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尔马契》是一本由[英] 乔治·爱略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德尔马契》精选点评:
●可再读
●至少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一副精细白描的英国乡村画卷,理想、婚姻、感情、现实的纤毫刻画。
●在维多利亚的时代,艾略特的小说把物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巧妙地编织在了充满地方政治和爱情情节的故事中。她迫使19世纪新兴的经验论知识与人类经验这一古老现实当面对峙。尽管现状的科学至上主义有多大行其道,艾略特的艺术总能浪漫得辩驳——人类天性最基本的要素还是可塑的。 我也相信,不管有多少给予机械论的科学问世,我们本质上的自由都岿然不动。
●“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的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我感觉十九世纪的人太纠结了,对温暖纯良的结局也无感,最主要是太长了,但也加进去很多作者作者文艺女青年的碎碎念和独白,而且没有庄园,英国文学有庄园的话我愿意加一星。
●当几对人历尽艰辛重新结合之时,也是结局之刻,故而只好匆匆交代结尾,而完成七十万字的作品。最先以为只是一个怪异的小修女的爱情,却又引发出一段英伦乡间画面,平静中皆是世间的冷酷无情。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密密麻麻的字就如其细腻的内心,把一个小镇上的人物内心剖析出来,虚荣啊虚荣,多少人能摆脱而不至于破灭呢。若作者隐去自我的评述,会更好。
●终于读完,大概是今年读得最久的一本书了。边读边想,唯有极聪慧又善思考的女性作家才能把外省的生活点点滴滴和人性的细微之处写得如此通透与细腻。书里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这样真实,读来像是在照镜子。我又何尝不擅于且乐于为自己织梦?高斯小姐会否是乔治艾略特的书中化身呢,聪敏,狡黠又坚定善良。总之,生活,或者说社会挫败人、磨损人,这是一刻也不曾停歇的,我们只能竭尽全力,保住那些有益于我们、使我们不至泯然于middlemarch的棱角。 p.s.人民文学这套书设计得初见觉得有点丑,越看倒是越喜欢。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描写女性最好的作品之一,另外两部是《飘》和《布登勃洛克一家》。(经书友提醒,最好的当然还是咱们的红楼梦)
●【201945】二十世纪前的女作家读得很少,也就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是第一次读,和比她早几十年的奥斯汀相比,她的视野、关注面要大得多,若说思考深度,奥斯汀更是及不上她(不代表我不喜欢奥斯汀)。《米德尔马契》是一部外省小城市面面观,政治、宗教事务、公共事业、社会交往、男婚女嫁,无所不包。私以为,本书两大主题,其一当然是婚恋,爱略特的婚恋观是超越时代的,单也不“离经叛道”。其二,我认为是个人探索,几大主角,他们都经历了差点使其陷入深渊的转折点,看着他们步步走出时,无法不思考自己会如何应对类似情形。全书没什么讨喜的人物,除了可爱的高思一家。另外,利德盖特使我觉得,负债真的可怕,十九世纪的作家都在教育你,不要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去消费。
●在好几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一):極度反米德爾馬契的新版
極度糟糕的內頁設計和用紙幾乎完全毀掉了這本經典,還有這封面。買了後悔了。真後悔我沒有去舊書網買老版本啊。
非常吃驚為什麼在現在這個時代還有如此不走心的設計。已經完全打消了閱讀的感覺啊。
看來設計的重要性,以及編輯和出版社的觀念和眼光和美學素養真的很重要。但是人民文學出版過多少好書啊。我還以為我買的是盜版。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二):米德尔马契
【曾曾读书营·一年100本书】26-米德尔马契
书中讲述了五对夫妻故事,其中多萝西娅和卡苏朋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多萝西娅为卡苏朋的“知识渊博”所吸引,并与之结婚,婚后一心一意地为丈夫卡苏朋打理琐事、竭尽所能帮助丈夫完成他口中所描述的“宏伟著作”。没想到到头来竟是一场骗局,被卡苏朋PUA了~
看到这里,会不会感觉像极了我们自己?一心一意为另一半付出,期望通过牺牲自己来为小家获得更多的上升?到头来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付出并没有错!但是,集美们,身为女生的我们,更应该把精力和心意投入到自己身上,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不要想着牺牲自己、依附别人来达成目的和所求。
毕竟现在社会上会PUA的人太多,一不小心踩中了陷阱,就会让我们从一颗会闪光的钻石,变成了一堆没用的碳。
学会做自己,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三):镜子
从奈保尔的“米格尔街”那条街,到加缪“鼠疫”里那座城,再到艾略特“米德尔马契”的一个镇。都是某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刻度内,他们把这特定的街、城、镇的空间里的人物从血肉里呈现出细腻传神,丝丝入扣的人生百态。三位都是掌控错综复杂的小说脉络和人物内心的大家,不靠任何哗众取宠元素,无与伦比的心理分析,读完以后也许不再记得里面人物名字,却再也忘不了眼前曾经清晰呈现过的画面,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
三本书里面,最喜欢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如何接受他人是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也拥有着与我相同的自我。我觉得艾略特是天才,特别是她对视角的解读简明而精辟,真心佩服。BBC说这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我说,这是一本跨越任何界限的不朽之作。
取决于视角——就像拿灯照镜子——原本很多细小而多样,方向不一的镜子纹理就是各种事件,那盏一照之下就形成一系列同心圆的灯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主义心理。任何人对世界的感知都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漏。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四):爱自己 也爱周围的人
修改一下著名的诗:财富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小说里的女主多萝西娅,有着远大的理想,立志拯救世人,然而却遭遇不幸的婚姻,在前夫去世后,她想用财产做一些善事,却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毅然决定放弃继承财产,嫁给自己爱的人。男主利德盖特,尽管自己出身名门,然而看不起自己家族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决定学医,开辟自己的道路,然而遇到的却是社会的误解和非议。直到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尽管这个人徒有其表,然而他还是喜欢花瓶一样的人物,结果债台高筑,他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赚钱养家,度过一生。与之对比的,是女主的妹妹,倒是不温不火,有着平淡的婚姻却也幸福,小说的结局,看似圆满,然而,无疑透露出一种倾向:无论多么高的志向,最终都要走向平凡。然而平凡不也是幸福吗?
小说的人物描写相当成功,鲜活丰满,特别是教士费厄布拉泽,高思一家。他们传递了一个理念:恒守正念。做一个正直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最后也是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爱自己,也爱周围的人!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五):一本需要庄严阅读的书
“你最喜欢哪本书?”
“《米德尔马契》。”
“为什么?”
“因为女主人公内心强大,思维独立。”
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被誉为最伟大的英文小说,英国人视为可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媲美。
维多利亚时代的苏格兰中部小镇,医生铁匠木匠农夫牧师、田野农庄花园客厅……宽广的大轮廓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回味书中的宽容、理解、人性、眼泪和欢笑,生活中被隐藏被掩埋的细节被唤醒,内心的困惑和追问得到解答,灵魂得到平静和抚慰:以希望、容忍、同情、爱心。
如伍尔夫所说,艾略特的作品,是适合成年人阅读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从更高、更直接,同时也是更英明、更善良的角度去看待人生,让我们重塑理想和道德的庄严感。
她笔下的的英雄,比我们强不了太多,她笔下的坏蛋,也并不特别卑劣。米德尔马契不那么容易让人喜爱,但阅读它使人受益良多。
从玛丽·安·伊万斯到乔治·艾略特,37岁才开始写作的她克服抑郁、忍辱负重,而每一部作品都是:献给我亲爱的丈夫乔治·亨利·刘易斯。天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展开翅膀,但是一旦展开翅膀,他们就会瞬息万里。
第四十四章的最后一句:他不信任她的感情,还有什么比不信任更使人感到孤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