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下)》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别裁(上、下)》精选点评:
●断断续续看了足有两个月才看完上册,不过,“半部论语治天下”,重在学以致用,所能将书中所学用到实际中来,才是正道!
●*翻动书页,邂逅不一样的《论语》* 先生对论语理解之独到深入,使我重新对《论语》这部经典认识、了解。我知道了“无友不如己者”不是对择友的指南,而是对自傲的警示;知道了“慎终追远”不是祭祀祖先,而是一种由“惧果”到“惧因”的升华...幸运与此书相遇
●南怀瑾老先生很接地气的阐释了论语所蕴涵的博大的文化精神,让我一个以前听到论语就摇头,对传统文化没有丝毫兴趣的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现在正在读第二遍,我认为这是极其好的一门国学入门读物。读次数,敲开传统文化的大门。
●诙谐易懂
●普及度还是很高的,有这样的老师带着读点先秦古籍是吾辈之幸。
●读南书论语,如沐春风。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完才发现许多道理你心里都有数,只是没做过总结,孔夫子的理论能传承两千多年自有其独到之处,不过在看的过程中还是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吧
●除了有的扯得过多以外,但是超级棒
●补标。
●南老先生讲述的论语别开生面,不仅讲通《论语》的大道,教会我们为人处事和治学创业的道理;更是告诉我不可轻下言论、要完全融入其中,慢慢钻研、慢慢成长;是一本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处世出世、养浩然正气、立君子之志的好书。 极力推荐!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一):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看到挺多人在说不足,才疏学浅,也害怕自己学到一点就沾沾自喜。但也因为有批评的声音,所以一直也很谨慎的告诫自己,不能全信,不能独抱一家之言。
但是,但是,我真的还是相当感谢南怀瑾先生的,就算他如你们所说,不是讲都很严谨,但真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认识了儒家思想。在这之前,我真的是非常非常讨厌孔子,讨厌儒家思想的,就老觉得整天君子君子的,道德道德,听得让人好烦,好假,是一种负担,一种束缚。但看了南怀瑾先生的书后,才发现,哦,原来还有其它意思,才渐渐发觉孔子的了不起,进而更加想去了解其它学说了,什么道家啊佛家之类的。
真的感谢。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二):读《论语别裁》有感
南师的《论语别裁》是近几年看的最厚的一本书了,全书794页,20天读完,依然感觉意犹未尽,很多话语依然值得反复推敲。南师不仅将《论语》中每句话都解释的清晰透彻,还根据当今的时代情势深入浅出的结合时事阐述道理,从其娓娓道来中时刻能感受到他对中华文化之传承的重视,身负这一重任不断的提点世人,希望亘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能得到继承发扬,全文通读下来一直被其拳拳之心深切的感动着。一如文中所言,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与孔子做处的时代非常相似,虽科技高速发展,但未解决人之精神归宿的问题,礼崩乐坏犹胜,南师说崩塌到最后人们肯定还是会寻找回去,他的乐观的,也是对的,现代人的精神问题终究需要有所归依,中国文化不会就此衰落。文章最后先生说“若能使一般陷于现代社会心理病态的人们,在我讲的文字言语以外去体会,能够求得一个解脱的答案,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于风雨艰危重的人生目的和精神,这便是我所要馨香祈祷的了。”感谢先生的教诲,相信此书定能于众生中普度二三子。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三):论语别裁
许多天都在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看的时候兴高采烈,总觉得自己已经接近超凡脱俗,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作者所说的那些道理似乎自己都懂了,懂了似乎也就都做到了,做到了也就成了君子了。 而合上了书,回到现实世界里,很快就把那些自己认为懂了的东西抛在脑后,常常恶向胆边生,见利就忘义,甚至连没事时默默复习一下《论语》的心思也不再有了。说知易行难,其实知也难行也难。所谓的知了知了,也不过是喊喊口号,骗人骗己罢了。论语里的知有上知,也有下知,而对于我,甚至连什么是上知,什么是下知也分不清楚,遑论如何才能得到真知了。 《论语》里的句子虽然是古文,为如今的人设置了许多的文字障碍,但毕竟短小精悍,似乎那些书面的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而就像《左传》的微言大义,《论语》里的那些短小精悍的句子里,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认真的看每句话,认真的看每个字,联系全书看,联系古今看,越看越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与《论语》相关的典籍汗牛充栋,与《论语》相关的历史也瀚若星河,这些内容若是结合《论语》再理解起来,便是开始也不知该如何开始了,而更是终其一生,也不会把所有的相关内容,都理解得透彻。 而我们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人,我们普通人读《论语》的目的,也不可能是为了去把所有的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真的懂了那么一些东西,并把懂的那些东西,一以贯之,实践在自己的生命里,让自己更仁爱者,更智慧些,更宽容些,更正气些,更执着些,也更平和些。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经常性改掉些毛病,持续的思考,也持续的进步,哪怕思考了千次只有一得,哪怕每次只有微乎其微的进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才是读书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笃行,否则只是口头禅,只是书呆子。 但是做起来是真难,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许多方面都已经形成自己的习惯,道理都懂,但是惯性的思维和惯性的行为,以及惯性的环境,让真做和真改变得无比的困难。就像戒烟,即使这种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做得成功,那些让人一时难过且未必会有物质收获的行为,改起来或做起来,必然是难上加难了。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四):戳破窗户纸醍醐灌顶的一本书
我是在听书时,樊登说他刚工作时有段时期很迷茫,然后花了一年时间阅读论语所有能找到的版本,孔子的智慧最后成功指引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至今都影响至深,其中他提到最开始读的就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于是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本书。2019年末给自己2020年定了一个月阅读一本书的保底目标,于是便把《论语别裁》作为了年度读书计划的开篇书籍。
书已经合上若干个星期了,很多细节也记不太清楚了,记性不好是一直以来很恼火的事情,但大概有个感觉,在细细回味着。
首先,这本书是讲稿的整理,没有专门去查,但看字里行间,大概是他在台湾大学或是美国大学课堂里的讲稿整理出来的,所以行文很通俗易懂,有些地方还有口语化,这个风格非常好,可以说是“娓娓道来”,很直观的反映了南怀瑾的思想和个人性格,犹如他就在你面前讲着课,效果很好。当然,如此则导致书的篇幅较长,很多地方可能像其他书友评价的那样,不太严谨,但这都是小节,我们都不是搞学术研究的,何必这么较真,关键看自己有没有收获对不对?
其次,南怀瑾先生是儒家思想的忠诚的粉丝。所有论语解释有歧义的地方,南先生都是向好的方向解释,凡是坏的地方,南先生也向好的方向纠正,甚至批评了宋明时代的论语解读大家们的观点,这个特点可能也是书友们抨击其比较“扯”的缘由。我倒是觉得没关系,古语本来就是字少,语言的发展也导致很多相同的字却是不同的发音和解释,当时的时代,人的思想都和现在天差地别,这些客观实际本来就导致谁都不可能真正解读出孔子的真正思想,更何况论语还是他的徒子徒孙收集整理的,属于转述,更加不可能准确了。总之,要回溯“真相”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个解读只有和现代价值观吻合,对时代进步有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圆融的解释,逻辑上自洽就足以。再高明的道理一定要“入世”,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让我们更积极,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是醍醐灌顶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多书友感受应该都是,看的过程中时时豁然开朗,想记住每句话,想实践每句话,看完的时候意犹未尽,久久回味。南怀瑾先生虽然是学者,但人生经历应该是很丰富的,也是毫无疑问善于思考和悟道的,有很多道理没有一定年纪不可能懂,有了年纪悟性不足也不行,有了悟性没有实实在在的经历也不够,道理懂了,事情就透了,人格局就高,思想就能豁然开朗,修养自然就豁达厚重了。
(未完待续)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五):努力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读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对自己做人做事方面有一些触动。书评谈不上,毕竟自己的学识太有限。但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书,这本书对《论语》解说得很透彻,生动形象,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包括对现代教育的反思,都耐人寻味。简单写下自己的感触,算是读后感。
01 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真的觉得自己挺没学问的,虽然有学历,有证书,有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没学问。因为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早已还给老师,毕业后为了考证所学的内容也早已忘记,那些记忆只维持在考试期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触类旁通;不能拿人生修养来体验。
想要有学问,难也不难。难在即便读很多书,知识很渊博,也不代表有学问;不难在于,一个人即使不识字也可能有学问,如果他能做人好,做事对。由此可见,想要“做人好,做事对”是多么的难,想要有学问也不是件易事。
所以,我们要明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我们应“困而学之”,并且要“学而时习之”,还要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02 做一个坦荡的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坦坦荡荡?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抱怨、后悔,怨天尤人,患得患失。房价涨了,买过房的人说“早知道借钱也要多买两套”,没买的人更后悔“早知道无论如何一定也要买”;早上错过了一趟公交车,心里后悔着应该早起一分钟也不会错过了,但是第二天仍旧不会早起;嫁给了爱情,却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而不停抱怨“眼瞎了才会嫁给你”;因为疫情口罩断货了,会后悔着能买来的时候嫌贵没多买一些;我们会抱怨父母太穷没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会抱怨爱人不贴心不知道心疼自己,会抱怨小孩太调皮不好管,会抱怨工资太低工作条件太差……
殊不知“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人生的事情,如意的又能有几件?茫茫人海,又有几个是真正的知己;殊不知“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有限的生命怎能求得无限的知识?殊不知不用强求自己“以德报怨”,能做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是很难得了;殊不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都应努力向前看;殊不知“娑婆世界”正因为有遗憾才叫做人世界。
03 做一个聪明的人
我就觉得自己挺笨,当然不是智商低,而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尤其在家庭关系方面。“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真的是如此,感情好的时候怎么看都顺眼,遇到矛盾的时候则是怎么都看不惯,各种狠话脱口而出,完全不顾对方感受。虽然明白已成事实的事情再说也无用,但还是会各种唠叨,看来想要做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还是很难的一件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双赢的,可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是,生活中我们常因为各种心理作怪,而故意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够多做一些“惠而不费”的事情,相信这个世界也会多些美好。
这本书真的值得反复看,自己目前只看了一遍,体味还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