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11 03:29: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80,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

  据说,小说的原型是印象派画家高更,更让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对画画没什么研究,也看不懂艺术家的内心,对于主人公斯朱兰,作为一个相对成功的证券交易员,我一面震惊于他追求梦想的勇气,一面义愤于他抛妻弃子的冷血。但我在文字里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他的偏爱,也许毛姆与他是有共鸣的。那些尖酸,刻薄,不屑与愤怒,掩不住对他的好奇与欣赏,认可与接纳,也因此,才有了《月亮和六便士》。 我不评价斯朱兰的选择,对于斯朱兰来讲,画画是他非做不可的事情,即使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他并不靠画画来谋取名利,这似乎成为我能接受他,最终的说服力。也才是,艺术家终于成了艺术家。想起《局外人》,每个人都有评判他人的权利,可对于斯朱兰而言,又何必在乎呢,我们认为的他的自私,于他,只是遵循内心而已。 也许是我太俗气,即使抬头就可以看见月亮,但依然为了六便士而低头奔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月亮与六便士不可兼得,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呢?斯朱兰为了绘画的理想抛妻弃子,还导致布蓝琪自杀,毁了德克的家庭,如此看来斯朱兰真的是毫无人性。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讨厌这个人物,反而欣赏他的潇洒,最起码他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最重要的是他敢于放弃一切去选择追求理想,即使他自私,冷血,极端的理性……

  大部分人都想要追逐月亮,但是却舍不得丢掉六便士,只有极少数人为了愿意丢掉六便士去追逐月亮。其实月亮和六便士没有贵贱之分,生活是自己的,最可贵的是能够做出选择,敢做到真正的放下。一般人在纠结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时,最终都会选择在拥有六便士的前提下去追赶月亮,慢慢地与月亮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不得不放弃月亮,毕竟我们都是凡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大概是斯朱兰这个冷血的变态能够让人佩服的原因。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理想和现实

  本周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理解能力有限,但伟人的世界着实使我震惊,全文没有并列提到“月亮”“便士”,却处处渗透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信仰、理想,往往都是常人无法启及的。

  故事很简单,也可以叫做《斯朱兰传》,从他平稳的生活开始,处处格格不入,直到离开妻儿,开始落魄的生活,遇到布蓝琪夫妇,“害死”布蓝琪,大溪地遇见爱塔,守护他直到他患麻风死去。他对一切满不在乎,境遇之外,处之泰然。

  今天还和朋友谈到了理想,目前我们的生活都按部就班,已然忘却自己的理想与信仰,更短的说,即使一个小目标都没有办法去实现。有时候自己颓废的一天,看看电视、逛逛淘宝、睡一下午,无所事事,内心空虚,然后在哀叹中度过。世上人很多,伟大的没几个,碌碌无为的大多数,自小就觉得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满足,或许就像斯朱兰一生所追求的事业一样,其他满不在乎,我只在自己逐梦的道路上狂力奔跑。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极推荐这本书,没想到真正读完,已经快要大四毕业了。说实话,主人公斯朱兰的一些品质我是非常厌恶的,厌恶他的不负责任、厌恶他的冷血无情、亦厌恶他对女性的不尊重。如果说勇敢的舍弃舒适的生活、卸下世俗的束缚,而去追寻心中的理想和伟大的艺术是斯朱兰受到的人们尊敬的原因的话,那我同样,是敬佩他的。厌恶与敬佩,就是我对主人公复杂而纠结的感情。必须承认,作者刻画人物的能力极强,书中或大或小的角色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似乎围绕本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关于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作者用主人公奇特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苦苦追寻心中的“月亮”的人所承受的苦难以及其所创造的伟大。然而,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人能如斯朱兰般对物质生活毫无欲望。艺术家的生命是伟大的,艺术家的人生亦是不可模仿的。惟愿我们能在为“六便士”便是劳累奔波之时,经常停下来望望心中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译心译意之“雷人”、“跪舔”种种

  把译文里这种刺目拧巴自己看着都有点脸红的字眼挑出来,供大家笑骂讨伐,任何批评于译者而言都如沐春风,狗血淋头之余一不小心还醍醐灌顶呢,岂不赚大发了。

  1.“雷人”

  这个词出现在第四章第一段,说一位芳名玫瑰的女作家“ 既有男人的智商又有女人的怪性子,小说写得有新意,够‘disconcerting’ ”。 原句是: ……Rose Waterford. She combined a masculine intelligence with a feminine perversity, and the novels she wrote were original and disconcerting. “雷人”对应词是“disconcerting”,本身是个中规中矩的词,在这里大意是upsetting、embrassing、disturbing等等,搜肠刮肚也没想出更传神的译法,就根据全书对此女谈吐风格性情神态的总体描述,雷了个人。虽是慎之又慎迫不得已,但在正经文本中使用网络用词, 毕竟显得不那么正经,终是怪自己词汇贫乏,请同学们集思广益,赐个不雷的好词吧。

  出去一下,稍后继续。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六):没必要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译本很多,推荐陶然译本。很多人推荐的傅惟慈译本其实很差,与现在的语境相差太多:完全照搬原文且频繁出现的双重否定句,根本不符合汉语习惯;完全音译的人名,长的甚至有十多个字,非常拗口;老派的翻译腔,读起来很矫揉造作。可以想见,几十年前傅译本是很好的,尊重原文且不曲解内容,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读者阅读了,我是读了两章就被生生劝退。看了网上的评价,想找詹森译本,但没找到,于是选择了陶然译本。非常好,完全不存在以上弊端,读起来很流畅,虽然有些地方译者做了处理,但并不影响文意,况且这又不是学术论文,没必要那么严谨。

  这是一本好书,也许作者的立场是褒扬象征理想的月亮而贬低象征市侩的六便士,但作为读者,并没有必要全盘接受作者灌输的观点。大方的承认,某种意义上,我就是选择了六便士的人。因为平凡的生活虽然市侩,但意味着舒适。而追求理想的道路真的太艰辛了,肉体的折磨也真的太痛苦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从文字上感受到的,那种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所以我选择平凡。

  但平凡并不意味着全盘放弃理想。在平淡的生活中,偶尔抬头看看天上悬挂的月亮,也许比一味的盯着月亮拼命追逐更加幸福,毕竟幸福与否是主观感受,而主观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随人的心情和状态而变化的。换句话说,低头赶路的人偶尔抬头看见的月亮,也许会更亮更美。

  毕竟我有爱有恨,不希望成为书中角色这样,潇洒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的人。

  2019.1.1-2019.1.7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七):《月亮与六便士》

  「逐梦」之类的话题不用再提,对脑子里只有情情爱爱的我来说,作者借斯朱兰之口表述的对男女之情——或者说情爱,情欲——的看法辛辣独特,现实犀利。爱欲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占有欲也并不是爱,而爱又夹裹着欲望和占有。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

  文章中对女性的描写带着某种刻薄和轻蔑。她们遇见一个能诱发她们心中一丝欲望的男性就冲昏了头脑,然后就要想尽办法占有他,用温柔周全的照料绑架他,不愿意他去任何地方。她们现实,远离艺术。她们愚蠢,不能独立。她们甚至带着一些斯多哥尔摩倾向,男人的打骂才是爱的表现[大溪地的老板娘]。对于像斯朱兰这样的人来说,艺术是折磨他的永不可及的月亮,而他身边的女性都是用完就没有痕迹的六便士。

  但他早就警告过这些女人的,不是么?

  渣男也总是伴随圣母而生。但这个「圣母」总是想用自己的「爱」的牺牲去捆绑渣男,最后两败俱伤。

  而关于艺术。叔本华曾经略带讽刺的说,「在生前名声散播的既广又远之人若是聪明,便不要太重视这个,因为它只显在少数几个人偶然一天对他很赞好,于是引起了其他人的盲从」,「在生时被立有纪念碑的人,后代都不会相信这种评价。即使有人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真正的声誉,也多半是年老之时了,只有少数艺术家和音乐家是例外」。我们经常感慨这些艺术家们生前难遇伯乐,其作品生前明珠蒙灰死后方大放光彩,但实际上,这种评价不过是跟随大众之音,在我们这样感慨的同时,说不定有一个被大众误解忽略的艺术家正在为艺术所折磨呢。

  被上天赋予了独特思考能力或者观察能力的人,活着真是一件痛事。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八):读后感

  也许查尔斯·斯朱兰的木讷只是不善言辞,但智商在他那圈子里够用,这就是通行证,不仅通往成功,更通往幸福,他那迷人的妻子的确很爱他。我能想象他们正派体面波澜不惊的生活,膝下一双端庄开朗的儿女,显然注定要正常延续他们的家族地位和传统,可谓颇有成就。夫妻俩将不知不觉变老,看着儿女长大成人,时机成熟结婚成家,一个娶来漂亮姑娘,复又生儿育女;一个嫁给英俊威武的男子,肯定是个军官。最后,老夫妻骄傲优裕地隐退,备受子孙爱戴,过完幸福充实的一生,在耄耋高龄安然入土。这准是世间无数夫妻的人生故事,一种家常体面的人生轨迹,让人联想到平静的小河,平稳蜿蜒地流过青青草场,沿岸佳木掩映,最终汇入浩渺的海洋。然而海如此镇静,如此沉默,如此冷淡,你心头蓦然掠过一阵隐隐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天生的情结,那时候已经非常强烈,觉得这种生活,这种随大流的生活,有点不对劲。我承认其社会价值,我清楚其安稳的幸福,血液中却有一股热流需要更狂放的通道。这种轻而易得的快乐似乎应该警惕,我心底渴望更惊险的活法。若能改变,改变并体验未知的激情,我随时准备攀越嶙峋的怪石,涉足阴险的浅滩。

最喜欢的话。

人生的价值应由自己判断。

即使了解事实真相,也不去评价他人,更何论并不了解事实。

六便士很重要,但是抬头看看月亮更重要。我的月亮究竟是什么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九):从骨子里的抵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我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往下看,最后以极大的失望翻完整本书。

  放在今天UC总部标题我都帮着想好了,“震惊,昔日富豪抛妻弃子竟是为了……”“孤僻天才画家与友妻那些年不得不说的故事……”。

  书看到一半,笔者才有点理解书名的意思。在我的理解里,“月亮”代表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着世俗现实。大意猜测讲的又是一个理想与世俗现实不可兼得的故事。或许是年纪不到,又或者是题材不讨喜,我对文中的三观抱有极大的抗拒。

  整本书描述了一个过着优渥日子的股票经纪人斯朱兰,突然抛妻弃子只身前往巴黎,传闻里的斯朱兰带着小三逃到巴黎过着花天酒地日子,“我”受斯朱兰妻子委托,作为调解人前往巴黎了解原因,却发现孑然住在破旧旅店的斯朱兰。而他独身前往巴黎竟是为了学画。看到这里我们大概以为又是一个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但事实也不是。

  斯朱兰到处蹭酒喝,也不让认评价他的画作,就孤独地画着,倒真有一副偏执画家的劲儿。

  画家德克虽然画技平庸,但鉴赏力不差,他特别欣赏斯朱兰。

  后来因为斯朱兰生重病,他好心带回家中疗养。或许正是斯朱兰这种天才般的偏执,深深吸引了德克的妻子布兰琪,斯朱兰还和她发生关系,德克夫妻离婚,斯朱兰和布兰琪住在旧宅中,德克整日闲逛。突然想到一个成语,雀占鸠巢。

  妄图占据斯朱兰灵与肉的布兰琪,后来绝望地自杀了,斯朱兰辗转去了海上漂流,又娶了个土著女人。

  或许道德在天才眼里都是废物。每个人渴望与天才结识,趋之若鹜。

  但万一真的有这样的天才在身边?我可能会选择先拉黑他。抛弃前妻和孩子,嘲笑救命恩人,与友妻发生关系,视女人为工具,在世俗观念浸淫多年之下,这人在朋友圈的标签就是“沙文主义的渣男”。说好的灵与肉分割,不好意思,骨肉连心,你分割个来试试。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十):一点一己之见

  这本书把人性善与恶,宽容与狭隘交织在一起,更是有一种让人去寻找人内心的伊甸园的引力。但是各种讽刺也让人觉得很刺眼,刚开始是心疼斯朱兰太太的,一个女人被丈夫为了理想而不是其他女人所抛弃。当她知道这一事实时,她把所有对他的宽容容忍变成了对他的憎恨,后面看到她对他所谓的宽容,只觉得她是在作秀,是在掩盖自己悲惨的命运,并不是真正的善良。 在斯朱兰遇到德克的那部分,简直有想要杀掉的斯朱兰的冲动,他残酷、自私、粗野、好色,但他仍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事实如此。斯朱兰非常可憎,但他也很伟大。 同情斯朱兰太太和布兰琪,但并不为布兰琪的死感到惋惜,为斯朱兰感到庆幸的是在最后他遇到了爱塔,唯一一个能满足他的人,不用世俗束缚他,给他安静自由度过余生永远不去烦他。现代生活中一定是找不到第二个爱塔的。 被震撼到是因为他实现了对内心向往的追求,如果看完整本书,就能对他在来到大溪地之前所做的一切表示理解,甚至对他感到同情。世界上总是有很多怪人,斯朱兰就是,大溪地的人们也是,在所有人都对斯朱兰感到憎恨的时候,大溪地的人们却只同情他。 斯朱兰:我说了我非画不可,由不了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坏都要游,不游出来就会淹死。 他像是着了魔一般的对绘画的热爱,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庆幸有大溪地这么一个地方,有爱塔这样的人等待着他。 我也希望自己有非做不可的事,但不会像他这般着魔。只要有,就很好了。 敬佩他但绝对不喜欢这样的斯朱兰,甚至在他对女性的态度上感到恶心至极,据说这本书是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写的,第一次看毛姆的书,当然后面还要看他的书,希望在这部分的描写上不带有他自己的感情色彩。 如果当下问我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我可能两者都不会选,两者不可兼得,但也可两者皆拒之。因为愿意做出选择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爱和恨是低到尘埃里的东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