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14 02:26: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锦集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是一本由庾信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2.00元,页数:10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一):梁之冠冕,唐之先鞭

  庾公子山,南阳新野人,与父肩吾,入仕南梁,太清之难,出奔西魏。后陈氏代萧,宇文篡位,庾信羁于北地,不得南归,虽历经周、隋,广交诸王,然心中羞愤,郁郁终老。

  庾信之文,辞藻绮丽,惊叹禁苑;文笔激扬,冠绝北地。承魏晋之辞赋,启隋唐之绝律,感南朝之清婉,略北国之雄姿。笔涌山河之壮阔,墨溢天地之无穷,心生春秋之博雅,意贯古今之始终。

  《北史》记载:“为文并重绮艳,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一文出,都下莫不传颂。”杜甫亦有诗赞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其文盛美,观之诚服。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二):【转】王晓鹂:《庾子山集》版本的整理与考订

  

【摘要】最早的《庾子山集》20卷,成于庾信生前的北周大象元年(579),由宇文逌编辑。《北史》、新旧《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均有20卷本的目录记载,《隋书》及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则有21卷的记载,但原本已佚。流传至今的有明清以后学者编刻的14种版本,分为相同的、有较肯定影响的以及有不完全肯定影响的三种版本体系。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三):【转】曹萌:历代庾信批评述论

  

【作者简介】曹萌,男,1959年5月25日生,辽宁建平县人。1994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等。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四):《哀江南赋》白话全译|文白对照(更新ing)

  粵以

  戊辰之年,建亥之月,

  大盜移國,金陵瓦解。

  在

  戊辰之年(梁太清二年),建亥之月(十月),

  大盗(侯景)动移国本,金陵土崩瓦解。

  余乃

  竄身荒谷,公私塗炭。

  華陽奔命,有去無歸,

  中興道消,窮於甲戌。

  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

  我只好

  窜身荒谷[躲避战乱],公室私产皆陷泥涂炭火。

  [后来我]奉命从江陵出使西魏,[却逢西魏灭梁所以]有去无归。

  [大梁]中兴的指望烟消云散,于甲戌年(梁承盛三年)走到了穷途末路。

  [我像罗宪得知刘禅降魏后一般,]在都亭大哭三日;

  [也像出使晋国的叔孙婼,]被扣押于别馆长达三年。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無所求生;

  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本是天道,[为何我大梁国运]盛极而衰再难复返。

  傅燮[被围困在汉阳时]对自己的境遇深感悲凉,而不为求生投降。

  袁安每每念及王室[衰微,外戚宦官交替擅权],就自然流下眼泪。

  昔

  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生平,

  竝有著書,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

  陸機之詞賦,先陳世德。

  往昔

  桓君山的笔下,杜元凯的一生,

  都有著述流传,皆能为己作序。

  潘岳的文采,最开始落笔于家族的风教。

  陆机的辞赋,首先陈说祖上累世的德行。

  信

  年始二毛,即逢喪亂,

  藐是流離,至于暮齒。

  燕謌遠別,悲不自勝;

  楚老相逢,泣將何及!

  我

  刚到头发有黑白两色的年纪,就遭逢了国家丧乱的祸事,

  长久流离异国他乡,以至于到了暮年。

  [看到]《燕歌行》中远别的诗句,就悲从中来不能承受。

  [遇见故人一如吊唁龚胜]相逢的楚地父老,哭又有什么用呢。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

  讓東海之濱,遂飡周粟。

  [我本想学]畏惧南山之雨[的玄豹,躲在山洞中以逃避祸害],却突然被派遣到秦国故地[为梁国出使西魏。]

  [伯夷、叔齐相互]辞让[孤竹国王位]而逃到东海之滨,[后来商朝灭亡他们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朝的俸禄,我却失节]领了北周的俸禄。

  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追為此賦,聊以記言,

  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

  身世漂泊[就像是]在下亭[丢了坐骑的孔嵩],命途羁旅[便如同]在皋桥[之下替人舂米的梁鸿]。

  [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虽是故乡的歌谣却]不能用来取乐。鲁地的美酒[因为寡淡凉薄而]不能使人一醉忘忧。

  追忆而作这篇赋文,只是用来记录我想说的话。

  不无危惧孤苦的内容,只以悲叹哀悼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我已]日薄西山而故乡远绝,人间又是哪朝哪代?

  [如冯异一般的]良将接连死去,[国势便如]大树般飘零;

  [赴沙场的]壮士[如荆轲入秦]一去不还,[空有易水上]寒风萧瑟。

  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

  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蔺相如举起]和氏璧斜视柱子,因为受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的欺骗,[我也被西魏欺骗却毫无可以谈判的筹码。]

  [合纵的]盟书横陈于陛下[迟迟不能签订,毛遂]捧着[用来歃血为盟的]珠盘[逼迫楚王定合纵之约,我却有辱使命]不能定下盟约。

  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

  [我就似]钟仪这位[楚国]君子,到了[郑国]就沦为牢中身着南方衣冠的囚犯。

  [也像]季孙如意作为[鲁国的]使臣,[却被晋国扣押]留守在黄河以西的别馆。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申包胥[入秦国为楚国求援,在秦廷上哭了七日七夜乃至]用头叩碎了地面。

  蔡威公[屡次进谏而不被采纳,知国之将亡闭门而哭三日三夜以至]眼中泪尽流血。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

  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故国有]钓台的柳树,身在玉门关如何也望不见。

  [南方有]华亭的鹤鸣,在北方的河桥又怎会听到。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裁一旅;

  項羽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开创吴国基业],麾下不过才一个旅[的军队]。

  项羽用江东的子弟[灭了强秦],人手也只有八千而已。

  这样竟能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我梁国]百万正义之师,一朝就卷甲溃败,如草木一般任人肆意屠戮的道理!

  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

  鉏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

  长江、淮河起不到涯岸天险的阻挡,冈亭、壁垒也未能有藩篱一样的保护。

  官吏之间相互勾结,

  平民百姓趁机起事。

  难道说南朝的王气,将要终于三百年了吗?

  是知

  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

  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

  我知道

  [即便是]并吞六合[的秦朝],也不免[二世之后秦王子婴]于轵道亭投降的结局。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的西晋],也无法解救平阳之祸[中遇害的怀、愍二帝]。

  嗚呼!

  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

  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悽愴傷心者矣。

  呜呼!

  [故国倾覆犹如]山岳崩颓,[个人]便走向危险与死亡的命运。

  [朝代更迭有如]春秋轮替,一定会产生离开故国的悲凉。

  天意[如此]人事[也只是徒劳],这实在是让人凄怆伤心不已。

  況复

  舟檝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

  風飈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

  更何况

  [眼前的]舟楫道路都已步入穷途,天河也不是乘着小船就能到达。

  命途之中有飙风的阻击,即便想去蓬莱也遥遥无期。

  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

  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

  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潦倒之人也会想抒发内心的想法,劳苦之人也想歌咏出自己的经历。

  [即便是有人像]陆机听闻[左思作《三都赋》]抚掌而笑[一样,对我的《哀江南赋》投以讥讽],我也心甘情愿。

  张衡见到[班固的《两都赋》]觉得粗陋[而自创《二京赋》,倘若有人也因鄙薄我而另为高明],那也再好不过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