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快乐算法》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2-18 23:06: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快乐算法》读后感精选

  《快乐算法》是一本由[埃及] 莫·乔达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快乐算法》精选点评

  ●最后的偏宗教的不是很喜欢,不过还是很实用

  ●回忆随笔及对幸福概念感悟总结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编写出来的关于快乐的建议有用

  ●记住6种错觉和7个盲点,将快乐设置默认状态体验下。

  ●前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地方,后面感觉略赘述

  ●因为想读所以读了,以前也看过不少快乐的鸡汤书,几乎千篇一律,看完就看完了,快乐和现实依旧是两条法重合的平行线。这本书看得我好开居然成书于作者痛失爱子之后,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自我调试能力才能写出这么快乐的一本书。书中的快乐不是戴一张乐呵呵面具,而且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小贴士,用谷歌工程师无法企及的思维方式,告诉,你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因为当你享受当下的时候,你就感受到了生活安宁和快乐。我试着做了,做到了,好舒服的感觉。也感叹于作者对这一方法的宣讲,因为很多人都迫切需要。

  ●本我自我超我,本书试图帮你达到最后一重境界。你的想法不是你,你的身体不是你,你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游戏世界玩家我们都是沧海一粟,却也是伟大设计。书中许多观点值得学习,甚至颠覆已有观点。不可多得好书,值得收藏推荐

  ●6大错觉的分析有趣特别时间错觉。看到后记感动了,这是一本中年丧子的父亲的一场自我救赎啊。

  ●我相设计者

  ●出发点的反向很对。可惜被宗教文化背景限制探索深度

  《快乐算法》读后感(一):中规中矩

  从第一/三部分阅读体验感都是可以的。作者结合自己丧子之痛的经历来建立一个如何快乐的模式

  找到影响快乐的以6个错觉会带来痛苦,接着提到7处大脑的运作模式会导致的不快乐。最后用五个终极真相来告知读者快乐方程式

  其中,7个大脑盲点确实让人感同身受,我的人生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运行这个7个大脑盲点。所以让我避免了一些可能不幸,也让我体会到一些误解之后的自我责备。但是我反而觉得这个作为人类而来的7处盲点是不能或缺的。你可以知道这个运行模式,但是不能摒弃他的存在。知道他可能会影响你的快乐就可以了。

  5个终极真相(看起来有点老生常谈

  活在当下,不要过度企及过去和未来的想法。活在当下才可以平衡你的过去和未来。

  -在爱中感受爱,给予爱,爱自己

  如何看待死亡,直面死亡,坦然接受死亡,便可以乐在其中。

  伟大设计-直白说就是接受你的命运。找到你自己的宁静与安乐。

  题外话。真的很羡慕作者可以有这样的儿子。让他们互相在拥有彼此生命的那段时间里,互相成就。在离开之后仍然给互相带来成长。

  《快乐算法》读后感(二):看了之后会有收获

  ️六种重要错觉(想法,自我,知识,时间,控制,恐惧)七处大脑盲点(过滤,假设,记忆,预测,标签,情感,夸大)五个终极真相(现在,变化,爱,死亡,伟大设计)

  ️你不是你脑子里的那个声音

  ️积极清单取代大脑中的负面思想

  ️专注于外界某个景象(如桌子的木纹)或内外(如呼吸),不给大脑唠叨的机会,让那只讨厌的鸭子闭嘴

  ️看穿想法,让这些变成0和1,就能轻松应对(PS这不容易)。

  ️识别是一个起步动作。

  ️真实的你要通过两个测试:感知性测试-如果你是能够观察周边客体的主体,那么你就不是你在观察的客体。永久性测试-如果与你有关的一种品质或一种描述发生改变,而你保持不变,那么那种品质就不是你

  ️你是观察者,你是看见的那个人。

  ️不认同别人是最容易产生优越感的途径,它不需要为了变得更好而付出努力,只需要看轻别人即可。人们不认同你不是因为他们在评价你,而是因为他们在评价自己。

  ️当我们专注于过去或未来时,我们就活在自己的想法中,而不是活在现实中。

  ️如果过去的20年给你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星期,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你只用了其中的一个星期 来 真正 体验 人生 完全 活在 当下, 而 剩下的 1050万分钟里, 你 只 是在 自己 的 脑海中漫游。那是怎样一种浪费啊!

  ️如果只给你的大脑布置描述周围事物的任务,就能更加安宁。

  ️你不可能控制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所以先采取负责的行动,再放弃控制的需求。

  ️恐惧没有积极面。保证你安全的是你的行动,而不是你的恐惧。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有消极倾向。

  ️预测某件事情要发生往往会为它的发生铺平道路。

  ️没有情境的标签常常会掩盖真相。

  ️意识角落就是你现在的地方:四个意识角落——外部世界、你的身体内部、你的想法与情感、你与其他存在的联系。

  ️活在真相中。找到安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感受:

  《快乐算法》读后感(三):你今天不快乐吗?那就用算法重建你的快乐呀

  以前读书学习的时候,总听老师说什么“学习有法,法无定法”,当时总觉得老师唠唠叨叨的,这学习有什么方法可讲。 后来随着视野的开阔,才发现学习确实是要讲究方法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的学习效率蹭蹭蹭的提高。 那么,快乐呢? 快乐也是需要方法的,快乐的学习方法叫做“算法”。

快乐算法

  生活在快节奏时代下的大部分现代人,大多背负着房车的压力。尽管一个个事业有成,外表看起光鲜亮丽,但是内里早已苦不堪言。来自工作、社交和庭的烦恼,让他们忘记了如何笑,忘记了什么是快乐。 没钱的人不快乐,那么有钱的人就快乐吗?也不见得。明星有钱吧?可为什么还是有明星吸毒。那是因为他们不快乐,想要通过那种方式让自己快乐起来。但,却寻错了方法。 别怕。在我这里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你快乐起来,并且还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是什么方法这么神奇? 那就是快乐算法呀,用算法重建我们的快乐。 谷歌的首席商务官——莫·乔达特(Mo Gawdat)以一个技术宅的手段为我们设计出了快乐的算法,从而求解出了快乐方程式。只要你能熟练的掌握这个快乐算法,那快乐就离你不远了。

莫·乔达特

  莫·乔达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一场医疗事故走了儿子阿里的生命。乔达特痛苦不堪,是快乐算法让他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 为什么快乐算法这么神奇? 因为快乐算法揭示了快乐的真相。快乐=牢记5个终极真相×粉碎6种重要错觉×修复7处大脑盲点。 我们生下来的默认状态就是快乐的,不信你可以去看产房里的婴儿,她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咧嘴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长越大,我们想要的更多、想控制的更多,我们所担心的也更多。因此我们不快乐了。 但是《快乐算法》告诉了我,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一些错觉,这些错觉妨碍了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这些错觉让我们理解不了世界。我们的大脑也不是万能的,大脑还存在一些盲点,这些盲点模糊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因此,我们要粉碎这些错觉,修复那些盲点。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青年人要知行合一,因此我看完《快乐算法》后,便着手实践。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清单,把每天发生的让我开心快乐的事情写在上面。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就好像从那些小纸片中发出了太阳般耀眼夺目的光芒,瞬间就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

快乐清单的模板

  你今天不快乐吗?那就用算法重建你的快乐呀。

  《快乐算法》读后感(四):丢失的快乐,是否还能找回?

  突然想起来几年前新闻上一个好笑的梗,记者问过路的大爷:“你幸福吗?”大爷莫名其妙的回道:“我不幸福(姓福),我姓?(具体姓啥我忘了)”。

  那阵子,朋友圈都在疯玩这个梗,我也曾参与其中,可你幸福吗你快乐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前阵子听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幸福的方法》,据说这本书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每年选修的学生达到一千六百多人,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幸福。

  或者说怎样让自己幸福也行。

  是有很多钱?是有很大的名气?还是很漂亮很帅气?是有爱人相伴左右?还是怎样?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就可以幸福快乐,那一代偶像巨星张国荣为何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显然,感知幸福的能力并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能够给予的,有人一贫如洗,照样可以笑得没心没肺,不行你去看看贫困国家的那些小孩;有人生活富裕,却体会不到丝毫的幸福,甚至只能通过吸毒、豪赌这样极端的方式麻木自己,试图告诉自己很快乐很幸福,几乎每年都有新闻报道因吸毒踉跄入狱的有钱人。

  那么,这些感知不到幸福、快乐的人,是不是真的没救了呢?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快乐算法》作者是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他通过方程式的形式、研究的一套自我修复、重建快乐的公式,他说,其实快乐从未消失,因为快乐是每一个人的默认状态,只要搭建好快乐算法模型,就能找回那些失去的快乐。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快乐竟然可以像解数学题一样得到破解?

  这位父亲,财务足够自由,但仍然喜欢规划生活,甚至会提前5年制定工作计划,内容更是具体到细枝末节,并严格执行,他乐忠于各种投资,购买多处房产,为孩子的教育制定各种计划,为爱人购买保险计划还有储蓄计划。

  然而某一个暑假,生命中的黑天鹅突然降至,他的儿子阿里住进了附近的医院,进行了一个很普遍的小手术,然而却因为手术里一个一毫米计的失误而丧命,突如其来的悲剧一度让他难以接受,伤心在所难免,但他说却并未觉得痛苦,而帮他渡过难关的就是这神奇的快乐算法。

  那么,究竟快乐算法是怎么一回事呢?简单说说我看完全书的理解吧:

  把人这一生看作是租来的,如果希望租来的这个人生是快乐的,那么就学着放下对所有物质财富的执念,直到它们被迫离开。遇到糟糕的事,不埋怨不懊恼,不过吸取教训、解决或弥补过失,实在不行,也大可以想想倘若发生的是更加糟糕的情况,那么,眼前的状况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所以在面临爱子因手术失误去世这件事,莫·乔达特(本书作者)和家人不曾愤世嫉俗、埋怨人生,没有觉得被骗或沮丧,而是以安宁的心态走过了最艰难的历程。他认为,没有绝对的好和坏,甚至,正是眼下的失去,可能会帮助你逃脱其他更糟糕的噩运。

就拿他的儿子阿里的离开为例,跟那些二十几岁被诊断出癌症,忍受好几个月残酷的化疗和放疗,而最后还是没能活下来的年轻人比,阿里的离开可能似乎并不算糟糕;再比如,很多交友不慎的大学生,染上毒瘾,并因某次吸毒过量而死去,这样的离开方式对阿里来说更好吗?不是!再简单点,如果阿里离开的方式不变,只是去世前他正在波士顿生活和学习,而不是回家陪家人过了几天好日子,那就是大家希望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伤心难过也无济于事,倒不如试着告诉自己,还好事情没有变得更糟糕,俯视并感恩,正是莫找寻的通往快乐的道路。

  生活中,尽管你可能不是最幸运的那一个,但也肯定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更何况,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作者举的几个例子就可以佐证这一点:

事例1:他说,假如有一天,妻子妮芭丽驾驶他最喜爱的萨博900Turbo出门,结果跟其他车相撞,他听到自己最爱的车子报废了,却快乐得发疯,这是为什么?因为气囊、安全带以及其他所有使萨博享誉世界的安全性能真的发挥了作用,让他的爱妻子妮芭丽毫发无损地离开了事故现场。他失去了汽车,但那又怎样?心爱的妻子没事就好!事例2: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一匹很棒的马,不但如此,这匹马还帮他赢下了近期所有的比赛,这算好事吧?然而几天之后,他从这批马上摔了下来,两条腿都骨折了,是不是很糟糕?但是呢,一个星期后,经略者来袭,村里所有健全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入伍,结果很多都战死了,而他因为腿骨折没被征召,活了下来。事例3:这个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故事,她25岁那年,接受了一份在葡萄牙当外语老师的工作,很快认识了一个情投意合的男人,并与之结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好景不长,很快婚姻就宣布失败。她不得不带着女儿回到苏格兰,没有工作,没有住处,靠政府救济金度日,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她拼命写作投稿,被拒绝了无数次,最后《哈利波特》系列终于震撼了整个世界。正是因为生活把她其余的道路都封死了,只给她留下一条,而她沿着它走了下去。

  是的,世事并无绝对的好与坏,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的那样:“最后一切都会变好。如果现在还不算好,那么就是还没有到最后”。

  当你清除自己的想法,看清知识的错觉后,可能就会由衷觉得莎士比亚的那句明智之言是千真万确的——世事并无好坏,但由思想决定,自然也离读懂快乐算法不远了。

  《快乐算法》读后感(五):人间值不值,看你怎么算

  文 / 董小琳

  最近,有位“名人”宣布了婚姻状态;

  结果,我的朋友圈连着被刷屏了好几天。

  相信你已经猜出来了,就是李诞和他的那句——

人间不值得。

  之所以给名人加引号,是因为我一直没觉得李诞是名人,直到这次刷屏事件。

  之所以这么久才写这件事,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李诞,90后。善于写段子和吐槽。新浪微博坐拥千万粉丝。出过书,创立了上海笑果文化传媒,迎娶了美若天仙才貌双全的女朋友。

  结果,他跟你一本正经地说:人间不值得。

  那,什么样的人间是值得呢?

  别误会,我今天不是要抓住一句话,对某人不依不饶。只是,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和之前要啥没啥的年代相比,现代人能更容易地得到很多东西。

  可为什么反而越来越不知足和快乐了呢?

  后来,我读到了一本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就叫做《快乐算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Google X的首席商务官,莫·乔达特。

  可能你对Google很熟悉,但是说到这个Google X却很陌生。据说,它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个部门,全部工作人员,都是谷歌从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挖过来的顶级专家。

  这些精英中的精英,聚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处秘密地点,研究了无人机,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等高精尖项目。本书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员。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纯IT男的作品。

  但是,这本书的名字又与“快乐”有关。一般来说,能告诉你如何快乐起来的书,多少都有点鸡汤的味道。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困难总会过去,前方无限光明……等等。即使说的人不烦,我们也听得耳朵起了茧子。

难道是IT男写的鸡汤? 千万别这么想。

  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是从作者痛失21岁爱子阿里之后的第17天开始的。而这一切,源于一次本应避免的医疗事故。

  和一生中会遇到的诸多痛苦相比,发人送黑发人,最难让人接受。

  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下,作者拿出了理工男惯有的冷静,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告诉我们:

快乐,是有算法的。

  只要按照“6-7-5法则”去做,你就会发现,人生常态是快乐。人间很值得!

  用客观的思维推导,来阐释主观感觉,恐怕除了这种级别的计算机高手,也是没谁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传说中的“6-7-5法则”,到底指的是什么?

  书中的6-7-5三个数字,代表了影响我们快乐起来的3大因素:

6种错觉;7处盲点;以及5大真相。

  作者认为,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陷在生活的迷雾中,困惑而忙乱。没有方向,更没有拨开迷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你只是被错觉蒙上了双眼。

6种常见的错觉:想法、自我、知识、时间、控制和恐惧。

  另外,大脑思考的盲点,也会让我们轻易避开快乐,而陷入自寻烦恼。

7处盲点:过滤、假设、记忆、预测、标签、情感和夸大。

  我们不妨用自我感知的错觉来举例。

  周一早上刚到单位,你被老板没头没脸地数落了一顿。什么上周数据不对啦,这周计划还没交啦……等等。

  此时,你的心里真心应了那句歌词:都是我的错,一个人的错……很有可能你一天都走不出郁闷的泥沼:

我总是这么笨。 还是我根本没有工作能力。 怎么就不能做到让领导满意呢? 这个月的奖金恐怕又够呛了。 孩子的学费又该交了。 我这当爸爸的,真不够格。 ……

  且慢!

真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可能是领导今天心情不好? 而你刚好撞在枪口上了。

  所以,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领导说完也就过去了。

  而你却陷在越来越深的自我批评里,无法自拔。

  很多时候,能否得到快乐,取决于你对快乐的感知能力。

从平淡中找到快乐是一种能力; 在逆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更是一种境界。

  正如作者的这幅图,从痛苦到快乐,再到安乐,是逐层递升的过程。

  你目前在哪一层呢?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于快乐的5个终极真相。

现在:切断与时间的联系,完全存在于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 变化:从仰视变为俯视,降低对未来的期望。 爱:爱自己,把爱给予身边的一切。 死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租来的,因此,笑对艰难吧。 伟大设计:接受设计,遵守游戏规则,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安乐。

  世界没有那么美好,但也并不糟糕,你看待世界的心态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快乐起来,那就不妨从当下开始行动吧。

  不管如何,行动起来总比自怨自艾的悲观有用一些。

  这就是在与儿子天人两隔后,乔达特写下的《快乐算法》。

  计算机专家的基因,让这本书不仅有找寻快乐的理论,更有很多实用可操作的模型,方法。

  比如说,建立快乐清单,瓦解痛苦循环圈,操控想法的4个技巧等等。

  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来原书读一读,试一试。

快乐,不是一种让你等待或努力去争取的东西。 获得快乐也不应该依赖任何外部条件,更不是事业成功,财产增加的必要条件。

  快乐,就是我们的默认状态。

  在 “丧文化”盛行的年代里,能够遇到《快乐算法》这本书,我很知足。

  也期待这篇文章,能把同样的快乐带给你。

  你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瞬间,无法忘怀呢?

  欢迎留言。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快乐算法》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