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是一本由高桥政史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一):在“器”的层次上勉强可以
这是一本属于“器”层次的思维工具书,共耗时30分钟粗略阅读一遍。本书内容浅显易懂,并不值得多次阅读,也不会带来常读常新的感觉。
但这是一本读了好过没读的书。
这本书介绍了7种“一张纸整理术”,如果能够掌握这7种一张纸整理术,对于提高效率还是有帮助的。我简单总结一下本书介绍的7种工具。
我在简书上做了读书笔记《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书笔记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二):把你的笔记本变成强有力的数据库
1、16分割笔记法
把笔记本的左右两页作为一张纸来使用。首先在第一个方格中填入主题。在16个方格中的左上角方格填入主题和日期,然后在剩下的15个方格中填入想法,这样一来,一张纸上就有了15个点子。
↑它可以解决无法活用笔记,找不到笔记的烦恼。
它有“一个方格存一个信息”“快速想出点子”“便于信息拼凑组合”等优点
2、阅读克星阅读法
丘吉尔:“无论有多少资料,你都要把它们整理成一看就懂的一张纸再拿给我看。”
步骤一:提出问题。问题就是你想咨询作者的事情,也就是你阅读本书的收获。
步骤二:抽选出16个关键词。
步骤三:从中筛选出最重要的3个关键词
步骤四:整合为一条信息
步骤五:概括书中的内容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三):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本书作者介绍的“利器”:“s标签”“16分割笔记”“阅读克星法”“交接地图&话题地图”“逻辑型表达”“故事型演讲”等让我们通俗易懂的get到思维方式的底层逻辑,能够看穿事物本质的简易思考方法,并且能将任何事情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输出,改掉以往犹豫不决的习惯,及将不需要的东西丢弃,通过有效整理自己身边周围的事物,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达到目标的同时获得认可,自己的执行动力也会越发增强。
“简练是终极教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会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通过筛选梳理提炼,思路也就自然而然的清晰明了,事情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先执行后完美,从今天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将一页整理术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四):16分割的笔记学习法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深度解读》-高桥政史
一句话总结:本书告诉你用简单的几个工具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阅读建议时间:1h以内,通勤碎片化阅读。
感想:这本书是工具书,实操性很强。印象最深的三点就是:
(1)16分割的笔记方法。教你在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和关键点阅读,更有效率的阅读商业性书籍。适合短期内的主题阅读。
(2)三种逻辑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一句话说明一件事情;三个论点展开;总分总的结构阐释。一句话说明一件事情,往往可以检验我们自己是否理解一本书,一个章节,不需要像费曼技巧一样去分享,而是自说自话,自己检验是否理解的一个便捷方式。目前正在练习中。
(3)如何移交项目给他人?用思维导图整理项目的体系关键词,进行关键点的扩充,就可以很好的交接。当然面对别人交接项目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梳理。
本书重在实践行动,不建议购买纸质书。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五):提到的“培养自律型人格”的例子反而最有启发
一、报告书的六个要素
1、背景2、现状3、目标4、课题5、解决方案6、计划
“现状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是因为背后有这样的情况……在了解了现状和背景之后,我想出了这样的课题……然后针对这个课题进行讨论之后,得到了A这样的解决方案……实施该方案的具体计划如下……”
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1、一个信息(总领)
2、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具体来说,该怎么做才好呢?
3、3分类的法则(最后落脚总结,以“3”为法则,如这本书有三个要点,这本书与其他书有3点不同之处等等)
三、培养自律型人格
1、一个信息
每天记录“留意笔记”和“完成事项清单”,实现人才从“等待上司指示的人”到“自律型人才”的转变
2、what?why?how?
what:无论是多么琐碎的事情,只要有疑惑或者觉得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有什么想法等都可以记录在“留意笔记”里。将“当天完成的事情”记入“留意笔记”中.
why:记录“留意到的事情”和“已完成的事情”可以轻易办到,不会给自己平日的工作增添负担,更加容易顺利执行。
通过记录留意笔记,留意到的事情越多,就可以改善越多的地方,对外界的敏感度会增强。通过记录完成事项清单,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因而增加工作的干劲,对自我的认同度也随之提高。
人如果只是被人指示的话,很难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一般要自己意识到问题,然后出于自己的意愿开始行动,才能够真正改变。
3、1个行动
养成把留意到的瞬间记录下来的习惯,把留意笔记和完成事项清单做完再回家。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六):整理和规划是要用科学的办法的。
本来我就是一个不懂怎么来规划生活的人,所以在工作上面也是一个马大哈,很多时候是被工作逼着走,而且还有一种随风走的感觉,但是一位身边的好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它告诉了你知道一张纸能有什么用么?写字?画画?折东西?不,一张纸能将你所有的工作体现出来,你信不信?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下高桥政史的“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的书,旨在帮助我们从繁忙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用你从来不曾想到过的方法!只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把我们平时不曾想到的方法一下子从每天混乱的生活里面解放出来,是我们的各种生活,工作,还有其他的种种都可以简单的用一张纸来规划出来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加,我的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生活上、工作上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常常是这件事还没有做完下一件事就又出现了。在事情又多又复杂的时候,既想把工作完成的出色又想提高效率时间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像我这样有严重拖延症的人。 这本书教会我们透过本质来看待事物,用科学的办法,将事物进行了拆分,并且在拆分后进行了重点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仅仅一张纸来整理我们的工作,并且可以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本书对我的作用真的非常有针对性,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提升我日常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处理生活中的事项时也开始习惯用一张纸的总结法来应用了,可以做到大事化简,并且可以通过分析的办法掌握掌握到问题的点,通过点来完善一整天工作,这样提升了效率,把时间的进度拉升起来了,很多问题就是需要这样的简化但是又用了科学的办法把最重要的提升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所以现在很多日本知名企业使用了这个一张纸整理办法。 因为这些企业认为,“只要突出中心、简明扼要地对事物进行整理,所有企划、资料、报告书等都一定能够做到去繁从简、一目了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缺乏整理工作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通过把工作内容总结归纳为一张纸的过程,可以培养对于事物进行整理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你的工作也会瞬间变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七):聪明人的一张纸
你擅长整理吗?
整理桌子,打扫房间,整理思绪?
改掉犹豫不决的习惯,果断丢弃不需要的物品,有效的整理整顿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这就是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工作上、学习中、我们的人生里处处都有不得不整理的时候。这本书中,将会为大家介绍各种整理方法,这些方法让你用一张纸就能应对各式各样的需要整理的时刻。
很多事情都要用脑袋来记忆的话,真的是骗人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效率的人把24小时当做48小时来用的效率的人则是把24小时当作12小时来用。为什么你的工作做不完?计划安排整理一张纸出来,你就更加清晰。
一张纸上写上待办事项,重要性依次可以用颜色来代表。预留一部分空白部分可以作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情。千万不要随手写在一些便利贴上。这些微小的灵感会变成越来越多,这样是不是就有点太贪心了呢。那么断舍离一下才是最好的选择。能够取得成果的人再开始新的活动之前,肯定会舍弃旧活动。那么提取关键字,收集相对应的一些事例。把想到的都写在纸上,然后摈弃不入流的思想,删除废弃资料,也是为了防止自己想了又想重复想一件相同的事情。然后整合出一条信息。在制作讲稿方面很有帮助。
给话题讨论列一个小地图。再集中开会的时候就可以先把主要的问题写在正中间画一个圈,再把其他的分论点,用小的方框或者是其他形式来写明。一目了然也是一张纸工作整理术所追求的。
做时间的管理者,也做生活的琐碎日记记录着。几分钟的时间,顺手记一下安排一下,那么这样做起来事情就是又快又好者。当然,如果你清晰的记录,就会很残忍的暴露出,我们浪费的、懈怠的、虚度的大把时间啊!整理归纳的模板。这7个模板适合工作学习的任何情况,帮助你提升工作效率的模板实际上就是用一张纸来把自己事情分类,排序,考虑,丢弃。快速处理案头堆积如山的任务,让我们获得更加轻松简化的生活。
一纸整理标注分解工作,轻松又高效。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八):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之所以选择阅读《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不善于整理,不管是工作、感情、生活每个方面都过得一塌糊涂。而且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有时候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就变了性质,做的事情也是拖泥带水,拖拖拉拉。家里很多东西也舍不得丢弃,总觉得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得着。当时就想着读完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帮助,阅读完受益很多。接下来大概说一下我认为对我有帮助的整理方法; 重点一、锻炼思考能力和假设能力的“S便签” S便签中S的含义:问题解决、故事、简洁 二、16分割笔记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有了框架就想去填充,人如果没有框架就很难思考。 有框架更容易想出点子 原则是一个方格一个信息 给框架增添颜色(不要用黑色,用彩色笔来画线更好,有了颜色,你就能更好地辨别不同信息之间的差异) 4分割—128分割笔记 分格和“明白” 三、“话题地图”(会议) 将议题写在中央位置 写明几个论点 讨论过的内容填写在方框里面 结论(答案)写在箭头里面 在“下一步”(对策&行动)中付诸实践 首先S便笺能学到在开始工作前,你通过填写“S便笺”中的5个要素栏,解决客户所面临的困难,解决困难后会获得什么利益及效果,事情开始简单明了。
16分割笔记的原型其实是便利贴、我们平时使用的便利贴一般都会只写重点,然后按照重点去思考、就像我的办公桌上贴满了便利贴、全部是记录的自己一些需要去做的重要事情。
会议地图呢就是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会议上、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还很多,让会议变得更有意义、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的讨论、会议地图会带给我们论题不跑题、能够回顾之前的会议内容、缩短会议时间、人人都能发表意见、能够将事物结构化分解,培养成员的思考能力。
总之读完这本书学习到的就是把负责的东西简单化。不管是工作,读书,生活,会议等工作的话就相当于没带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一张纸就是你的Excel表格,把重要和不重要东西整理到一目了然,更清晰明确用不同颜色标注出重点和非重点。懂得留下重要有用的、舍去不重要没用的东西,节省时间,抓住重点。我准备按照书上的这些步骤及作者的经验来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情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九):一张纸整理好了,人生也就理顺了
从来不是一个擅长整理的人,小时起就爱囤东西,有用没用的书,卡片,手作甚至是宣传册。抱着“这很有意义诶”“万一哪天就用到了呢”的心态,总是越堆越多。处理信息更是如出一辙,总是很难剔除无用的内容。加上天秤特有的“选择恐惧症”,只能说雪上加霜。
所以高桥的“一张纸整理术”,或许是我改掉犹豫不决的习惯,果断丢弃不需要的物品的起点。有效地整理、整顿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听起来是小事,在职场,却可以能决定我们竞争力的关键。同样是小职员,有人被公司挑挑拣拣,有人就能拿着大把Offer挑公司。
一张纸整理术,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筛选能力,让信息简单,清晰,好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从冗余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重点。
简化事物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它的功能,在高桥看来,整理信息可以分为四部:建立预期→把事物分门别类→判断重要性→果断的丢弃不需要的部分。透过这样的原则,无论是阅读,开会,策划还是作报告,都能快速整理思路,找出关键信息。
整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和阅读性相比,更像是一本值得操作演练的手册。作者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譬如S便签,遇到问题想一想:谁的?什么?怎么做?怎么样?总之?。把大事化小,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阅读克星法,巧妙的利用目录筛选信息,带着目的和问题阅读,能在短时间需要从书本中搜集重要信息;地图交接法,和思维导图如出一辙,不管是自己还是阅读者都能从清晰的脉络中受益。
随书还附赠了一本 16分割笔记本,利用一页纸分割出15个点子,是解决头脑风暴瓶颈的利器。和一大张白纸相比,搭建好的框架,细分的格子好像更容易想出点子。一个方格储存一个信息,便于浏览,归纳,即使在日后回顾起来,也毫不费力。
有句老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信息整理就是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实深深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处事的习惯,从更深的层面上看,这一切又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走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有擅长笔记的人,将笔记上记录上学到的内容直接整理成书,甚至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畅销的书籍。这就是差距。
3分钟之内做出策划案,1小时之内总结800页的资料,开会之前想出100个促销创意。这些听起来像噱头的语句,确实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并实现。而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无疑是一场良性循环。想想面对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他人。有效地整理、整顿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人生的路想必也会更清晰。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深度解读》读后感(十):想比学习整理,更重要的是练习整理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人是比较细致认真的。他们认真严谨细致,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擅长整理物件情感,从细微之处着手,有毅力地一点一滴做出改变,并且非常乐于分享相关技巧心得。因整理而出名的人也不少,书店里关于整理收纳的书籍,十有八九是位日本人所写的。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职业收纳师,整理顾问……日本人已形成了独特的整理相关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而反观中国文化,似乎更看重的是对全局的把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也因此少了日本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对于工作,如今分工日愈细致,工作繁琐,更需要有条理有系统的整理,因此对于《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非常期待。
这类书籍应该归类为工具书。对于一本好的工具书,我认为应该要在通俗易懂性、科学性、切实可行这3个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
首先是通俗易懂性。说实话,和一般工具书的大部头相比,这本书非常薄,150页不到的样子。文字排布刚刚好的间隙,重点详略标识得当,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实例对于各种整理方法进行解释说明,插图也算十分精致,放心,不会有让人头晕发困的疗效。整体来说做的符合本书核心——“所谓整理,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部分图示采用的是手写稿的样子呈现,这一点到时保持保留意见,可能有人喜欢因为这样确实看起来更真实,但对于我来说,字体不如印刷体版清晰好辨认,对方法的学习有一定阻碍。
其次是科学性。之前有看过日本的一些整理方面的书籍,比如说前面提到的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但一来“要对物件表达感激之情”“让衣物有安全感”“把能量注入到衣物当中”这样的写作手法,让我还真……有点无福消受,感觉在实操方面的讲解不够深入,或者缺少方法论,对于读者我来说,这里知道一个小技能,那边学到一个小技巧,技巧之间联系很弱,既不方便记忆,也不方便运用于实操当中。《聪明人》这本书,从“一张纸整理书”这个引子出发,一个技巧可运用于多个场合,比如“S便签”的五个要素,在后面的“阅读克星”方法也好,“话题地图”也好都有进一步的运用。
最后关于本书的可行性,说实话,这我拿不准。个人觉得,这样的工具书并非读过就算的,这本书虽然薄,但技巧不算少,需要我们切实的通过运用进一步学习体会其中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将之变成自己工作习惯的一部分。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准备一张纸,放慢阅读速度,边看边练习,用笔记记下各种技巧,理解各技巧之间的联系和更多场合运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