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是一本由速溶综合研究所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精选点评:
●喜欢这种图解的风格,插图的脑洞很大,读起来清新可爱~~
●“有志者立长志,无知者常立志”
●简单总结易吸收
●在书店无意翻到,花了半小时看完。把需要养成的习惯做成契约书挂起来,时刻提醒自己,这个可以一试。另外自己现在一直做不到的习惯就是早起早睡,当然上班都能让一切变得有规律。
●实用简单好看,一目了然,小目标的积累成就大目标。幻想美好生活,早睡早起,“早起三光,玩起三慌”;睡前手机关机,冥想,阅读。早起从容不迫,不堵车。
●入门级,方法比较基础
●用简单有趣的图解介绍习惯的养成
●看目录就够用了,再也不看这类书了。不过应该挺适合看不进书的人,图解很多,通俗易懂。 开始我还纳闷甘特图是什么,恭喜自己又新学到了一个词,感觉自己最缺乏: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我的习惯。
●20190401 很多知识点都似曾相识,是时候行动了。
●看的挺开心的,也发现了自己的几点问题,心满意足,总不能寄希望于看本书你就能解决一切坏习惯,养成所有好习惯啦。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读后感(一):详细笔记!一般般的习惯书
https://mubu.com/doc/d-PYjeqLc
书中监督模式,睡前仪式的观点有所启发其他地方,不及其他的书带你认识习惯力习惯的三个表现无意识无负担能力或多或少谁都可以进行习惯是一种潜在意识三分钟热度前期消耗太多意志力,又没有好方法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遇到困难,心烦意乱,感到痛苦,原本改变习惯的愿望在潜意识中变成抵抗情绪所以要从小目标开始,自信并坚持不懈做下去习惯的形成阶段无意识有意识能做习惯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早起的习惯最为重要,是国王级别,可以试试每天早起五分钟目的论思考的习惯: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都有其目的性发现新习惯的列举法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读后感(二):养成好习惯的速溶干货
这本速溶咖啡式的小册子浓缩了习惯养成的精华内容。相比大部头的心理学著作,对新手入门级别的读者来说,我觉得还蛮实用的。
《如何才能让男孩有条理》一书的作者讲,让孩子有条理,学会时间管理,首先让孩子定目标,但让孩子定目标不要关注分数,而是要定习惯养成的目标。这句话我是看了两遍之后才重视到。学习不只是在考场上,而学习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当中。
东西摆放乱糟糟,演草纸乱糟糟,做题跳步骤,这些坏习惯日积月累让孩子生活也越来越混乱,成绩也越来越差。
只有平时的习惯好了,其他方面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自然都理顺了。生活中造成困扰的不必要的习惯,还不如勇敢地放弃它,勇于尝试新事物、早起、锻炼、少买外卖,都可以变成习惯。
人们常说21天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可是为什么养成好习惯那么难呢?
因为人天生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一旦我们想开始养成新的习惯,身体和大脑都会不适应。但是坚持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方法。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没有志气的人,总是无法专注地完成某件事。面对各种的阻碍,有些是来自于自身的不自信,或者是意志力薄弱,也可能来自外界的干扰。
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到最后,树立了太多目标,一个都完不成,还不如从一个好习惯开始,捎带着就同时带动了其他习惯的养成。
这个很好理解。养成一天做一道题的习惯,就比提高成绩空喊口号好得多。固定场地与时间,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21天分到也就是三周的时间,但想保持一种行为,让这种行为成为习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行为习惯养成要21天,身体习惯三个月,思考习惯六个月。
习惯养成分三个阶段:反弹期(1-7天),疲软期(8-21天),安定期(22-30天)。
不要跟那些懒惰的人在一起,你只会越来越偷懒,他们还会给你灌输一些消极的思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给自己一些奖励和惩罚。把这些阻碍分类管理,把它们画成一个个小图标,根据轻重缓急去克服一个个去解决它。利用制作甘特图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作为一本速溶书,本书教给大家三个简单的习惯:
一早起
二打扫卫生
三写日记
是不是很简单,很简单!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读后感(三):你是否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却不知从何做起?
你是否会因为无法形成习惯而苦恼?Flag是不是常立常倒?其实我也一直有这样的烦恼,最近阅读了速溶综合研究所出版的《图解习惯力》,此书采用了图解的形式,结合了职场中所会遇到的一些事件展开,通过事件引出观点,比较适合初入职场的人。
阅读完此书,我有了一些启发。于是我把它记录下来,分享给你们。
首先,什么是习惯力呢?习惯力其实就是持续进行某件事情的能力——也就是养成习惯的能力。或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习惯是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实现的、会给人带来负担或是需要特定的人才会具备习惯。其实恰恰相反,习惯是无意识、无压力、谁都可以做到的——例如早晨起床先刷牙还是先洗脸,这就是习惯了。同时,习惯是也一种潜意识。不知道在看文章的有没有怕狗的,曾经听过一个梗却又是像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个怕狗的人,就连听到“狗”字或者狗叫声都会怕,所以在体育考试时,想要跑得快,放狗叫声或许有些作用~所以,习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个人也都有着许多好的、不好的习惯。
有人说养成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或许仅仅是知道21天这个时间段,却不知道为什么是21天。其实21天是习惯养成阶段所需要的周期,而这个周期里,也有着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养成想养成的习惯的原因。习惯养成的第一个星期,也就是1-7天,会经历反弹期,也就是说,在这7天里,或许前几天你会热情满满,就拿阅读举例吧,或许在立下“要每天阅读30分钟”的flag之后,前两天认认真真地把书读了,到了第三天,或许就会开始想着——“今天太忙了,不读了”、“今天太累了,不读了”…当类似的借口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这个习惯也就很难再继续养成了;习惯养成的第二个星期,也就是8-14天,会经历不安疲软期,会因为看不到效果而焦虑,甚至放弃。这里以背单词为例,当你用背单词软件背了2周单词后,去看一些英文文章、美剧英剧,然后发现,背了两周的单词我还是看不懂,那背来干啥?然后有的人可能到这里就放弃背单词了,但别忘了,学习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所有的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要因为暂时看不到效果而沮丧;习惯养成的第三个星期,也就是15-21天,会进入安定期,也就是习惯真正养成的日子。写文当天是在英文早餐专栏打卡的第125天,说实话,我也没想到自己能打卡这么久,而最近在跟一个朋友聊天时,才发现这已经成了自己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也经历过前面所说的反弹期和不安疲软期,想来也是非常感慨,因为这不是我第一次尝试坚持早餐打卡,记得最开始尝试早餐打卡的时候,我还没报名系统学习前,打卡没几天,因为忘记打卡被踢出群之后就不想打了;再一次是系统课毕业之后,也是坚持了几天,然后就因为“课多”、“作业多”、“社团活动忙”等等借口,放弃了打卡…所以啊,不要害怕中途放弃,玩游戏也有好几条命呢,为什么不多给自己几次机会呢?不过也要记得,给自己机会和找借口是两回事。当你不再因为养成习惯途中的绊脚石找借口时,恭喜你,你的习惯养成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所以,放下借口,继续前行,终点在等待着你!
而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是奖励——可以设置一些通关游戏,比如阅读打卡满7天,完成第一周期,获得一枚贴纸;满14天,完成第二周期,获得第二枚贴纸;满21天,完成第三周期,获得第三枚贴纸,集满三枚贴纸,获得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喝一杯奶茶,然后再不断循环。有没有一种回到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在学校里集小红花的感觉呢~其次是惩罚。有奖励,当然就也得有惩罚啦!其实很多无法达成目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自己不够狠,有时候对自己狠一点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或许还可以收获更好的自己呢!所以,在习惯养成前,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份契约书。学校有校规、家里也可能会有家规,而契约书,大概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了。最近在参加一个英语机构2程,也在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契约书,也设置了响应的惩罚——第一次违规: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自己没做到;第二次违规:黑暗饮料;第三次违规:一天不刷朋友圈、微博(意味着我的微博打卡也会断掉);第四次违规——事不过三,不接受有第四次,而这两张契约书此刻就贴在了我书桌前的墙上,是我每天都会看到的,也不断地提醒着我自己立下的Flag和要完成的目标以及那些惩罚,推动着我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养成好习惯。最后则是习惯计划,这也和Todo list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不同之处,Todo list更多地是任务合集,而习惯计划是将一个习惯进行分解,运用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 、可度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写出目标、基准(每天的量)、方法及时间限制,再使用可视化的形式——例如甘特图、打卡表格进行习惯的跟踪。当然,也可以找朋友或者家人进行监督,如果找不到,欢迎来找我~养成习惯的方法其实很多,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你们有关于养成习惯的好方法呀!
养成习惯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同时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
分享这本书,是因为自律的人真的会让生活更加高效,收获更多美好。同时,养成良好习惯对自己生活的规划也十分重要。当然了,养成习惯也是需要时间的,也会经历一定的挫折,但千万不要害怕中途的失败。在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某一次的终端当作最终的失败,要找到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于是,从一个小习惯开始,行动起来吧!!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读后感(四):习惯力,并没有那么吃力;养成好习惯,你需要知道的宝藏技巧。
要放弃每天下班后,就拿着手机在沙发葛优躺的坏习惯;
要拿起没有动图,没有视频,更没有声音的书本;
要在酷热的夏天运动起来,少吹一点空调,多出一点汗。
真的好难。
早睡早起,周末运动后做上一份丰盛而富有创意的早餐;
写作撰稿,对喜欢的书上写上细腻又案例丰富的书评;
画画练书法,阳光照到练字的书桌上,一张张舒展的书法作品轻轻地放着,一支圆润的毛笔搁在不远处的笔架上。
看着豆瓣上的达人们晒着近乎完美的日常,我几乎要变成了一颗柠檬精。
为什么别人能保持各种好习惯,迎着朝阳晨跑,下班后阅读大量书籍,业余拓展各类爱好?
大多人会认为没有培养出好习惯是因为意志力不足,是个人毅力的缺乏。
我也不例外,我常常觉得是自己不够坚定,没有执行力,才会频频在培养好习惯的路上中断。
但是培养了好习惯的人真的都是因为意志力杠杠的吗?
“一个习惯的形成,由一个触发机制、一个奖励机制、一个惯性行为组成”。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这本书中这样写道。
这本书是速溶综合研究所出品。这家名字奇特又怪异的研究所,主要关注于新价值企划、知识整理及创新,还有图解制作、学术的普及于出版。
它还出品了一系列思考力、对话力、整理力等相关的图解书籍。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从习惯力的认识入手、介绍了提高习惯力的方法以及养成习惯的过程。
一些关键点通过丰富有趣的图解,轻松刻画进读者脑海里。其中的精彩内容直戳普通大众“三分钟热度”这个痛点。
养成习惯的三周里,会有三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反弹期、不安和疲软期、安定期。
而这里提到的三周就能养成的习惯大多是行动习惯,而身体习惯需要三个月,思考习惯需要六个月。
比如读书、记账、整理收纳是行为习惯,而运动、减肥、早起是身体习惯,正面思考、创意能力、逻辑思考则是思考习惯。
因此我们常常在养成运动习惯时,会觉得21天远远不够。
即使保持了21天的良好习惯,还是有可能在第22天被打破,正是因为身体习惯比行动习惯需要更多时间来巩固和维护。
既然我们知道习惯养成的过程一定容易反复,会有反弹和疲软,这是人性的本能。
身体和思维,谁也都不愿意轻易跨过舒适区。
所以今天加班好累不想看书,明天超级热,只想呆在空调房里,都很正常,不必苛责自己。
但是咸鱼也有梦想,看着人家常常健身身材倍棒,女神看书弹琴画画,俨然氧气美女。
还是止不住想翻盘,想逆袭,想成为理想的自己。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越是在前期痛下狠心,行动毅然决然的人,越是容易在后期偃旗息鼓,颓然放弃。
“因为前期消耗了太多的意志力,以至于无法支撑自己再坚持下去。
同时,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增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得自己的小计划变得困难重重。”
进而我们可以采取小步伐行动、定量化分析的对策。
比起一次要运动30min这个目标,一次只运动10min让人更没有压力。
“与其再急功近利中一次又一次失败,不如小步伐行动,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形成习惯。”
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也特别有效果。
但是很多人对自己信心满满,觉得理想未来伸手可及时,总是会夸大意志力的效用,非高效目标不可,从而定下无法长期坚持的目标。
这时候要放下一蹴而就的想法,从微小的好习惯开始积累,循序渐进中就会渐渐靠近更理想的目标。
就像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是不是觉得很容易达成?好像都没有设定这个目标的必要。
但美国的作家斯蒂芬·盖斯就通过每天一个俯卧撑,用两年的时间,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
小步伐行动的效应就像经济学概念中“复利”。
每个月一块钱的利息,确实不多。但是这一块钱立马变成了下个月的本金,随着周期的密集,复利的时间乘数效果就越奇特。
而通过定量化分析,将大目标化解为容易达到小目标。
想要一年读完24本书,那么就需要一个月阅读2本,2周1本,一天根据书的薄厚确定大概页数。
这样想想也没有那么困难。
定量化分析特别简单,将目标打散最大的效用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必花大力气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只要按照各个下目标的步骤去做。
下班后的晚上,洗个澡,静静坐下来看20页的书,从最简单有趣的图解书开始。
只需要每天按计划去读,不用考虑什么时候会读完,这样心里轻快多了吧?
危机管理矩阵是按照发生概率高低、影响程度大小设定横纵轴,罗列对应的事情,并且对发生概率高且影响大的优先准备。
例如运动的大概率阻碍是无法坚持,那么无法坚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累,回家不想运动。
那在安排运动时间时,就应该优先规划周末。
在周末的明媚早上安排两次运动,上午就完成当日的运动目标,既不影响下午和晚上的出行,又有一天的好心情。
工作日就安排2-3天运动量相对不吃力的锻炼,只要跟着Keep动起来就可以达成的目标,会减轻很多心理压力。
除了用危机管理矩阵规避阻碍,还是需要设定弹性的例外规则,以便一次暂停之后,可以快速跟上节奏。
考虑日常生活可能会遇到的例外状况,用更小步伐行动、替换时间、设置特别日来对应。
工作压力激增的加班日,阅读量从每天半个小时,减为当日只要读5页,而第二天可以补上今天的15分钟。
每周固定一个“偷懒日”。
可以是一周工作日结束的周五,又或者是中间倍感吃力的周三。
小小的休憩,偷个懒,刷个一直没有时间看的电影,去吃一家心仪已久的餐厅,一周一天的Gap Day 能带来愉悦的舒适感。
生活中隐藏着一些“开关习惯”。这些习惯就像一个提醒机制,将良好的习惯牢牢扎根进生活里。
比如上下班通勤时间看书。
工作日我经常会带一本简单的小书,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坐着还是站着,都能一手握着扶栏,一手拿着书阅读。
有几次睡不好,心想那就不读了,车上补眠。结果一路也静不下小憩,总觉得怪怪的。
读到《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我才意识到:通勤,已经变成了一个开关习惯。
坐到公交车上,就好像打开了这个开关,而习惯没有跟上,就觉得不自在。
而这个“开关习惯”之所以能开启,是因为它轻松没有压力,不需要花费什么大力气。
只需要一开始克服其他乘客略微关注的目光,多试几次,也就不觉得难为情了。
又或者去图书馆学习比在家里效果好,这也是一个环境开关。
除了家里诱惑多,而图书馆学习气氛好以外,到了图书馆,就好像打开了安静学习的开关,是静下心的时候了,注意力就更容易专注到每一页的内容上。
定时功课,也容易形成开关习惯。
下班的晚饭后,简单收拾一下房间就坐在临窗的书桌前写书评,码字写文章。
规律的一周以后,如果哪一天什么都不想干,深陷在沙发里刷手机。刷半小时会觉得懒癌快乐爽,一直刷,一直爽。
但是一个小时以后会觉得有点不自在,说不出的不顺畅。
这是打破了饭后就干活码字的习惯。这个时间段生成了简易的习惯开关,没有开启,反而不舒服。
这些隐藏的小小开关,藏在生活里的各个角落,需要去发现,去维护,再做小小的巩固。变成不那么容易被即时快感打垮的东西。
用小小的技巧去对抗不作为,是让人有点煎熬又快乐的过程。
有一个荷花定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懂自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图解习惯力:快速教你3周制造新习惯》告诉我们,养成一个小的好习惯,能够引起蝴蝶效应,让好习惯模块化循环,让生活变得丰富饱满,从而井然有序。
任何一个好习惯,做出色了,就不愁生活会过得糟。怕就怕,你用1000种借口来让自己退缩,而不是用1000种声音来让自己继续。
愿我们如雨后的向日葵,朝着无限可能的方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