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中医》是一本由平装著作,24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一):中医让自己健康起来
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己的身体。从原始、从本质中感受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不少人抱怨,学习中医太难了,很想学,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中医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在这么多书籍中如何找到进入中医宝库的大门,好像真的很难,其实这就是中医的魅力。
我最近尝试研究中医,入手《零基础学中医》希望让一个来自于民间的、朴素的、简单的东西,由我们祖辈反复总结出来的东西,简单明了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身边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突然对学习中医感兴趣,我说只是想让自己健康起来,能够健康地生活。
这本书让我感觉学习中医并非都要求有悟性,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中医教给人们养生的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兴趣就可以学习。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二):叨叨我是怎么入中医的坑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找西医,看一下身体的话,费用贵不说,程序还非常繁琐。而中医,非常幸运的是。我家邻居是个医院坐诊的老中医,从小到大,有点头疼发热的,只要他在院子里拔几颗不知名的草,回来煎水,服用一贴见效,三贴痊愈,就是这么神奇。 而最近,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枸杞益气补血,红豆利尿除肿,荷叶排毒润肠........说得本来对中医信服的我跃跃欲试,想买几本书来看,可又听说学医是枯燥难懂的,好纠结。 前几日我到书城买书,贼心不死的还是想碰碰运气,找找不那么枯燥的医书。 翻了一小会,我就看到了一本叫做零基础学中医的书。主编是马可讯,当时看了下目录,感觉有理有据,逻辑分明,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学些知识。果断买了, 回家之后,迫不及待的翻看,果然简单浅显,越看越停不下来,于是手不释卷,连上洗手间都带着书。。。好吧,我就是这么掉进中医的窝里的。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三):学学有趣的中医
我从小对中医就一直很有兴趣,时而也想过当初要是选了中医这个专业会怎么样。应该,还不赖。
我觉得,家里的小痛小病,如果去一般诊所看不仅费钱,还可能效果不大。现在的诊所看病都直接给抓一大把西药,也不知道含了什么成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有些药还是少吃的较好。有些时候就算吃了药,也好转了,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这就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说,掌握一些关于中医的知识,可以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带来很大的好处,还是百益无一弊的。听这本书名叫《零基础学中医》,就是给我们这些不怎么了解过ha的是,书中有些重点和难点,作者也有很仔细的注解标明,这实在是一个很用心的行为。
其实,中医不仅仅是我们生病时才用上场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身体的调节也是很有用的,我们会知道该如何补身体,给自己更好的一个生活状态。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四):学中医的好帮手
《零基础学中医》书中内容很丰富,很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能够让不懂中医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医。书里内容很具体,关于中医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脉象,经络等方面都有介绍,并配有插图,让人一目了然。书中内容多选取于中医经典医籍,有理有据。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介绍了关于中医的内容,人体的阴阳脏腑等内容。从中医方面出发介绍了人体生病的原因,判断以及治疗。教人如何看方剂。
书中的可爱Q版的插图很形象,也很漂亮*^o^*。比教科书更能让人接受,更有兴趣去阅读了解。其中还有许多笔记,比如病名解释,药品解释。简单易学,很是好。 作为一个学过中医的人,也认为这是有一本很好的书,因为它比教科书有趣的多。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论是在学习中医,还是在养生保健上都能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对人体的了解,对自己身体健康养生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它的专业性实用性很强。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五):中医的奥妙
中医,我们国家伟大而神秘的存在。
古有望闻听切,一切都觉得不可思议,通过人体的感官和对身体结构的了解去揣测身体状况,这是很厉害的事情。
我们觉得中医是很难学的一件事情,所以从没想过去好好的学习一番,就已经放弃。
而这本书,《零基础学中医》给了我们这些医学小白但是又对中医充满向往的人期待。
从一开始讲了中医的一些概念,每一个都讲的非常细致,浅而易懂。再后就阐述了人生病的原因,和身体器官的一切联系。
最后又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万物皆有联系,这话不假!
我们对中医保留着最初的崇拜,但是学一些皮毛也是非常有用的,而这本书正符合我意。
简单而详细的回答和叙述,勾起了我的兴趣,所以想更深入的去了解中医,很棒的一本书,推荐大家看看。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六):最简单易懂的图文,手把手教你学中医
列为古代四大发明的医学,一直对于中国人是神奇的存在,我们经常觉得中医就在身边,但当外国人问到,中医是什么?每个中国人都会中医么?我们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中医没有那么神秘,它是一种帮助我们的学科,帮人们解决疑难杂症,用身边最基础的材料,草木,医治最难的病。而本书,正是零基础的学习。图书中,总有各种以零基础命名的系列书籍,虽然知识已经浅显化,但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很多都是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当然一部分原因在书本身,是它不足够吸引你,没有合适的例子得到你的共鸣。然而这本书,就不会这样了。
之前喝中药喝到想吐,所以极为厌恶中医,但是这次看完这本书,我竟然对之前各路神仙为了吓唬人而说的颠三倒四的话,有了完全新的认识,看完书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可以看中医馆了。书中不只是文字的讲解,那样最易枯燥,而这本书是图文结合,你认为比较不好理解的穴位,体征,都用最浅的方式给你呈现出来了。就连术语解释也是最可爱的叙述,没有任何看不懂的担心存在。
如果你想学习中医,又担心看不懂,那这本书正适合您。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七):中医的入门课
作为一个中医院校的学生,刚刚开始自己学习中医,不懂点中医怎么行呢?所以迫不及待开始看这本书。打开书有点惊喜,里面的纸张很有感觉,硬朗有风度,从内容看得出来作者是专业的,讲得又很清楚,不错不错,哈哈。
这本书里谈了中医基础理论,还解释了好多中医中我们经常听到但意思模棱两可的指示,很有帮助。每天都会看几页。天花那个图片有点奇怪,不过也长知识了,最后动物行为的那篇很温馨。
书中总共罗列了20堂中医入门课。如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等),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等),每课只讲1个主题,让我一看就能懂。
书里还罗列了听课笔记、插画、图示、案例,让中医通俗有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故事案例讲解中医,并有大量听课笔记贯穿其中,帮助理解。
这本书还设有中医必背栏目,选取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原文,让我感受到了中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枯燥的中医文化转化成现代语言,更增加了学习中医的兴趣。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八):对中医的通俗幽默版讲解
提起中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啊,又是难闻涩口苦苦的汤药!其实中医远远不是表面上浅显的学问,相反,讲究望闻问切的中医乃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者。
可以说,中医和易学是离不开的,易学将世间万物规划到了五行之中,我们的人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五脏六腑在体内正常有序的运转,虽说缺一不可,但相互之间都有联系、有牵制,在对身体的调和养生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全身的调养,而不是腿疼就锯腿手痛就剁手这种针对性疗法,也就有了肝胆相照这样的成语由来。
中医虽然秉承中国传统,特别是神农尝百草这种永垂不朽的故事流传下来后,我们越发对那些名贵草药的药用价值重视起来,白开水加枸杞的疗效要较可口可乐强上许多。中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身体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进行的养生过程,良好的饮食习惯加上良好的作息规律是保持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极佳做法。
通过脉搏的律动就能探测出身体的健康情况,这在中国很常见的医术在外国人眼里肯定以为是意念驱使的,书中用幽默风趣的配图向我们展示最佳学中医养生的方法。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九):好习惯胜过好医生
自从有了宝宝,我真是将育儿类的权威书籍翻了个遍,基本上都能称为半个育儿专家了。 宝宝之所以生病,很多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家长的喂养问题导致的。 而大多家长不懂得正确的护理宝宝,只会在宝宝出现症状的时候,去医院,吃药。明明知道是药三分毒,却不得不将那些药全部灌下宝宝柔弱的肠胃。
马可迅的《零基础学中医》中也提到了,饮食失宜——吃得不对也会生病,所以不仅仅是宝宝,大人也会因为饮食失宜而生病。过饥过饱、饮食不洁都会导致身体不健康,而这本书从根源上说明了得病的原因及根治的方法。 治病不仅仅要解决当下的病痛,更重要的是让病人改变自身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这才能治了根本,断绝发病的根源。
本书将中医理论带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只有将正确的中医药知识传播进每个家庭,让每个人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及时发现自身还未发作出来的疾病,在此时能够及时干预,让还未来得及发作的疾病不再发生。 书中语言浅显易懂,还有标注和中医必背,对于一个零基础的人来说,也非常容易理解。
《零基础学中医》读后感(十):中医达人
《零基础学中医》
本书有四个特点:
一、作者专业。现在市面上中医养生的书不少,作为一个不专业的读者怎么挑选呢。那就是看作者了。这种专业性的书,特别是涉及到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马虎不得,一个专业的作者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挑到一本靠谱的书了。本书作者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江杨清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非常专业了。作者自己本身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不懂可以去咨询。有这样专业的人写出来的,比较能让人信服和信赖。
二、本书经过专家的审议。书里有三篇推荐序,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写的,经过了专家的审阅,内容的正确性又有了一层保障。
三、无阅读障碍。对于中医学我们普通读者有很多熟悉又陌生的理解,对于本书的难点和重点采取了做笔记的方式,在书的空白处坐了注释,读者不用去自己百度了。同时书里面还有配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也能增加阅读的乐趣。
四、书的简单,本书模拟老师讲话的口吻为大家呈现生动的中医。
还有更多的美好等你去发现,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