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上篮2》是一本由广东旅游出版社著作,42.00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步上篮2》读后感(一):【须叔试读】第一次看居然有点精彩
在下第一次看青春竞技的小说,拿到书的时候有点懵,我不知道谁邮寄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什么时候点了个抽奖转发中奖了,总之书是收到了,但看了封面更懵了,封面有些非主流,让我想起了《黑子的篮球》。虽然不明不白地收到了赠书,也没人问我“是否受到该书”,本可以收了书销声匿迹的,但还是要写一篇书评说一下。
首先我没有看过上一本《三步上篮》,但是在看《三步上篮2》上完全没有障碍。其次,对《三步上篮》的一些情节,可以在赠送的《于磊日记》里看到。除了赠送了于磊写的《篮球日记》,还有两张人物卡,一张机票,一张海报,一张“逢考必过”的书签。在书的扉页,还有“一步又一步 张鼎鼎”的笔迹(当然是印刷的)。
其次,这本书的代入感是很强的。叙述者是上帝视角,事件的起因经过,人物的所思所感,都被展现出来,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性格。
这本书可以分为场上和场外两块。场外包含于磊、孔玄章等人的生活琐事,因为他们都是高中生,因此也面对的升学的压力。而于磊,更有着父亲患病、家庭经济负担重的压力。在场外,有于磊刻苦地努力训练,有孔玄章等人对于磊的关心、帮助。当然,精彩的自然在场上,因为第一次看青春竞技小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对篮球比赛的描写。作者利用几分几秒发生什么事的描写,同时加入解说员解说,教练的神情等等,渲染了比赛的气氛,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快感。可以说球赛打得酣畅淋漓,读者也看得酣畅淋漓。
接着说一说人物。于磊是此书的主角,心思单纯,踏实努力。他可能不是最有天赋的球员,但是说踏实努力,他一定是排的上号的。于磊有一种“笨鸟”的感觉,连跨步都学得比别人慢,但是他就是肯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训练自己,因此练出了罚球和三分超常的命中率。于磊这一“外挂”是本书的爽点,有时候它在小说中显得很离谱,因为它使得三分像是大白菜,另一方面它又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对于磊努力的回馈。这也是肯定了“一步又一步”的寓意吧。
最后,小说还写到出国留学,于磊参加了美国的NCAA。留学什么的,对我太遥远了,难道留学真的就这么简单?我也不懂。但是要给于磊一个更广阔的的空间,这是肯定的。此外,还讲到学校见天茗好起来就要插手,以及一些给加分资格的找关系,这些太真实了。这些方面,就不是单纯的青春竞技小说的内容了,但因为加入这些内容,使得此书贴近了生活。
《三步上篮2》读后感(二):【须叔试读】认识你真好——读《三步上篮2》有感
于磊,篮球小王子,稳定的三分投篮技术发挥,平淡的超出凡人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的是他始终如一的努力坚持,印证了“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至理名言,不管是在中国天茗高中联赛还是美国NACC篮球联赛中,于磊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瞬间夺目,想起来最近在看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第二季中第一期关于武磊介绍,颇有几分感慨。
人得有伯乐。过去,总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随着年龄的成长,才发现,这是对年轻人说的,如果这块才一直埋在土中,可能真的就会埋在土中,人更是这样。武磊如果没有遇到徐根宝,他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于磊,如果没有孔玄章的帮助,也许为了高考转而埋头苦读,不仅让篮球界失去了一个天才,也会让中国失去一位优秀的人才,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人才会因为长久的不练成为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也许,人一辈子都是平凡的,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教育者的原因。我很向往孔子的“因材施教”,这说明的就是世界上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宝贝,都散发着区别于其他人的光芒。所以因材施教是一个长久难题,常常造成这样一句玩笑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未到用我时。”虽然我们很难努力,但是不成功都是因为少了一个懂我们的人,带领我们的人。每个成功的人,都有懂他的人在不断地帮助他、资助他、提拔他、拯救他……,感恩伯乐,不要忘记帮助你的人。
人得有知己。伯乐不是知己,这本书里兄弟情义比较浓厚,比如孔玄章与于磊、比如沐文君与欧和青,比如卫峰与孔玄章,有人说作者写的是男同,我倒觉得兄弟之间的情义很难说爱情,就好比我们常说的男与女的感情不只爱情,还有兄妹情和闺蜜情。在本书里,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惺惺相惜。我们常常会见到男同在一起更多的是出于有着相同的爱好,比如打球好、比如学习好、比如智商高,本书就是一群打球不是一般好的人聚在一起。你很难见到打球超高水平的人和打球不好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喜欢。这个也是,你要说是我也没法说,毕竟我没干过这件事情。但是人真的没必要把知己变成爱人,这也许是最坏的选择。见过这样一句话,顾小白说:无论怎样,都不要因为寂寞而把知己变成可能的陌生人。当我们的关系只是朋友的时候。无话不谈是家常便饭。可当我们的关系超越友情接近爱情的时候。很多话就变成发丝堵住水管,出不来也进不去。有些事情真是这样,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在第三部变成现实。正如我无法预料俩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
《三步上篮2》读后感(三):《三步上篮2》:球场上的青春与汗水
很多少年,都会有一个篮球梦。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挥洒青春,在一次次的投篮和碰撞中,享受篮球带来的快感。
《三步上篮》系列就是这样一部超燃的青春小说,作者为我们讲述一群球场上的少年之间有关篮球和成长的故事。
在赛场上小有名气的于磊在一开始并不会打篮球,天资愚钝的他为了未来的生存选择了体育,于是于磊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四个贵人。
第一个是他的体育老师魏新武。面对毫无篮球基础的于磊,他虽然毫无期待,但还是耐心地给了于磊一次机会。就是这次耐心,让于磊无意间激发出在投篮方面的天分。获得了进入球队的入场券。
第二个是他在天茗的篮球教练欧和青。由于有魏新武的引荐。于磊得以在欧和青面前展示他的投篮天分。也正是这这一次展示,让于磊在欧和青的培养下,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个是他的队友孔玄章。虽然在最开始时,他们之间有过矛盾甚至是对立。但于磊的老实刻苦,让包括孔玄章和卫峰在内的每个人都对他产生了转变,成为了默契的搭档和挚友。甚至帮他获得了去往美国上学的机会。
第四个是他的美国教练内德。这个在只看过于磊投篮视频就决定征用于磊,并让他成为主力队员的美国教练并没有失望。于磊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赛场上的表现都让他感到震惊和欣慰。不管内德的实际目的是什么,但是于磊在他这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三步上篮》的故事很燃。篮球动漫《灌篮高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同样,《三步上篮》中所讲述的故事丝毫不比《灌篮高手》差。在比赛中他们之间的默契的配合、赶超分数时的拼搏,尤其是于磊在比赛中爆发出来的灌篮和投球,令人心潮澎湃。
于磊,孔玄章,卫峰,马森,王鑫,庄航等少年之间的羁绊始于篮球却又不仅仅只有篮球。在球场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在生活中,他们是相互扶持的挚友。
人需要成长,而青春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部分。就像于磊和孔玄章。从一开始孔玄章看于磊不顺眼,到最后两人成为挚友。这之间的经历和转变,是他们成长的珍贵记忆。
作为主角之一的于磊,无论是在国内或者国外,在生活中能交到朋友,在赛场上,更能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老实的性格和超常的球感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或许这就是他能够走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三步上篮》系列的故事节奏把握的很好,几次大赛中,该详细描写的部分作者绝不含糊。比赛的低谷、逆转,队友的配合,个人的亮点,教练的排兵布阵(于磊作为奇兵出现)等描写相当到位。人物塑造的也很到位。从而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作者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对喜欢篮球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三步上篮2》读后感(四):《三步上篮》2 每次我想象自己的未来,第一个想象的就是你
终于迎来了第二部,不同于第一部着重对篮球竞技的描写,第二部的感情线也更加明朗,可以说,如果第一步是细水长流的日常提升文,第二部则更加热血,两个人的感情线亦是如此。
孔大少和于石头
孔玄章由一开始对于磊的各种看不顺眼,到后来的对于磊的各种帮助使孔玄章认识到了自己对于磊不一样的情感。承认对于磊的感情对于孔玄章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纠结。孔大少除了篮球之外也在一步步地为于磊规划,毫无疑问,遇见孔玄章的于磊是幸运的,但孔玄章又何尝不是呢?
附赠的大礼包
看起来总是学东西很慢,在为人处世上有些笨拙的于磊在生活中有自己的原则,学习新东西很慢却不会放弃,而是想尽办法去提高自己,比如在手腕脚腕带铁块给自己增加训练的难度,比如为了一个动作的熟悉一直练习,这些为于磊打了很好的基础,也使于磊的球技渐渐地有了进步。
去了国外上大学的于磊,在体格上不如那些国外的篮球运动员们高大,起初还因为语言的问题在篮球队里备受排斥,看似默默无闻,在球队里上场机会渺茫的于磊终于被选进一线队了,有了上场的机会。美国人更具有务实精神,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在训练中,如果有人一直偷懒,对于特别有才华的,助理教练可能还会说两句,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就没有上场的机会了。于磊的努力有目共睹,不仅是他在国内被接受,在国外,也同样如此,这就是个人加实力的魅力吧!
于磊在国外训练更加刻苦,整日球不离手,一次一次地上场,一次一次地带来惊喜,于磊的体格劣势变成了优势,更加灵活,尤其是张鼎鼎对于篮球的解说描写,让我这个对篮球一窍不通的都看的热血澎湃,更让人通体舒畅的是于磊在整个球队里展露头角,在比赛中为他们的球队赢得一个又一个的三分球,有了于磊犹如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在肯德基经典赛中,于磊所在的球队乔治敦惊叹队和匹斯堡美洲豹队两个球队竞争激烈,这也是于磊的处子秀,在鲍比因为受伤而被迫下场时,乔治敦队的比分连连下降。在离比赛结束还有十三分钟的时候,乔治敦队与匹斯堡队相差了二十二分,乔治敦队已经不抱希望了,替补队员于磊上场了,这是他的处子秀,也是于磊被球队接受的开始,这样的于磊,真正开始了他在美国的篮球之路。
可惜第二部只写到于磊在美国大放异彩的部分,孔玄章也并没有和于磊挑明自己对他的感情,还有欧文青和沐文君,欧文青决定到美国继续学习,沐文军紧随其后,俩人还一起去机场接于磊,真的好期待他们两个的番外。
另外,第二部真的是大礼包,充分满足了我对于磊,孔玄章的期待。坐等第三部。
《三步上篮2》读后感(五):热血澎湃的第二部
《三步上篮》的第二部,真的令人热血澎湃。 《全职高手》之后,很少有让我这么热情澎湃的竞技小说了。当年废寝忘食读《全职高手》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说起来这两套小说还真有相似的地方。这两套小说的基本构成就是一场一场的比赛。每一场比赛都会写得非常非常的详细,这真的是绝对内行才能写得出的小说。和一些竞技类作品把竞技当做大背景板不一样,这两套小说都是扎扎实实拿竞技当主线的。这也是我喜欢这两套小说的原因:热血沸腾,竞技会让人热血沸腾。 每场比赛都会带给主角一个进步,输了的比赛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赢了的比赛,会让他们坚定自己的步伐。虽然两本小说都是纸上谈兵,但是由于文字非常的精彩,读起来毫无重复拖沓之感,作者真的是有特犯不犯的功力。用一句最俗气的话,你真的仿佛身临其境,在《全职高手》中,你也仿佛在现场参与了每一场观看,《三步上篮》里,你也如一个现场的观众,恨不得喊哑自己的喉咙。 合上书本,每一场比赛你都不会和其他的比赛混淆起来。以《三步上篮》第二部来说,甚至每一场比赛的小细节都会令人难忘。 比如于磊的国外处子秀,还属于主力队员受伤,他作为替补仓促上场,教练让他上场,也仅仅是因为在场有中国记者,想为自己的球队在中国打响一点点名气而已,并没有对他抱着太大的希望。解说员也仅仅把他当做来美国打球的一个普通的中国男孩,只准备惯性的来说上几句就算了。没想到我们的于磊,(这里的名字斯托恩·于)用他最为拿手的三分球,制造了一个一鸣惊人的奇迹。 而在本册书的最后一场大赛中,斯托恩·于已经不是匆忙中拉出来的替补了。他已经成长为教练胸有成竹的一支奇兵,这场比赛是目前两册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比赛,可以说把篮球比赛的各种特色用到了极致。连“换人”这个以前并不太被人重视的环节,都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开场8秒钟换人,真是神来之笔,作者非常体贴一般的读者,借里面人物的对话,写出了这一换人的描述:这能避开把于磊放入首发阵营而引发别人对他的关注,从而让他既能够早点出场,而且能担任奇兵。 这次小说也是系列三部曲的中间部分,还要为后面留下发展的余地。作者在这一点的节奏把控上还是非常老练的,这场比赛让于磊一战成名,但是作者还是收了一下自己的笔,给我们留下了第三部于磊继续进步的空间。作者不愧是写打篮球的,太会把握节奏了。 于磊这里投三分球,已经投得令别人头大了,作者为他留下的进步空间,就是他还只会横跨投篮。这让我们想起了《射雕英雄传中》当年只会一招“亢龙有悔”的郭靖,我想就如郭靖最终成长成一个大侠一样,我们也可以期待笨笨的于磊将来的降龙十八掌。 和《全职高手》一样,这两种比赛赛制上,都有阶段性的特点,便于在竞技的同时安插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互动,而且随着赛程的变化,考验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对手越来越强,而主人公越来越成长。团体赛人员配置上,虽然电子竞技和篮球比赛非常不同,但是叶修大神的一句话也可以概括篮球:“荣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篮球也不是。 《全职高手》就是一场比赛一场比赛的,把兴欣战队推到了大神的世界,《三步上篮》也是这么一步一步的就把于磊推向了巅峰。如果说上一部的于磊还是一个好苗子的话,这一部里面的于磊已经有了锥子的属性。 我们都还记得著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只要你是一个锥子,你所缺少的就只是一个机会,只要世界给你一个舞台,你就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说完了体育元素,我们再来说一下情感元素。第一册中主人公的情感初见苗头,但主要还是孔玄章的单向动心,这一次两个人的情感平稳推进,我们的石头虽然还在情感上是一块石头,但是行动已经比脑子快了。在竞技体育的间隙里,我们能找到一点糖来吃。 不要期冀我会给你们做一个糖点剪辑,因为里面的糖并不是特别的多,所以允许我卖一个关子吧,因为如果事先知道了,你吃糖的时候,不会那么的甜。正像于磊总是措不及防地给孔玄章一个奇迹一样,糖就要这样,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吃到,才更有味道。
顺便说一句,第二册书拆开之后比第一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因为里面藏着意想不到的宝贝。
非常用心的,相当于小番外的篮球日记。
人物卡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角色。
拿到了于磊的机票。
令人惊喜的海报。大小可以和书对比一下。
海报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