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1-27 23:1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精选

  《国学梯级公开课5》是一本由摩罗 / 杨帆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01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一):进步即动力

  不知不觉的就看到了《国学梯级公开课》第五册,自我感觉文言文的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已经可以随便在网上搜一些明清时期的古文进行阅读了,虽然有的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但是经过检索词句也能够理解这段文字意思,除去可以读懂文意,对于我来说更大的进步是我不畏惧文言文,看到文言文是想要阅读,而不是下意识的躲避,这就是学习的动力吧。

  也是学到了第五册,我才意识到我并不是真正的了解经史子集”是什么,之前只有一个浅显印象,后来经过仔细研究本书的“使用说明”,查阅资料以及对于书内选文的归类总结发现,“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比如本书中第六课《巧言令色,鲜矣仁》和第课《听其言而观其行》都节选自《论语》,《论语》就是儒的经典著作,也就被归为“经”这一类国学文献。而“史”指的是“史书”,并且特指“正史”,本书第十一课《古公迁国》和第十二课《文王行仁》节选自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周本纪》,《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因此这两篇课文归于“史”这一类国学文献。“子”指的是诸子百家著作,第十六课《圣人忧劳百姓》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第十七课《盗阴阳》节选自《列子•天瑞》,《淮南子》《列子》道家著作,传承道家学说,属于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因此属于“子”这一类国学文献。“集”则是指文集诗词汇编,本书第一课《游庐山黄崖遇记》节选自《袁枚文选》,第二课《吴江两节妇传》节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不论是文选,还是散文集,均属于文集,也就归属于“集”这一类国学文献。

  将不同文文献分门别类,之后进行分类学习,也是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本书中,就可以先学习“集”,想像一下袁枚在大雨中的窘迫无助感受一下崇明吴姓老人儿子们的孝顺;再学习“经”,看看孔子对巧言令色之人的批判以及对言行一致重视提出了“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要求;之后学习“史”,探索古公迁国的原因,感受古公仁政民的精神;最后学习“子部”,探索诸子百家不同的政治追求与治国思想

  让我们在古文中学历史,面对国学。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二):之乎者也,《国学梯级公开课5》正好就是能够吸引学习者主动去阅读的一本书

  看过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应该会对下面这个情节印象深刻

  一次,乾隆皇帝要烧书,纪晓岚一心想阻止,一直在想要用什么办法好。反复思量后,他想到一个好点子,就跟乾隆讲了忽必烈故事,并斗胆向乾隆请求:天饶一部,地饶一部,皇上您饶一部。

  乾隆答应了,纪晓岚又问和珅:和大人不饶一部啊?

  后来,纪晓岚有了挑选四部书的资格。乾隆问他挑的是什么书,他说:经史子集四部。

  早在唐朝,“经、史、子、集”的书目架构就已经初步形成

  古代读书人把儒家经典在内的道德伦理书籍都称为“经”,把各类历史著作都称为“史”,把诸子百家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书籍称为“子”,把名作家作品收录在一本书中,称为“集”。

  天下的书,没有不囊括在“经、史、子、集”中的,纪晓岚用自己智慧力挽狂澜拯救大部分书籍的命运

  后来,纪晓岚等300多位学者共同编撰《四库全书》,耗时13年多才完工。

  在摩罗和杨帆共同编著的《国学梯级公开课》这套丛书中,也借鉴了“经、史、子、集”的分类法,将每一类型的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确保读者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

  同时,该系列书籍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式。因此,《国学梯级公开课5》自动把读者定位掌握一定国学知识,已达到文言文4级水平的中级阶段内容较前几本书相比,也更有深度

  作者选择也更广泛。除了孔子、孟子、左思明、司马迁几个常驻作者,还新增了几个时的文豪大咖,比如和纪晓岚齐名的袁枚,有“海内三大鸿儒”之称的黄宗羲,清朝“理学儒臣第一”的陆陇其等。

  从“我以不贪为宝”的高风亮节《左传》典故事,到《史记》中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周公的典故,一边学习文言文,一边还能感受到古人节操情怀

  从洋洋洒洒,缕分细述地写出爬山的苦和趣的《游庐山黄崖遇雨记》,到时而行云流水写尽奥妙,时而尽藏风光留有余味的《石涧记》,纵然是游记,也都是在平常小事中悟出了不寻常道理,在普通景色中写出了清奇美景

  如果还读不过瘾,副课文还有相关的文章可供阅读,完全可以保证丰富阅读量

  之乎者也,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如果能够增加学习中的乐趣,也就更能吸引学习者主动去阅读。《国学梯级公开课5》正好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你有深入研究古文,不妨从这本书开始看起。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三):国学第五课:具体的学习选文实例(其二)

  上课。

  上一节课说到,具体的学习选文实例。

  韩愈的《猫相乳说》与王猷定的《义虎记》构成动物主题刘向的《人君之道》则体现了儒家致力于塑造君王规范君王行为良苦用心——“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就是儒家学者对君王品德普遍要求。《邾文公迁都》回答了怎么祥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君王——需要注意的是,近代以来对君王形象描述,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展示了一个国家失去“国家意志”之后,是如何悲惨任人宰割的——去除民族耻辱维护民族光荣,是每个族群渴望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具体的学习选文实例。

  在摩罗和杨帆共同编著的《国学梯级公开课》系列第5级中,集部与子部展示了明清多位名家风采——袁枝、黄宗羲、解缙、姚雅、戴名世等人,都是当时名满天下大学者、大作家,并且至今依然受到关注。袁枚的《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把游山玩水写得惊心动魄,最后又有惊无险,真神笔也;陆陇其的《崇明老人记》记述底层百姓孝敬老人故事,于世风有补救之效;忽思慧是元代宫廷厨师,于养生颇有研究,而饮食与养生,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国学梯级公开课》不但选编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没有遗漏掉《饮膳正要》。

  经部中的孔子言论大多平和温婉,孟子言论则锋芒毕露,在《率兽而食人》中大骂君王宁可疼爱畜生也不愿怜惜人民声色俱厉,意在维护尧舜以来以民为本的道统也;选自《左传》的《我以不贪为宝》,讲述宋人出于尊敬,要把一块上好美玉送给子罕,身居六卿高位的子罕,虽然知道宋人赠玉并权钱交易嫌疑,还是坚决辞谢了:“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在物欲横流尘世官场,一句“我以不贪为宝”,堪可洗心弘义。

  史部选文着重突出了周文化的精神气质。《古公迁国》《文王行仁》《周公吐哺》,在周族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事件,其三人也是周族能够崛起并且德服天下的关键人物。周公制礼作乐,代表了华夏文明成熟稳定。尽管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衰败,但自秦汉以来,我们民族乃是靠周文化的遗风余绪维持到清末。而孔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仔细研究、比较夏商周三代文化,郑重表示“吾从周”,因此,可以说孔子的理想就是恢复周礼由此可见周文化在圣人心中多么崇高。所以,对于周族发展史和周文化的认识与研究,是学习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课。

  副课文主要选自《明史》、顾炎武《日知录》、佚名《国初礼贤录》三书。《日知录》是读书笔记,属于知识性读物,《国初礼贤录》故事性很强,《明史》则既有大量知识也有大量故事,如果加上《志》和《表》,就堪称百科全书了。

  好了,这一节课就先讨论到这里,下课。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四):拾阶而上学古文

  《国学梯级公开课5》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好帮手,这本书是由著名的文化研究员摩罗和杨帆共同编著的,是一套针对当前高考的冷门经典作品。全书共十八本为一套,分为三个梯次,每个梯次中又分为六个阶段。这三个梯次分别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及门梯,登堂梯和入室梯。这样编写目的是为了顺应学习者的思路需求,学过文言文的读者都知道,文言文是非复杂的,想要学习好文言文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而且要打好基础。本书就是一套非常不错的学习文言文的好教材

  《国学梯级公开课5》看到书名,每一个读者也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是学习国学的阶梯式教材,国学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学,因此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国学对于当代人们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当代人们学习的都是简化字,白话字文章,和古代的文言文相差甚远,脱离了那种语言环境想要学习起来也是很难的。所以学习也是要有方法的,想要学习好文言文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而今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是针对当今人们尤其是高考的学子们而编著的。是一个学习国学的好帮手,是一套由简入难的学习文言文的作品,

  《国学梯级公开课5》是由摩罗和杨帆主编的,这两位作者都是江西都昌人,其中摩罗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招收文化战略专业和国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国学教育专业博士生。主要著作有《思想家:司马迁的新帽子》等。而杨帆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主要著作有《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合编)等。这次两位作者共同编著本作品,就是为了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国学,因此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在这本书中,共选取了几十篇比较冷门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也是高考中容易出现的冷门,作者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编写,因此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本书有着显著特色,每篇文章的开头都是主课文,这也是古代文言文的精华作品,因此当然是最为重要的,这些文言文对于有一些基础的人来说,是可以阅读的,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人来说,在文章的后面还有注释,查阅起来很方便。此外参考译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可以对照学习。在文章后面的赏析写作指导延伸知识也是不可或缺补充部分,思考训练考察读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这本书很适合读者们学习国学。

  《国学梯级公开课5》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学习国学的好教材,国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学习传统国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国学的文言文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学国学,必须由浅入深的学习。 而在书中主编是精挑细选了一些比较冷门却经典的作品,配合一些副课文和注释来讲解,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可以更快的学习,学好国学。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五):养浩然之正气

  《国学梯级公开课5》是《经崖国学教育丛书》系列的“及门梯”第五级的课程,这里面记录的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养生、商道、军事等学课,从文体上来看则是涉及游记、传记小品文等方面。 《国学梯级公开课5》所选的文章明显的可以感觉到语法上较前几本更加繁复,使动、意动,主动、被动还是要破费一番脑筋才能想明。下面我想和大伙儿分享哈《国学梯级公开课5》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片段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却认为“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由此可见,孟子与告子的观点一致的是都认可养气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一致的则是两位先生对于“言”、“气”、“心”的相互作用关系看法不同。孟子也给出了他的理由——心志意气主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在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而后孟子又与公孙丑讨论了如何养气,也就是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用正直培养而不伤害它,浩然之气就会充满天地之间。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配合,如果没有义与道的配合,浩然之气就会萎缩。告子不懂义,他把义看成了外在的东西。孟子认为义是内在的东西,需要好好培养,不要抱有特定的目的,为了义而义,要做到内心不要忘记道义,但也不要过分扩大道义,过犹不及。孟子还以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来阐明养浩然之气的正确做法该如何。

  《国学梯级公开课5》中编者还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阐明了何谓浩然正气。纵观古今少年,举凡有所成就者大都要接受十年寒窗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和知识,也就是“养勇”,经历了心性的磨练,自然为“养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少年中国说》就是浩然之气的凝聚和体现。

  无论是孟夫子的谆谆教诲,还是梁先生的殷殷嘱托,所希望的不过是让我们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国学梯级公开课5》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