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是一本由蔡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一):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才是重要
这本书不同于以往蔡澜出过的旅行游记和食评文字,以蔡澜的人生体味入手,写每个旅行的趣闻,每种食物的背后故事。作为美食家的蔡澜先生,也以自己的人生见闻,给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更多有用的建议——高兴地活着,一天比一天更好性地活着,才能咂摸出生活的本味,不拘泥于任何场合地点,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文章每一篇都很短小惊艳,不会让人觉得无趣或者昏昏欲睡,更像是一篇篇精致的小品文,值得品读!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二):今天最快乐
刚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读了起来,蔡澜想必是大家十分耳熟的姓名了。专栏作家,邵氏、嘉禾等公司电影监制、节目主持人,目前已出版作品超过200部。他还是《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联手深圳卫视,打造了美食王牌节目《蔡澜食尚》,并担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他生性豁达,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蔡澜先生是最懂生活的人。无论是他的闲情文化,还是美食文化,都是特别的出色。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滋有味地生活,找到一方简单而美好的天地;平凡而踏实,寻觅到淡雅而朴质的闲情文化。汪读他的散文,犹如在和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拉家常,虽然话语平实,但饶有风趣,令人回味无穷。蔡作者的散文至始至终弥漫着平实主义风味,语言简单易懂,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起,就别有一番味道。蔡澜先生的文字格调乐观豁达,在向我们展示的永远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内涵,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这与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恬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有关。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兴致盎然地生活。不管经历多大挫折与磨难,坚信曙光的到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享受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书中看到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真是有滋有味呀。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把生活的素质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快乐,就此而已。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那也将是一片美好的景象。
蔡澜先生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如果你去某度搜索“蔡澜”会出来很多他的职业,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还有很多很多别的称呼。说句是实话如果单看文章的话我想不到蔡澜先生会是一个主持了,电影监制,商人等等。
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乐一点,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就一直往快乐这个方面去追求。不报不抗。
读着《今天比昨天过的快乐》我仿佛跟着蔡澜先生去了许多地方,看过不一样的风景,吃过不一样的美食,生活随意自在,无拘无束的将自己放空在这个世界上。而蔡澜先生当真是很会生活的一个人,在他的文字你你看不到一个人去为生活愁,看到的全是一个人在全心全意的爱生活,过日子。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仿佛诗画一般。
很多人会很羡慕我的人生,但是,不用羡慕,实行去,谁都可以的。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三):请快乐地生活吧
“你今天过的开心吗?”当有人询问这个问题时,或许我们会回答开心,也或许是不开心,毕竟人生那么长,生活那么复杂,谁能保证每天都过的快乐呢。事实上,无论开心与否,都是人生中会经历的事情,没有必要非要去论个长短,因为当你执着于让自己开心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反倒是顺其自然地享受生活中的惊喜比较快乐。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散文随笔,正如它的书名所表达的那样,十分吸引人。因为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似乎说出了所有人的美好心愿。本书是有着“香江四大才子”之称的专栏作家――蔡澜的作品,其中汇集了其50多年的创作精华,更蕴含了很多来自生活的智慧,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蔡澜是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生性豁达,热爱美食,读他的文字,恍然让我想起来那位同样喜欢美食的汪曾老先生。显然,他们是同一类人,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能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之美,并学会享受来自人生的乐趣。
在本书中,蔡澜谈世事,谈交友,谈旅游,谈喝茶,谈美食,似乎那些与人生有关的事情都可以找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其本人的那种切切实实的生活态度。
都市生活纷纷扰扰,忙碌而又乏味,为了反对单调,常有人做出“特立独行”或者“惊世骇俗”之举;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要听公司安排,要看老板指令,因此某些时候看到那些自己做些小生意的人,总是忍不住想“换命”;日本一年总有几千人莫名其妙失踪,殊不知其实是隐姓埋名过上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人生……
人们总习惯性说:“等我……就去……”殊不知,此时此刻的心情到了此时此刻可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又何必为什么非要等呢?在蔡澜看来,享受当下,活在今天,努力过好现在才最重要。
我们都知道很多家庭主妇在菜市场买菜喜欢讨价还价,有时能够为了减一两毛钱而乐个半天,又或者到超市买东西,货比三家看看哪里更便宜一些,买到后仿佛一天都很快活。有人把这样的人看做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觉得她们浪费了很多时间,殊不知这样的事情也是一种乐趣呢。
记得蔡澜在《寻开心》一文中曾说道,做人,的确是要寻开心,积极的快乐都由自己创造,从书本,由音乐,种花养鱼,都是开心的源泉。而这样的快乐是不可以用钱买到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从而使自己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明天又比今天过得快乐,这样的日子岂不舒心惬意呢?
人生很漫长,也会短暂,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学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且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四):【春节读书】人生短暂,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去用在抑郁烦闷上啊!
好奇的我忍不住点了进去看,毕竟在这个压力巨大的当下社会,谁还没有点强迫症、抑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呢?曾经有段时间我也内心中充满了负能量,当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通过自我调节便好了许多。
点进去之后一痛浏览下来我发现,原来竟然是我错了。相比于那些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我那顶多叫个抑郁情绪。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真的是可能悲观厌世到了极点,用生无可恋四个字来形容真的是一点也不过分。
看到这里不由的出了一身的冷汗。回头细想一下其实之前那些让人心情抑郁的事情过去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生活其实还是蛮有滋有味的,就看自己怎么去过了。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只要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就是美好的一天。
人嘛!主要在于一个心态。
恰巧这本由“食神”蔡澜所著的书名字也叫做《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之前对于蔡澜的了解是一位美食家,所以读之前想当然的认为这本书中对于美食的理解与感悟应该是占绝大多数的。结果读过之后却发现这里面讲述的并非全部都是美食,更多的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随便发生的一件小事,随处可见的一件小物,随意遇到的一位人物……这些在我们看起来不过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事、物或人,在蔡澜的眼中都能够有所触动。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蔡澜先生是一位性情洒脱之人,他活的自由自在、洒脱不羁,不会让自己的内心被一些本就无关痛痒的,细碎琐事来打扰自己内心的快乐
人生其实很简单。就像是蔡澜先生在书中的《野茶禅》中所表述的那样。日本的茶道注重的是仪式,台湾的功夫茶讲究的是繁琐的工序。就好像是《红楼梦》中妙语自己烹茶必用梅花上的香雪水,茶具要用瓠瓟斝、点犀盉或是绿玉斗,品茶不可超过一杯,否则便是解渴的蠢物或是饮牲口了。
可茶一定要那么喝吗?
蔡澜说,茶要是一定那么喝,已失去了茶的意思。茶,本就是用来解渴的。
听听这话就让人感觉到轻松。茶,本就是用来解渴的,而生活本就是应该让自己感觉到快乐的。人生短暂,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去用在抑郁烦闷上啊!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让自己每一天都能够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加快乐。这才真的是不枉人生一世啊!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五):人生哲理之书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深深吸引了,封面是一个手托莲花的小弥勒,狭长的双眼,憨态可掬的笑容,仿佛看淡人生又仿佛笑对人生的样子,加上书名《今天过的比昨日快乐》让人忍不住想拥有它。
蔡澜在很多人印象中的一名潇洒的人,给人的感觉好像他没什么烦恼,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问题都能解决。
别说年轻粉丝们,就连比蔡澜年长的金庸都说他潇洒:“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
蔡澜的潇洒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他的文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简单的文字中体现人生哲理。
《采花大盗》讲了木兰花开的时节作者对木兰花的喜爱,里面用诙谐的文字,把作者对木兰花的喜爱和摘取说成了采花大盗,文字中透露的顽皮和欣喜让人简直无法相信是一个文学名家所著。蔡大师爱好广泛,善于发现美,对美的欣赏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读之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一休庵》讲的是日本传统食品纳豆,纳豆是将黄豆蒸熟,然后用稻草包起来,豆给枯草菌腐化,养成黏黏的外层,夹起来吃时有白丝相连,味道独有风味。作者在品纳豆喝清茶的时候感悟到了,豆那么细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读蔡澜的文字总能这样,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再普通的豆子都能让作者感悟生活中容易让我们忽视的细节,虽然微小,但是也很重要。
《一次》讲的是蔡澜对于生育的观点,他是丁克,他看的很通透,他没有生儿育女的观点更没有传宗接代的传统,以他的年龄的那个阶段,以他的财富和名望这是很难得的。作者在文中说“他们怎么想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做人要为别人而活的话,也是相当悲哀的一件事”看蔡先生的文字,再看现在社会的大形势,动不动人口增长缓慢,要失去人口红利这样的新闻让人焦虑。其实人生有很多种方式,每个人存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再这个前提下再考虑为子孙后代负责,有些人甚至负责不了自己的人生又如何能不负责任地把新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受苦。蔡澜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看透,而我们现在依然有人不愿意摆脱传统观念,非要催婚逼嫁,觉得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子女才圆满。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庄子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希望这个社会对每个人多一些宽容,不要把自认为好的人生观点强加于人。
读蔡澜的文字仿佛是同一个智慧的长者交流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而又获益良多。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六):【春节读书】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蔡澜有三宝,我吃我喝日本仔最屌.
蔡澜老先生年已古稀,其真正已至“七十而从心所欲”。在蔡澜先生诸多的著作里,都流露出“人生就是苦多乐少,与其处处跟自己较劲,不如潇潇洒洒,任性过生活”的人生态度。
这本《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里,蔡澜老先生用了7个不同的版块来讲述人生的真谛: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才是重要;不偶尔偷懒一下活着干什么;活得不快乐长寿有什么意思;三五好友品茶煮酒;有一肚子怨气时最好逛菜市场;一刹那光辉总比一辈子平庸好;每个时空都不同才有趣。
蔡澜的随性生活,来自于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始终都遵循着一个“乐”字。比如,蔡澜老先生看到幽香的白兰,希望自己如同白兰一样,老的庄严、老的干净、老的清香。再比如一双紫檀筷子,想起来老规矩。在美好的事物上,蔡澜老先生不透着莫大的智慧,在寻开心上,并不是简单的教人遵从真我本心,及时行乐,而是在各人所谓的“美好事物”上“浪费”其生命和时间,努力学精学专,进而或许可以此谋生,可能这就是香港四大才子蔡澜老先生所谓的“玩物养志”吧。
有人说,有经历有生活有眼光且有年纪的人写的都是鸡汤文,我觉得算不上。蔡澜先生的文章就像老父亲的教导一样,谈谈吃,聊聊旅行,说说菜,讲讲日常,轻松愉快,浅尝辄止,不赘述也不阐明,所以寥寥数笔,已将胸中丘壑展示。既没有大道理,也没有废话,有着四两拨千斤之效。
我醉欲眠卿且去,名朝有意抱琴来。
【懂的花】人,学会赚钱,也要懂得花钱。
【借口】一辈子为子女存钱,是不是自己贪婪的借口。
【当铺里的年轻人】我们都还很年轻,有学识的人,不会老。
《新周刊》给生活家的定义是:能放松、放空、放慢、放心和放下的人,是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奖赏的人,是获得了生活最多奖赏的人。蔡澜老先生就是《新周刊》评选出的“生活家”。
今天过得比昨天高兴,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就此而已。
这时,我想到了读书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张入场券,让我们走进别人的生活看一看。然后,愿我们都能回归初心,自得其乐。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七):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小时候为写不完作业愁,中学为作业愁,高中未高考愁,大学为论文愁,毕业未工作愁,为家庭愁,为各种各样的琐事发愁,仿佛人生就是为生活而发愁。
在那些闲暇时间想到令自己发愁的事情也确实很扫兴,而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愁成为每个人摆脱不了的事情,不论年龄,每个年龄都有没人年龄段发愁的事情,愁也大抵成为生活的常态。
快乐两个字写起来其实很简单,但是很多人总是感觉不到快乐,觉得自己永远在苦难当中,或是无时无刻处于水逆当中,而这些被他们统统认为是不快乐的,快乐这种东西说简单其实简单,说难其实也很难,因为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感受也不同。
而我这个总是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倒霉的“倒霉蛋”遇上了蔡澜的《今天过得比昨天快乐》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蔡澜先生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如果你去某度搜索“蔡澜”会出来很多他的职业,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还有很多很多别的称呼。
说句是实话如果单看文章的话我想不到蔡澜先生会是一个主持了,电影监制,商人等等。读着《今天比昨天过的快乐》我仿佛跟着蔡澜先生去了许多地方,看过不一样的风景,吃过不一样的美食,生活随意自在,无拘无束的将自己放空在这个世界上。
而蔡澜先生当真是很会生活的一个人,在他的文字你你看不到一个人去为生活愁,看到的全是一个人在全心全意的爱生活,过日子。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蔡澜先生应该有着一双不一样的双眼,他的眼中会将生活中的美好无限的美好,会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东西,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多少就证明你的心装了多少东西,无论是快乐还是愁容。
在蔡澜先生众多的文章中我对《人间蒸发》,是将日本吗每年都有一千多人莫名的失踪,除了被杀害和拐卖的列子,其余是失踪的人都去另一个城市隐姓埋名换另一种方式去生活,读这篇文章时候的心境很不同,第一遍读我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第二次读我想到了这时我向往已久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换种生活方式,如果一生中多换几次,那么没换一次便是经历了另一种人生,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却也两人羡慕向往的。
书中蔡澜先生用自己平实的笔触去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其中不乏埋藏着许多人生真谛,而蔡澜先生这种面对生活的心态真的让我羡慕,蔡澜先生的生活平淡却有趣,看着蔡澜先生的文我仿佛看见了岁月静好的模样。
人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何必将自己整日包裹在愁云当中呢,不如早日拨开愁云吗,换种生活,体会一把不一样的生活,却遇见快乐,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快乐一点,这样在不辜负来着世间走一趟。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八):愿你拥有快乐的人生
蔡澜先生是著名的专栏作家、美食评论家、电影制作人,按照他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言,那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一直拜服于蔡澜先生的才气和勤奋,也一直很欣赏他那种洒脱率真的生活态度。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蔡澜所写的《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一书,精选了蔡澜先生百余篇写生活的文字。在这些文字中,先生从品味美食、快乐生活等七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从那些经历中获得的快乐和感悟。
蔡澜先生的经历很丰富,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就有很多个,旅行足迹所至之处更是不计其数。因为有经历,所以下笔生花。在这本书中,他就写到了大陆、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澳门等等。因为有着丰富的经历,结识过各色人等、见识过各类风景、品尝过各种美食,所以笔下的文字简单而又温馨,蕴含着暖暖的生活气息。
蔡澜先生在书中所写的那些片段是很常见的,甚至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只不过不同的人遇到之后,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所写的在日本别号“绿屋厨房”的住处做红烧猪脚、熬鱼头粥,那种热气腾腾的感觉,仿若那些美食就在眼前。而在物资匮乏、收入拮据的时期,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生活、去想方设法读过难关的态度,更是给了读者深刻的感悟。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当你懂得忧愁除了增添烦恼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时候,你就该去选择坦然面对,寻找欢乐。慢慢的,你会发现,以快乐心态去坦然面对事情的时候,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比之前多了许多。
蔡澜先生在很多文章中都透露出自己对待人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是在探讨着人生的意义。在《野茶禅》一文中,关于茶道,他说“茶,要是一定那么喝,已失去茶的意义”。想来,先生是在说,对于万事万物皆可简单待之,不要让那些事物成为自我的负担。如果额外的程序已经改变了事务原本的意义,那么增加的那些程序显然就是负累而不是襄助。
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观念。记得那个呆板的可爱的许三多曾经说过一句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不同的认知观念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一样。三观相同说的其实是认知观念相同,有这样的大前提,才能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才能获得心灵的认同感、归属感。先生在《茶道》一文中,说“何谓茶道?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推而广之,从茶道推广到对人生的态度:何谓人生?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
读蔡澜先生的书,学学蔡澜先生的人生观,做个舒服的人,快乐的面对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舒服就是快乐,快乐的过每一天。今天比昨天要快乐,等到明天就要比今天更快乐。每一日的快乐都是累积叠加的,你的人生也就变成快乐的叠加,这样的人生,谁敢说不够丰富?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呢?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九):江湖夜雨几多愁
书名《今天过得比昨天快乐》,很俗,俗的让我觉得这只是小学生的水平,但是在如此俗的面具下,却有着“雅”的意味。此书不着痕迹地强调了生活的快乐与人生的幸福。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认知到快乐是人生的本来面目,我们苟活于这个时代,为了名与利,逐渐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以及终点在哪儿。在你说、我说、他说的混乱局面,你是否还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让自己不掺任何水分,不含任何杂质地向着阳光而生长。 每一个时空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有趣,只是我们太匆匆了。越来越多的“过来人”告诫我们要上进,要努力,要出人头地,但是很少有清醒者告诉你在行走的同时要注意脚下的起伏以及身边的风景,有些事忽略了就是忽略了,这也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快餐中体验人生的点滴,只是相信果腹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心甘情愿地成为食物的通道,在艺术的眼光中无异于暴殄天物。咂摸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与其说需要机遇,不如说需要等待。正如各种调料速成的食物并不能完美地挑动你的味蕾,而火候与原料的邂逅才能引你推开一扇开心如意的大门。烦恼亦或兴奋,本质上与饮食无关,只是填不饱肚子,自然就缺乏幸福感与充实感的光临。你细品每一道菜,都会发现油盐酱醋的组合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微妙,以至我们都忍不住系上围裙,抄起锅铲,一试身手。也许你是坐得住、等得起的人,但我却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活灵活现的蔡澜老师! 与蔡澜初识其是因为美食,谁敢说自己拒美食而不沾呢,如果真的有,我怀疑他自始至终没有遇见过让自己心动的事物。作者笑谈,当自己一副无精打采的时候,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菜市场,这里有完美的蛋,也是残缺的南瓜,或许颜色的恰到好处,形状的千奇百怪,能够冲淡你对现世的反感与痛苦。 大吃大喝固然不雅,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活的时候,物质基本上是充足的,如果你只顾眼前的美食而忽视自己的看相时,同座的眼中却只能有你的光与影,却没有美食的香与味。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还是让我们做一个安静的美食家吧。 筷子,似乎是用来考验西洋人的耐心的,那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的器具却是从远古走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在美食之外还有文化,更为关键的是你的修养与作为。看着那道道美食,你那双筷子上下翻飞,或在高空俯瞰,或在低空徘徊,如同一场永不谢幕的演出,让我们一日三餐都有着理不清、剪不断的离愁与相思。 香港四大才子,整体上说他们并不是以才情赢得大众的关注,而是凭借着对生活的洞察、对人生的历练从后台走向了前台。无论是存活者,还是逝去者,他们都有着高颜值,至少看上去没那么丑,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明天又是今天的积累,因此毅然决然地将负面的情绪留在身后,把一张张笑脸呈现在公众的面前。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读后感(十):快乐之书
非常喜欢本书封面上蔡澜老师的一句话:今天过得比昨天高兴,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这果然是食神的肺腑之言。不过,要过得一天比一天快乐,实则是很难的,要不我们经常会给亲朋好友说“祝你天天开心”这样的祝福语呢。如果天天开心快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大概也就不会这么真心诚意的说这句祝福话语了。真因为常人很难做到天天快心快乐,所以更显得这句话的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一旦生活归于了“三点一线”的模式,日久,我们便会感到生活的单调乏味,继而加上城市里工作生活竞争和压力,难免不会感到苦闷。不过,我又想,这样大概是我们的生活少了追求与梦想以及生活的热情,才让我们的生活归于平淡,归于了无聊的状态。一旦我们重新找到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热气腾腾的东西,比如理想,比如旅行,比如美食,我们便会发现不一样的快乐。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一种“行动派”的自觉,不要陷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愿动弹,一旦我们有了美妙的想法,不管难度大小,总归试了才会甘心,才会感到快乐。我想,这也大概是生活最简单的法则。
蔡澜老师身上有三个明显的标签——食神、才子和真性情。他是《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联手深圳卫视,打造了美食王牌节目《蔡澜食尚》,并担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被称为食神。他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专栏作家,邵氏、嘉禾等公司电影监制、节目主持人,书法、篆刻、绘画样样皆通,目前已出版作品超过200部,成果丰硕,影响很大,被称为才子。他生性豁达,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霑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富有真性情。
本书是蔡澜老师从事文艺创作和人生经历的随笔集,书中的7个章节、100篇文章,是先生50年创作精华、70余年生活智慧的文学精选,用这些文章和富有哲理的字句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蔡先生人生的豁达和开明的性情,因而阅读本书总会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使人但到身心愉悦,有一种快乐感喷薄而出。蔡先生属于典型的行动派,他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会不遗余力的追求,比如他对美食美味的极致探索,对书画艺术的精益求精,对生活品质的独特感受等等,都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目标、有趣的生活家。
当然了,读者们尽可以从蔡先生的讲述中,感受到蔡先生是如何发现和把握生活当中那些快乐的开心时光,学习他创造快乐、享受快乐的生活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能够像先生一样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