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04 02:33: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字

  《树的秘密生命》是一本由[德国] 彼得·渥雷本 Peter Wohlleben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的秘密生命》精选点评:

  ●关于树的科普小散文。

  ●非洲的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会释放出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金合欢树传递信息,因而得到警讯的树木会迅速分泌毒素来回应。 补读后:“每道光,都弥足珍贵。”

  ●我们对树木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很烦人的真菌

  ●真希望作者的观点可以传递给每一个人~

  ●去年在书展上买的一本书很有意思,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内容,但是我感觉作者真的非常用心。他告诉我们,树是有感情的树之间也是有交流的,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会把危险告诉不远处的树。喜欢植物的可以看看,很有颠覆性。

  ●紫外线太可怕了

  ●看树与森林的故事就像在看人与社会的故事一样,很有趣。中欧地区制霸树种山毛榉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更喜欢橡树那样缓慢生长变老,不争不抢的稳重类型)。想要去森林里了~

  ●比较简单的科普,读起来浅显易懂,让人感觉和树木有了可爱的连接。

  ●是一本可以静下心来仔细体会的佳作。书中所涉及物种并不多,然而就是通过作者对大自然这一隅的深入观察及有理有据的剖析,让读者可以认识到每个物种千万年来积累下来的生存“法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建立起的相互依存又彼此竞争的微妙关联。滴水藏海,不难想像,大自然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造化是多么的细致入微,令人感叹。

  ●内容很棒的自然教育读物,翻译也很好。这类有一定专业性的书籍似乎德译中水平普遍高于英译中。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一):理解一棵树

  读了这本书,会觉得更理解树木了。对,不仅仅是了解,而且是理解。

  原来植物的生命,也像动物一样,有交流用的“语言”,每个个体有独特的个性,有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树木对环境境的敏感程度,对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远超出我的想象。

  对人而言,树的反应变化都超级缓慢,因为树的生命周期远长过人类,“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大约有人类的十倍那么长”。想想身边所见的城市树木,其实大都严重受损,很难活过他们的少年期。

  读了这本书,马上感觉原本心中区别“植物”与“动物”的界线模糊起来,看到树木也觉得更亲近亲切了。

  既然是生物,就不是“死物”,生物其实有许多共性,只是人类还无法了解,如果有更多了解,就会有更多理解和同情。对树,对人,都是一样。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二):可爱的树

  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

  帮我打开了关于树的门,带我走进了令人惊叹无比的树的世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树,就是树。重要且强大,觉得它就应该存在,以至于忽略了太多关于它的故事。

  树的友谊

  树的社会关系

  树的语言

  树的爱情

  树的行为

  树的性格

  。。。

  其实,它和我们,是一样的呀,

  只不过,它更长寿,更坚强,更质朴厚重。它是坚定和耐力的象征。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觉得,树好亲切,也好可爱。在悠长岁月中,它以它独特的缓慢的方式,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画面。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三):我要活成一棵树,我远远活不成一棵树

  我们常说,要是像一棵树就好了,看起来活得很轻松啊。

  读了《树的秘密生命》后,会发现这种想法有多不靠谱。

  杨树老死前会产育约十亿颗种子,而里面只有一颗幸运儿最终长成亲树那样伟岸的身姿。

  树从一颗种子开始,就面临重重危险:被动物吃、被风带到贫瘠的土壤处……发芽后继续面临被动物吃、和其它树争夺阳光……即使终于长成参天大树,树冠伸展在空中,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抚摸,但一阵雷电击打、飓风摧残、人类的砍伐或者真菌的侵入……都会让它前功尽弃。

  但树灭亡了吗?

  显然没有,因为在它们缓慢的生长过程中,进化出应对的策略与基因组。

  树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不轻松的状态下,还能让压力重重的人类“误解”它们很轻松,以此获得鼓励。

  生存达人山毛榉、为避免竞争远走不毛之地的橡树、透支生命也要占领新地盘最终却会“输”了的白桦树、永远的苦行僧云杉,这些木呆呆的朋友通过沃雷本的描述,栩栩如生的站在我的记忆中。

  相比一棵树,成为人真的太幸运了。因为痛的时候只要喊一声,就有人或宠物来安慰我。

  但痛的树,只有幸运儿才会得到同类的抚慰,如果是远离亲树和同类的“街头游童”,一辈子都无依无靠的活着,无依无靠的死去。

  树从不诉说苦难,它只是静静站着,有风的时候让叶子上下翻飞。

  这时候我就可以脑补,树在说“虽然很苦,但被阳光温暖,可以制造糖分、可以制造氧气,可以给活了短短一瞬欢蹦乱跳的生物提供一些抚慰,还是蛮不错的呢。”

  海子说的对,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四):树木的秘密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却都对其视而不见:树木是生物,拥有生命,而非死物,树木也有属于它的幸福、尊严和社交。

  木为生之本,活着的树木为地球供给氧气,果实及枝叶喂养了无数生物,同时更是大量昆虫及鸟类的栖息之地,而死去的树木则化为材料,支撑起了人类的工业与文明。

  树木是如此重要,远胜于其他生物,可人类却只关心树木的价值,对待树木本身却极尽无视之能。

  树木可以“看”到阳光,“嗅”到花香,“听”到生长,“尝”到营养;它们与真菌互动,相扶相依,互助共生;它们认识亲族,彼此扶持,共同生长;它们教养子株,挡住大部分阳光将小苗的生长压缓,避免揠苗助长;它们精打细算,不论是防御还是生长,绝不浪费每一点能量;它们拥有时间感,日升月落,星移斗转,在冬日之际落叶休眠(阔叶木);它们能够感受到疼痛,在遭受虫害的位置释放毒素,以求自保和反击,甚至可以利用气味来吸引害虫的天敌,合作共赢;它们适应包容,子代繁衍的同时也是在迁徙,为可能的气候变化做好准备;它们坚韧强悍,哪怕条件严苛,气候变动,也会竭尽全力适应、生存;它们甚至有性格,哪怕相距很近,每一株树木也都有自己的步调,不一定在同一时间休眠沉睡。

  树木的秘密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却都对其视而不见:树木是生物,拥有生命,而非死物,树木也有属于它的幸福、尊严和社交。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可我们却没有哪一天不在仗着树木无法与人交谈,无法移动和反抗而无视树木的基本权益,将树木作为物品随意屠杀。

  关于树木,我们还了解的不够,但正视树木的生命,是第一步,亦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良好开端。

  摘抄:

  大自然是严厉的导师,不听从管教和拒绝适应者必然会吃点苦头。太贪婪于夺取却从不给予的最后也会因为失去自己的生存基础而灭绝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提升。物种的多样性越高,就越不会发生某一物种为了扩张领域而牺牲其他物种的现象,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有足够的天敌与对手。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五):最熟悉的陌生人

  

树木拥有我们人类无比羡慕的长寿,但是似乎除此之外他们对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人类用来或遮风挡雨或取暖煮饭或使用他们的果实,总之他们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工具或材料,死气沉沉地似乎跟石头没什么差异。我们也知道,以树作为代表的植物对自然的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为其他生灵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应该感谢它们才是。但是,我们却始终不尊重树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尽管他们无处不在,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动物由于与人类基因上跟接近,所以得到人们近年来的研究和重视,更别提有着大眼睛的熊猫和猫猫狗狗了,已经成为人类最亲近的伙伴。树木在生命最早的阶段就与动物分道扬镳,认识他们就好比我们去了解一个外星生物。

尽管我们的研究还很浅薄,但是近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读完这本书我对身边的树木感到分外的亲近,他们就像我的一个个朋友,我总是花点时间去观察他们,甚至抚摸一下。树木并不是石头,他们也有人性,或者说社会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害虫侵扰一课树木的时候,他会马上散发特殊的气味,树林里其他树木闻到气味后会立刻作出防御反应,叶片终会分泌一种特殊化学物质,害虫会避而远之。

树木之间相互帮助不止是御敌,他们之间也建立了社会养老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白发苍苍的老树也会得到身强力壮的壮年树木的滋养,生病的树木不会被兄弟和邻居遗忘而是被他们包养一段时间,直到它康复起来。树木的这种社会性行为与大象群、黑猩猩群和猴群并无两样,当然人类也是如此。当认识到这种社会性,我们还会觉得他们是石头吗?

况且,树木本身也会移动,也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记忆力,只不过他们过于缓慢,缓慢到人类很难察觉,他们像我们人类一样智慧地活着,勇敢的活着!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爱,尽可能的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树木栖息地的破坏。

我想给大家推荐这一本书,因为你能获得一位新的朋友,一位无处不在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