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臣服實驗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3 02:23: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臣服實驗读后感精选

  《臣服實驗》是一本由麥克‧辛格著作,方智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臣服實驗》精选点评:

  ●生命有幸遇到这本书。

  ●大宇宙~这翻译的口吻真是。。。

  ●生命真的会给我们想要的吗? 一本让我看了一星期的书。 读的第一本台版书。 敬畏生命。 但“敬畏”是什么样的意思呢?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不知道。

  ●直接让我去搜买《禅门三柱》这本书

  ●开始读一些传记性质的灵性书了 体验还是挺有意思的 密宗里讲把一切外境转化为自己的上师 作者的原则也与此类似 尽力把经历的一切做的完美 不去控制 去体验和经历 像平静的湖面 让宁静变得越来越深入 有力量

  ●臣服不是屈服,是放弃限制性的过往,臣服于世界之流,世界之流往往带给你意向不到的意味之喜,来成就你的梦想。

  ●抛开大脑这台有许多规则的计算机,用心灵去生活,敞开身与心,烦恼就离开了,意想不到的好运会接着降临。大多数普通人做不到像作者那样,毕竟作者常年坚持打坐,提高专注力,减少妄念,并且还达到了一定层次,而我们则反之,在这个从小生活的大世界里惯性思维,条条框框,自我拘束。

  ●老实说刚拿到时看了书名封面和推荐人,以为只是个类似心灵鸡汤的读物。但是越读到后面越发现其中的力量。读到后面我想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获得多少功成名就,也不是物质上的丰盈,而是在人生最难的时刻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坦然并且尽力地过好每一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好像也有一双看不到的手推动着我的人生。但是我知道我是被动接受的,这意味着我有煎熬过。正如泰戈尔的诗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一样,带有一丝丝无奈。而作者则是改写成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态度上是不一样的。谢谢朋友借此书与我。我想每一个人首先都需要回归内心的平静,这比什么都重要。

  ●舍弃个人喜好,听从生命的安排。看看它会将你带去哪里。完全的臣服生命之流。我所经历的一切不是由我建造的,而是宇宙为我建造的。臣服实验是一门值得每个人一生去践行的功课,也许开始会有些难度,但是通往幸福的路哪条是一帆风顺的呢?听话,去做 就是了

  ●从这本开始冥想,更喜欢第一人称的叙述,容易进入,感同身受。

  《臣服實驗》读后感(一):臣服实验

  整本书的内容就如封面大标题下的这两行文字

  是一个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放手让生命掌舵的奇妙的故事。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力量,便是告诉我们:“生命本就会按着它原本的方式发展,我们不用去纠结、去懊恼,更不用去无谓的执著、争取。”

  臣服于生命中本就应该发生的事,不要期待,静静等候生命会给你带来的一切。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4月上欣频老师的梦想蓝图课前老师给的推荐书目上。

  早早的买了,但一直没看,因为不是自己找的书,又不清楚到底是说什么的,所以一直没提起兴趣,买来后只是扔在书架上。

  后面上课中多次听老师提起,对"臣服"有了大概的印象。但回来后也提起兴趣去翻看。

  然后上星期在书架前选书时,一眼相中这本。然后就是在对的时间看了这本让自己无比心动的书。

  书不厚,但以自己现在的看书速度来讲,这本书真的看的有够久。大概真的是因为力量太强大了[困][困][困]总之,这是一本好书,静而有力[加油]

  推荐

  《臣服實驗》读后感(二):让生命觉醒而自由的“幸福宝典”

  五六年前在书店看到一本书,书名有点怪叫《臣服试验》,作者从未听过叫迈克.A.辛格。第一次读时没啥深刻印象,但一直都忘不了这本书,2年前又读了一遍,今天又重读了第3遍,还读了他的另一本书《清醒地活》。我相信接下来的岁月里,还会一遍又一遍的拿起这两本书,这就是让生命走向觉醒和自由的“幸福宝典”! 为了保持手机运行顺畅,我们经常要清理内存,清除垃圾,停掉自启动APP,杀毒...,那么为了保持自己的人生运行顺畅不卡壳,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我们为此做了什么呢?看完这两本书,我找到了突破之道[拥抱]

  《臣服實驗》读后感(三):生命和我在一起

  看欣频老师的《人生木马程序》你的人生格言和人生困境的关系:

  我看看我的,人生格言是:从其所欲,皆得所愿。人生困境是:财务状况,不知道未来做什么。

  于是乎就发现了矛盾,我因为活在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的担忧,把焦点全都集中在所谓的功利性产出,而无法从我所愿。殊不知人的短视,那些看似不功利的事,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没准会有更好的成效呢?

  对未来的隐忧,这种思维状态就像是一种诅咒,更像是一种自证预言。

  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平静,是触摸到就会平静。我才终于发现,有这样的视角:生命不是那个要让我用苦换取乐的,那么小气的人。我曾幸福到觉得要受报应,怎么会,生命怎么会那么小气。

  生命永远用他温柔的手,引领你,站在你这边。我们都是神的不同面向,是独特而重要的。作为管道,本身存在就是有意义,而意义,只有当你活出自己,便可展现。

  对未来有迷茫,觉得总该有份明确的天命而执迷寻找。毕业焦虑的我,对于没有立马去找个工作,抓一份现金流而自责,看完书多了份平静。我只管开心过生活做我该做的,天命会找到我。反而是对未来的焦虑,让人匮乏,饥不择食。以后又需要用很大的气力换工作。

  李欣频老师说:天命不是用找的,而是用天命的频率去做事。随时校准自己的能量层级,校准了再开始做事。

  对于大胆的想法,不敢实践。不如试试Tim Ferris的做法?给自己一个月,三个月或是半年,放手去信任,放手去做,大不了,半年后再返回原来的生活呗。

  从前,我势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态度是假定生命是个处处和你对着干的恶人。

  现在,臣服,是与生命合作,乘着生命之流活在当下,尽力而为。信任未来,带着好奇心看看生命会给我们什么。

  生命,不是如你所愿,而是如你所是。

  《臣服實驗》读后感(四):心静

  坐在街边的饮品店里,等儿子喝完果汁的时候,我把这本书的最后几页看完了。《臣服实验》这本书很早就放在我的待购清单里面,这次终于买来看完了,内心变得很平静。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书面上写的“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放手让生命掌舵的旅程“,我非常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中间有什么联系,作者做了些什么?难道是在生命之河中随波逐流吗?臣服实验到底是什么?

  我想起之前上过的阅读课和看的一些书籍,于是按捺住心中的激动,一步一步的去看书。首先,我先问自己为什么要看这些书,把要问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书的封面和目录等都浏览一遍,看看大概讲些什么。我恨不得马上就找出我想问的答案,可是我知道还是要看完这本书再说。作者用平静的语气娓娓道来他的故事,让看书的人也跟着他的节奏来。从让第一次在自家的沙发上听到了大脑中有一个声音在说话,到他开始灵修,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直至最后成为上市公司执行长,一切都非常的顺利。我仿佛觉得我没有什么可借鉴的东西,就是觉得他的心态很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当外借有事情发生,而他总是会克制自己去听从大脑里的另一种声音,让自己去接受生命带给他的一切。对超出预料的事情,都抱着开放的态度,以此来看看生命最后会如何发展。

  回想自己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感恩、背叛、猜疑,这些都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去。每当遇到超出可以预料范围的事情,都选择了接受,尽力去做好它,其他的交给天意。这与作者书中的心态很像,所以很多部分读起来非常有共鸣和感动。

  书中,作者说:臣服不是懦弱,不是委曲求全,不是消极地随波逐流,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开自我,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然后,我们会看见生命所安排好的、种种超乎意料的惊喜。

  “静心”,作者提到这很重要。这让我想到我的太婆,于99岁而终,算是非常长寿了。自我有印象以来,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很安静。一个人从来不出远门,把家里整理得很干净,然后念念佛。现在看来,大概她长寿,和她的心静也有关系。

  合上这本书,看着在一旁开心地喝着橙汁的儿子,不禁想“此时此刻是多么幸福啊!”。把思绪拉回来,不去想那些令人焦虑而又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情,反正想了也没用。凡事想得开点,做好自己,不要去计较那些小事,格局大一点,很多事情自然就不用烦恼啦。

  《臣服實驗》读后感(五):《臣服实验》的三层思考

  本来拿到《臣服实验》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要讲“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这句话,所以我定的阅读目标是“了解为什么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是一个个人传记,大体剧情是一个人能听到自己内心中的情绪,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让他的思绪非常荒乱,于是开始静心。

  我读这本书,有三层思考:

  第一层思考:每个人内心的头脑中都有无数思绪混杂在一起,而这在工作中就会造成内部打扰。精心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外部打扰和内部打扰、外部打扰之分。外部打扰可以通过电子静默(关掉手机)的方式免除;内部打扰在之前是通过将想法写下来而消泯,现在又多出来了一种解决方法:

  “我目前所做的这件事是献给宇宙的礼物。”此时所有的思绪都应该臣服于这个念头之下

  如果把一个人的所有思绪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平常这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纷纷囔囔,各自为政。静心能把它变成一个君主制国家,上下一体。而君主制是所有国家体制中效率最高的。

  第二层思考:如果生命以某种方式呈现,而他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于个人喜好,他就应该放开自己的好恶,让生命做主,并带着明晰的觉知,去探寻命运给予他的礼物。

  我不同意这句话

  首先,如果一个人放开喜恶,那么这个人是绝对的理智。他一定会分析出A方案的好坏和B方案的好坏,那A方案和B方案都有好有坏,应该选哪个呢?归根到底是价值观。那么价值观算不算是个人喜恶呢?

  其次,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做法,且带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一万个人跳崖,死了9999个人,1个人发现武林秘籍,最后这个人出来写了一本传记。那这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这个人之所以最后走到那个高度,是因为在互联网和房地产初兴的时期,利用手上已经积累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利益。

  就像上帝的彩票,上帝会从抽奖机里抽一个人作为世界首富。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获得入场券,就算运气再好也没有用。

  第三层思考:世界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情况、变数,而面对这些变数,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用超然的姿态拥抱这些变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这是无为的思想,接受了外界的变数,达到一种超然的心态。而这种超然的心态确是有为。而面对能够把握住的,专心致志的做好。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祷告词:

  愿上天赐我无上的勇气改变能改变的;

  愿上天赐我无边的宽容接受不能改变的;

  愿我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臣服實驗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