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篇文章,可能预言了你 40 年后的周末。
日期:2018-11-18 01:15:14 作者:布笛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阅读:

这篇文章,可能预言了你 40 年后的周末。

  最近,我在做一份节目策划实习

  那是一档演讲类的节目,每期都会讨论一些大家正在关心话题。因为时常能够跟一群有趣好玩儿的嘉宾相处,几期跟下来,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有一天,老师跟我说,我们打算做一期关于养老的节目,你想想看有什么可以邀请的嘉宾。

  老实说,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就打心底有点排斥选题

  它跟我喜欢的有趣、好玩的事情一点也不搭边。而且,对于这样一件 40 年后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并没有很关心。

  上个月,节目录制完了,而我也改观了。我甚至觉得,必须要在 WhatYouNeed 认认真真做好这个选题,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你。

  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现在努力工作、又独立生活的我们,未来真正要面对的问题

  “每一分钟,

  都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后面紧追着不放,

  晚上都睡不着觉。”

  ——来自木村女士经历

  摘自《老后破产》,上海译文出版社

  为什么年轻时努力工作,

  老了之后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在做节目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个概念:老后破产。

  举 74 岁的铃木勇治先生作为例子解释,他经营一家西装裁缝店,换算成人民币,年入 1.4 万,每个月领着 3600 元的养老金

  但因为妻子住院,他每个月也要支付 3600 人民币的住院费,于是每顿饭的花费只能是 6 - 12 块了。

  按理说,这样的生活已经低于日本社会的“生活保护标准”, 可以获得经济援助。但一个残酷申请前提是:存款必须花光,也不能有任何房产

  铃木先生的确有一笔 6 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但他有一个坚决不动的理由——这笔钱是为妻子的葬礼准备的。

  过了许久,住院的妻子去世了,他用这笔钱去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终于花光了积蓄后,他才关了店,终于住进了养老院

  日本 NHK 纪录片团队在《老后破产》这本书里复述了这个故事,并且写道:

  “这样的说法或许残酷,但对铃木先生来说,就是妻子的死,换来了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这就是现实,但却让人感到荒诞,令人无语。”

  这就是“老后破产” 境地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样的老人,在纪录片的镜头感叹:“年轻的时候,谁会去想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啊。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开心

  可是,一直都在认认真真地工作,谁能想到,老了会是今天的样子啊。”

  “一心扑在工作上,

  婚都没有结成啊。”

  一说起那个时候,他就会一脸落寞

  ——来自田代先生的经历

  摘自《老后破产》,上海译文出版

  “我原以为,自己会成为社长的。”

  日本团块时代(1947-1951 年出生的一代人),是上世纪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主力,这一代大概有 1000 万人在 2007 年陆续退休了。

  他们原以为“年轻时努力工作,退休后就能安享晚年”,但没想到,即使是平时的一些琐碎小事,都能把他们逼向“老后破产”的状态

  一方面经济危机影响让他们的儿女 30% 以上无稳定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的父母人均寿命超过了 80 岁,需要赡养。

  有的老人对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感情,不想卖掉,也不愿意把存款花掉,以免葬礼的时候耽误儿女,于是就一直没有办法申请“生活保护”。

  于是,当中好多人就一步一步被逼向了“破产”的境地。

  在吃穿用度上,他们更是不断发明着“超级节约术”。

  HK 纪录片小组采访的田代先生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平时吃饭 100 日元。等到养老金到账了,才敢到大学食堂,买一份 400 日元(约 24 元人民币)的午餐奢侈一下,“带着热乎乎的味增汤,还有小咸菜,只要 400 日元,很开心。”

  用电也是一种奢侈,常常到了晚上,他的公寓里一片漆黑,天花板上吊着一只没有打开的荧光灯。洗衣粉用完了,就把衣服放进了洗碗池里,浇上洗碗用的洗涤液,注水。牙实在是太疼了,想到没有钱安假牙,忍了又忍……

  田代先生年轻的时候,在东京银座工作。那时候,他曾经给自己画过一个“晚年自画像”,想象自己经营着一家餐馆,已经是社长了。

  画上的他穿着西装,蓄着胡子体格健壮仪表堂堂

  可是事实是,他在 40 岁的时候决定辞职创业,不到十年开的居酒屋就倒闭了。

  如今看不了电视、晚上也不敢开灯的他,只能打开收音机,听着几十年前买的一台口袋收音机。直到采访人员离开,收音机也一直响着......

  “就是我在家的时候,

  也没有人打电话来,谁也不会来找我。”

  ——摘自《无缘社会》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也有比钱更加无能为力的事情呢。”

  而孤独,可能是比没钱,更让人无能为力的事情。

  那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 NHK 纪录片《无缘社会》的导演板垣淑子。

  “无缘社会”是她提出的一个概念,“缘”具体指的是:血缘人们家族成员的亲缘在晚年后迅速失去;地缘,人们与地域联系,由于生病、经济拮据在逐渐被割断;社缘,退休前建立社会关系会被逐渐切断。

  她分享了一个关于胡萝卜蛋糕的故事。

  在采访中,她遇到了一位 75 岁的老人。他曾经是一家大型制造厂的领导,住在高层公寓里,理应过着相对舒服的晚年生活。

  但现实里,他主动找到了节目组,说:我就是无缘社会里的无缘老人。

  他已经半年多没有跟人说过一句话了。他的妻子因胰腺癌去世之后,没有了上班和去医院必要,他开始闭门不出。饿了就去便利店买两三盒盒饭,回家,吃饭,然后睡觉。

  他看电视,电视上放着特别搞笑的综艺节目,他发现自己想笑,却发不出声音。因为太久没和人说话,声带肌肉功能减弱,慢慢就不太能发出声音了。

  有一天,邻居生了病,来了一辆救护车

  由于是邻居,他下意识地上前帮忙开电梯,帮医护人员们扶着门。那位邻居出院后,来到他家致谢,他才知道,这位邻居是亡妻最好的朋友

  邻居拿出了一个胡萝卜蛋糕,说:这是你夫人很喜欢的蛋糕,谢谢您。

  他才发现,原来自家餐桌上时常出现的蛋糕,是邻居送来的礼物

  后来,为了确认彼此“我还活着”,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开始用布偶接力传递信息。早上,男子把布偶挂在门上;女邻居外出时,就会把布偶取下,挂在自己家门口;等到晚上男子出门买菜,再把布偶取下,拿回家里。

  这样,他们就可以做到不说话,也能确认对方还顺利地活着了。

  也是接力之后,跟人说话渐渐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女邻居开始能跟人说“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啊”,并且交到了互赠咸菜的朋友。

  这是一个在“无缘社会”里相对暖心的故事了。

  导演说,在采访中经常会听到老人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有一些老人,把 NHK 的采访人员当作是最亲近的人,偶尔可以打电话聊聊天。他们在打电话时都会带着歉意说:

  “实在是对不起,这么忙了还给你们打电话,方便跟我说说话吗?”

  等到我老去了,我可以找谁说话呢?而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脑海里的确冒出了这个问题。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突然变得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了。

  我们好像也来到了一个独自生活也很理所当然的时代。日本的例子让我开始想象,未来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长寿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如今,独居的老人说他们并不想长寿。

  竟然让说出他们不想长寿这些话,

  如今的社会变得如此残酷。

  ——板垣淑子

   “长寿就像一场噩梦。”

  板垣淑子的这段话,让我想起和闺蜜一个关于老后居住问题的约定

  如果我们老去了,就买一块地,开个酒庄,一起养老。当然这个约定,并没有明晰规划,包括我们需要攒多少钱或是要买哪里的地。

  这个十分模糊的约定源自于我们的一次在养老院的志愿活动

  我很记得,养老院里药水发酵的旧毛衣和陈年的皮肤味道

  时间好像就是在这里停滞的。那个下午,我反反复复地听老人们讲故事:“小姑娘,我年轻时唱歌可好听了!我以前在部队里……”

  “我给你唱一个吧。”一曲结束之后,老人又开始囔囔说着,“我年轻时唱歌可好了,我给你唱一个吧。”

  当老人第四遍想要给我唱歌的时候,我想要借故起身离开。

  他当时一脸失落

  我问他,“您的儿子不来看您吗?” 他用泄愤似的口气回答我,“早就不来了!”

  经过那次志愿之后,我就想:以后我老了,一定不要过这样子的生活。

  后来在节目准备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些尝试抱团养老的老人们(抱团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指的是一群老人自发住在一起,互帮互助,互相照顾。)了解之后发现,其实他们比当初想和朋友一起养老的我有着更为详细的规划:

  他们制定了结伴养老的协议、三餐分工合作、生活开支 AA 制、遇到重大疾病互帮互助……生活得还算不错

  可他们还是在担心:如果到了更老的年纪,互帮互助的能力都没有了,怎么办呢?

  《无缘社会》里,一些老人的确生出了“不想长寿”的念头

  “虽然还算健康,可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在想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我了?”

  “再活下去,我是不是就是在给人添麻烦?”

  “这样的日子到哪里才是个头呢?”

  曾经是幸福象征的“长命百岁”,却成了不少老人的负担。这好像是一件特别吊诡的事情。

  最后

  “太丧啦!”

  这是我在跟朋友们聊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的一句反馈

  看了很多论文专家分析,我大致能够了解一些理论性的解决方案

  可我还是想象不出来,晚年的我,会在哪里、会依靠谁、过着怎样的生活。

  板垣淑子说,做完这部片子之后,她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与尝试。

  她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肌肉,因为一些独自生活的高龄老人,会因为经常不运动导致肌肉萎缩,不能走路。还做了认知症的测试,这是老年人的一种记忆力渐渐减退的疾病。

  她说:我感觉自己能够理解老年人的心情,于是做了测试。等待结果时非常害怕。但谁都会有晚年,谁也避免不了,变老这件事情,谁也不会例外,迟早都要面对。

  而这件迟早要面对的事情,我也要早做规划了。

  关于如何避免「老后破产」

  这篇文章分享了很多来自《无缘社会》与《老后破产》这两本书的例子。由于篇幅原因,我们没有办法分享田代先生等人物完整故事。

  如果阅读了完整的故事,你更会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并没有错,生活得也勤勤恳恳。错的可能反而是在一些重要选择上,做了错误的决定。阅读他们的故事,或许会让你对如何避免这件事有更深刻的了解。

  有的老人,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养老金的问题,也没有好好规划过自己的退休生活;有的老人,总觉得“只需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就够了。

  然而事实却在告诉我们,这些并不够

  这两本书作者都是 NHK 特别节目录制组,很好的采访,在这里也推荐你们看。我们也在阅读原文处放了 NHK 关于老后破产的纪录片,可点击观看。

  做了这个选题之后,

  编辑部对话

  lake:对了,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的吧?

  布笛:那 Blake 你就要好好健康生活,活到一百岁。

  lake:好的,大家都早点睡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篇文章,可能预言了你 40 年后的周末。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