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滋滋 · 主播 | 童颜
“吸引力原则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多和优秀的人接触,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优秀。
”本周我们一起共读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才知道一个成就斐然的大学者的人生经历并不是那么波澜壮阔,而是细水长流,其实平淡得很。
季羡林自小没有父亲,由寡母抚养,在最贫穷的农村里最贫困的家庭里长大。幼年懵懂嬉乐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每天最大的盼望就是吃半个白面馒头。
如果不是叔父把他接到城里读书,他这辈子大概也就像个平常人一样,在空虚无聊中了却此生。
叔父和婶母是季羡林最大的恩人,他们养育他,供他读书,给他娶妻,支持他留学。
他们辛苦一辈子,只盼望季羡林光耀门楣,希望他改变家族世代农民的命运,不再受别人摆布。
叔父季嗣诚和婶母自己有个亲生女儿,但没有像季羡林那样送去念书,因为当时人觉得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况且季家根本供不了两个读书人,有限的资源只能成全季羡林一个。
也正因为叔父总是把资源用在季羡林身上,所以婶母才更偏心女儿些。婶母自己小时候没有母亲,父亲忙于工作,连她的终身大事都耽误了,拖到快四十,都成老姑娘了,才嫁给季嗣诚做续弦。
自己少女时候缺爱的经历,她不希望自己女儿再尝试一次,既然资源没有,那生活中就给她更多的呵护。
季羡林那时常常觉得婶母给他脸色看,觉得小妹总是一副小人得志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很厌恶回家,觉得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舌头又长,实在让人讨厌。
但是他后来到德国留学国内抗战那几年,日本人占领了济南,和家里音讯全断了,叔父过世,全家仅靠婶母从前跟着自己做大夫的父亲学的一点医术外加摆地摊勉强糊口。
婶母大可以跟着女儿女婿走,何苦晚年还要受这种苦?养儿方知父母恩,季羡林孝敬婶母一辈子。
小学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过去了;初中季羡林也是边学边玩地考第一;上高中后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季羡林通过学习语言接触到国外的世界,有了较为清晰的留学的想法。
考大学的时候,怀揣着留学梦,季羡林报考了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并成功被录取。
在清华西洋文学系,季羡林跟着吴宓学“中西诗之比较”、“英国浪漫诗人”,他认为吴宓是西洋文学系中最有学问的教授;叶公超教他“大一英文”、“英国散文”,此公英语极好,后来跟着蒋介石到台湾去做外交部部长了;给学生恩惠最多的教授杨丙辰教“德文”、“浮士德”,季羡林当时日记里觉得他浮士德讲得极好。
还有金岳霖、刘文典、朱光潜分别教他“逻辑”、“大一国文”、“文艺心理学”。
尤其是“文艺心理学”这一门,与旁听历史系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课,这两门课对季羡林影响极大,终身受益无穷。
他学术生涯的“发”与“轫”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萌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的指路人,如果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有人指点迷津,那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说老师是指路人,那朋友就是同行者。
季羡林同李长之、吴组缃、林庚三人,并称清华园“四剑客”,他们朝夕相伴,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
季羡林后来回忆,四个人“方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
后来李长之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吴组缃则在大学时期就在文坛闯出了名堂,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做讲师,后来一直也在大学做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流的学者;林庚和吴组缃一样做教授,同时他还是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到各自生命的尽头。
吸引力原则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多和优秀的人接触,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优秀。
在季羡林十八岁那年,和未婚妻彭德华结婚。
过去的人讲究“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娶了老婆再求学的人比比皆是。
像季羡林的朋友吴组缃,高中的时候就结婚了,读大学还带着老婆孩子陪读。季羡林婚后不久,妻子德华怀孕了,生下来是个女孩,他当爸爸了。
家里依然还是叔父一个人挣钱,但是要花钱的人却多了两个。季羡林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减轻叔父的负担。
他开始通过翻译和发表作品来挣钱,这段经历对他的意义非凡,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提升了外语能力,还凭借发表的那几篇文章受到了宋还吾的赏识,毕业之后成功在济南高中谋得一职,解了季家当时破产的燃眉之急。
毕业之后季羡林也没有忘记自己高中时便有的留学梦。
他发誓“倘今生不能到德国去,死不瞑目”。离开清华之前,他向学校提交了留德申请。大学生涯正式结束,季羡林进入社会工作。
在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员这一年,季羡林的物质生活是比较丰裕的,每月工资比大学助教还多一倍。
假期还和同事结伴游山玩水。但是他始终郁郁寡欢,他忘不了自己的誓言,他做梦都想去德国。
后来他因为大学四年德语专业全优,在选拔中突出重围,争取到最终的公费资格,成功留德。
不论是季羡林,还是王国维、陈寅恪、钱学森这些大学者,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就像长之说的那样:“一个大学者的成就并不怎样神奇,其实平淡得很,只是一步步走上去的。”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只要我们耐住寂寞,肯下苦功;对事业,忘我奋斗;对理想;执着追求;乐于挑战,勇往直前,厚积薄发,最后一定会功到自然成!
推荐阅读
▼
国学共读 | 《清华园日记》预告
国学共读 |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
国学共读 | 知道为什么而活 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国学共读 | 他们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
国学共读 | 蝴蝶破茧才能成蝶,凤凰浴火方得重生
国学共读 | 只有坚持,才有实现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