能有性生活的老韭菜罢。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最初的时候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而现在所描述的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练就了属于你自己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判断能力之后的情况。

  早晚你会明白,用两条就够了: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你最终的收益和你的孤独程度一定会同比增加高度一致。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

  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有了这样基本的思考,所有成功的交易者最终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在交易市场里,无论是现金、还是时间、还是生活,都绝对不可以 all-in。

  为什么?因为有风险!

  交易之外,要有很好的生活。好生活,不是放在那里就可以的,是要寻找、培养、经营的。除了生活之外,还要有工作,不一定非要是与投资交易相关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想做到极致,就很难,然而,只要做到了,就一定有成长,有新的境界。生活工作之外,还要有学习,现代人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可以无生活压力地学习,而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社会地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自己的大脑继续成长……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如何把握周期呢?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 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 ALL-IN 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的,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情况。我也经常感觉莫名其妙 —— 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法也很含混:增加独处的时间,增加自我责怪的时间,让自己更难受一会儿,希望能记住那个痛苦,希望如此这般能够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样的傻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韭菜的自我修养(增订版)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