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的秘密生命》是一本由[美] 沙曼·阿普特·萝赛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一):一座花园
过了读科普读物的年纪
看的时候也不够静心
或许我应该先有一座花园
然而窗外正是一座花园
清晨步履匆匆视而不见
夜晚黝黑朦胧徒留阴影
没人能拥有一朵花
一座花园
只剩静静的凝视
偶然的相伴
最近看BBC的《园艺世界》,初看惊艳,后来逐渐变为细水长流的平淡。可能还是适合一周一集的期待,而不是短期密集的轰炸。感觉英国人对花园的理解不太一样,和整洁、浓郁、感情强烈的花园不同,感觉他们的混栽更像各种田间肆意的杂草。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二):关于花朵,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文/初晓
花朵似乎是世间无比神奇的存在,于短暂的一生中释放最美艳的光彩,却赢得世人对它最真挚的热爱。爱花之人不在少数,大多数人喜欢它色彩的艳丽,喜欢它形状的千奇百怪,喜欢它或是浓郁或是清香的气味。很多人也会认为,花朵是植物的一部分,它并不能行走,也不能言语,它应该是静悄悄的。若你真是如此认为,那么不好意思,我要说一句,你真的错了。
花朵存在着数不清的秘密,唯有心细之人才能够发现。这些秘密是什么?那就需要从沙曼·阿普特·萝赛 《花朵的秘密生命》一书中寻求答案了。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花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含蓄的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它只是植物的“生殖器”,我们仍会赋予花多种语言。从“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到“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再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我们对花的寓意了解很多,却很少会去真正研究花。
还好有一本书可以帮我们尽快了解花朵,知道潜藏在身体里的秘密,这就是《花朵的秘密生命》,一本由沙曼·阿普特·萝赛讲述的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全书以诗一般的文字引领我们去发现未知的的花世界,可读性极强。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四):前半部挺好,后半部太水
看前半本觉得特别好,文字优美,很吸引人。
前半本主要是讲花朵如何通过各种方法繁衍后代,后半本主要是讲了花的历史、未来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个人更喜欢前半本,感觉后半本作者的立场不清,逻辑也比较混乱,一会儿讲恐龙,一会儿讲转基因,一会儿又讲植物疗法了。后面这每一章都是值得写一本书论题,在这儿却夹杂了作者个人的一些感想一晃而过。感觉拉低了整本书的评分。
之前刚好看过《杂草的故事》,那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厚度就比这本
书中还有个明显的错误,下图中的萼片和花瓣标注反了。回去要翻一下2004年的版本,看看是不是也错了。。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五):装帧漂亮,内容浅显
两亿年前,侏罗纪刚开始,爬虫类动物和裸子植物分居陆地上动、植物界的霸主地位。爬虫类指的是恐龙,它们已经存在了很久。接下来的六千万年,它们的体型会越来越大,最后有些长到二十多米长,重达六十多吨。它们成群活动,用柱子似的腿行走,土地为之震动。骄阳下,它们吃着针叶树、苏铁、银杏和种子蕨的顶部树叶,用耙子般的牙齿,扯下多叶的枝干,然后让食物在胃里慢慢消化。当时,多数的大陆仍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陆块。少数的蜂和其他昆虫在空气中轻轻飞过,少数外貌像鼠类的哺乳动物则在泥里匆匆钻过。
一位名叫洛伦·艾斯利的作家曾形容过这样的景象:“在陆地上,松树和云杉的森林形成一片单调的绿,连带它们原始的球花,延伸到每个角落。没有禾草类植物掩蔽掉到地上的赤裸种子,雄伟的红杉直指天际。那时的世界确有引人入胜之处,然而那是个巨人的世界,其步调悠缓,正如那些在巨大树干间昂首阔步的爬虫类动物。”
原本是为了漂亮的封面用来凑单,谁曾想短短一本小书倒是有着不少意外的简短收获。也许看过太多植物学报告,因此内容看起来比较浅显,但插图搭配得很精致,倒也不去多做苛求。适合收藏。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六):万物有灵且美
不算书评,仅是个人记录和分享吧。这样专业的科普读物,我这种文盲根本没有资格评论什么。虽然专业,但是一点不枯燥,还经常给我在读诗歌散文的错觉。可谓对普通大众非常照顾了。
我最喜欢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
第十二章《花与恐龙》,讲了植物的演变历史,从几十亿年前那个只有针头大小、一层细胞厚度、傍淡水而生的绿色植物开始。
时间太长,发生的事太多。如果植物可以开口、花朵可以歌唱,那他们一定会和我们几天几夜讲个没完,当然也可能他们并不愿重提往事。
想想看,天天早上在公园散步都要打照面的睡莲,他们的祖先看过恐龙,可能还在一起议论过霸王龙走路的姿势就像个疯婆子(当然白垩纪还没有疯婆子)……哦真是妙不可言。
更喜欢第十三章《第七次大灭绝》。分享书中一个片段。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七):万物静默如谜,花朵也不例外
#打卡#《花朵生命的秘密》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2016年成为美国自然文学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的获得者,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1️⃣我们对花朵知之甚少
1.1颜色方面,在我们眼中和蜜蜂眼中的颜色会不一样,花朵的颜色变化是在交流;
1.2花香方面:保持成食物的味道吸引授精,跟爱情相关联起来;
1.3温度方面:随着周遭温度变化自己的热产量。
2️⃣ 花朵虚张声势,招摇撞骗,即使是最善良的花朵也会耍狠。
2.1虚张声势,招摇撞骗
为了传宗接代,夸大自己,吸引花粉传播者,甚至取其性命。
2.2合作与竞争
自然界的基本准则
3️⃣花朵,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力量
3.1花粉对考古非常有帮助
3.2花朵可以用来治病
3.3科学新领域:植物修复
3.4清楚土地污染、水污染功不可没
自然中,万物静默如迷,花朵也不例外。我们习惯了大自然的沉默,殊不知,花朵一直在低语,在欢笑。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八):拨开迷雾探索那些花间情事
自从有了地球,就有了鲜花。古往今来,人们用花来表达爱情,表达感谢,表达一切美好的事物,连形容女性之美,也是用了“花容月貌”这个词,可见人们对花的喜欢。花朵是大自然美的精华,诗人们为花儿们吟咏了大量的华丽篇章,或缘物寄情,寓理于文中;或借景抒情,寄志于辞间。许多花朵因而承载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将生活点缀得摇曳多姿。
然而,除了可以用眼睛欣赏以外,有谁真正的了解一朵花呢?花朵看上去是静止的,你知道它美丽外表下所隐藏的生命张力吗?
《花朵的秘密生命》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比如:如何以形状、颜色与气味虚张声势,挑逗那些传粉的拜访者;如何选择最好的位置接受阳光的滋养;又如保知道何时该释放花粉以获得最大的效益等等,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九):读后感
读完了《花朵的秘密生命》。像重读高中生物,但更有趣味。可能我知道的东西只能去完成试卷上的某一个填空题。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由你所知的延伸到你不知道的。比如我们知道斐波那契数列却不知道向日葵种子也呈螺旋递增。我们知道人看到的花的颜色是没有被吸收反射的光,却不知道蜜蜂和蝴蝶的可见光谱与人类的不一样。花与传粉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令人大开眼界。花朵拼尽全力完成授粉。为了孕育种子,某些植物可以成为雄性保存实力待到条件允许后成为雌性完成繁衍的任务。花期很短,有的朝生暮死,有的花开即亡,要耍各种鬼把戏吸引传粉者来到花中带走花粉完成受精。花朵很有主见也很有心机。 关于基因改造的部分。人们为了观赏性而将花朵培育成人类想要的样子,而这个过程中,雄蕊变成了花瓣,花失去了繁殖能力。人们将抗除草剂基因转接到农作物上,我们没有料到他会与其他植物杂交成为超级杂草。人类插手很多事情,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受人控制。我们改变世界,世界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却令人担忧。 总之是一本科普类的书却完全不乏味,将那些生命的过程比拟成人类社会中的一些事物。附有很详细的注释,不管对哪个方面感兴趣都可以继续扩展阅读,作者没有讲得很深奥,还提供了很多扇门,选择哪一扇都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世界。
《花朵的秘密生命》读后感(十):一花一世界,每朵花都有它的亿万年故事
开始接触植物分类学后,对身边的花草总会多一些留意,很多路边不起眼的小花,当你用微距镜头把它放大拍摄后,都很漂亮,你难于相信和你每天擦肩而过的,竟是这样一些美丽的生灵。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故事,从亿万年前开始,从遥远的他方开始,时空交错在花蕊中。
花常被用来当做美的代名词,从感性上,鲜花给予了我们美的享受,从理性上,所有美的公式都能在花瓣中找到,从对称结构到斐波那契数列,从黄金分割到光谱反射,从物理到化学,花的美凝聚在这些宇宙定理中。美有标准吗?或许花就是其中一种标准吧。
有花植物的诞生,丰富了物种种类,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花的诞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花的诞生也让性闪亮登场,花本身就是植物的性器官,它们借助风媒、水媒、虫媒和动物来繁衍自己的后代,小小的花朵进化成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既为哺乳动物提供了必须的食物,如今又成为我们人类的观赏物。
萝赛的《花朵的秘密生命——一朵花的自然史》带我们去探访了一朵花的前世今生,它像一个专业导游,带我们游走在鲜花世界。作为科普读物,书中没有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整本书轻松易懂,每个章节的植物插图也都非常精美,对喜欢植物花草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
在产地上方/亲代树降下一层/薄薄的/独家的/自己
愿你在花朵中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