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摇滚乐鼓手的福利院寻梦环游记
日期:2019-12-06 21:45:11 作者:韩冬伊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阅读:

摇滚乐鼓手的福利院寻梦环游记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文| 本刊记者 韩冬伊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19年第23期宁夏儿童福利院义工音乐老师邢成,已将“西西弗斯的鼓槌”苦苦擎了整六周。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事实上艺术治疗(art therapy)本就不以结果取向过程动机——不过,新学生的进益实在迟缓,仅“持槌”这个打击基础动作,已在“教学练习纠正遗忘”的闭环中循复百次,曾是摇滚乐鼓手的新老师邢成犯了难。第八课仍是胶着,内容几与第一堂课如出一辙;第九课,尽管悄然难察,似乎有了些微不同,邢成未动声色;第十课,学生不再本能地直接抓握鼓槌;两个月后,持槌标准学会用腕力,新学生“开蒙”了,邢成百感交集。这个罹患唐氏综合征孩子——以公众对唐氏儿的普遍认知,他们智能迟滞、发育障碍,有相似特殊面容——是邢成志愿者生涯接触的第一个学生。初做义工,面对有着身心缺陷福利院儿童,邢成对音乐课的教学进度没有过多期待,这个热情的鼓手只想为他们做些什么。胶着两月,新学生竟有进益,新老师一时喜出望外,这踉跄鼓音简直曼妙绕梁。“梦铃”的夏天

在宁夏公益界乃至音乐圈,“梦铃”是支“出圈”的电声乐队。在邢成的印象里,“大大小小的舞台演出邀请记不清有多少”。这个八人编制乐队里,最小的乐手只有八岁,最大的十二岁。小键盘手因角膜癌双目失明,小鼓手因视神经障碍失明,其他孩子也都有不同程度身体障碍。从欣赏、初学、组成乐队、登台表演,邢成和志愿者老师们耗磨三年。这则乐队故事要从“周六音乐课”讲起。2012年,邢成的“打击乐课”已推进半年余,面对音乐和节律,他逐渐发现怜悯多余的,孩子们架子鼓、贝斯有强烈探索欲,有的在节奏、乐感、音乐理解上还独具天赋”。一条崭新的尝试之径逐渐明晰,福利院与邢成不谋而合——孤残儿童音乐课。院方全力支持解决经费、提供场地、购置乐器;基础齐备,2012年7月,邢成和他的“驼铃艺术传播中心团队——后易名为“驼铃公益”,工作内容也从儿童音乐教育转向孤残儿童艺术筑梦——进驻宁夏儿童福利院,开展吉他、贝斯、键盘、声乐等课程的教学。2012年9月,福利院盲童组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寻找中国最美声音宁夏赛区”的选拔——其中一位便是梦铃乐队的小键盘手——初学仅半年,孩子们径直闯入决赛。“梦铃”电声乐队、非洲鼓舞队、幼儿音乐舞台剧小组陆续成立。而“艺术团c位”无疑是梦铃乐队——音乐课表排了三年,孩子们走出福利院的排练场,去往节庆晚会的舞台,然后走出这座西北城邑,远赴上海和北京。舞台流光耀耀,邢成和老师们念念难忘的却是孩子们的心澜微光。主音吉他手晓平是梦铃乐队的“灵魂人物”,不过,首批课程名单里,却并没有他的名字。乐队开班报名,晓平兴味寥寥——这个曾接受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孩子敏感暴躁口齿含混,对音乐课显得漠然且不耐烦。孩子的性情,让福利院的老师们颇为忧心。而晓平与音乐初遇的诸多“邂逅”,其实是志愿者老师们苦心制造”的——在窗下、在闲谈、在门户敞开的排练室。先是好奇羞赧、远观,然后是靠近、兴味、加入,很快,他成了梦铃乐队的“c位乐手”。“没想到这个孩子特别棒,乐感、节律、状态都很有天赋”,聊起得意门生,邢成颇为骄傲,“更重要的是,在练琴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性格蜕变,从敏感易怒变得平和友善渴望表达。”音乐的魔力正是“填补缺憾”,在邢成看来,对身世蜿蜒的孩子们而言,音乐抚平孤僻自卑、戒备、乖戾方式,是将其转化为渴望。对于这一点,邢成感同身受——高一那年,他正式接触到摇滚乐,这个自小学习音乐、讷讷羞怯男孩开始变得勇敢,他甚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音乐让人忘记恐惧,好像什么都不用害怕。”从福利院的音乐课,到“荒漠中的蓝色音符”孤残儿童音乐梦想计划,孩子们习得的并非器乐技巧,甚至也不仅是协调性注意力反应自控情感疏解,而是亲近感信任感。他们不再自怨自艾、自甘平庸,在原生的孤独里,音乐,成了一簇可栖的岛礁。

  “上瘾”的公益

许多始发于爱的世事,疾驰中却必然驶离单纯的热切与温情——于运行机制、于组织架构、甚至于繁芜琐屑岔路。从“荒漠中的蓝色音符”孤残儿童音乐梦想计划,到“用关爱唤醒”大型原创禁毒主题项目,4次参加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两次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一次公益创业赛银奖和一次全国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奖——从志愿者到公益人,邢成感触颇深。他曾遭遇核心团队的分崩离析,“那时,禁毒主题剧的项目频频获奖,团队中开始出现关于作品版权争端。团队成员出于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热情关切聚到一起,共同策划创作联络资源。”项目在自治区获金奖,继而在全国志愿大赛中一举夺魁,团队氛围却悄然生变,“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察觉到项目的未来发展空间,纷纷跳出来主张应当划分权益,为切割方式争论不休,甚至要分掉志愿大赛的获奖奖金。”邢成坦言,志愿项目中的合作往往以情怀凝聚,“我们很难区分这样的维系方式到底是坚不可摧,或敏感易碎,志愿服务项目执行中,最大的财富是人,最大的困难也是。”事已至此,邢成只得与旧日伙伴作别招募新团队,重新组织创作项目作品。2017年,青少年禁毒主题的新作品以浸没剧的新貌出现。午间的食堂,扮演毒贩演员径直坐到大学生对面,“同学,要不要来一口?”年轻的学生满脸惊愕,匆匆扒几口饭,连忙仓皇躲开。邢成自嘲为“一名临演”,他栩栩描述起学生们仓皇错愕神情,“这种方式更轻巧灵活,无须剧场和舞美,就能让更多的受众群体看到。从素材采访、演员招募,到制作与演出,始终没有离开学生群体。2017年,我们在宁夏各大高校巡演了二十一场,发布了一首说唱MV《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提醒少年危险诱惑就在身边潜伏。而对学生们而言,这样的‘惊愕一瞬’一定印象深刻。”从当地音乐电台主播、艺术学校老师,到广告公司营销工作,邢成的“名片前缀”几番轮转,最终落于一则:职业公益人。2017年,邢成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布大会上发言除了策划发起志愿项目,邢成和“驼铃公益”团队目前专注于公益支持和孵化工作。而“志愿”从单纯的“一种热情”,变成“一种专业”。自共青团中央举办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起,邢成和志愿者们便开始以“项目化思维梳理志愿服务——于效率质量,于明晰的制度和执行,“志愿”不仅是模糊的“爱心”。邢成笑言自己“兼职做创意、制作、设计”,主业始终是公益——“比如去县区做讲座,关于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团队的系统管理、项目的策划运营,做一些经验分享。”事实上,“在宁夏乃至全国,公益从业者专业性还有所欠缺大家往往热情高涨,却事倍功半。”最近,邢成计划开一门线上志愿课,“包括策划、梳理、管理的框架,也会有许多细节,例如志愿项目怎样撰写文案、如何路演发布、参赛流程经验等等。”志愿生涯分享课的第一堂,邢成计划“先讲理念,将志愿服务和献爱心区分。前者需要专业视角态度,并需要方法论。”不过,志愿服务仍有着内生的温度,邢成和伙伴们早有共识,“志愿服务是上瘾的。”耐心读者想必已经察觉,这注定是一个漫漫浅远的故事。“台柱子吉他手”晓平将从幼教专业毕业,盼着以老师的新身份重返福利院;梦铃乐队的孩子们年龄参差,陆续升学离开;孤残儿童艺术教育项目尚未见短期的奇迹收效。并非每个“放牛班”都有“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也许音乐只是音乐,生活仍是生活。不过,排练室的门开了又合,琴槌跃落、流年参差,在邢成看来,“音乐终成为底色和韧力”。艺术,哪怕只是人生套曲中一支短短的“玛祖卡”,灵俏抒暖、令人莞尔,这已足够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责编:tamako审校:百宝、刘晓终审:愉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摇滚乐鼓手的福利院寻梦环游记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