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1-17 23:4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1000字

  《百年都铎王朝》是一本由[英]露丝·古德曼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一):荣耀暗淡——英格兰的黄金时代

  各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对都铎王朝的权力斗争进行详细描写,可是剧中人物大多身着华服高官显贵血统纯正。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这本书的作者历史学,更像是一位社会学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材料复原了那个时代,从遗嘱账单书信手册,各种所能想象到的材料,幸存至今的材料都组成了这个时代的立体影像详尽描述流畅文笔,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二):黄金时代

  都铎王朝,是在亨利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说起都铎王朝的开始,就不得不提到“玫瑰战争”,又称蔷薇战争,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发生断续的内战。最终玫瑰战争,由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思战役中战胜约克家族,随后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并将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玫瑰合并组成都铎王朝的王徽,红白“都铎玫瑰”,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也开始了英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黄金时代”。

  都铎王朝第一位国王亨利七世的姓——Tudor都铎。他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爷爷,亨利七世的儿子就是亨利八世,他与他的第二位王后——世界著名女人安妮·博林,生下了伊丽莎白一世。亨利七世与第一位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凯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遗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凯瑟琳王后曾多次流产,一名女婴早夭,三名男婴夭折。唯一幸存的孩子玛丽·都铎,于1516年2月18日出世在伦敦的普莱斯提亚宫,也就是日后被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玛丽一世女王死后,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

  是不是读完历史背景,就觉得甚是有趣,这真是个富足神奇年代。在的鼎盛时期,它覆盖了英格兰、爱尔兰、威士忌和其他地方。就像我们的唐宋时期GDP位居世界第一,荒唐事也是一桩一件的。历史是镜子,正衣冠,看到真实的历史面目。本书必然只是一系列快照,反映某些都铎人的日常生活片段

  都铎时代的家具一般是橡木做成的,看起来非常壮观,很有分量结实,并不是十分华丽讲究大气威严,但是同时保留了许多哥特式的特点,尤其在雕刻上面。都铎时期的家具是对财富有力象征雕花的硬皮扶手椅为财富阶层拥有。这些家具使用起来并不是十分舒服,然而它限制着人的坐姿,能制造端庄尊贵感觉。看那时的照片,感觉我可以来一个这样的家装风格

  黄金时代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体现了那时辉煌风范,不论王朝如何更迭,黄金时代都留在百姓记忆中,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三):一段历史

  英国是充满征战的国家,从日耳曼人到对外扩张满足内需的日不落人,在英国人血脉中,挑战和不断战服的仰从未断过,内战和扩张不断,让动荡局势,没能让英国凝聚特有的品质,都铎王朝相对而言的平静,让艺术萌芽蔓延到国家的各个角落成就伟大话剧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提起都铎王朝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伊丽莎白女王之后会想起著名的戏剧莎士比亚。想象的是行走在数华丽聚会上的英国贵族白马王子灰姑娘美丽故事。很少有人在乎时的社会背景和辛苦劳作的平民们生活,每个时代的贵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出现民间民众传统

  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爆发的著名内战——“玫瑰战争”以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联姻结束,开创了英国君主专制的黄金时期。亨利七世热爱征战却限制了贵族的权利奖励工商发展创造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之后的亨利八世却没能继续支持治理国事喜欢政务之外的一切活动,喜欢狩猎、聚会最重要的事多情。他有过六任妻子,更是为了红颜宗教战争,其死后历经三代时局动荡,到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才得以平静。

  就中西文化差异,英国皇位继承和贵族十分混乱尊重礼数东方人很难理解婚姻制度,和自己妻子的姐姐侍女等人结婚的亨利八世令人印象深刻世人记录永远统治者和贵族,对于平民的生活无法解读,除非必要,一般的记载是不会出现普通家庭生活的。《百年都铎王朝》是露丝·古德曼所著,杨泓、缪明珠、王淞华所译,书中从普通人角度讲述了都铎王朝奇特的社会风俗和历史面貌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经历数年为我们重现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和某些鲜为人知的传统。大到住宅小到床褥等生活用具,作者都真实还原,切身体验为我们验证荒诞又使用的小技巧。不仅内容详细还运用了很多当时的诗歌,书中的注释不多,因为浅显易懂。但作者主观色彩太强,时常夹杂浓烈个人色彩,对历史和传统喜怒于色,读者很容易跟着情绪走,夹杂主观判断西方人名多而复杂,文中出现大量举例,证实作者所言为实,其中包括很多职业频繁出现。

  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历史的解读都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作者对都铎王朝的见解,也能找出自己的思想误区发现很多从来没有的新事物。也要明白历史不能被改写,当我们探究历史身处其中时,要明白所有的结果都有其必然性,我们要感受并理解。

  都铎王朝承前启后开拓美洲市场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资本原始积累,空前地突破封建农业经济闭塞状态,将英国经济纳入了世界经济运行轨道,为后期改革奠定基础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四):生活小剧场 历史大舞台

  提起历史作品,首先印入脑海里当属那个时代里那些改变历史进程大事,发生了哪些知名的历史事件诞生了哪位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而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的那些琐事却无法吸引我们的眼球,因为这些事情看上去太微不足道了,如同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气泡,让人无法停下脚步去关注。

  可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BBC纪录片主持人露丝·古德曼女士却不这么认为,这次她搜集大量的史料,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为我们呈现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用都铎人的生活故事,还原英国历史上那段繁荣而充满激情的黄金王朝。

  从日出到日落,从起床到就寝,从穿衣吃饭到工作休闲……作者通过生动文字和有趣的事例,透过不同阶层人物的视角,还原时代的细节剖析历史的真相选择什么样的内衣,享用什么样的食物,工作之余安排怎样的娱乐活动……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最让人感到有趣的还是作者关于“体验式历史”的展示。为了探索真实的都铎世界,她可以亲身去尝试烹饪并享用都铎的美食,缝制和穿戴都铎风格的服饰,为了体验都铎人靠更换贴身衣服而不洗澡来消除体臭这一办法是否真实,她居然真的进行了三个月的尝试。还有为了研究当时人们睡觉选择什么样的床,从泥地随意铺就的秸秆堆,到铺着干草垫、棉絮羊毛垫或是羽绒垫,各种形状大小材质的床,古德曼女士都一一睡过。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种体验更能代表都铎时代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也许我们会有疑问,在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有军事战争,有文艺复兴,还有宗教改革,精彩纷呈的内容中作者为什么会将目光聚焦那些普通的平民,用碎片化的讲述来展示历史的风景呢?

以小见大,那些描画精细的单个拼图,共同构筑的是都铎王朝历史的大图景

  这些是生活,也是历史,从点点滴滴小事中可以看出时代的现实状况,了解到都铎人的真实生活、想法苦楚。不同的待遇对应出等级巨大落差,更能展现出这个百年王朝的风貌

  试想一下,西方人对我们国家的歧视误解不就是来自于各种耸人听闻言论和肆意歪曲的文学作品么,如果能有大量真实的记录和讲述,相信他们一定会对中国能有一个更加详实的解读。我想作者写作初衷也是这样,都说中世纪的欧洲充满各种各样黑暗,人民遭受着来自统治者和教廷残酷剥削压迫,而作者通过切实的体验,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示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其中有幸福也有苦涩,有辛苦也有收获,带着大家亲历去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切实解读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小场景,大舞台,民众演绎生活,民众书写历史,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在你的眼前,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细细品味历史的滋味吧。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五):黄金时代的

  英国人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有格调绅士风度等等,我第一次走进英国是因为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伊丽莎白女王》和《黄金时代》,看到了贵族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也看到了伊丽莎白作为女王的建树,唯独缺少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这样说来,写黄金时代的书籍不在少数,可大多都是以描写贵族奢靡生活或是政治斗争为主,确实也没有对普通人的描写。而这就是《百年都多铎王朝》这本书主要的内容。

  首先,我想要说说自己为什么会买这部书,书的封面设计我真的很喜欢,充满了英国黄金时代的味道古朴而又华丽,金色标题更是凸显了这本书的厚重感,让人就得非常有质感,书的开头有许多的彩色油画,我觉得这些都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走进那个黄金时代,书中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没有难闻气味

  其次,我想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从十个方面写了黄金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比如着装、餐饮、工作、休闲、日常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问题,而且并不是引经据典的说一些读者听不懂的话,而是以最为直白简单语言向你娓娓道来黄金时代的人和事儿,非常的简洁易懂。

  再次,我想要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黄金时代的英国人早上11点就要吃午餐,而下午5点就要吃晚餐,也不知道那个年代英国的男人并不都是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有钱人,而是有百分之八十的男人都要下地干农活,看来无论古今中外,有钱的人还是占少数,而大多数还是普通人。而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不仅仅要知道上流社会的人们,更重要的是能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就像是《清明上河图》一样,它仅仅是因为张泽端画的好而闻名于世吗?并不是这样,是因为这幅画画的是普通汴京城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对于我们后来人研究宋王朝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因此它显得格外珍贵。被成为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也是一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和历史上有很高的价值,就是因为它写了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写老百姓生活日常的,更能贴近那段历史。

  如果你对英国有兴趣,想要了解英国,那么就从了解英国崛起的黄金时代开始吧。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六):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最近读了一本历史通俗读物,说的确切点是欧洲史,如果更为具体则是曾经的英国黄金时代的都铎王朝,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百年都铎王朝》对于世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都铎王朝,这是英国历史上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发生的历史大事件也是非常多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多年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可是却留下了很多辉煌的成就,令人瞩目

  《百年都铎王朝》的作者是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露丝•古德曼,作者不仅是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记录片主持人,还担任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顾问。作者对于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主要研究英国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而且作者不仅从书本研究历史,同时也亲身体验近代及古代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而被誉为“体验式”历史学家。作者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翻开本书,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具有欧洲风情的生活场景。有几百年前欧洲特色建筑,以及独特地域文化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服饰。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比较新鲜的,尤其是对于东方人,更是特别新奇。书中有着多幅作于几百年前的油彩画,看着这些抽象的欧洲画,也是对于几百年前的英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些画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画家所作,因此不仅能够看到当时的生活现状,也是对于几百年前欧洲的文化历史的一个记载。在这些画中,有五颜六色的油画,也有黑白色彩的图画,看起来更具有古风古韵

  在书的第一页,赫然写着作者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和中国读者分享了她的生活以及思想状态。作者认为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最让人着迷的时代,而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对于作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不仅是在精神上影响着作者,作者也把它融入到生活当中,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生活中,烹饪都铎时代的美食,缝纫和穿戴都铎时代的服饰都看出作者对于哪个时期的热爱。

  都铎王朝是由亨利七世入主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后建立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地区以及殖民附属地区。都铎王朝自从亨利七世建立到伊丽莎白一世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都铎王朝统治的这段时期,历任统治者不仅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同时也在海上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英国成为史上疆域最广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在书中作者更多的是以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用常人的的视角,生动讲述了都铎人的故事,力求真实的还原都铎王朝这段英国历史上最为繁荣而充满激情的黄金时期。作者对于历史讲述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并不从那些大场面入手,而是采用最为朴实的生活细节,把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的真相讲述出来。

  《百年都铎王朝》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读物。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都铎王朝。作者对于那个时期的生活场景描写的非常真实生动,很多的细枝末节都毫不松懈,力求真正还原历史真相。作者还身体力行,亲自体验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的更为有理有据。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的记载,也是了解英国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一本绝佳书籍,很喜欢这本书。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七):黄金时代的英格兰日常:从禁奢令到戏剧风行,难掩阶层分化的阴影

  199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生动地展示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戏剧界生态。

  在宫廷中,小型的精致戏剧让女王和贵族们笑逐颜开。在差点资不抵债的玫瑰剧院里,新人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追捧,数千观众挤在狭窄的座位上观看这出爱情悲剧,剧院老板最终免遭破产厄运。

  同样是观赏戏剧,贵族阶层和平民各有自己的乐趣所在,这种情形并不局限于戏剧领域。在长达118年的都铎王朝中,人们所能享受到的饮食、生产、休闲、服饰等,都与所处的阶层密切相关。国王和议会也会通过颁布相关法令,将其进一步规范化。

  英国“体验派”史学家露丝·古德曼的《百年都铎王朝》一书,以黄金时代的饮食起居为出发点,展现不同阶层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在大事件之外的都铎王朝,从清晨起床到一日三餐,从忙碌的工作到休闲娱乐,在衣食住行的琐碎之中描摹出历史的另外一面。

  01 农村与城镇:社会阶层体系的形成

  从亨利七世到玛丽一世,英格兰经历了数次王权更迭,宗教改革和频繁的对外战争让国库和平民的钱包很受伤。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开始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人口增速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根据露丝·古德曼提供的数据,自亨利七世到伊丽莎白统治末期,英格兰(含威尔士)的人口从250万增长至约400万,其中城镇人口约占10%,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

  在农村和城镇,根据拥有土地的规模、所从事行业、身份地位等的差异,形成了相应的社会阶层体系。

  先来看农村,土地多寡与社会地位是直接挂钩的。在最高等级的土地贵族、乡绅、自耕农、佃农、雇农这5个阶层中,前三个阶层都有自有土地,后两者只能靠租赁土地或者为邻人打工获取微薄的收入。

  总体来看,佃农和自耕农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最高,同时阶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

  有些自耕农因为赌博等原因失去了土地,就变成了依附于他人的佃农或者雇农。反之,如果自耕农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遵守特定的礼仪规则,建起了不错的宅邸,他们就可以被称作是乡绅。

  城市人口虽然不多,但也有自己的一整套阶层体系。

  处于最上层的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们,他们赚取了不菲的财富,住在装饰华丽的大宅之中,由仆从服侍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可以担任公职,有时还可以与上流阶层交际。在他们之下,是从事其他贸易的商人。

  商人的高社会地位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随着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海上殖民霸权,海上贸易做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海盗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通过大肆掠夺和垄断贸易,迅速集聚大量财富,还做到了朴茨茅斯市长的位置。

  处于中间阶层的是工匠、画匠等手工艺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室和住宅,可以招募学徒和帮工。在整个都铎王朝时代,有数量庞大的学徒和帮工混迹于裁缝、金匠、羊毛纺织等行当之中。

  其中,学徒通常来自经济状况不错的家庭,因为他们要支付给师傅一定的费用,学徒期限通常在7年以上,但可以学得一技之长,作为养家糊口的本钱。帮工们虽然可以拿到一点薪水,但却无法获得主人的指导和培训。

  02环状领与礼服:奇葩的禁奢令与服饰法案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诸多画像中,我们会注意到一种叫做“环状领”(也称“拉夫领”)的配饰。

  它通常是白色的(也有蓝色、黄色、粉色),上面有无数精细的褶皱,上浆之后显得十分硬挺,虽然穿起来舒适度不佳,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时尚趋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洗衣女工,都会买或者自己制作一个,以免与潮流格格不入。这种环状领的布料价格不算昂贵,但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缝纫、上浆、定型等数个步骤,每一步都要花上4、5个小时。

  除了环状领,都铎时代的人们对礼服情有独钟。

  一件设计时髦、用料精良的礼服耗资不菲,经济条件宽裕的人可以到裁缝店中订制。礼服既是出席重要场合时的身份象征,也是当时人们的重要财产。

  露丝·古德曼发现,一些都铎人在借款时会以自己或伴侣的礼服做抵押;在一些16世纪的遗嘱中,礼服、紧身裤等会被赠送给亲人或仆从,他们可以拿到二手店中出售,得到一笔相当于数周工资的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都铎王朝,人们并不能随所欲地购买和制作自己喜欢的衣服,“能穿哪种服装,购买哪种布料”是有严格规定的。

  在王朝早期通过的禁奢令中,王室成员、有骑士或以上头衔者、小农、打工者和仆从这三个阶层,所能穿着的服饰颜色、布料类型、价格标准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王室可以穿黄色布料和紫色丝绸,平民则只能买每码2先令以下的布料”。

  “暴君”亨利八世颁布过四部《服饰法》,第一部法令中要求小农阶层不允许购买进口布料,不过随着亚麻等布料越来越多涌入英国,在第四部法令中类似条款有所放松。

  禁奢令和《服饰法》的推出,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上“服饰=阶层”的刻板印象,深刻影响了社会风气。

  一方面,从事商业贸易等行业的人们,会通过剪裁得体的服饰,提高自己的信用度。

  另一方面,以服装为“障眼法”,无形中催生了“捉兔子”等诈骗行当。

  一些游手好闲之徒,盯上了进城的乡下人(被称为“兔子”,意为“容易上当的傻瓜”),因为他们经常穿着“赤褐色或起绒粗呢外套”,凭着光鲜的衣着和绅士做派,骗子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兔子”的信任,然后盗窃他们的财物,或者引向串通好的赌博场所。

  03 面包与麦芽酒:高恩格尔系数与饮食习惯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在任何一时代,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饮食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也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为28.2%,这就表明人们花在饮食上的支出变得越来越少,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在休闲娱乐、学习充电、投资理财等领域。

  不过,500多年前的都铎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的恩格尔系数高达80%。换言之,人们赚来的钱主要用来填饱肚子,如果收入出现较大波动,可能就会面临食不果腹的窘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恩格尔系数,主要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主要作物小麦的品种、生产方式等都处于落后水平,作物产量有限。

  即便如此,都铎人在饮食上并不马虎,特别是对于中下层人士来说,尽量让三餐有丰富的营养,以应对一整天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具体的饮食结构上,他们的日常食物有四大类:面包、浓汤、麦芽酒(啤酒)、烤肉。其中,面包根据所使用小麦种类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有詹诺克斯面包、白面包、燕麦饼、切特面包、马斯林面包等品种。麦芽酒可以在家庭中自制,也可以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到麦芽酒馆小酌一杯。浓汤既可果腹,又能驱寒,是平民和贵族都喜爱的餐品,烤肉则是补充能量的另一来源。

  相较于平民,贵族阶层在饮食内容和礼仪上更加讲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吃到造价昂贵的白面包,浓汤中有更多丰富的原料。在他们的宅邸之中,不仅有手艺高超的厨师,还有一群仆从负责传递菜品。

  在餐桌礼仪方面,由于他们常常身穿上浆后的环状领和手腕褶皱飞边,因此吃东西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小块食物送进口中,以防食物弄脏衣物。

  04 跳舞、打牌和看戏:都铎时代的娱乐活动

  在都铎时代,跳舞、打球、纸牌游戏、戏剧、逗熊、斗鸡等,是较为普遍的娱乐活动类型。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看看戏、打打牌,都是不错的消遣。

  对于王公贵族来说,舞会、牌桌或球场,是放松身心和炫技的场所,有时也会成为爱情的催化剂。那些想要获得职位晋升或者专卖特权的人,可以藉此得到接近国王或女王的良机。

  亨利八世喜欢打球和纸牌游戏,他和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爱情故事,则始于一场王宫内的化装舞会。

  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舞蹈高手,即使到了60岁以后,也经常与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的使节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在《伊丽莎白与埃塞克斯伯爵》一书中,作者利顿·斯特莱奇曾描写伊丽莎白的夜生活:

  “在各处公园和伦敦郊外森林中骑马和散步……接着又是听歌赏曲……剩下他们两个,还在一起打牌”,“吃了一餐简单的晚饭,光荣女王跳舞了”。

  她的密友(或情夫)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不仅赞助了一支剧团,为伊丽莎白女王献上演出,还对打牌情有独钟。露丝·古德曼在一份账单中发现,罗伯特·达德利一年因为赌博输掉的钱就有数百磅。要知道,当时普通打工者一年的收入大概只有4、50磅。

  平民们的休闲时光在排场上要比贵族阶层逊色不少,但他们也可以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愉悦。

  “在墓地开舞会”在都铎时期很常见,“墓地”和“舞会”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被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因为当时的墓地没有墓碑,而且十分开阔,适合一群人聚在一起跳舞玩乐。不过,这也招致了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墓地的旁边就是教堂,总是开舞会似乎有亵渎圣灵之嫌。

  打牌在都铎人看来,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所以不光是亨利八世和莱斯特伯爵喜欢纸牌游戏,中下层人士也乐此不疲,有人在纸牌游戏中输的一塌糊涂,也有人因此耽误了工作进度。

  一些以作弊和投机为业的骗子则在纸牌游戏中骗取不少钱财。差不多同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有一幅名作《作弊者》,极为生动地描绘出一场令人心惊的牌桌作弊案,一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被两个出老千的人围住,很快他的钱包将被这些人掏空,而他对这一切还毫无察觉。

  为了避免纸牌游戏导致的社会风气败坏,亨利七世时期出台过专门的“禁赌”法令:“除了圣诞节,学徒工和仆人在其他时间不能玩纸牌游戏”。

  除了戏剧、打牌和舞会,逗熊、斗鸡等略显残忍的项目,在都铎时代也很流行,因为激烈的场面极具观赏性,而且人们信奉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认为打斗会加速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肉质会变得更加鲜美。

  穿过500年的时光隧道,回望黄金时代的英格兰,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传统与进步的集合体,一方面承袭了来自古罗马时代的医学理念,另一方面,随着国力和时代的发展,在饮食、休闲、服饰等细节上不断推陈出新。

  具体每一个都铎人,从国王臣仆到学徒帮工,从环状领到墓地舞会,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层之内,阶层分化的阴影与生活日常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百年都铎王朝》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