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10 04:1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0字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是一本由闫红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一):哎

  不知道怎么给它打分了,我是看豆瓣上评分高,书友评论都不错,书名吸引了我才买的,但读了之后很失望,是我不能体会书中所说?它不能算鸡汤,真的是随笔,一个小故事一个道理,有些挺符合,它也不能算是能治愈人的心理,这就是一本关于作者自我感受的一本书,和书名没太大关系,但看看还是可以的,我是第一次看这位作者的书,书的封面还不错,简洁,大方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开始只是为书名吸引,然而读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发现作者来自安徽小城,后来又栖居合肥,不油的生出一种亲近感。生活经历颇为相似,难得的是作者三观和自己十分契合,就看的入迷起来。作者第一个写的是张幼仪。张幼仪是我十分敬佩的女子,但她这一生又颇为苦情。张幼仪说我不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哎,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仿佛看到了心酸的自己,是啊我们做人太严肃了,虽然坚强,但不可爱不天真,不相信自己能轻易的被爱,也就不能明眸善睐的说笑自如,因此在男性世界里不够自信、明朗、活泼、娇嗲,也就失了女人味。

  作者还提到追求性价比是自己的万恶之源,凡事计较,从来没有不计回报的付出,比较患得患失,在工作上和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容易失去孤注一掷的勇气,这一点又与我何其相似,看完总是怅然,因此从小我就十分羡慕潇洒的人,凡事总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勇气。作者将这一切归集于成长环境的影响,逝者不可追,既然认识到问题,就努力改变自己吧。

  作者还提到一个同事老李的故事,面对生活工作的困境如何积极的走出来,首先有一种懂得,是一种俯视,看清自己的局限,拒绝于负面情绪的暧昧,不受伤,不疗伤,大度,辽阔,爽朗,风暴扑面而来,只管踏着碎琼乱玉,一路向前。

  作者说自己灵魂不强大,非常情绪化,时刻准备怒从心头起,一不小心就万念俱灰。所以热爱阅读,从琐事中暂时脱离出来,回头看来一切都是浮云。

  再说说萧红,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十分惊艳,与张爱玲的浮金焕采的华丽气象不同,萧红的笔下是一派近乎稚气的天然,但下面却是浓浓的沉重和悲哀。萧红的个人经历十分惨,所托非人,31岁就香消玉殒。

  作者还写了民国奇女子吕碧城、明星章子怡、张柏芝,每个人的命运还不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在这方面作者识人颇准,眼光老道。作者还提到小时候的一些见闻,有点像萧红写《呼兰河传》的那种感觉。整体阅读顺畅,三观很正,值得一读。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三):人物角色下折射的生活态度

  初读《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的时候,心里觉得这又是一本标题党的书,用很有哲学意味的书名,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而书内真实内容,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生活琐碎。等读完全书,我不觉为自己的浅薄与恶意揣测感到羞愧。 很多人说闫红老师善写人,我是万分赞同的。她前人能写张幼仪、芸娘、黄蓉、刘邦、红拂女,今人能写王思聪、张柏芝、李宗盛、章子怡,普通人能写大舅姥爷、林姥、奶奶、同事…… 闫红老师笔下的人物,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塑造出了人物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她认识的张幼仪,用沉着、坚毅、开放式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挫败,最终获得徐志摩所说的自奋斗自求得来的真生命,真幸福;她心中的大舅姥爷,善良、爱面子、吝啬,面对生活的心酸时,却真诚、坦荡、坚强;她眼中的章子怡,在被曝光与汪峰恋情的巨大恶意后,依旧放下自我,逃脱限制,在自己的江湖里折腾别扭如玉娇龙…… 每看完一个故事,认识一个人物,了解一段往事,我脑海里总能不自觉的映射出我心中闫红老师的形象,仿佛能看到一个身材圆润,饱经事故,学识渊博,和蔼随心的中年阿姨,慵懒坐在写字台边,手拿铅笔,眉头微蹙,在思索着下一个人该写谁的模样。 看完所有故事,我除了有一种窥探了先人、明星隐秘私事的兴奋感之外,更是感受到了闫红老师想要传达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当下生活某些陋习的无声批判,一种对现代文学艺术的深深担忧…… 孔子在《为政》里面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闫红老师在不惑之年写下了这诸多文字,而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我会做什么呢?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现在的自己开始,希望年迈回首时,不会是真的一事无成足矣。 PS: 第63页:“有一种人,生来极动人的,又美又活泼,人人看见了能爱的,可是【狠】少能敬的。”狠少……也不知是陆小曼写错字了还是闫红老师写错了。 第081页:“她心灵里的寒逼出来,灵魂终于孤单单徘徊于【无】地。”无地是哪块地…… 第162页:“【那】么家其实没有那么难养。”那么家是哪个家? 2017年2月8日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四):从平凡的日子中奋起的精神支柱

  

最近几年,“浮躁”成了很多人对这个社会的共识。快餐式的信息与百家争鸣的经济学、社会学观点铺天盖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每天在吸收中更新,在观望中改变,但最终也没有找到一个值得自己坚持或者有能力坚持下去的理想或者目标。不知不觉已到而立之年,甚至不惑,感慨年华已逝,自己一事无成,在一种恶性循环中挣扎起伏。是的,我们太需要一些能稳定我们情绪,能从平凡的日子中奋起的精神支柱。

在图书馆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做了一些功课才知道“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是伟大先哲尼采所说。闫红套用了这个题目作为书名有几分贴切,却也有几分讨巧。

孔子说,四十不惑,“不惑”大概可以理解为沉稳与笃定、沉思与理智。四十岁的闫红也算有些经历,她于无声处细思他人与自己的生活起伏,写就一个个值得深读的故事。《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这个标题似乎不足以概况全书内容,更深层次里,闫红写的是如何从平凡的嘈杂里成就丰盛的自己,以及一个个人物在低落时如何走出去的故事。

风尘仆仆地活在这尘世间,谁不是谋生亦谋爱?身份千差万别,内心总有相同的质地。书中提到张幼仪、林徽因、王菲、王思聪、林凤娇......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只是平时我们关注的可能是一些花边八卦,而作者却带我们从人性的角度,用理性的眼光去思考,探讨不同人生的不同生活,挖掘生活的魅力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常想,地球有数十亿万年的寿命,却只许我三万六千五百天,(假设我能安然活到一百岁的话),这样的计算题,实在太过残酷。一事无成,是焦虑,是浮躁,其实,也是事实。否则,岂有无缘无故的爱,岂有无缘无故的恨,岂有无缘无故的叹?

试着全然地接纳自己,这个不够优秀、缺点颇多的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只需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不欠社会一个解释。每一个当下,帮自己调到快乐的频率,生活成什么样儿,把决定权握在自己手上。生活不易,但我们积攒的每一个当下,会给我们换一个美好的将来。这条路,靠我们自己走。闫红的书里,也会告诉我们如何走得更稳健。她是清醒又悲悯的女子,会告诉你最贴心的答案。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1⃣️张幼仪

——弃妇两个字,看起来好辛苦,做起来最轻松,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反正人们会说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张幼仪也可以选择面对,只是选择了它就选择了艰辛,让自己失去了抱怨的福利,像帮助别人那样,帮助自己面对现状。而这种面对很残忍,要抛弃温暖的自怜自伤,揭开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最终能毁灭你和成就你的,都是你自己。

2⃣️吕碧城

——只有真正勤劳勇敢的女性,能够面对他的人生真相。与爱无缘的一生,吕碧城做了太多事情,办女学,做生意,求学美国,游历欧洲,她不觉中以亲身经历证明,即便对于女人,爱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最多是锦上添花。作为一个女学的创办者,她的人生对于女人有更多的借鉴意义:是你自己,而不是别的人,决定你的一生。

3⃣️王彩玲《立春》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辛弃疾

4⃣️芸娘《浮生六记》

——少女和妇女的区别在哪里?我觉得是警惕与禁忌。

当一个女子开始有所警惕,懂得规避生活中的各种禁忌时,她就是在朝妇女转型了。

5⃣️黄蓉

——一个女人的精神面貌映射着她的婚姻状况,若她婚后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证明其婚姻质量很高。

——太聪明的人,都常常会显的凉薄。原因有二:一是聪明人自我强大,若不是却有所感,他们不会被那些“应该的”规矩道理束缚,去演什么情深义重。这是他们的真;二是他们不像世俗中人那样依赖人际关系,而很多情绪却是人际关系中摩擦出来的,太聪明的人过于特立独行,就少了那么点黏。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六):平凡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在2010年的时候,白岩松出了一本名为《幸福了吗》的书,此书一经上市,立即引发全民对于幸福的热议。而今翻阅这本《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的书除了似曾相识之外,内心那份因平凡而滋生的笃定油然而生,不禁扪心自问:平凡是什么?而传奇经典有怎么解释呢?

  带着问题看书是我一贯的读书习惯,通过该书对平凡的逐个释义,慢慢走进作者营造出的私人空间,那一层又一层通往成功抑或传奇的阶梯,在每次踩踏的过程中都迸发出新的灵感,正所谓触类旁通,幸福的左右是伴随幸福弥漫周身的魔力,幸福的前后是为幸福铺路的先驱者。幸福也许就是一朵花开的瞬间,幸福也许就是一阵风的倾诉。

  轻轻翻阅该书,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淡淡的书墨芳香在指尖游走,倏忽间,仿佛真的看见了作者描绘的“幸福之门”,当虚掩的幸福之门在我们怯懦地打开前,我们无数次幻想,无数次憧憬,是色彩斑斓的万花筒还是星光灿烂的旋转木马,当我们小心翼翼推开属名幸福的那扇门之时,我们无法用浅薄的文字去形容,激动的泪水,讶异的神情,间或语无伦次的表述,在那一刻都是成为了附属品。

  作者在敞开心扉畅谈幸福的时候,毫无例外地谈到了在幸福中不知幸福的人,这一类人终日抱怨为什么自己不幸福呢?我想,大概是还没有弄清幸福的真正含义吧。

  在范伟主演的《求求你表扬我》电影中,范伟饰演的杨红旗说了一段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话。“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在这一段看似粗俗的一段话中,似乎道出了幸福的真理,幸福就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落差感,幸福就是争取中形成的自信心。

  作者拟定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们一一阅读前,故事就在里面,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在我而立之年读起这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事业和婚姻的幸福之门格外感兴趣。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男耕女织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男人只有不断地打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家庭才能得以维系和延续。当刚刚走出校门的愣头小子在职场上屡屡碰壁之时,他内心的幸福指数早已跌入谷底,在苦苦郁郁不得志之际,调整心态成为了解决此时顽疾的唯一办法。把困难看淡,把挫折当成财富,把周遭的刁难与斥责当作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瞬间,幸福指数开始攀升。关于事业的幸福,也许就是你华丽转身后莞尔一笑,深谙入世之道后的一夜惊喜。

  平凡是什么?当你轻轻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些遥不可及又触手可及的故事,就是给你最好的答案。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七):每个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

  马上元旦了,看到好多人都在写年终总结,回顾这一年的得与失,看多了别人的成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2016年好像一无事成,存款没有,成就没有,升职没有,朋友没有。。。。。。。。。

  跟先生吐槽,先生说,你不是喜欢鸡汤吗,赶紧去喝几口,喝完保准就好了。虽然笑话有点冷。但是我真的这样做了。给大家推荐一本,也是目前我觉得治愈我现在境况的一本书《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作者闫红,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

  看题目有点鸡汤,但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读下来,你会发现,作者从自身的观感独特的讲述了许多人的故事 ,这其中有明星,也有普通人。这当中有鸡汤,也有能让你沉下心来慢慢体味的良药。

  书中作者一一列举了张幼仪、林徽因、王菲等等名人,和身边普通人,你可以从书中看到他们怎样一步一步走过自己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又怎么样一点一滴从头到脚来收拾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与从不同的一生,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境况,贫穷亦是富有,唯独不变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归属。心中有阳光,即使你现在身处困境又如何。每个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正视现在的你,正如书中的这45个故事一样,或许其中的一篇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所正经历的事情。

  就自己而言,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感觉如前20几年一样,没有创新,没有富有,没有改变。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要改变一下,重新正视当下的自己、接受这个平凡的自己,开始试着规划自己的未来一年。

  不要害怕一事无成,放下焦虑,重新安排自己,相信我,从现在开始,真的还来得及。如果你跟我一样,同样因为焦虑,遗憾,害怕,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重新活一次

  励志的故事再多也是别人的故事,而我们终究是平凡的我们。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在书中你也许能找到那个丢失的自己。拿我为例,我现在开始总结这一年的自己,虽然觉得一事无成,但是我回想一些想的细节。想想也不是一无所有,至少我能为一些细微的事情感动着。

  本书总共分为5个章节,假如命运欺骗了你、是你自己决定你的一生、你还有没有对生活说我不服的勇气、向平凡的生活致敬、尊敬自己,爱情 才会尊敬你,每个章节都人有几个小的故事来举例说明,无论你是伟人还是明星,或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就看你是向生活屈服,还是与生活斗争 。

  希望正处在迷茫期的你,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希望,能重新认识自己。要记住: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敷衍生活,在最坏的时候,懂得笑,哭得出,不会乱。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八):三毛--一生漂泊的奇女子

  闫红老师笔下的三毛是随性的,这也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 三毛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偶像"。一生流浪异国他乡的三毛,出生于1943年的重庆,此时,中国正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罪恶战争下受难,"平",是父母当时唯一的心愿,便给三毛取名"陈懋平"。但三毛嫌"懋"字麻烦,便自作主张地把名字改为陈平。 三毛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老师,不喜欢热闹。只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在书店看书,喜欢玩,喜欢自由。五岁的三毛读《红楼梦》,又倾尽零用钱,在书店租了所有俄国小说家的书《复活》、《罪与罚》、《战争与和平》...三毛沉迷小说,成绩不及格,逃课的书信寄到了家里。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一个可恶的老师。在受到自己数学老师的侮辱之后,三毛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也没有告诉父母。母亲廖进兰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或许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 直到遇见画家顾福生,三毛受伤的心开始被打开。顾福生是三毛的恩师,是三毛文学路开始的启蒙者。三毛在《我的快乐天堂》里说: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来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瞬间,的确经历过。 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滋味时,三毛还是个小四年级的学生,只有11岁,或者更小,但是爱情,就是这样开始了。很可惜,初恋结果是--分手了,三毛决定去往他乡。于是,在父亲的资助下,飞到西班牙马德里。初入马德里的三毛当了三个月的"哑巴",于是开始发愤图强学习西班牙语。 三毛是在1972年底再次见到荷西的。兴趣相投的人总是能够在一起的,几经爱情周折的三毛接受了荷西的求婚,二人一起到撒哈拉沙漠开始了属于他们俩人的生活。三毛很快就被他内心深处的情人--撒哈拉沙漠吸引住了!荷西将她从背后抱起来,他说:我们的第一个家,我抱你进去,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太太了!三毛说: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开启沙漠生活的三毛是幸福的,她的作品《撒哈拉沙漠》也是这个时候写的,她把异域生活描写地绘声绘色。荒山之夜素人渔夫、沙漠观浴记等等,那时的三毛是最快乐的,经历过快乐,经历过痛苦,经历过风险,经历过生死。 也许上天嫉妒三毛的幸福,在一次下海时,荷西意外丧生,三毛成了另一个"未亡人"。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三毛在荷西的墓碑上留下: 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 你的妻子纪念你 决定结束沙漠生活的三毛回到了台湾。 ...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48岁。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九):她笔下的人物活生生独具一格

  凉川v评《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被封面上的那句“在最坏的时候,懂得笑,哭得出,不会乱”吸引,我翻开这本书,读了四天多,看完后久久不知如何下笔,只是觉得闫红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且独具一格的。闫红是有灵气的,且有思想的。比如,她写林徽因,别人皆写林如何女神如何会拿捏感情,一生得到男人们的倾慕。而闫红则写道:用交换书名的方式谈恋爱,用叙交情的方式试探,这样做的人一多,就使人忘记,真的有人特别喜欢谈文学,对可以交换思想的友谊有着真实的需求。林徽因似乎就是后面这种人。”对于林,闫红更多的是敬佩而非八卦似的揣测,她写林写她急躁,话痨,多管闲事,真性情。闫红写林更多的是写她在事业上的竭尽全力,文学上的异常努力,而非情感上的流言蜚语。在她笔下的林徽因,不绿茶,不心机,也不沉静矜持,甚至连名媛的风情万种长袖善舞都没有。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作家应有的每日为文学灵感的探讨与其经历的热爱。就如闫红所说,看林不是要看那些写她的外传,而是要看她笔下的文字。见字如见其人,这倒是真实的。

  而闫红写张幼仪,语句之间皆是对这个向新时代握手言和的女性的尊敬。虽被徐志摩离婚,但并未有任何怨言。反倒借着新时代的风,活出了强有力有尊严的自己。无法被富养的张幼仪一次次争取自己的命运,把那句“我一切的不幸皆因我是个女人”用自己的一生作为事实狠狠地反驳回去。

  闫红不仅写林徽因、张幼仪,也写家人与自己。

  在家里身为女儿的自己,虽然在教育上父母竭尽全力想要给予自己最好的。然而比起宠溺般的爱,她还是觉得父母更爱弟弟。这样的想法,对于不是独生子女的我们也时常会有。然而富养的弟弟过得日子比起自己要好得许多。闫红在书中最喜欢说道,有勇有谋中,勇的重要性。光说不做,许多人都是这样。然而有了行动的勇气,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就算最后失败,也比常人得到了更难能可贵的经验与机会,方便日后东山再起。

  她也写老家村里的人。当我看到她写自己村里的小春收了父亲资助他的两千块钱并不好好做点生意,却娶了个智障媳妇生孩子卖时,我的心里是讶异的。还有前夫的弟弟与哥哥联手打死她前夫的那个女人,哥哥判处死刑,弟弟被判了十几年。不服气的女人四处上诉跑到县市级各处法院哭闹,等弟弟出狱后,她想到了一个报复的办法,嫁给了弟弟。这些乡野逸闻很是令人吃惊,又能大开眼界。

  岁月如一条长长的河,而闫红就在这样的时间流逝中,以笔写自己心。从文豪大家到亲戚村人,从明星红人到家人自己,从大人物到小人物,她笔下的人物都活生生得独具一格,令人再也放不开眼,想重看一遍。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微信公众号:凉川读书斎:lc1780889078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十):一事无成怎么啦,又没让你养我

  市面上解读《红楼梦》的书各式各样,电视节目也有不少。当朋友把《十年心事梦中人》摆在我面前时,坦白说,我内心的台词是:谁要看这种颇老气的书啊。接下来的转折你们应该也猜到啦,肯定啪啪打自己脸了呗,甚至有点后悔从未想过要认认真真把红楼给读透。

  闫红老师的文笔非但不老气,而且她的文字语感是我相当喜欢的。除了红楼,她对我的影响还延伸到解读张爱玲和《人间四月天》等,这些原本我不会去主动接触的文学经典。她对人物的评价从不过分抬举,也不轻易贬低。之所以不“显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总是结合当下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去看过去的人吧。

  就拿《人间四月天》来说吧,看这部剧时,我就一直觉得徐志摩明明就是渣男啊,有才华就能洗脱罪名吗?很多人跟我较真说,那个时代,敢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也算思想解放的先锋吧。直到这次在《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中读到闫红老师替张幼仪说话,我心中的不平也就放下了,还是有人跟我同个战队呢。

  这本新书除了以往那样以人物评价为主之外,闫红老师还增添了许多自己的事。向来觉得码字的人骨子里都是藏着自卑的,不然干嘛不凭着才气在舞台上展露头角,反而喜欢躲在屋子里靠文字来表达和疏解自己。我知道为什么会对她的文字一见如故了,原来我们自卑的表现很相似。像对性价比的过度追求啦,还有对办公室文化的极度不适应。一个前辈曾跟我说过一番话,大致的意思就是我的工作技能原本可以让我走得更高更远的,可惜我心不够狠手也不辣,有时还过度心软。或许我天生就缺少当领导的细胞吧,既然往高处爬把自己逼得那么累,不如就做一只只在平地行走的蜗牛吧。

  说起来可能很丢人,2016年我真正完成的目标居然是学会骑自行车,这项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不会骑车这件事被人笑话了很久,连自己都觉得大概这辈子都不会骑车吧。和学画画学韩语这样的目标相比,确实上不了台面。但是当我终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马路上骑行遛弯时,我真的有了一种实现梦想的错觉,笑逐颜开。最近正在热播的韩剧,居然用了举重作为题材。这种在比赛时勒出大肚腩,青筋暴起,挤出双下巴的运动,依然有女孩子打心底喜爱着。嗯,举重就不是女人了吗!一事无成就不配为人吗!

  何为有用?一个以前的同事转做投资,逢人就拉入股,张口就是“跟着我保证你发财”。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被吓到电话微信全屏蔽了。我另一个朋友A跟她关系非常好,每天被她灌成功学,我很佩服这个朋友的定力,居然听了大半年都没半点心动。不过仔细想想A原本就是没心没肺,看看韩剧笑一笑就能快乐的人,反倒让我感到伟大。那个做投资的老同事目前确有小赚,但除了“发财”,跟老公的日子却越过越不愉快。如果钱和权真的是成功的唯一标准,相比之下,没用的人多幸福啊!

  有次看到一个作者在微博上发声:“胖怎么啦,又没吃你家的米。”对于那些鄙夷我们一事无成的人,我也只好回复:要你养我了吗!

  能自力更生喂饱自己就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